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初级中学是普陀区重点初中吗?柳明校区 进入十一晋元比例_桥梁_长江大桥_大桥

本文目录

  • 晋元初级中学是普陀区重点初中吗
  • 柳明校区 进入十一晋元比例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历任领导
  • 有哪些姓项的名人
  • 谁知道桥梁设计师都有谁啊啊啊啊
  • 南京长江大桥的存废争议
  • 项海帆的人物生平
  • 解放前上海的新会路叫什么名字

晋元初级中学是普陀区重点初中吗

晋元在普陀虽是重点高中,但是学风不算好,不如另外的曹杨二中和宜川中学。晋元的附属学校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初中比较好的在普陀有:兰田,白玉,丹巴路上的梅陇中学,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也不错,有升曹杨二中的优惠政策。
晋元高级中学,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一所起点高、规模大、具有标志性,充分体现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现代化、寄宿制公立学校。学校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普陀区,占地140余亩,环境幽美,新颖雄伟的教学大楼,精良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室内游泳馆,体育馆,多功能演播厅,天文台,下沉式音乐广场,舒适而功能齐全的学生宿舍与绿荫鲜花相映。教育设施一流,教学设备现代化。雄厚的师资人才的摇篮
晋元前身为创办于1904年的华童公学。学校一贯以师资雄厚、教学严谨、质量居先称世。历史上胡适、李怀霜、余槐青、郑逸梅等名人曾在校任过教师。百年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丁关根、张承宗、唐_、余秋雨以及两院院士蒋锡夔、翁史烈、何友声、项海帆、韩大匡等。目前学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特级、高级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80%,另有多位资深外籍教师任教,学校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是上海市市级重点中学。

柳明校区 进入十一晋元比例

百分之70
十一晋元中学,海淀区一所公办中学,由北京十一学校筹建,2019年9月正式开学。
晋元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116年办学历史,具有优良传统、丰富积淀和深厚底蕴的沪上名校。前身为华童公学,创办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租界工部局在上海最早开设的华人子弟学校之一。
1943年易名为上海市立模范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上海光复,为了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学校更名市立晋元中学。
1956年更名为陕北中学。
1984年恢复晋元中学校名。1999年学校新校舍建成,初高中脱钩,高中部迁至现校址,更名为晋元高级中学。历史上,胡适、李怀霜、余槐青、郑逸梅等曾在校任教;
丁关根、张承宗、唐_、蒋锡夔、翁史烈、何友声、韩大匡、项海帆、方纫秋、余秋雨等曾在校就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历任领导

历任院长:项海帆、李永盛、李永盛、朱合华、顾祥林(现任)
历任党委书记:程鸿鑫、楼梦麟、陈世鸣(现任)

有哪些姓项的名人

项羽、项梁、项大德、项兰贞、项海帆、项坤等。

1、项梁

项梁(?―公元前208年),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燕之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

秦朝末年,起兵于会稽,复立楚王即位,拜武信君。反秦起义的战争中,颇有功劳。后因骄兵轻敌,大战秦国名将章邯于定陶,消磨秦军主力,兵败身死。

2、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

3、项海帆

项海帆(1935.12.19 -),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杭州市,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我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4、项大德

生卒年均不详,约自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至世宗雍正末年间在世。年二十六岁。母病,不愈,以哀毁卒。大德著有《梯青集》,《四库总目》传于世。

5、项兰贞

项兰贞(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明代女诗人。一名淑,字孟畹,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嫁贡生黄卯锡。工诗,著有《裁云草》一卷,《浣露吟》一卷。

谁知道桥梁设计师都有谁啊啊啊啊

1.古代有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
2.中国桥梁大师茅以升。不是“毛以升”。
3.莫桑比克的广东籍华人、世界著名桥梁设计师余永耀。
4.是一位德国桥梁设计师约翰·卢布林1869年设计美国纽约曼哈顿岛和布鲁克林区之间的布鲁克林大桥。
5.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刘树勋。
6.中国桥梁工程师,上海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设计师项海帆。
7.项海帆的老师,桥梁专家李国豪。
8.南京长江大桥主工程师之一唐寰澄。
9.著名桥梁专家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古斯塔夫·埃菲尔。
10.美国著名桥梁设计师尤金·菲戈,现国际桥梁设计大奖就是尤金·菲戈奖。

