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的笔顺怎么写?国字的笔画笔顺_笔顺_国家_笔画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国字笔顺 笔顺 国家 笔画

本文目录

  • 国字的笔顺怎么写
  • 国字的笔画笔顺
  • 国字的笔画顺序
  • 国字的笔顺规则
  • 国字的笔画是什么
  • 国字笔顺怎么写的
  • “国”的笔顺和笔画是什么
  • 国字笔顺笔画
  • 国的笔顺笔画顺序 笔顺讲解
  • 国家的国字的笔顺是什么

国字的笔顺怎么写

国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有关的造句如下:

1, 我的同学陈楚岳,他胖乎乎的,长个国字脸,跑起来浑身的肉都直打颤。虽然他很胖,但反应还不慢,非常可爱。

2, 妈妈不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嘴唇,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讲个不停。

3, 国字形的方脸上,一双淡而短的眉下有一对笑着眯成了一条线的眼睛。

4, 最爱说的是中国话,最动听的是中国歌,最爱写的是中国字,最骄傲的是中国魂,用最热的中国心,写下最真的中国情。国际母语日,一生偏爱中国字,祖国母亲万年兴!

5, 胸怀坦荡中国人,行得端,站得直;规规矩矩中国字,横是平,竖是直;字正腔圆中国话,诗是诗,词是词。国际母语日,说好中国话,写美中国字,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6, 我很欣赏你的国字脸,你古铜色的肌肤,你的深情的双眸,你的剽悍的肌肉,你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总之你是那么完美,连放的屁都讨人喜欢:我的小马驹!

7, 六岁的小聪,刚认识几个简单的中国字。一**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说:“爸爸,地上怎么写个凶字啊?”爸爸说:“那是左转待驶区的区,你看反了。”

国字的笔画笔顺

国的笔顺笔画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
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2019年11月20日,“汉语盘点2019“活动启动,清博大数据推荐的国内字为“国、爱、治、纪、会“。
“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左图A、右图1-5是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较早的“国“。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右图2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

国字的笔画顺序

“国”字的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1、国:guó

2、结构:全包围结构。

3、释义: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

2)把事物写下来;

3)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

4)符号,标识;

5)古时的一种公文;

6)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

7)量词,指打一下

4、组词:国家、博闻强国、国忆、国录、国功、一国耳光。

国字的笔顺规则

国字笔画顺序: 竖、横折、横、横、竖 、横、点、横。“国”规则是先里后外,具体先写外面方框的上面三笔,再写里面的“玉”字,最后写外面大方框的最下面一横。

国家的解释: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2、国家的体面。

3、比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的组词:

1、列国,解释:某一时期内并存的各国。

2、国风,解释:《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等,称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多为四言诗。大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民歌。

国字的笔画是什么

国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国拼音:guó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2、特指中国的: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国药。

3、姓。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国外

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统称外国。

2、故国 

历史悠久的国家。

3、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1949年10月1日成立。成立后的中国,通常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通常称旧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4、外国 

本国以外的国家。

5、国庆 

指开国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是10月1日。

6、祖国 

称自己的国家。

国字笔顺怎么写的

一、笔画:1竖2横折3横4横5竖6横7点8横

二、读音: guó 

三、解释:

1.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

3.在一国内最好的:~手。~色。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5.姓。

扩展资料

词组:

1、祖国

称自己的国家。

2、国歌

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

3、英国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4、国家

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

5、国度  

指国家(多就国家区域而言):他们来自不同的~。

“国”的笔顺和笔画是什么

1、笔顺读写: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2、笔画:8画

3、拼音:guó

1、中文名称:国

2、拼音:guó

3、异体字:囗、囯、囶、囻、圀、国

4、释义:“国”字最初读gui,同“龟”字,因为最初黄帝从“洛出书,河出图”得到建立邦国的想法和理念,洛河所出的灵龟所附之图,就是国家九州的思路,具体这邑邦怎么叫,就叫龟gui,而“龟”不好听,就另择字“或”加个框,就是现在在“国”,期间“国”字一直叫“gui”,后来才改成“guo“,这就国字的由来。

5、组词:国际  国家  国内  国务院  国人  国有  国庆  国籍  国王  国产  国民  国门  国是  国情  国旗  国会  国民党  国土  国防  国民经济  国际惯例  国共  国庆节  国际贸易  国度  国有资产  国企  国际标准  国家机关  国立  国都  国际组织  国界  国家标准  国道  国脚  国库  国歌  国务卿  国力  国宝  国债  国营 中国  全国  美国

国字笔顺笔画

国字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笔画是八画。

基础释义:

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

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

5、姓。

详细释义:

1、名词古代称诸侯或君王的封地为国。组词:鲁国、齐国。《易经,师卦,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柳宗元《封建论》: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2、名词有土地、人民、主权的团体。组词:中国、美国。

3、名词城市。《孟子.离娄下》:遍中学无与立谈者。

4、名词地方。组词:水乡泽国。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国的笔顺笔画顺序 笔顺讲解

1、国字笔画名称:竖、横折、横、横、竖 、横、点、横。

2、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

3、“国”字是个常用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 国家”、“祖国”等义。它的形体古今变化很大。

4、从上列甲骨文形体来看,左边是个“口”,表示一片土地“国土”,右边是一个“戈”,意思使用“戈”这个武器来保卫这篇土地。这个字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或者”的“或”字。可以看出在 甲骨文中“或”字和“国”字时分不开的,它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右边基本没变,仍是个“戈”字,而左边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是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周代,“或”字已被借用为无定代词,于是在“或”的基础上又加了意符“口”,成为“国”字。小篆的“国”字就变成了外形(口)内声(或)的形声字“国”字了。繁体的“国”字形体是从小篆形体演变过来的。

国家的国字的笔顺是什么

【笔顺】  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笔划】  8

【拼音】  guó

【释义】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2.特指中国的: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国药。
3.姓。
4.邦

【组词解释】

王国:本意是指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借指有某种特色的领域。

国情: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国籍: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

国庆: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国际: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政治用语。它的直接的意思是“国家之间的”。国际这个词是一个在近代产生的比较新的政治名词。

国会:指实行三权分立制的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不包括实行议行合一制而沿用议会或国会名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人:指一个国家的人民,通常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和人民含义类似。

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教卫生等发展水平的总和。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

国产:就是指本国生产的东西,国产和进口恰恰相反。

国民: 全国民众,今指取得一国国籍的人

国门: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祖国:祖国就是一定的民族及其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