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花一日自为荣(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的意思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什么含义)_木槿花_木槿_王莽

本文目录

  •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的意思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什么含义
  • 《一代茶圣千利休》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需恋世常忧死
  •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体现什么哲理
  • 白居易《放言》的译文
  •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原诗句
  •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意思
  • 槿花一日自为荣啥意思
  • 《放言》原文及翻译赏析
  • 明丽夏花木槿古诗七首,木槿何以叫舜华,和舜帝有关系吗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的意思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什么含义

1、“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槿(jǐn):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意思是: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2、“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体现了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

《一代茶圣千利休》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需恋世常忧死

一、美就是我说了算

在日本电影《一代茶圣 千利休》中有一幕,许多人都搬出压箱宝,打算献给当时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导人织田信长,当中有宋朝赵昌画作与珍贵名家的传家陶器等等…因此可得到数量不等的黄金赏赐,没想到当时千利休不但姗姗来迟,还只带了个众人都觉得平凡无奇的漆器盘子。

千利休堪称是日本茶道和美学巨擘,他曾留下这句名言: 「美,就是我说了算。」 也曾说:「我所挑选的物品,都会留下传说。」可见他对自己独特审美品味的自信程度极高。

当时他不在乎房里众人的嘲笑,轻轻的把朝向庭院的门拉开,望了望天空,摆好盘子,从怀中拿出竹筒,将水倒入盘中并调整后便跪请织田信长上前观看。

织田信长本也十分不解,但这上前一看就全明白了,马上将袋中所有黄金全倒出来打赏。

原来千利休借着黑色水盘反射皎洁月光,当月亮与黑盘中金色图案虚实相映,这巧妙献上天地之美又意味深远的手法,真不愧是日本史上发现与创造美感,带给人们幸福感受的一代大师。

二、真正放下,全然一期一会

影片中还有另一幕,丰臣秀吉得罪了主公织田信长,可能会被赐死,他踩着沈重的步伐来到千利休茶室,希望死前能体验传说中的极致茶道。千利休先邀请丰臣秀吉休息片刻,等待时他抬头望着墙上挂着的 「闲」 字画发呆,看来若有所思其实却似懂非懂,接着千利休端出一碗冷粥,以及包在纸片中的一颗梅子给他来食用。

丰臣秀吉当时是很有地位的家臣,平常享受惯了,心里不禁嘀咕:「虽然我是落魄之人,但你就只让我吃这碗冷粥吗?」,但当他吃了几口佐上梅子的冷粥,竟然感动到止不住泪水,透过温湿脸庞和嘴里冷粥的交会,他终于领悟,千利休在提醒他,不要忘记过去的单纯和闲静。

此时千利休又奉上一杯亲手刷冲热呼呼的抹茶,并恳切地说:「放下心中的贪与重担吧!主公那,我会替你美言几句。」从一碗冷粥到一杯热茶,再加上这段话,整个让丰臣秀吉就从地狱回到人间天堂 。

其实千利休最让我佩服的,不只是他对于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而是他对人的尊重和对人心的敏感度,而且他也真的在践行着 「一期一会」 的精神,常让有机会亲身接触他茶道的人,惊艳感动不已。

「一期一会」这个日本茶道用词,原出自千利休弟子山上宗二所着《山上宗二记》中的“茶汤者觉悟十体“,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仅有这一次相会,提醒人们应更珍惜身边的人,也珍惜每一次的茶会, 我也常在讲课后跟听众或学员说,也许这是我们此生唯一能有缘相遇的一刻,很感恩大家给我这个分享的机会。

而无论是献给织田信长的「漆映明月」或是丰臣秀吉的「闲粥暖汤」,都可以看作是千利休非常深度「一期一会」的真实展现。对于织田信长来说,他的身份地位早已拥有无数稀世珍宝,能让他从幸福到更幸福的,不会只是器皿本身,而是透过器皿能带给他的全新感官体验。

同样对于平民出身,过度庸碌追求成功的丰臣秀吉而言,能够让他想起小时候虽拥有的不多,但却能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幸福记忆,所谓的更幸福,就是不要执着于贪求一切,回归最单纯的闲静自在。我相信这段「一期一会」对这两位日本前后期的重要人物,都是终生难忘的。

三、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

「侘寂之美」(わび さび wabi sabi)呈现出千利休心中理想「佗茶」的和敬清寂境界。侘び的原意是简陋,一个人若能安于简陋便是禅宗认为的美德,和敬清寂亦概括「禅茶一味」之化境。

