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方法(如何系统地自学中国历史)_历史_学习_中国历史

本文目录

  • 如何系统地自学中国历史
  • 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 孩子历史总是学不好,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 如何能系统地学习历史学
  • 刚刚接触历史课,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 初中历史有哪些学习方法
  • 怎样学习中国历史

如何系统地自学中国历史

系统学习中国史要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历史发展的过度脉络

历史发展的时序是一条线,而历史之中的历史人物是这条线的枝蔓,将线和枝蔓穿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朝代的历史网络。

中国历史五千年,算上文明史中国的历史接近七千年。中国历史发展具有独特的时序特点那就是时间连接感很强。基本上之前的王朝和之后的朝代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汉分为西汉东汉,东汉末年分为三国。三国之后魏晋南北朝这都是一条时间顺序下来的。详细说的话,西汉东汉是刘汉政权,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各路豪强并起致使皇权受到威胁,国家四分五裂,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入蜀地称帝,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里面的历史发展脉络就是刘汉政权的演变。这里面历史发展的过度脉络就是黄巾起义,各地豪强并起国家分裂。

自学系统的中国历史,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穿成一条线,然后将里面的具体的历史人物进行填充,支撑一张一个朝代的历史网。比如:宋代之前是五代十国,那么赵匡胤是从哪里黄袍加身的呢?这里面涉及到历史人物,就由周世宗柴荣,和后周将领赵匡胤。赵匡胤在什么时候正式地完成了宋的统一?是他在统一了南唐之后,完成了宋的统一。南唐的后主又是谁呢?里面的人物就是这个历史朝代线索中的网,首先将线索理清然后将线索中的各个支脉人物弄清,最后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传入穿在一起,形成一张一个朝代的历史网络。

这个历史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朝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历史是记载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环境上,不断的迁徙生活,从而组成了今天的社会。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按照地域来划分,地理学科是学好历史学科的基础科学,按照时间纵向来学习,人物事件是学好历史的线索脉络。


孩子历史总是学不好,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孩子历史总学不好,与很多因素有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历史学科在中考和高考时占的分数太少。学生学习最关心的是提高总分,总分高才能考取好高中和好大学,才能前途。怎样才能提高总分呢?只能在占分高的数学英语语文上多分配学习时间,在占分少的历史科上少分配学习时间,才能提高总分。为求提高总分,在历史科上花的时间又少,用的精力又小,所以就学不好历史。如果历史分数和英语数学语文占的分数都相同,学生就会在历史科上下的功夫也大,用的时间也长,也能学好历史。因此,可得出结论,孩子历史学不好,就是历史科在考学中的地位不高。

如何能系统地学习历史学

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很多是历史学的爱好者。如果是历史专业出身的人,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已经体现了学习这门课程所需要吸收的知识,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史学史、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历史地理等等,都会有相应的教材或者说专家著述领你入门。下面,我仅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出身的宋史爱好者,向大家晃一下我的半桶水,共同交流一下我的入门之路。我进入宋史的世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熟悉通史。历史是具有延续性的,不可能脱离全貌而研究一个片段。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的《中国通史》(又称中国通史简编)、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傅乐成的《中国通史》、张荫麟《中国史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陈致平的《中华通史》等等。这些通史类著作都各有千秋,有的篇幅很大,对某段历史的主要史料、主要人物都做了专门介绍(白寿彝版);有的叙事简练,文笔优美能让人提纲挈领的了解历史(傅乐成版);有的各类图表制作详细(陈致平版);有的对制度方面分析精到(邓之诚版),钱穆、吕思勉等大家的就更不用说了,读后能帮助自己感受大师们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也让自己对历史知识有了个铺垫。

第二个阶段是研读史学著作。有了知识的积淀后,自己也可以啃一下原始史料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各类纪事本末等都值得去看一下。当然,普通的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一字一句地读“二十四史”真的很困难,坦率地说,我也未能全文通读。还是看一看本纪、列传为主,重点人物给予特别关注下,志、表什么的,等遇到具体知识点了再去翻翻。如果你确实有时间,当然是读的越仔细越好。期间一些基本参考书是少不了的,比如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谭其骧的《中国国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会帮助我们更容易读懂书上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是专注于一个兴趣点。相信每个爱好历史的人都会有自己热衷的一个领域,比如某个时段的历史,反正是唐宋明清南北朝,任你选。也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历史,比如战争、比如对外关系等等,更专业点的可能会把目光不断聚焦,比如某个人物、某次事件,凡此种种,就看大家的个人喜好和时间精力了。当兴趣点聚焦以后,就有时间读得更精了。比如,以我喜欢的宋史为例,《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可以啃一啃了,邓广铭、王曾瑜等专家的书自然要学习再学习,宋朝主要人物的传记、具体问题的研究论文都可以研读下。这时候,你应该能够发现,在某些问题上,史料之间会有矛盾,不同专家的观点会有差异,慢慢地你也会形成自己的看法,甚至有写出自己观点的冲动。这样,你也算从一个菜鸟升级到半瓶醋了。

