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百团大战?百团大战_大战_日军_战役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百团大战 大战 日军 战役

本文目录

  • 什么叫百团大战
  • 百团大战
  • 百团大战是哪一年
  • 百团大战的内容是什么
  • 百团大战是指哪次战争结果如何
  • 什么是百团大战
  • 初三观《百团大战》有感
  •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个字
  •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什么叫百团大战

你好,很高兴给你解答。

  •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上百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 发生时间
    :1940年8月20日 ~ 1941年1月24日。
  • 地点:
    冀察全境,晋绥大部分领域,热南地区。
  • 主要指挥官:彭德怀,左权
  •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结果
    八路军出击敌后交通线,给日军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②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③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 战争影响: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百团大战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加强国民党团结抗日的目的。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历史意义
积极的一面:
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另一方面:
百团大战前后,由于对“从内战转到抗日游击战之舵掌握不紧,过分强调正规军,犯了编并与放任地方武装的错误”,一度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如敌众我寡之下,没有以弱示敌,过早暴露了我们的真实实力;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

百团大战是哪一年

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百团大战的内容是什么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那么你了解百团大战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百团大战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百团大战的内容
  百团大战是 抗日战争 中关注度很高的一个战役,以百团大战为题材还拍出了许多的影视作品。因此后辈们对百团大战这个名字倒是不陌生,但是大战的具体内容也许很多人就不大了解了。百团大战,其实主要是为了摧毁给中国造成巨大伤害的 交通运输 线。

  华北的交通运输被日本鬼子控制,他们以此来从日本国运输了许多的武器弹药,包括毒害中国人的毒药试剂,又把在中国搜刮的各种宝物财产运输出去。我们对日本鬼子这样的行为深恶痛觉。从战略上来说,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士兵人数并不多,依赖的是先进的武器和各种军用物资。因此破坏日本的运输线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华北地区的正太铁路线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这个战役初期就是以破坏这个铁路为目的。所以也叫正太战役。

  除了铁路外,还破坏了日本军的许多公路线。日本使用的车站,他们建的碉堡,也被摧毁。日军在中国勘探出的矿藏,准备开采中国的矿山,为了阻止矿藏流失,这次战争也摧毁了他们建造的开采点。日本在华北的许多据点,都在这次战争中被炸毁了。日军也被俘虏还有那些卖国投靠日本的汉奸伪日军,都被收押。

  百团大战为了反击,实现了这几个作战目的。通过这次战争,我们给日本军一个措手不及,缴获了日军据点里大量的军用武器和物资,提升了我们相对落后的武器装备。
  百团大战的时间
  中日战争八年中,初期中日进行了几场对战中,国民党军一开始积极应对,阻止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企图,但国民军的领导者并没有坚定的反抗决心,制定了防守为主的战略方针,导致了日本最后侵占了中国北方的领土。

  国民军抗战失败,被迫往南方迁移,此时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军编在一起开始统一作战,在抗日作战中共产党的游击部队始终都积极应战。

  中期,从1938年开始是中日长期对峙时期。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耗费了日本大量的国力,物力人力,日本的劣势逐渐显露出来,日本放弃了全面侵占,以攻占大城市主。日本蓄意破坏国共团结,对共产党采取铁血扫荡政策,对国民党则多以引诱劝降为主。国民党团结抗日的决心被日本间谍逐步动摇,出现了_的苗头。1940年甚至出现了国民党汉奸投降日本的局面。为了拯救华民族,共产党 决定 不再躲藏退让采取主动摧毁日军据点的战斗。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就是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

  这次战役参加的人数居多,达到了三四十万人,因此也被称为百团大战。虽然这次战役后日本被重创,但是也使得日军对华北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共产党扛下巨大的压力,艰苦抗战,1943年底,日本军终于因为人力不足,停止了对华北共产党的围剿。
  百团大战的指挥者
  毫无疑问,这百团大战肯定是共产党领导的一场战斗。这也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场非常值得说的一场战争。当时不但 国际 局势混乱,各国对法西斯的恐慌。还有我们国内不甚明朗的国共两党的局面。

  那时候的日本要准备太平洋战争,与日本进行决战。中国这方面他们急着不巩固,不打算再继续侵略。他们便在想方设法拉拢国民政府。而这一切事情共产党都是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道里面的情况,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国民政府表现出强烈的要投降的感觉。总之,共产党不管那么多,率先发动了攻击。

