武平里--村中有个“自来社”的罗勃村_兴安_神像_自来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武平 自来 罗勃 兴安 神像 自来

点击蓝字关注石龙街坊!

据《桂平县地名志》记载:罗勃村属于桂平石龙永兴村委会管辖,位于永兴村驻地东南1公里,丘陵。明末建村,为壮族韦姓人聚居,壮话“勃”即拨。以旧时陆姓人把田地拨给韦姓,取名为陆拨,后因韦姓人忌讳,而改今名。

航拍罗勃村

罗勃村有一座社坛名叫兴安社,社坛底部是由长石条砌成,社公的小屋是三块石板和石雕屋顶镶嵌而成。两尊社公神像和其他社公相比有点特别,比较低小,大约40厘米左右高,头部只有拳头般大。据村民们说这对社公神像是天然而成的,说起这对社公神像,还有一个村里家喻户晓的美好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罗勃村还没有社坛,一天早上,有个村民在村前的潭边看到有两只飞鹅在潭里戏水,于是就回家拿来火药枪,朝飞鹅的头部打了一枪,飞鹅中枪后就钻进水里了。村民在潭边等了好久都没有看到飞鹅浮出水面来,于是叫来多个壮男,用水车将潭水抽干,奇怪的是还不见飞鹅的踪影。这个村民怎么也不相信,就在打中飞鹅的地方往下挖潭泥,飞鹅倒没找到,却挖出来两块石头。于是大家把石头抬起来用水冲洗干净,竟然发现两块石头酷似坐态的人形,而且五官端正,大家都说是两尊神像,神像身上左侧隐约可见“兴安社”三字,再仔细看看神像右脸部有枪击过的痕迹,村民们摸摸头脑想了想,难道是两只飞鹅变化而成的?村里一位老者说是神仙下凡呀!可能是上天安排的,没有两只飞鹅就不会吸引你们打它,更不会让你们挖出这两尊神像,分明是社神显灵呀!

展开全文

于是大家把神像抬到潭边,简简单单做一个拜台就供奉为社公。大家都认为这两尊社公神像是天然而成,而且是不请自来的,所以叫做“自来社”。

说来碰巧,正在社坛立好之时,毗邻的旺水村用马车拉着一车方石条准备回去砌社坛,在经过罗勃村“自来社”时,马车就不知道什么原因停了下来,怎样赶马也拉不动,人力推也推不动。估计是马太累了拉不动了吧!后来就喂马吃饱了,在罗勃村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继续赶马拉车,始终还是怎么拉也拉不动马车。罗勃村人说可能这车方石是注定给我们“自来社”的吧?旺水村人都皱起了眉毛,无奈之下,只有把方石卸了下来。后来就用这车方石条,就地建成了“兴安社”。

自此以后,罗勃村人丁兴旺,物阜民康。这个神话故事就代代相传到如今。

社庵的左边有碑文记载如下:嘉庆七年岁次壬戌秋季吉旦建立。遐稽上古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名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之以为社,盖之社由来之典故。古以社为一村之主宰,得庇人物,而为春祁秋报者。忆本庄自祖立辛山乙向,名曰兴安社,厥后不知自何代于村前潭内得自来社二尊,身内隐见有字,兴安社三字,故名曰兴安社。应灵显赫,此庵闻祖父老之所传也。第坛谴俱得土石其砌,疏粗经久缺略,非所以肃观瞻而妥。神灵也,爰是千春祁秋报之时,合村童叟举皆兴重修之念,一唱百和,佥乐助金粟之心,请师择吉,命匠鸠工落成于九月秋季,庆忏于重冬佳辰。自此坛谴社墙社庵焕然维新,巩磐石于无疆,庇佑人物,福归村团。于不匮谨将缘首信善社丁佥列如左。……邑庠生黄尚绩选题。

END

来源:潘健康 潘健敏

把本文分享至朋友圈或微信群是对石龙街坊最大的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