因此千利休在电影中觉得最好的茶碗,就是他亲自拜托瓦片工匠师傅所制作的,外观非常朴实无华,这也和老子追求的自然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处。
「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 出自白居易诗「放言五首」中,槿花无论品系花色,都只会开一天,当早上盛开,晚上便凋零,不只是「一期一会」更是「一日一生」, 展现用心活,却也放心死的精神 。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其中还充满着许多无常和别离,这几年我就历经了陈怡安恩师、外公、朋友和社团伙伴的骤然离世,我们更应该 珍惜自己「一日一生」的每天,打开眼睛就好好「活出幸福」,在每次有缘份和亲友聚会相处时,也保持「一期一会」态度,那便能减少许许多多的遗憾。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体现什么哲理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

扩展资料

此句出自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参考资料:白居易-百度百科

白居易《放言》的译文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原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这首诗哲理丰富,语言平实易懂,是白居易一首较好的七言诗。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

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放言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原诗句

白居易《放言五首》: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意思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意思: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槿花一日自为荣啥意思

槿花一日自为荣的意思是,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意思是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体现了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

《放言》原文及翻译赏析

《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翻译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2

  放言五首(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古诗简介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达对当时政治的抨击并告诫世人。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令人读之有味,思之有理,深得启迪。

   翻译/译文

  【其一】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

  【其一】

  1.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2.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他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3.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4.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5.予:我。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浔阳:指江州。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6.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届:到。

  7.暇:空闲时间。

  8.缀:撰写。续其意:谓读元稹《放言》之意。耳:叹词。

  9.辨:一作辩。底:啥。

  10.臧(zāng)生:指臧武仲。

  11.此二句以萤光这非火,露滴不是珠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12.此二句进一步明示辨伪之法,指出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这就不能发现真伪的区别。

  【其二】

  13.前句意谓: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尘网:犹尘世,即人世。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卒:始终。

  14.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15.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16.此二句以下棋比喻世事的变化不定。

  【其三】

  17.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18.此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

  19.日:一作后。

  【其四】

  21.第宅: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亲宾:亲人和朋友。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22.炙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

  23.此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

  24.此二句是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是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其五】

  25.前句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

  26.槿(jǐn):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27.嫌身:嫌弃自己。漫:随便。厌生:厌弃人生。

  28.此二句流露了作者消极情绪,但也说明了死和生都是自然的规律。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赏析/鉴赏

  【其一】

  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可知”“终非”“岂是”“不取”“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读者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诗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祸,他的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其二】

  第二首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作者以诗言理,阐述了《老子·五十八章》中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之间的倚伏关系,从而说明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转变为坏事,显示了朴素的矛盾转化的思想,即朴素的辩证观点。

  应该指出的是,矛盾的互相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是不可能发生或实现转化的。诗中所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这样。塞翁的马失而复还,而且还带回一匹好马,这是福;但是后来,其子骑马又摔坏了腿,福于是变成了祸。其中,这个儿子去骑马,或是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安全措施,或是由于他的骑术不高明,摔下马来,这就是其福转化为祸的条件。而“马失应无折足忧”的说法,只讲转化,忽略了转化的条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是不足取的。当然,这是诗句,不可能讲得那样细致,今人是不能苛求于古人的。

  【其三】

  第三首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其四】

  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今人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

  【其五】

  第五首诗说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没有遗憾。

《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3

   放言五首·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翻译/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

  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亲宾:亲人和朋友。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炙(zhì)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穷巷可张罗。”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汲(jí):汲黯。郑:郑当时。阗(tián):塞,充满。罗:捕鸟的网。

  “北邙”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仙人名)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创作背景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

   赏析/鉴赏

  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

明丽夏花木槿古诗七首,木槿何以叫舜华,和舜帝有关系吗

仲夏美花之木槿七首:槿花一日自为荣,却是卉中寿者流

家附近有个小园林,园林的周边,种着木槿。木槿树有个特色,就是灌木,枝叶向上柔美,晚春早夏,木槿树抽新枝条时,那种清新蓁蓁之美,不亚于梅树的叶子。梅叶向以清新之绿,得人喜欢。木槿的枝叶也有那种清新。