  领导者总司令是朱德,大战的总指挥是彭德怀。本来他们打算是22个团的兵力,但是最后大家积极加入,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中竟然有105个团加入。这并不表示中国人民喜欢打仗。完全是因为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囚笼政策”让人民忍耐到了极点,必须站起来反抗了。

  日军在攻占了华北地区之后,为了更好地控制。便从交通入手。完全控制公路铁路,甚至在荒原上挖沟渠,以此来抵抗抗日力量。我们中国向来在发展上注重交通,结果你们日本人竟然完全限制了我们交通,这明显是在挑战当地人的忍耐力。

  此时共产党也决定发起攻击,夺回交通的控制权,主要是正太路的,所以本来这场战役叫做正太路大战。但是在作战第一阶段,加入了105个团,彭德怀就直接将其定为了百团大战。

猜你喜欢:

1. 2016百团大战观后感800字

2. 大学生百团大战的观后感1500字-百团大战观后感6篇

3.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800字

4. 百团大战让人感动的画面欣赏

5.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是指哪次战争结果如何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战役情况
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什么是百团大战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 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定乏翅何俨蛊愁坍传开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布的百团大战战果统计截止日是12月5日。

初三观《百团大战》有感

初三观《百团大战》有感 3篇

  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声望提高,中国国民政府以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加强了对共产党的控制,日军在此次战争失利后,加强了军事力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1.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给人的影响深入骨髓。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政府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那时担负正太铁西段破击任务的第一二九师,与20日20时发起攻击。左翼队在进攻陆家庄战斗中,用火烧掉了守仓库的日军,歼敌数百人,缴枪几百支。

  21日的黎明,右翼队之第十三团,在进攻桑掌和铁炉战斗中,全歼守敌几百余人。总预备队之第十四团对狮垴山的争夺,战斗更为激烈。狮垴山位于正太铁路的 “咽喉”要地。战役发现后,为防止敌人抢占狮垴山,攻击我军侧“背”,第一二九师将总预备区,并以第十四团控制了狮垴山。从20日至26日,替人从两百增至六百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开始施放毒气,连续向狮垴山进行了猛攻。我军英勇抗击,坚守六昼夜,歼敌将近五百人,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而后,第十四团主动转移。经过日昼宣夜连续不断地和敌人战斗,第一二九师部队先后拿下了正太铁路线上各个地点。至此,寿阳、阳泉等几个少数城镇,正太铁路基本为我军控制。而后,我军在广大参战群众积极地协助下,对铁路和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使正太铁路西段陷入了“瘫痪”。

  看完了电影后,我不禁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而感动,我也为人民下定决心保卫祖国而感动,为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先辈为保卫祖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因为忘记便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在历史上书写新一页的篇章。

   篇2.

  在这一次的党员活动过程中我们组织并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也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参与较具规模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正面交锋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不光看到了我军战士浴血奋战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杀,他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不仅仅是军人们不断地流血牺牲,也对百姓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灾难,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每一分能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无数的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血与生命已为我们铺开了一条光明大道。我们只要踏着前人的足迹沿着这条大道继续走下去,时刻记得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他们所付出的的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都要铭刻在心中的信念。

   篇3.

  “黄沙热血犹未冷,赤胆忠魂再战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炮火连天,我们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 捍卫的使命,保家卫国的责任,浴血奋战的精神在《百团大战》之中淋漓体现。真实感人的故事令我们动容,死亡惨重的写照让我们愤恨。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影片讲述了在1940年,中国抗战处于最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急于征服中国,推行铁路为主,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不断压缩八路军的抗战空间,我方形式更加严峻。而于此同时,彭德怀,左权等老一辈领导人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们五千年历史绝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海不清石不烂”,这些先辈受任于危难之际,以国家为己任,临危不乱,坚强领导,果断出击,化被动为主动,成功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日军南进的步伐,打出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威风。

  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被影片中的情节深深打动。在铁道战中,我们的.革命烈士誓死捍卫。为了摧毁敌方的火车,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出了一条道路,敌人的机枪不停的扫射,扳道岔上堆满了战士的尸体,但战士们扔前仆后继,用尽自己的力量改变了轨道,成功摧毁敌方战机。这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的眼角颤抖;他们的精神意志,洗礼着我们的心灵。在黎明之时,鲜艳的战旗迎着东方灿烂的阳光随风飘扬,我们胜利了!

