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趣说历史第二百三十四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人的智慧是我们很难想象到的,没有现代的机械,没有精密的计算仪器,完完全全的靠人力就能建造出旷世奇观,总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那些留存几千年的建筑依旧保持着它们独有的风味,有些细节的处理就算是当今时代都无法模仿,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古董物件受到广大收藏家追捧的原因之一吧。而今天我们所要提到,并能让现代人学习到的一项实用建造技术来自于一座屹立千年而不倒的石桥——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式大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完工于嘉祐四年,共花费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子。可是洛阳桥之所以闻名于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耗时耗材之巨,想想中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比洛阳桥长的,耗资比它多的比比皆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座石桥加固的方式是用一种动物实现的,这种独特的的方法就是:种蛎固基法。
由于洛阳桥当时的桥址位于福建省的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波涛搏击,有关文献写到:“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是连人带船翻入江中,当时的人们为祈求平安过渡,也将这个渡口称之为“万安渡”,之后修建的洛阳桥也称之为“万安桥”。
展开全文
为了保证一方百姓安宁,在那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而这种“筏型基础”的建桥方法其实就是用船载着石头,然后沿着桥梁中线抛大量的石块,在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再到堤上建桥墩,这样的桥墩两头尖尖,可以分水势,起到了减轻浪涛对桥墩形式的冲击。而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起到了巩固基石的作用。这或许就是洛阳桥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原因之一吧。
这种有趣的共生关系在古人智慧的运用下,变得恰到好处。将桥梁与动物结合在一起让它们相互依存,这也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之后,泉州仿照洛阳桥建造起来并同样著名的桥梁: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等,都成为了中国造桥史上的一段佳话,泉州也因此得到了“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誉。其实真的很难想象到,古人的脑洞到底有多大,至少现在有一门叫做物理、生物的学科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可是中国古代这些可是没有的,完全来自生活经验,这就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就做: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检验科学的道理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