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历史秦国王剪何人
- 王翦的个人简介是怎样的
- 秦将王翦怎么读
- 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
- 秦国的王翦是怎么死的
- 春秋战国名将列表
- 王翦的简介和故事
- 王翦简介
- 王翦怎么死的 王翦墓简介
- 关于王翦的诗句
历史秦国王剪何人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翦(jiǎn )。 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频阳源于本地频阳河(今天的富平顺阳河))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主要战绩
: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王翦的个人简介是怎样的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秦王政自称为秦始皇。他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在封赏时,始皇问群臣:“你们说,今六国一统,谁的功劳最大呢?”
赵高抢先答道:“若论平定天下之功,文莫如尉缭李斯,武莫如王贲蒙武。”始皇说:“你之文臣所推,朕并无异议,但你之武功所推,我以为当首推王贲之父王翦才是。若非王翦平定长安君、樊於期之叛,镇压吕不韦、嫪毐之乱,破赵城而退齐师,平赵燕而俘赵王,攻荆楚而虏楚王负扔,何来天下之统一呢?所以,论天下之武功,必须首推老将王翦。”于是,始皇即封王翦为武成侯,凡频阳周围之10万户,尽为王翦所属。始皇对王翦亦以师称之。王贲封为万户侯,论功行赏封侯之后,王翦父子,名声大振。
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王翦老将军,他是举世公认的一员智勇战将。
秦将王翦怎么读
读音:
王翦所处时代:战国
主要成就:破邯郸,消灭燕、赵,大破项燕,攻灭楚国,南征百越
地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作品简介: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中白起和王翦都是秦人,白起以攻战必胜,全歼敌国有生力量为主。让秦国军威名震天下,一时之间神勇无敌。天下诸侯称之为一代战神,但他始终未能助秦国一统天下。王翦则不同,主要以优势兵力进行震摄,夺敌之气。作战缜密灵活,减少杀戮,不战而败敌军主力,真正体现了上战伐谋的最高境界。四大名将中,唯有王翦一人助秦国统一了天下,六国之中,他领军灭掉五国。不能不说,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王翦必然有着过人之处,因此后人称王翦为一代战圣。本故事将给大家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坎坷与荣誉相伴一生的秦将王翦。
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
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
王翦(生卒年不详),字维张,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早年经历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事侍奉秦王政(秦始皇)。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2、横扫三晋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
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3、攻灭楚国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听说楚军正在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在身,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王翦推托说:“老臣病弱体衰,昏聩无用,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说:“好了,请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给我六十万士兵不可。”秦王政满口答应:“听将军的了就是了”,于是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说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燕国就是被王翦、王贲两父子合力破灭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战功最大,美名流传至后世。
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现今陕西富平县道贤乡保留有王翦的墓址,后世人凭吊他为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总的来说,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秦国的王翦是怎么死的
老死家中
一、人物简介
王翦(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频阳源于本地频阳河(今天的富平顺阳河))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二、主要战绩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三、老将之终
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现今陕西富平县道贤乡保留有王翦的墓址,后世人凭吊他为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王翦墓位于到贤镇东门外3里许的纪贤村永和堡北。封土面积约7.5亩,高约7米,呈椭圆形。墓西100米南北两排六冢。秦大将军美应侯应侯王翦之墓与六冢在文革中均遭平毁。