路过园林时,居然看到木槿开花了,紫色的花零星在绿叶之上,这是难得的夏花,优雅的紫色配上清新萌茸的绿,很是养眼。我忽然想到了周朝《礼记月令》关于仲夏的描述。

《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木槿真是应者时节开花的植物,说开它就真的此时开了呀。

而礼记,之所以记录木槿,应该想得到这种灌木,在周朝的种植之广,是应该北方都城或者都城附近常见的树木。那么木槿何以在周朝常见呢?
因为这是北方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得来的实用方法。木槿插枝就可以成活,而且枝条向上,形成天然的篱笆,密集而整齐,是古代用于界地和篱落的良好树种。

而且木槿是少有夏天开花的树木,当木槿花开,意味着盛夏到来。

而古代的盛夏,是太阳行经被回归线的时段,太阳中天,象征自然和皇权的统治,此时向日的花木,特别得到重视,因为有极强的象征寓意。有人说荷花和石榴花也是这个时段开放啊。可是从地域上来讲,荷花主要生长在南方的水泽地带,北方多山地平原,荷花不够常见,而石榴是外来品种,到了宋朝才广泛种植,定为五月之花。

所以在先秦,木槿花盛夏而开,赋予了关于太阳的美好含义。所以后世效法古礼,在祭祀夏天的太阳神时,要采集木槿花以祭祀。

实际木槿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舜华。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 周 · 诗经《 有女同车》

这是夏天贵族的婚礼,有美貌的新娘坐上了婚车,容颜就像早上开放的木槿花。

她身上穿着吉服,配着美玉,容貌端庄

这位美丽的新娘,容颜就像木槿花一样娇艳,她美丽的样子像凤凰,身上的佩玉叮咚作响,

她的声音和婉有魅力。

在周朝,马车穿过庄园,夏天是道路边的篱笆,成行的木槿在早上开花,衬托新娘的容颜,何其娇丽。

那么后世为什么认定,舜华就是木槿花呢?舜华和舜帝有什么关系呢?
汉朝离周朝不远,所做的注释应该可信,舜华,就是木槿,这至少是木槿的另一个称呼。

那么来谈谈这种花,何以叫舜。

我们知道,舜帝是古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的名字,叫做重华,现在已经不清楚这个名字的具体含义,但是这个名字带着一个华。

舜帝的贡献主要是农业: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当夏天到来的时候,舜帝看见南风带来温润和降雨,非常高兴,弹着琴高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

这南风来得温暖,可以让老百姓解除烦恼,这南风来得及时,可以让百姓种植有收获有积累。

尧舜创造了上古的农业繁荣太平期,为后世所缅怀尊重。正是如此,夏天正是果木丰收,田园丰茂的时候,这种夏天开花的植物,就被叫做舜了。

木槿就是舜之花,太阳之花,夏日之花。

而且这种称呼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地方木槿花的称呼,在周朝和木槿花同花别名。

所以后世写夏天,高大上的祭祀或者关于皇帝是祝词,往往会用木槿花和舜风。舜风就是南风,夏天的风,舜花就是木槿花,盛夏的田园之花。

而木槿美在,盛夏时节,早上向着太阳开放,到了晚上凋谢,但是新生的花朵依旧向阳,仿佛绵延不断的对太阳和农田的守护。
“龙精初见。大火中。

朱光北至。圭景同。

帝在在离。寔司衡。

雨水方降。木槿荣。

庶物盛长。咸殷阜。

恩泽四溟。被九有。” 南北朝 · 无名氏《齐明堂乐歌十五首 其十 赤帝歌 》

这是南北朝时代祭祀夏天太阳神的祭祀歌。

天上看得见苍龙星宿,大火星在夜晚的正天中。

红色的太阳即将到达天中,这是夏至到了。

盛夏的雨水刚刚降下,木槿花就开了呀,万物生长,布满了山岗。

感谢赤帝,恩泽四方。

可以看到木槿是对应盛夏夏至的花朵,作为最好的祭品献给太阳神。

隋朝的祭祀夏天的赤帝里也有“含樱荐实,木槿垂蕤”。

木槿花是一种对应夏天夏至,神圣的花朵。
“孟孙唯问孝,莱子复辞官。

幸遂温凊愿,其甘稼穑难。

采芝供上药,拾槿奉晨餐。

栋里云藏雨,山中暑带寒。

非时应有笋,闲地尽生兰。

赐告承优诏,长筵永日欢。 ”盛唐 · 皇甫冉《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 》

这是唐朝一位朝官,因为母亲病了,被恩准辞官回家尽孝。

这是官员朋友对他的祝贺。说,你这是皇帝亲自恩准回家尽孝。

你可以在山中采集灵芝给母亲做药,你可以采摘早上的木槿花,给母亲当早餐。你住在山里,房屋里都是烟云,夏天酷暑中也有清凉,你那里四季有笋,遍地兰花,真是羡慕你这样辞官归去,在仙山好水中,陪伴母亲。

