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什么级别?清华大学伟伦楼是用谁的名字命名_恒生_利国_香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利国伟 什么 恒生 利国 香港

本文目录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什么级别
  • 清华大学伟伦楼是用谁的名字命名
  • 利国伟的人物简介
  • 何梁何利奖可以帮助申请杰青吗
  • 利国伟的主要成就
  • 香港恒生银行的历史
  • 恒生银行网上银行怎么登录
  • 在香港扶灵意味着什么
  • 中国有哪些高含金量的科技奖项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什么级别

没有特定的级别。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是由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是三个何梁何利基金奖之一,奖励在特定领域有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就的人,特别是近年来有突出贡献的人。

1994年3月30日,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_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捐出1亿港元,在香港设立社会福利慈善基金,设立何梁何利基金奖。1994年5月13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截至2017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市值为6.83亿港元。

根据何梁何利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每年2019年1月选择一次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截至2017年,该奖项已颁发24次,共有1021人获奖。


清华大学伟伦楼是用谁的名字命名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于1995年开工奠基,1997年5月落成。总投资4000万元,由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恒生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利国伟先生捐赠了2000万元港币、1500万元人民币,故该楼取利国伟先生及其夫人易海伦女士姓名中各一字,故冠名伟伦楼。
利国伟,大紫荆勋贤,CBE,JP(英语:Sir Quo-wei Lee,1918年8月5日-2013年8月10日),香港银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恒生银行董事长,1968年和1976年先后获香港政府委任为行政及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1978年退出两局后,于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并于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

利国伟的人物简介

利国伟先生是香港著名财政金融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世界经济著名人士,“何梁何利基金”的创始人之一,祖籍广东开平市赤水镇沙洲管理区水井坑村。利国伟夫妇热爱祖国,关怀乡亲,热心支持祖国和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功德所及,惠泽梓里。
改革开放以来,利国伟伉俪在江门五邑捐资达2.2亿元港元,其中在开平捐资近1.5亿元人民币,兴建60多所中小学校,医院、文化教育等150多个项目。几十年来,他慈善为怀,为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慷慨解囊捐款赠物。他设有伟伦慈善基金会,分别取他名字中的“伟”字和结发妻子易海伦名字中的“伦”字作为基金会名称。捐办的事业涉及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化、公共设施,乃至赈灾,济贫、恤难等。   利国伟为香港利氏家族成员,其祖父为利文奕与利希慎之父利良奕为亲兄弟,即其父利树培与希慎置业的创办人利希慎为堂兄弟。
2013年8月10日,利国伟在香港沙田韦尔斯亲王医院辞世,享年95岁。

何梁何利奖可以帮助申请杰青吗

何梁何利奖可以帮助申请杰青。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

何梁何利基金的由来

1994年3月30日,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各捐资1亿港元于在香港注册成立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基金的投资市值总共3亿9千万港元。5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庆典。2005年6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通过补充契约条款。

10月12日,经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批准修订的基金信托契约之补充契约条款,将基金捐款人统一变更为,与捐款人有关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即何善衡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和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

利国伟的主要成就

伟伦基金会:由利国伟及妻子利易海伦创立,名称以两人的名字组成,从事慈善公益。 何梁何利基金:由何善衡、梁?琚、何添和利国伟四人于1994年成立,名称以四人的姓氏组成,从事慈善公益。 伟伦堂:位于香港薄扶林沙宣道,香港大学学生宿舍。 伟伦楼:位于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95年奠基,1997年落成启用。 利国伟爵士金融研究生奖(Sir Quo-wei Lee Postgraduate Prize in Finance):1997年设于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位于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启用冠名。 利国伟日间复康护理中心:隶属于香港复康会,2010年启用。 利国伟堂:位于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2011年启用。 利国伟堂:位于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2011年启用。 利国伟心血管治疗中心:位于香港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2012年4月揭幕。 利国伟厅:位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2012年启用。 利国伟中大金禧奖学基金:2012年设于香港中文大学。 圣约翰学院利国伟爵士奖学金(St. John’s College Sir Quo-wei Lee Fellowship):设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