王翦,秦时频阳人,秦统一六国,王功居最。1956年8月6日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秦大将军王翦墓。
春秋战国名将列表
1、白起
白起,《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2、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4、廉颇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
5、吴起
吴起,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6、孙膑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王翦的简介和故事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有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叫王翦。
王翦生于战国时期关中频阳县。那时诸侯争雄。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各国勾心斗角,到处发动战争,烧杀抢掠,战士白骨暴野,百姓生灵涂炭。看着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大地,残遭屠毒、流离失所的百姓,青少年时代的王翦心里十分难过。他决心练飞好武艺,熟读兵书,将来报效国家,平定天下。刚满18岁,王翦就报名应征,驰骋于疆场。由于王翦作战勇敢,智能双全,屡建奇功。秦王政很快擢升他为大将,统率几十万大军。王翦不负秦王厚爱,运筹帷幄,屡出奇兵,连拔赵国九城,斩首十万余众,攻克赵国京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接着又挥戈东进,兵渡易水,大败燕军。王翦从此威名大振,听到王翦的名字诸侯各国无不心悸胆寒。
秦王雄心勃勃,决心乘胜追击,“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并六国,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在消灭了燕赵之后,秦王政又积极准备讨伐楚国。但楚国并非燕赵,地处江南,地大物博,兵源丰富,是个强劲的敌手。这次伐楚,秦王不得不格外谨慎。那么选谁挂帅出征才能万无一失,一举成功呢?秦王经过反复筛选,认为只有两个人可以胜任:一个是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李信,一个是身经百战、深谋远虑的老将王翦。权衡利弊,二人各有长短,秦王一时犹豫不决。各位大臣又公理波理,各持已见,莫衷一是。于是秦王决定亲自和二人当面对策,再作决定。秦王坐殿,问李信:“攻打楚国,需多少人马?”李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回答说:“不过二十万尔!”秦王又回头问王翦。王翦沉思片刻,回答说:“以臣之见,非六十万人马不可。”秦王听完沉思了一会,笑了笑,对王翦说:“王将军到底是老了。”秦王即刻任命李信为帅,即日出征讨伐楚国。王翦看着秦王对刚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败无疑,本想再谏,又怕弄不好还会引起秦王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就向秦王 请求告老还乡。秦王以为王翦年老无用,寒喧几句,也不强留。
李信即日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秦王长亭短亭亲自饯行。李信受宠若惊,对秦王说:“大王放心,楚国不过弹丸之地,臣定会马到成功。大王只消在皇宫静候佳音就是了。”李信看着秦王弃了王翦,对自己如此器重,不由得沾沾自喜。李信一路耀武扬威,根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楚军看李信年轻气盛,如此狂妄,不觉心中暗喜。他们有意诱敌深入,佯装溃退。李信求功心切,轻敌冒进,长驱直入。楚军避实就虚,迂回运动,乘秦军不备,突然出击,切断其后路,使秦军首尾不能照应,连斩秦将七员,李信陷入楚军重围,多亏众将拼死相救,才得逃脱。秦王闻迅,十分震惊,这才恍然大悟,深悔自己耳目不明,用错了人,寒了老将军的心。秦王亲率人马到王翦的故乡频阳,向王翦赔礼道歉。王翦借口有病,不见。秦王在频阳整整等候了三天。秦王明白王翦有气,再三赔罪说:“寡人轻信李信,铸成大错,已无法挽回。今楚国士气正盛,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难道将军能无动于衷?将军纵然对我有气,难道能为一已之怨,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如果真这样,就算朕真看错人了。”但王翦仍不肯答理。秦王沉思片刻,心想:按将军为人不该如此,说“莫非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朕一概答应就是了。”王翦这才说:“大王如果一定要臣出征,仍非六十万人马不可。”秦王满口答应。
接受了秦王的命令,王翦第二天就从家乡千口村出发。但秦王仍不放心,亲派人传下话来,说:“大王决定将华阳公主嫁给将军。”公主即日起程相迎,二人在相逢处完婚。王翦早明白秦王心意,统帅几十万人马南行四十余里,不料华阳公主和一百名美女已到频阳县的南塬上。王翦列兵为城,与华阳公主匆匆举行了婚礼。后来,人们就把王翦与华阳公主成婚的那座土塬称华阳塬。为纪念这一盛事,当地百姓还在华阳塬为华阳公主修了庙宇,称华头庙。
秦王虽说请王翦出征,答应他统帅全国六十万人马,但心里到底有些不放心。因为王翦这次统帅了几乎全国的人马,要推翻他秦王还不易如反掌,但又不好明言,只是暗暗派人观察王翦的行动。王翦也早知道秦王对他不放心,但为了国家,也只能忍辱负重。兵书云:“上下同欲者胜。”王翦相秦王对我产生狐疑,必然掣肘于我,即使有六十万军队也难以运用自如。为了解除秦王的疑虑,王翦在行军途中多次向秦王上书,说攻取楚国后要答应给他良田美宅,荣归故里。秦王看到王翦心牵故里,年老心退,满心欢喜,连连答应:“行,行!”