那么这里有个重点,就是吃木槿花。

这是唐朝,木槿花可以吃,想必在唐朝之前就盛行,这种向阳的花朵,甘平滑爽,除去湿热,是养生的好食品。而且其方子,来自民间,也必定有道家医家的加持,所以这里和采芝并列,乃是神仙隐居者吃的养生花朵。

在农村,也有木槿花炒鸡蛋,木槿花打汤,滑爽可口。这种吃法流行至今。
“谁道槿花生感促,可怜相计半年红。

何如桃李无多少,并打千枝一夜风。” 唐 · 徐凝《夸红槿 》

正是木槿花处处有之,又伴随了普通人的审美。实际农民是喜欢木槿和木槿花的,木槿可以当做天然篱笆树,夏天枝叶繁茂,可以荫蔽庭院田舍,且木槿整个花期长,可以从夏天开到晚秋,也颇绚烂,花朵还可以吃。

但是文人对木槿花的审美,却在魏晋之后,产生了变化,认为木槿花朝开暮落,生命短暂,荣华不久,连舜花,也变成了一瞬之花,一日之花,很多诗写得凄凉悲哀。

但是总有有见识的人,正本清源。

是谁说木槿花开花短暂,让人觉得生命短促,我就爱它花期可以长达半年,日日有红,天天如在春风。

你看看桃李花开得茂盛,可是再茂盛的桃李花,一夜凋零,有木槿花花期那么长吗?

不要看一花的开落,木槿花虽然每朵花期不长,木槿树开花,却是半年红哦。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唐 · 白居易《放言五首 其五 》

白居易也发出了自己的强音,不要用泰山比喻,来欺负那些小草的不长久。

儒家的颜子,专心自己的追求,何尝羡慕过长寿的老子?

松树就算是能够活过千年,也没有谁看过万年的松树吧,是生命,总有一死一谢。

木槿花虽然只有一天的生命,但是它努力开放,自在向阳啊。

人的一生何须贪生怕死,也不要觉得厌世。

这生死都是人间的一场梦境,所以那些关于生死荣华的忧患,都是无聊。还是好好活在当下,就算是木槿花的一生,也要开得绚烂!

这其实也是一种正能量,对未来的事情谁可期,做好现实眼前的自己,开如木槿,努力向阳,不羡慕别人,不探求长久,就是最饱满的一生。
“不与百花期,多从桂子时。

低昂如有序,红白自相宜。

农为编篱识,蜂因课蜜知。

想渠根本盛,未畏雪霜欺。” 元末王冕《槿花》

还是农民诗人和画家王冕最有谈木槿花的底气。

木槿花不和百花争春,花最繁茂的时候,居然可以开到中秋。

那高低的花朵齐整有序,红红白白最是可爱。

给农民编织了篱笆,给蜜蜂提供了蜜源。

木槿哪里需要人们的同情和悲哀,它自有自己的生命力,不怕霜雪欺负。

写的解气。
“五月开花至九月,番番绽朵不妨秋。

无心学取长生术,却是卉中寿者流。 ”清 · 弘历《题钱维城九秋图 其八 紫木槿 》

都说乾隆皇帝没有好诗,这首就写的很好。

写得实在。木槿花从五月开花,一直开到九月,一番番绚烂的花事,何尝管过外面的春秋。

木槿花花开一日,但是群花璀璨,它没有也不屑去学那些长生驻颜之术。

但是木槿,却是花卉中花期长久,花木长寿的植物,其它的花卉还真比不上呢。
因为古代文人一些诗词,过分强调了木槿花一日之荣,所以感觉很多木槿诗,凄风苦雨。

实际你真正去看木槿,开花美,落花美,立体的锦绣铺展半年之久,优雅,茂盛,清丽动人。

生如夏花,那就做一棵长久的木槿花树吧,一花落,一花开,它不长久,又谁能长久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