南京长江大桥的存废争议

废桥观点 南京大桥桥身过低严重阻碍了长江中上游发展,“已成为束缚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最大瓶颈”。 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三桥,过江隧道,完全可以替代长江大桥的交通作用。 保桥观点 桥身过低问题不只是南京长江大桥的问题,上游的多个长江大桥净空高度都和南京长江大桥一样,为24米,拆除南京长江大桥,不能根本上解决万吨轮进入长江中上游的问题。 大桥仍然担当着过江公路交通的主要部分。京沪铁路必经大桥,是中国南北经济命脉,毁桥必然导致铁路停运以及南京火车站的重建问题,其经济损失不可承受。 大桥已是文物,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其价值已非金钱所能衡量。 改桥观点 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项海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几乎没有可能,如果要确保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地位,可以考虑为南京长江大桥做“接肢”手术。 另有学者提出整体提升方案。 应爆掉重新修建更宽的桥。

项海帆的人物生平

1935年12月,项先生出生在一个民族资本家家庭里,他的童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年代。年少的项海帆亲身体验到了一个亡国奴的屈辱和悲痛。8岁那年,作为小学四年级副班长的他,在爱国老师策动下和班长一起带头抵制由汉奸翻译教官教授的日语课。事后,他受到校方的警告处分。但这次幼稚的爱国行动却激发起项海帆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1947年清明节,项海帆第一次回故乡杭州扫墓。父亲带他专门去看了钱塘江大桥,并认真告诉他,这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设计的大桥。面对宏伟的大桥,项海帆萌生了成为一名桥梁建筑师的心愿。
1952年,项海帆从同济大学桥隧专业毕业时有幸成为了李国豪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
1957年,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的项海帆被卷入了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漩涡,并被错划成右派。面对要他无端揭发别人反党言行的压力,心中想起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并因此被开除党籍,蒙难20年。但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桥梁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并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国外桥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他执守着少年时的梦,在埋头专业中忘却精神的重负。在长期的研究中,项海帆决定把桥梁结构的稳定与振动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从1978年开始,随着李国豪先生的复出,项海帆又回到恩师的身边,并继续从事桥梁振动的研究工作。项海帆在波洪鲁尔大学一年半,从事斜拉桥的抗震研究。那段经历,使他眼界大开,见识大长,他开始为国内的风工程学科发展作积极的探索。
1987年初,正在美国搞科研的项海帆应东京大学桥梁专家伊藤教授之邀到筑波参观。他惊讶地发现,很多日本专家正在认真地做黄浦江大桥的方案和抗风试验,设计图纸已经铺开。详细分工计划都已一一排定。项海帆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耻辱。回国后他仍然立即向导师李国豪作了汇报。
1940年美国塔科马大桥造好不久就毁于一场大风,令全世界的桥梁工程对抗风问题不敢等闲视之。鉴于此,项海帆教授精心研究,提出了三架式计算模型的设想,成为计算开口断面和分离箱断面动力特性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随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能使大桥抵抗百年一遇的大风的方案,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进而在杨浦大桥中也完成了类似的风洞实验,“黄浦江南浦、杨浦大桥抗风性能研究”科研项目也荣获了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就荣誉学术贡献
项海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是我国大跨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及我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与工程控制研究,近些年来主要侧重于大跨桥梁抗风、高耸结构与高层建筑抗风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内绝大部分大跨桥梁的抗风研究,在桥梁颤振与抖振分析,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桥梁风致振动与控制方面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十多项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等40多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主持承担的《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及控制理论研究》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与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南浦大桥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浦江南浦、杨浦大桥抗风性能研究》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地区台风特性研究》及《桥梁抗震理论》分别获1988年与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其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负责主持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成为我国桥梁与结构抗风研究中心。在1997年国家计委与科委组织的评估中评为A等。
目前负责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国家攀登B项目《确保大型桥梁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综合监测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地震与风振的控制研究》及省部级项目《大跨径桥梁上部结构体系及力学性能研究》等。
人才培养
1982年,项海帆从德国留学回来,帮助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进行斜拉桥风致振动理论研究。到1986年,项海帆他们完成了风洞实验,并建立起适合斜拉桥的三维颤振理论。