  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里,骄纵的年轻一代似乎忘却了现在幸福的来之不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岂是简单的一句口号?《百团大战》这部电影的精神深入了我的灵魂,它让这段血的历史得以铭记。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品质令我叹服。革命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如今的和平,我们自当永不忘却这血与泪的历史,不会忘却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因为忘记了即为背叛,在历史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将永垂不朽!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理应弘扬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将党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1、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校同学共同观看了《百团大战》。

2、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

3、战争虽然冷血残酷,但却演绎了感动的故事。战争途中,八路军向日军重要的中转站—娘子关火车站发起正面攻击。八路军虽然没有日军那精良的武器,却靠着对敌人的怒火和一腔热血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杀敌无数。不料,狡猾的日军搬来了救兵,背后偷袭八路军。虽然这时八路军处于劣势,可依旧不屈不挠。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让火车撞上救兵的坦克才能获胜。但火车和坦克的轨道不同,只有变道器扳到另一边,才能使轨道统一,正面相撞!战士们都毫不犹豫的冲向变道器,可扳动它又何来那么容易,所有日军把枪口都对准了变道器,上来一个就杀掉一个。不久,英雄的尸体围满了变道器,数不胜数。可还是没有将轨道统一。知道最后关头:火车和日军坦克只有一尺之差时,一位红军战士直冲变道器,还是无情的被枪打了好几个孔,他没有倒下,而是扳动了变道器。那一刻那位战士仿佛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砰”地一声,日军的火车爆炸了,娘子关战争胜利了!

4、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使我难以忘怀,那就是——在传递团旗的时候,彭德怀告诉拿旗的小战士:“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这面旗不只是一面队旗,更是队魂!在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百团大战已经也不只是历史上的一场战争,更是一种流传千古的“百团魂”!“百团魂”是老战士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热血奋斗的革命精神。

5、也正是这种精神才取得了胜利,才有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

6、让我们新一代龙的传人传承革命先辈的“百团魂”,为国家献一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个字

  在看过《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进攻以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为什么赵章能为了他人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是什么让他为了祖国纵横沙场?又是什么让他为了取得胜利而不顾一切?
  
  虽然赵章最后还是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每一中国人的心中。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象赵章是为了实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牺牲的,是为了中国的崛起而牺牲的,他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是有意义的,就该重于泰山,就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正因为这样,他的光荣事迹才被拍成电影,拍成电视剧广为传诵,他那不畏牺牲的精神也会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流传下去。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对他说:赵章,谢谢你,是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是你给了我启发,是你,让我学会了坚强,也是你,让我学会了如果跟其他人友好相处。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相信,有你做我们的榜样,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视角观察投弹前的战场,与冯小刚《1942》的空中轰炸桥段有类似之处。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主要人物陶泽如饰演的彭德怀和刘之冰饰演的左权还是演得不错的。彭德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两位英雄人物演绎各有千秋。彭德怀指挥作战的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左权是黄埔一期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儒将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战场的把控,对于军人的原则,和彭德怀的深厚战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现。片尾左权在日寇大扫荡中不幸牺牲,画面令人伤感。左权倘若活着,一定能进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抗日青年。因为是史诗性的战争大戏,留给他们的空间有限。若有若无的感情,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隐藏,无法倾诉,但也炽热的爆发。悲剧结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惨烈。
  片中对于国军正面战场还是有所触及。比如片头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国军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由邓超客串。片中百团大战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林森劝蒋身为三军统帅应当通令肯定嘉奖。片中对于国军同时期的抗战介绍得还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触及,略显狭隘的历史观。通观抗日全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和小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等大战,大兵团作战,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军高级将领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郝梦龄、佟麟阁、陈安宝、李家钰、饶国华、唐淮源、赵登禹、戴安澜等名将,都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百团大战曾经是历史的冤案,曾经在文革中作为批判彭德怀的罪状,理由是过早暴露我军实力,导致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华北晋察冀战区、八路军占领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剿杀,极大挫伤了八路军的元气。另外导致蒋介石提防八路军的实力扩张及对付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锐气!打出了共产党军队的血性!打出了肩负民族兴亡、同仇敌忾的壮气!
  片中毛泽东代表的中央军委是绝对支持彭德怀打这场硬仗的。这场由正太铁路破袭战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我感觉一定是经过了中央高层的同意通过的,虽然当时彭德怀的报告没有批复,这成了历史之谜。我感觉,毛主席一定是下了决心要打这场仗,因为,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援,避免国民政府在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日军联合剿灭共军,另一方面,响应抗战呼声,可以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战略上应该来说是利大于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