王翦解除了秦王对他的怀疑,指挥大军一举攻破了楚国。等王翦凯旋归来,秦王早已将今日流曲、美原方圆百里良田赐给王翦。因为这儿土地平坦,地质肥沃,历称美田,美原也由此得名
王翦简介
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夺取赵漳水流域。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计杀魏齐
范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以“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范雎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
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
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王翦怎么死的 王翦墓简介
1、王翦具体死亡原因史书并没有记载,不过应该是病逝的。
2、王翦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到贤镇东门外3里许的纪贤村永和堡北。封土面积约7.5亩,高约7米,呈椭圆形。墓西100米南北两排六冢。秦大将军美应侯王翦之墓与六冢在文革中均遭平毁。这六座小冢,据说里面埋着的是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和俘虏等。1956年8月6日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秦大将军王翦墓。
关于王翦的诗句
1. 形容廉颇的诗句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八公山忆廉颇》作者: 李曾伯
3.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4. 廉颇解武文无说,谢脁能文武不通。——杜荀鹤《读张仆射诗》
5. 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杂咏一百首·廉颇》作者: 刘克庄
6. 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廉颇》作者: 徐钧
7. 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咏史上·廉颇蔺相如》作者: 陈普
8.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9.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2. 求《史记》中有关王翦的文章及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
始皇十八年(前 229),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
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
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
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
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
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
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
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
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
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 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去,蒙恬也因被构陷而被诛杀。
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当时有个人说:“王离,这是秦朝的名将。
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战胜它是必然的。一个过客说:“不是这样的。
说来做将领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败。说他必定失败是什么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杀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承受为恶的惩罚。
如今王离已是第三代将领了。”过了不久,项羽救援赵国,攻打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诸侯军。
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患。
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
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
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
3. 与王翦相关的成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评价白起、王翦二人说:“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谋无穷,声震天下,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害;王翦身为秦将,平定六国,是当时的元老将军,秦始皇尊他为师,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的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始皇,直至死去。他的孙子王离成了项羽的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后世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词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拼音: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释义:短:不足;长:有余。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示例: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典故原文: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
译文: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能过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4. 第六届古诗文大赛高中文言文第七篇《王翦请求良田美宅》,急
周亚夫这才觉察出这顿饭不对头。
若是换做别的人,应该惶恐交加,立即向皇帝谦卑地参拜请罪,然后涕泪交加地请求原谅,大表忠心。然而,周亚夫性情耿直,不但没有做出任何申辩,还当场免冠告退,然后便快步走出大殿。
他对皇帝此举的恼怒一览无遗。可以说,周亚夫不懂变通的性格也是他后来的死因之一。
景帝捉弄了周亚夫,不喜反怒,目送着周亚夫离去,恨恨地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意思是说,瞧这个愤愤不平的人,将来能事奉少主吗。反过来就是说,将来太子即位之后,未必能够控制得了周亚夫。
景帝说出了这样的话,可见心中已经动了杀机。 历代帝王很少不猜忌大臣的,尤其是那些功勋卓著者,如周勃周亚夫父子。
而那些聪明的功臣,懂得用政治智慧来避祸。战国时期有王翦出征时数次向秦王请求良田美宅,汉初有萧何故意强买强卖民田。