香港恒生银行的历史

1933年恒生银号创办时期,4位创办人中,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港币1,000元,但他却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银号钱庄林立的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800平方呎。当时,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11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10,389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港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中国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政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
1945年,香港光复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1946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至韩战时期,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大陆网络的银行业务不利。此外,战后香港经济起飞,制造业及地产业崛起,借贷需求增加。在这两种因素下,香港的银行开始转型。
由于失去了中国大陆的联系,恒生也开始了业务转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实收资本500万港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当时,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1953年,恒生迁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一幢5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的业务。
当时,恒生主要客户是巿民大众及中小型企业。何善衡为职员订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必须以诚待客,深得社会大众欢迎。至于中小企客户,主要为广东籍的制衣、玩具、电子、塑胶、五金的厂商。他们希望得到信贷,但却没有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支持他们取得信贷的足够条件。由于恒生早已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贷。这些小公司,后来也发展成大公司、大集团,并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
1959年10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港元,实收资本1,500万港元。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组成香港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恒生银行”。同年,在九龙油麻地及旺角成立两间分行,积极开拓港九的分行网络。1962年圣诞节,新总行大厦恒生大厦落成启用,楼高22层,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而恒生总行则于1991年迁至中区消防局旧址。
从1954年至1964年,恒生的资本帐户从630万港元增至5,250万港元,存款从2,100万港元增至7.2亿港元;总资产从3,200万港元增至7.61亿港元。在1965年香港股灾发生前,恒生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并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逐渐成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1965年银行危机:恒生控股权易手
1965年1月,香港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的银行危机。
事缘在1月23日,明德银号发出的约值700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传出后,许多存户纷纷拥至提取现金,由于银号一时间无法支付数额庞大的提款,最后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银号。其后,挤提蔓延至其他华资银行,如广东信托银行、恒生银行、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等。经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声明对香港的华资银行作出无限量支持,加上港府采取多项措施,至2月10日,风波暂告平息。但事件并未就此完结。直到3月,仍有部分报纸刊登了一些没有根据、中伤本地银行的流言,恒生是其中之一。期间,大客户悄悄地取消帐户;至4月初,挤提再次爆发,恒生银行更是首当其冲。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当时大批客户涌至提取存款,身为总经理的何添劝告不要急于提款。个别二、三十万港元的大客户如警司韩森,要求何添签名担保才停止提款。在总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后像广场的香港会所。汇丰再次表明支持恒生银行,并委派职员驻守恒生总行大堂,以证明有足够的现金供应,一叠叠的钞票遍布大堂的各个角落。但是,情况并未有改善的迹象。恒生银行一日之内失去了8,000万港元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亿港元。
面对这个困境,何善衡召开了董事局会议商讨对策。其时,得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接受美国大通银行的援助; 停业并由政府接管; 向汇丰寻求协助。经过多日商讨,董事局决议把银行控股权售予汇丰,并交由通晓英语的利国伟全权处理。在得到香港财政司郭伯伟的批准后,立即与汇丰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在恒生的总价值及出售股权数量分歧较大。汇丰认为恒生总值6,700万港元及要求收购恒生76%股权;但恒生方面认为其总值1亿港元,并只愿意出售51%股权。由于汇丰顾虑到若恒生倒闭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遂答允以5,100万元收购恒生51%股权(其后增持至 62.14%)。消息传出后,风潮也告平息。
据悉,何善衡因恒生控股权从此断送而哭了两个晚上。不过,在出售当日,他亲自召开大会向员工解释,稳定人心。汇丰却无疑成了大赢家。汇丰不单以低廉的价钱买入最宝贵的资产,也除去了香港银行业最具威胁的对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银行零售业的垄断优势。在收购后,汇丰只派出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并继续保持原来的华人管理层,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这是汇丰的远识卓见。当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认为,恒生银行的成功在于其华人的管理层,所以汇丰不必插手。 在汇丰作为后盾下,恒生业务更大为扩展。
1、主力中小企业务
管理层仍坚持着专向中小企业埋首为主要方针。当时1960至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中小企普遍缺乏资金扩展,恒生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证及出入口融资服务。如华资大户郑裕彤发迹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宝,得力于恒生的资助,往后由珠宝业进军地产业。而长实也与恒生素有渊源,当年李嘉诚经营塑胶花厂时,曾设法与何善衡会面。会面后,何善衡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认为他做事干练,是有潜质的客户。
小公司演变成大企业后,更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例如长实不少的楼盘,就由恒生提供按揭;由郑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恒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来的银行。
2、住宅楼宇按揭服务
自1960年代开始,香港地产业也逐渐变得兴旺。为了力争中小型楼宇按揭市场,在1967年,恒生首创为中产阶级(又称“夹心阶层”)提供长达7年期的住宅楼宇按揭服务,一改当时最多为期3年的做法,令中产阶级得以置业。
3、招股上市
1972年,恒生银行在香港上市。它将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变为10股,并发行新股,使实收资本从4,500万港元增至1亿港元。同年5月,恒生将其已发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万股,以每股价格100元公开发售,结果获得29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28亿港元,相等于香港政府1971年财政收入的一半。6月13日,恒生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战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银行。当天,恒生以175元高开,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后以165元收市,即恒生市值已高达16.5亿。
此外,恒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编制的“恒生指数”而深入人心。
4、扩展分行网络
另外,恒生银行也在香港及中国大陆扩展分行,建立更广泛的网络。至1972年上市为止,恒生在香港已拥有20间分行,超过2,000名员工,成为仅次于汇丰的商业银行。及至1981年,分行数目更增至45间。同年,更取得在地鐡沿线开设分行的专营权。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恒生在中国大陆陆续建立分行。
5、收购永安银行
1980年中期,银行危机爆发。1984年,永安银行传出丑闻,总经理郭志匡挪用1,000万美元作为己用。1985年,永安由于无法收回该行董事及行政领导人的贷款,银行资本出现负值。1986年5月,恒生银行与永安银行达成协议,由恒生向永安注资1.76亿港元,取得该行50.29%股权,至此,恒生银行成为永安银行的最大股东。在恒生经营下,永安转亏为盈。1993年1月,恒生将永安银行卖给大新金融集团,获利4.78亿港元。
6、开拓中国大陆市场
恒生银行 (中国)为恒生银行全资子公司,于2007年5月28日成立,中国大陆共设有三十二个网点,包括10间分行(位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东莞、深圳、福州、南京、宁波及天津)、22间支行(9间在上海、4间在广州、4间在深圳、2间在北京、1间在南京、天津及1间在东莞)。

