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将军的简介(冯玉祥是什么人)_抗日_察哈尔_同盟军

本文目录

  • 冯玉祥是什么人
  • 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的生平简介
  • 冯玉祥的生平简介(要出生年)
  • 冯玉祥到底是什么人
  • 爱国将领冯玉祥有什么人生经历
  • 冯玉祥将军简介200字左右
  • 冯玉祥的生平简介
  • 历史上冯玉祥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冯玉祥是什么人

历史上冯玉祥是个有争议的人,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扩展资料: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冯玉祥遇难之后,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葬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横跨西溪石峡两岸的大众桥是冯玉祥于1935年所建。

冯玉祥墓在大众桥东首,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举行骨灰安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黄炎培赠送挽联,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级领导、群众 800 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的生平简介

1、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人,寄籍河北保定。

2、1896年投淮军当兵。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

3、1927年4月冯玉祥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933年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抗战期间,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4、1948年,在剩船途径黑海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遇难。

冯玉祥的生平简介(要出生年)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于直隶青县兴济镇北街(现为沧县兴济镇),后寄籍河北保定。原籍安徽巢湖,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玉祥刚满15岁,正式入保定五营当兵。 

他在父亲冯有茂的指点和管教下,开始“向读书和修养方面努力”。不久,冯有茂因病被裁。冯玉祥为了挣钱养家,愈发刻苦操练、学习,开始阅读《操法》、《阵法》等兵书。他看到淮军暮气沉沉,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20日离开淮军,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第三营左队右哨六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冯玉祥升为四棚正目。12月中旬,

曾在保定淮军从军,后成为爱国将军的冯玉祥又被提升为第二营右哨哨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武卫右军改为第六镇,冯玉祥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本连排长,深得协统陆建章和标统王化东的器重。不久,冯玉祥成为陆建章的内侄女婿,得到了陆的提拔和帮助。宣统二年(1910年),冯玉祥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