项海帆教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过形象的总结:“教学生,要教会磨刀,而不是送刀给他。”他一直强调要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特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且强调要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了解知识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感受到究竟什么才是创新。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必然,要努力提携品德高尚,立志攀登、胸怀祖国的年轻一代,为他们创造潜心学问的气氛和条件。要尽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让中国的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截至2003年4月,项海帆教授先后培养了硕士生36名,博士生49名,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5名。
荣誉奖励
1986年,项海帆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4年,项海帆获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金牛奖和上海市科技功臣提名奖,同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5年,项海帆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项海帆院士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称号(金牛奖)。
2012年,项海帆院士获国际结构工程终身成就奖,继1987年同济大学李国豪教授之后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学者。
2013年,项海帆院士获国际风工程协会Davenport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主要作品论文
周志勇,陈艾荣,项海帆. 涡方法分析并列圆柱的旋涡脱落现象.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3,01:38-46.
赵林,葛耀君,项海帆. 极值风速拟合优化策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383-388.
罗喜恒,肖汝诚,项海帆. 基于精确解析解的索单元.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445-450.
项海帆,范立础,王君杰. 船撞桥设计理论的现状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386-392.  Advanced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using finite-element method  Cheng, Jin; Jiang, Jian-Jing; Xiao, Ru-Cheng; Xiang, Hai-Fan Source: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v 80, n 13, p 1145-1158, May 2002  NASAB: 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for the nonlinear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ble-supported bridges  Cheng, Jin; Xiao, Ru-Cheng; Xiang, Hai-Fan; Jiang, Jian-Jing Source: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v 34, n 5, p 287-296, May 2003
著作
专著
主编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获奖情况  《拱结构的稳定与振动》  《中国桥梁》  1995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桥梁漫笔》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中国大桥》  《现代桥梁抗风理论与实践》  参编  《桥梁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动力学》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1995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译著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原文语言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建筑原理》  德文《钢桥的疲劳和断裂》  英文《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引论》  英文社会任职
项海帆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国家科委奖励办公室交通组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土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 、常务理事(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 、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风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IABSE)副主席 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联合桥梁设计委外国通讯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顾问院长和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外界评论
天津市副市长陈质枫对项海帆院士长期以来对天津城市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欣然接受天津市政府的聘请,作为市政府特聘专家,指导和参与天津城市发展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1957年6月9日,同济青年教师鸣放会议的主持人汪长风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项海帆为他写了一首诗。他说:“就在我被打成右派后,项海帆还不以为然地写了一首诗送给我,可见项海帆为人之正直。这首诗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

解放前上海的新会路叫什么名字

解放前上海普陀区的新会路叫马白路。

马白路(今新会路)是一条具有红色基因的道路,也是培养出我国著名专家院士的地方:1938年,工部局华童公学(晋元高级中学前身)从赫斯克尔路迁址马白路(今新会路)25号(今长寿街道社区学校),在此度过了二十年的办学春秋。距此不远处即是谢晋元将军及其部属羁留上海的孤军营,爱国师生经常前往慰问,与他们一起宣传抗日救亡,接下深厚情谊。1945年,这里以这位民族英雄的英名作为校名,且诞生了上海学校中的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从这里先后走出的两院院士共有五位,分别是蒋锡夔、何友声、翁史烈、韩大匡、项海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