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这次太急了_一言_理解_中文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这次 百度 一言 理解 中文

百度,为什么这么急?

1

文心一言,被质疑“套壳”

如果让你在脑海里想象“唐伯虎点秋香”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

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周星驰和巩俐,当年这部喜剧是很多人的回忆,江南四大才子的无厘头令人捧腹。但下面这张图,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这是百度的AI产品“文心一言”画出的“唐伯虎点秋香”,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文心一言”的神理解不止这一个,看看它画的“老婆饼”,是真的有“老婆婆”——

展开全文

它画的“红烧狮子头”——

它画的“车水马龙”——

它理解的“胸有成竹”——

“关羽走单骑”更厉害了——

“夫妻肺片”多少有点吓人——

类似的“神作”还有驴肉火烧、鱼香肉丝、赴汤蹈火、司马光砸缸、虎头虎脑……都是让人目瞪口呆,还有点想笑。

从这些作画结果来看,文心一言似乎只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描述,而不懂这些词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质疑,百度所谓的人工智能绘画,其实是把中文先翻译成英文,然后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图画后,被百度说成是自己画的。

代表性的质疑者是一个名为“刘大可先生”的博主,他列举了相当多中文和英文中产生歧义的内容,比如让百度画“鼠标和总线”,生成的作品是“老鼠和公共汽车”,如果AI理解成了英文“mouse和bus”,就非常能说得通了。

▲图源网络

在这位博主看来,百度的AI需要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来进行理解,而不是直接去理解中文——

百度作为知名的中文搜索引擎,为什么不使用其中文数据进行训练,反而使用英文呢?

舆论一时哗然,关于文心一言是“套壳”“画皮”“造假”的言论瞬间涌起。

当然,面对这些质疑,百度很快给出了回应——

回应了,又好像没有完全回应。

百度恐怕也没有料到,自家的AI产品“文心一言”会以这种方式出圈。

2

“文心一言”离ChatGPT还有多远?

时间回到2023年3月16日,百度正式发布了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

虽然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这并不妨碍这场发布会的火爆。

那一天,几乎全网都在关注文心一言,因为这是国内第一个敢正面硬刚ChatGPT的产品。在此之前,ChatGPT已经凭借出色的使用体验火遍全球。

也许正是因为意义重大,见惯了大场面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都有点紧张,多次出现声音颤抖和表达梗塞。现场演示环节,李彦宏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五大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能力。看起来还不错,唯一令人遗憾的是——

演示环节都是提前录制好的视频DEMO,现场并没有演示向文心一言实时提问的效果。

这让不少人感到失望,他们丝毫没有体会到想象中的那种“AI划时代”的感觉。甚至当时的文心一言还只是个“内测版”,没有邀请测试码就用不了。

另一边,此时的ChatGPT早已如日中天。就在文心一言正式上线的前一天,OpenAI正式官宣了GPT-4。在社交平台上,这个版本被很多博主夸爆了。

实验表明,GPT-4在各种专业测试和学术基准上的表现与人类水平相当。例如,它通过模拟律师考试,分数在应试者的前10%左右;相比之下,GPT-3.5的得分在倒数10%左右。再如,GPT-4可以做到用A~Z开头且不重复的单词讲述灰姑娘的故事。

文心一言发布后,有博主将它和ChatGPT的回答做了一系列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例如两者的文学创作能力对比,很明显,至少在指定的题目内,ChatGPT生成的故事要好于文心一言。

▲文心一言(上)和ChatGPT(下)答案对比

再如数理逻辑推算能力,在博主的问题语境下,文心一言连最基础的数字运算都还不完善。

▲文心一言(上)和ChatGPT(下)答案对比

当然,在中文理解方面,文心一言还是有比较大优势的。

综合看,从目前的市场反应和各路博主的体验来说,文心一言和ChatGPT确实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3

依然是一家“广告公司”

在外界看来,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颇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要知道,从2月7日宣布产品名称,到3月16日开启邀请测试,文心一言的面世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

百度的急切背后,有大环境的原因。

2023年是AI真正迎来爆发的一年。ChatGPT爆火之后,国外的微软、谷歌,国内的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大企业,都公布了自己的AI布局。

AI上一次这么火,还是在2017年,AlphaGo击败柯洁的时候。

ChatGPT的强大和迭代能力令人吃惊,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在此前发表演讲时透露,自己的部分讲稿就是ChatGPT撰写的。一时之间,很多人开始担忧自己的工作被AI替代。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更是直言——

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

这样一场科技盛宴,百度不想错过。早在2016年9月,李彦宏就对外宣布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2017年,百度甚至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这些年来,百度在自动驾驶、元宇宙、芯片等赛道压下重注,它等待着一个爆发。

科技风口之外,更让百度着急的东西在内部。

2022年,百度实现营收1236.75亿元,是腾讯的1/4,是阿里的1/7。曾经称霸中国互联网市场的BAT,百度已经逐渐掉队。

从营收构成来看,尽管比例在不断减少,但广告收入依然是百度的大头,2022年占六成左右。难怪有人评论——

自称为人工智能企业的百度,其实依旧是个“广告公司”。

▲图源虎嗅APP

而且,从最新的财报来看,无论是百度的总营收还是广告收入,都有增长放缓的趋势。

外有AI风起云涌,内有广告增长减速,百度的急迫,倒也可以理解。

客观来说,百度依旧是国内最愿意投入研发的企业之一。自2010年起,百度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000亿元,常年投入占当期营收的20%上下。这一点,确实可见其韧性。

但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带来的苦果,大家都还没有忘记。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让百度的医疗行业竞价排行机制成为众矢之的,莆田系更是至今被钉在耻辱柱上。

求变,是百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否则——

沿着旧地图,永远也找不到新大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