恒生银行网上银行怎么登录

1、登陆名称(一般在银行所邮寄密码信函内)

2、登陆密码(一般在银行所邮寄密码信函内)

3、认证码(银行系统会发4位或6位数字验证码到当时董事开户银行预留手机上面,一般在账户开通后的一周内发出)

4、公司名称(是指输入公司英文名称,不能输入中文,按名称从左到右输入,直到输不进去了,即可)

登陆进去后,即刻修改录入董事相关信息,然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网银.

1933年恒生银行创办时期,4位创办人中,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港币1,000元,但他却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银号钱庄林立的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800平方_。当时,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11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10,389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港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中国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政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

1945年,香港光复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1946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恒生银行大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至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大陆网络的银行业务不利。此外,战后香港经济起飞,制造业及地产业崛起,借贷需求增加。在这两种因素下,香港的银行开始转型。

由于失去了中国大陆的联系,恒生也开始了业务转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实收资本500万港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当时,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1953年,恒生迁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一幢5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的业务。

在香港扶灵意味着什么

1、根据香港的葬礼习俗,家属会请亲近的好友为逝者扶灵,一般为八人,意味护送逝者走最后一程,寄托哀思。

2、公众人物的葬礼现场因为隆重,扶灵名单也受到了关注,一来意味着扶灵好友与逝者的亲密程度,二来扶灵好友的身份地位也显示出逝者的身份地位。

何为扶灵:

扶灵主要是由亲近之人或关系好的人士,意为护送亡者最后一程,此为扶灵。

以香港著名银行家利国伟为例,前特首董建华就为其扶灵。因为利国伟生前在多方面都有建树,扶灵人士全为各界名人,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政府前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等。

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致悼辞中说,利国伟一生勤奋、有才华,为人厚道。话到口中留半句,理从是处让三分,是利国伟做人之道。又忆述两人经常在恒生银行午餐的情况,痛失良朋。杨铁梁表示,回顾利国伟一生,犹如一部近代香港发展简史。

由于利国伟生前在银行业、金融业及教育业均有贡献,为其扶灵人士亦是各界名人,包括董建华、杨铁梁,金融界人士有香港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教育界人士则有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等,共十位名人。

中国有哪些高含金量的科技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办公室负责。是中国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最高级别奖项。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者在科技创新中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