冯玉祥到底是什么人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省巢,1882年11月6日(清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青县兴集镇一个下级军官的家庭。父亲冯有茂原为泥瓦匠,后投身军籍,隶淮军刘铭传部为哨官。因父母均抽鸦片烟,资财耗竭,冯玉祥的“童年时期”,一直在穷苦中挣扎着,从小参加劳动,不仅断断续续地上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
1893年,12岁的冯玉祥便在父亲的军营中挂名领饷,以补家用。15岁正式入营当兵,由于长得魁伟健壮,有“冯大个儿”之称。在军营中,他勤奋好学,操练之余埋头读书,读过一些兵书和操典,懂得洋操,又无不良嗜好,所以升迁较快。1902年在武卫右军被提升为头棚副目,1903年升任四棚正目,同年末升右哨哨长。第三营标统陆建章对冯很是器重,并将内侄女刘德贞许配给他。1906年,冯又提升为二营后队队官。翌年调任三营后队督队官,移驻奉天新民府。 1910年升任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这时,清朝封建统治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以孙中山为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正席卷全国。在这之前,冯玉祥已仔细阅读过至友孙谏声秘密给他的《嘉定屠城记》和《扬州十日记》,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初步认识到一切丧权辱国的现象都是同清朝政府的腐败,昏愦分不开的,故而君爱国思想发生了变化。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等人在滦州第二十镇组织了“武学研究会”,以读书为名联络同志,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参加的除第二十镇参谋长刘一清、第八十标第一营管带王石清、第二营管带郑金声、第三营参谋官孙岳以及张之江、李鸣钟、韩复榘等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冯玉祥和王金铭、施从云等参加武学研究会的青年军官,在滦州举兵响应,宣布成立北
方军政府,通电南北主张共和,公推王金铭为北方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奉孙中山之命北上联络的革命党人白雅雨被推为参谋长。但这次起义很快就被清廷镇压下去,王、施、白等14人遇难,冯在海阳镇被捕,后被革职,递解回籍。
清朝覆灭后,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北京政府。陆建章奉袁世凯之命编练左路备补军,重新起用冯玉祥,委任为第二营营长,并令其赴河北景县招兵,这是冯玉祥建立自己群众队伍的开始。他自定招兵标准,只收农村质朴精壮的青年,凡当过兵的一概不要。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佟麟阁、冯治安、过之纲等便是这次被招收入伍的,原二十镇旧属来投效的有李鸣钟、韩复榘等,成为他后来建立西北军的骨干。1913年,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晋升为左翼一团团长,又赴河南郾城一带招募新兵。这次招收的有田金凯、吉鸿昌、梁冠英等人。在北京任京卫军团长期间,冯经常到崇文门教堂听牧师讲道,对基督教耶稣“博爱利他”之说深为敬佩,遂于当年由牧师刘芳施洗礼,正式成为基督教徒。冯曾对人说:“救国必正人心,除了耶稣,谁能正人心呢!”他认为,“耶稣博爱救人之旨,与军人献身救国之义一一吻合”,“若将基督教义在军队中加以深入的宣传,必收绝大效益”。从此,冯部官兵一律受洗入教。冯并在兵营中设立礼拜堂,每逢星期日都请牧师向中全体官兵宣讲教义,故时人称冯为“基督将军”。
1914年春,陆建章奉命为“剿匪督办”,率五旅兵力赴陕西追剿白朗,冯团扩编为左翼第一旅,途中又改为第十四旅,均以冯为旅馆长。是年秋,第十四旅又改编为第十六混成旅,仍以冯为旅长。
当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冯玉祥毅然参加倒袁的革命活动。1915年底,由北洋元老王士珍领衔,全国旅以上将领联名通电拥袁称帝,冯拒绝签名,并对其部下说:“我武装先烈以许多热血染成民国,今为袁贼篡窃,很可恨。我辈军人若保不住民国,将何以对死去的先烈?”当冯部奉命进川讨伐反袁的护国军时,他便派人同蔡锷的护国军暗中联络,实现局部停战,又趁机率部进入成都,促使四川将军兼巡按使陈宦宣布四川独立,脱离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给袁的复辟活动以沉重的打击。
1933 年春,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的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热河全省,接着分兵入侵平、津,5月并进占察哈尔的多伦,深入沽源、宝昌、康保等县。华北局势危急,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更为强烈。冯玉祥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从泰山到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5月26日就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与团体的拥护和声援,同盟军迅速发展到8万人左右。6月下旬起,抗日同盟军连战皆捷,先后攻克康保、宝昌、沽源3城,并与敌血战 5昼夜后收复察哈尔东北重镇多伦,震动中外。冯的声威大振,继而于张家口宣布成立“收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声言准备兴师出关,收复东北。蒋介石则忌恨异常,派何应钦调集16个师的兵力实行全面封锁包围,用武力威逼冯取消同盟军,停止对日作战;并于7月28日与汪精卫在庐山发表联合通电,给冯玉祥加上 “妨害统一政令”、“滥收散兵土匪”、“煽动赤焰”等种种罪名。31日,北平当局命令断绝平绥铁路交通。同盟军处于日伪军及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粮弹断绝,军费开支无法筹措,伤兵不能外运医治,加上内部有一部分将领发生动摇,有的被蒋介石收买。冯玉祥一筹莫展,处境十分困难,被迫于8月5日通电“忍痛收束军事”,9日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14日离开张家口,重返泰山。
1935年,日军加紧侵略华北,积极策划冀、鲁、晋、察、绥5省“自治运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冯玉祥为团结抗日力量,抵制不抵抗主义,拟定关于党务、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13条意见电告南京,并出席11月1日至6日举行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与李烈钧等20余人提出一个《救亡大计案》,获得通过。该提案包括: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大赦政治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起用抗日将领,充实军备9条。同年12月,冯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头衔,但有较高的名位,冯利用这胩个身份到处演讲,鼓吹全民团结抗日救国。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冯玉祥在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获得通过。此后,国民党逐步转向抗日,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冯玉祥旧部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冯玉祥通电旧部将领,努力:“抗敌守土”,“以保千万年之光荣历史”。“八一三”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冯玉祥受命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淞沪抗战。但是蒋介石独揽大权,常常直接向前线各军以至师团下达命令,前方将领多不服从冯的命令。冯十分气恼,未及2月即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一职交由蒋介石担任,冯改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但蒋同时又任命萧振瀛为第一集团总参议,唆使萧在前线挑拨宋哲元、韩复榘、冯治安等将领与冯的关系,使冯无所作为。10月冯被调回南京,第六战区亦被撤消。冯玉祥在这种情况下,仍不消极,曾动员并介绍旧部将领回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冯自已也利用视察国防工事机会,亲自到河南各地宣传抗日,号召青年参军,支援前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更趋反动,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冯玉祥在政治上受到蒋介石的排挤,1946年9月动身去美国。行前他写了一封《上蒋主席书》,希望蒋不要打内战,要讲和平,实行民主。他抵美后,定居旧金山附近的柏克莱镇。
1948年国内战局急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冯玉祥决定返回祖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于7月底乘苏联轮船“胜利号”离开美国。9月1日,轮船在敖德萨附近的黑海上突然起火,冯玉祥不幸遇难。1953年10月15日,冯玉祥的骨灰安葬在泰山脚下。

爱国将领冯玉祥有什么人生经历

冯玉祥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1882年11月6日出生。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22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宣统3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1914年7月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1915年,冯玉祥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

1918年2月,冯玉祥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湖北武穴(今属广济)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

1922年夏第1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923年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在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

1924年第2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冯玉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赴察哈尔张家口(今属河北)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8月任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

在此期间,冯玉祥接受共产党人和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1927年4月,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此后,曾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28年率部参加第2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泰山。

1935年4月,冯玉祥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3、第6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冯玉祥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遇难。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另外,冯玉祥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

在军事上,冯玉祥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并亲自编著《军人精神书》、《战阵一补》等书作为教材,给士兵讲课示范。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

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简介200字左右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长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冯玉祥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民国军阀,本属直系军阀之一,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倒戈,改所部为国民军,后败退西北,自成势力。西北军领袖。1935年,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冯玉祥的生平简介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出生于河北青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6年9月,赴美考察。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转变是冯玉祥人生中的一大主题,正如周恩来所说:“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历史上冯玉祥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冯玉祥是好人。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

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扩展资料:

由于冯氏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他还有“倒戈将军”的称号。

对冯玉祥的个人评价不一,有人称赞其为爱国将军,也有人斥其为彻头彻尾的军阀。纵观其一生,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绑架暗杀政敌,充满对军队地盘的执着和对权力的渴望,是典型的旧军阀行径。

抗战爆发后,虽然在军事上不再有大的作为,但其一直坚持着抗战的主张,并且为民族大义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失,积极拥护国民政府,奔走于各种抗日活动,不失为一个爱国军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