这二人并非真地想要那些良田美宅,不过是以此举来消除皇帝的猜忌。对于大臣来说,尤其是像周亚夫这样功高盖主的功臣,忠诚度是职业生涯中最最重要的,只有让皇帝彻底地放心,绝对没有谋反的念头,他才能继续他的职业生涯。
而周亚夫愤然离席之举,正犯了帝王的大忌。对于周亚夫来说,大祸已经不可避免,不过是时机的问题而已。
不久,景帝的机会来了。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
搬运的雇工很受累,周亚夫的儿子却不给钱。雇工们知道周亚夫的儿子偷买的是天子用的器物,一怒就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牵连到周亚夫。
有关部门把罪行书写于册,一条条地按问,要求周亚夫如实回答。这时候,还处在调查取证的阶段,皇帝并没有正式下逮捕令,事情也还有转机。
然而,周亚夫却拒不答话,保持了他一贯的高傲,也因而将事情引向更糟糕的结果。景帝知道周亚夫的态度后,大骂道:“吾不用也。”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下诏令将周亚夫交给廷尉治罪。 廷尉责问周亚夫为何造反。
性情直爽的周亚夫说:“我儿子所买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么可以说造反呢?”廷尉已经听出景帝“吾不用也”的深意,故意讥讽周亚夫说:“你即使不在地上(指生前)造反,也要到地下(指死后)造反哩!”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周亚夫再憨厚愚笨,也完全明白了,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当初官吏去逮捕条侯时,周亚夫不甘心受辱,本想当场自杀,后因夫人劝阻,因此没死。
被关进了廷尉的监狱后,周亚夫一连绝食五天,最后吐血而死。时为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
“条侯果饿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相士许负当日神奇的预言,每一件无不应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周亚夫之死也有他必然的因素。周亚夫为一代名将,因其军事才能被委以重任。
他精于兵法,善于治军,能够决战千里之外而镇定自若,极有大将之风。然而,他不通权术,性情耿直,为人不懂得变通,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难免要招来杀身之祸。
周亚夫死后,他的封国被撤除,景帝立即封了王信做了盖侯。 景帝忌刻少恩由此可见。
现河北景县有周亚夫墓。据说周亚夫死后,消息传至修地,当地人悲痛万分,每人一捧土堆起一座高大的衣冠冢。
真正的周亚夫墓在何处,如今已经不考。 可以说,周勃和周亚夫是靠性情走上了历史的重要舞台,周勃因“重厚少文”而被高祖刘邦所器重,周亚夫因治军严谨而留下细柳营的千古佳话。
可叹周勃和周亚夫这样的性情人物,能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却无法在政治斗争中生存。
5. 数九的诗词句
消寒诗图
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
尧汤舜禹传桀事,武王伐纣列国分。
二九朔风冷难当,临潼斗宝各逞强,
王翦一恕平六国,一统江山秦始皇。
三九纷纷降雪霜,斩蛇起义汉刘邦,
霸王力举千斤鼎,弃职归山张子房。
四九滴水冻成冰,青梅煮酒论英雄,
孙权独占江南地,鼎足三分属晋公。
五九迎春地气通,红拂私奔出深宫,
英雄奇遇张忠俭,李渊出现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渐长,咬金聚会在瓦岗,
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琼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来雁北飞,探母回令是彦辉,
夤夜母子得相会,相会不该转回归。
八九河开绿水流,洪武永乐南北游,
伯温辞朝归山去,崇祯无福天下丢。
九九八十一日完,闯王造反到顺天,
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6. 秦国将领王翦简介 王翦的名字怎么读
秦国王翦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
大将王翦
王翦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是我们知道他是频阳东乡人,就是如今的陕西富平那一块人。他年幼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军事,之后没多久就侍奉始皇帝。
在公元前236年的时候,王翦率领秦兵去攻打赵国境内的阙与。他只是花了18天不到的诗句,就把原本军中的那些不满足于百石的校尉赶回家,而且只是从原来军队中,进行十个人选出二个人的选拔方式,并把他们留在军中,就是这样的做法,留在军中的都是精锐。王翦就是率领着这些精锐,士兵们高昂的士气,很快就攻打下了阙与,到了赵地,王翦不可能是到此一游,他还攻取了赵国的九个城池可谓是大胜。
之后他还攻破了赵国的首都,把赵国人打的一看到王翦的将旗就闻风丧胆,使秦国收复了赵国。在赵地收复以后,他还消灭了燕国。
如果说他哪一场战争打的最为壮阔的话,那就是率领秦国的绝大部分兵力去攻打楚国,摧古拉朽的攻势就把楚国灭亡。
他的儿子王贲是他的得意助手,就是他们两个合璧,共同去攻打六国,可以说六国中除了韩之外,其余的5国都是被这两父子所灭。王翦的作战风格偏向于智取,而不是跟敌军硬碰硬,也不会去过多的杀戮平民百姓,在当时杀戮无数的战国时期,可以说他是为数稀缺的一批人。
王翦怎么读
说起王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的那些事迹广为我们知晓,但是竟还有人会不知道他的名字该怎么读。认识一个人,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得先知道他叫什么,叫什么的基本前提得知道该怎么读,怎么些。
大将军王翦
王翦这个名字,前面那个王,其实很简单。王这个姓氏,源自于周朝,自今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这个字很好写,只用两横一竖一横就可以,它在用作姓氏的时候,发作wáng,第二声,是个后鼻音的字。而用作动词的话,那就发wàng的音,依旧是后鼻音,但是第四声,指的是那些称霸天下的王。
翦这个字,笔外笔画有9笔,总笔画是15笔,部首是羽。它跟剪刀的剪区别就在于部首,剪是刀,多了刀之后,它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但两个字都发的是jiǎn,发的都是第三声。把翦这个字分开来写,那就是前羽,将这两个字组合而成其实就很简单。可以说这个字是形声字,字的前面是前,前的意思是尖头,将前和羽合起来,就是羽毛的尖头。它的本义是刚长出来的羽毛,引申义是等到羽毛长齐了,愈加丰满,再引申义就是把羽毛休整之后。根据这个引申义,才会有这个读音。这个字并不是多音字,它就只有这一个音,用作名字或动词,它的意思有所变化,但是发音都不会变。一般用作名词的话,是初生的羽毛或者是当做姓氏,用作动词的话,就是剪整齐的意思。
7. 描写卫青的诗句
古诗词中关于飞将军李广的很多,关于霍去病的也不少,大概一个郁郁不得志,一个少年早夭,很符合文人心中的传奇,所以为他们唱歌的人就多着呢。
关于卫青的就很少了,尤其是最有名的就是那个王维的: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为这两句诗,此生不喜王摩诘。
“唐人以诗为专门之学,虽名世善用故事者,或不免小误;如王摩诘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不败由天幸乃霍去病,非卫青也,去病传云:「其军常先大将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意有「大将军」三字,误指去病作卫青耳!”
——《诗学概要》
掘地三尺,找了些关于卫大将军的诗词。
《横吹曲辞·出塞》
窦威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看云方结阵,却月始连营。
潜军渡马邑,扬旆掩龙城。
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