历史学庞大精深,前面主要讲的是古代史、本国史,如果是近现代史、世界史,那你要看的、要懂的就更多了。再者,文史哲不分家,历史本身也不孤立,要学好,你肯定还要了解军事、经济、文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所以说,系统地学习历史学这个命题实在太大了,还是安心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吧。

刚刚接触历史课,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您好,首先要先确认您对历史课感不感兴趣?如果感兴趣的话我相信很容易就能找到里面的乐趣,从而发现方法。但如果不感兴趣的话,我建议利用朝代分解法进行记忆。就是先把中国历史分解为各个朝代,对其进行编号,再把各个朝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皇帝列出来。再分别列出这个皇帝在位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分段列出,层次清楚,不容易搞乱。同时采取搞笑记忆法,就是把历史人名取个你喜欢的小名进行事件记忆。这样更容易记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有哪些学习方法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声明一下,青牛是从哲学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之前本人的历史也是很差,对于很多的历史不太理解。在自己坚持了大概七八年对历史的阅读。才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起到一两拨千斤之效!

努力的意义

这是网友问的一个问题,首先得明确地告诉各位,成功是没有捷径的,除了努力奋斗别无他法!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想学好历史成不可能了?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我们要学好历史首先得明白历史是用来干嘛的?讲了什么东西?我们为什么要学?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那么学好历史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解决之前的三连问之前,我们得看一看先人对历史是怎么评价的?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唐太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连横:国可灭,而是不可灭。

龚自珍: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马克思: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从以上历史人物的对历史的解读来看,历史是我们今后遇到困难寻找方法的资料库;历史是能够让我们预防悲剧的发生;历史能让我们看清自我;历史是文明的继续!我们就是传承者。历史的用处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身在其中却不知其妙用!

接着我们从名词的角度来看“历史”二字。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地记录、诠释和研究,并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历史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也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感悟】

从这些名词的意义和先人对历史的解释。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工具,一种认识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做这件事情的对错的参考书。对于工具我们都最清楚了,铅笔是用来写字,钱可以用来买东西,衣服是用来穿的。接着就是生产日期,使用注意事项,用了它的效果等等。那么历史我们要读好,对于每一个时间段在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件事情?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基本上历史的学习都是从这三个方向去认识的。

所以要学好历史,你得有一个时间表。对于历史中的事件有一个自己的简评。简评就是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了这件事,意义是什么?做好这个表格之后,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每天花一点时间去记忆一点知识点。长此以往,这些历史知识就会融进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长,除了中国。看似很长,记不过来,其实只要记住那些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他很多的事情都平淡无味。大众也不喜欢,如果能把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记下来。那么你就差不多学会了。剩下的就是了解一下,我们基本能写出几句有深度的话来,为自己加分!

怎样学习中国历史

如何学习中国历史,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了,小编在这里想把问题细化一些,简要说明一下历史学习如何入门这个问题,这样也便于入手学习。

其一,可以学习一些比较好的通史类教材,通史类教材中所讲的内容一般而言都较为全面,又比较基础。有助于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对相关问题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推荐一些如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类都是比较好的通史类教材。尤其白寿彝主编的这部《中国通史》分门别类进行撰写,除了按照惯常的通史叙述模式,还依照专题式的撰写方式对各个朝代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进行写作,自成体系,深度分析,就其内容而言,非常适合在对某些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之后,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度阅读的读者。

其二,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传记类著作阅读,或者在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阅读一些正史中的传记篇目来阅读。如吴晗《朱元璋传》、朱东润《张居正大传》等都是较好的相关作品。正史中的传记类著作其写作内容还是比较精彩的,比如《史记.刺客列传》、《史记.王翦列传》等,这样一些列传因为其本身语言的可读性比较强,而且其中相关故事的叙述比较精彩,很容易调动起读者关于相关历史事件的阅读兴趣。

其三,在最初入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书,如历史年表、地图册等。地图册方面,如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张芝联、刘学荣主编的《世界历史地图集》等都是不错的参考资料,历史年表方面,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可以进行查阅。在对其进行参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是对于这些资料最好的运用方式。比如,手绘地图的尝试,便可以将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和古今史地的基本情况在一幅地图中有所展示,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我们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和对于历史地图绘制的把握,从而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更好的反思,这一点的要求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可能相对比较高,但是其确实是一个知识拔高很好的过程和方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