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经典的诗(杜甫最经典诗词)_杜甫_绝句_二首

本文目录

  • 杜甫最经典诗词
  • 杜甫最经典12首诗
  •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
  • 杜甫经典古诗词
  • 杜甫最经典的诗
  • 杜甫最著名的诗50首
  • 杜甫最经典12首诗是什么

杜甫最经典诗词

杜甫的经典诗词汇总如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唐 · 杜甫《兵车行》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 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 唐 · 杜甫《狂夫》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 唐 · 杜甫《绝句四首》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唐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 唐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 唐 · 杜甫《绝句六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唐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唐 · 杜甫《贫交行》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 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 唐 · 杜甫《前出塞九首》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 唐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 唐 · 杜甫《曲江对雨》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 唐 · 杜甫《月三首》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 唐 · 杜甫《梅雨》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 唐 · 杜甫《晚晴》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 唐 · 杜甫《古柏行》
  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 —— 唐 · 杜甫《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 唐 · 杜甫《晨雨》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 唐 · 杜甫《雨不绝》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 唐 · 杜甫《暮春》
  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 唐 · 杜甫《雨二首》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 唐 · 杜甫《雨二首》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 唐 · 杜甫《北征》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 唐 · 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 唐 · 杜甫《村夜》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 唐 · 杜甫《长江二首》

杜甫最经典12首诗

《瘦马行》《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登高》《春望》《北征》《饮中八仙歌》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引自百度百科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朝时期流行一种新体诗律诗,标志着唐诗形成了自己真正的风格,杜甫就是律诗杰出的代表人物,杜甫和李白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作李杜,李白诗风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给人们称作诗仙,杜甫注重写实,属于现实主义十派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作诗圣,从他的诗作当中,仿佛看到了一篇篇的历史巨作。
杜甫生前他的著作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引起人们的感官,在他去世之后,人们逐渐发现杜甫诗作蕴含的深意和背后的文化价值,杜甫和他的诗作被推上了唐诗的巅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期间。
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为唐朝留下了很多后遗症,杜甫亲眼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见到了国破山河碎的国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创作了1500多首诗作,他的唐诗风格也在不断变化,都在强烈的反映现实社会。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

杜甫的代表作20首古诗。
1、《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登 楼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7、《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三绝句》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12、《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13、《病橘》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
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
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
此物岁不稔,玉食失光辉。
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汝病是天意,吾谂罪有司。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14、《三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5、《三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16、《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17、《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8、《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9、《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经典古诗词

  1、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 唐 · 杜甫《北征》
  2、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 唐 · 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3、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 唐 · 杜甫《村夜》
  4、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5、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 唐 · 杜甫《长江二首》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唐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7、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 唐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8、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 唐 · 杜甫《绝句六首》
  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唐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0、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唐 · 杜甫《贫交行》
  11、江山故宅空文藻,云*荒台岂梦思 —— 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12、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 唐 · 杜甫《前出塞九首》
  13、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 唐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4、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 唐 · 杜甫《曲江对雨》
  15、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 唐 · 杜甫《月三首》
  16、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 唐 · 杜甫《梅雨》
  17、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 唐 · 杜甫《晚晴》
  18、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 唐 · 杜甫《古柏行》
  19、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 —— 唐 · 杜甫《雨》
  20、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 唐 · 杜甫《晨雨》
  21、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 唐 · 杜甫《雨不绝》
  22、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 唐 · 杜甫《暮春》
  23、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 唐 · 杜甫《雨二首》
  24、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 唐 · 杜甫《雨二首》

杜甫最经典的诗

杜甫最经典的诗属下面两首了:

一、春夜喜雨

杜甫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意思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二、绝句

杜甫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杜甫最著名的诗50首

杜甫最最著名的50首诗如下: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谴怀》《昔游》

《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

《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

《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

《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最经典12首诗是什么

《瘦马行》、《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登高》、《春望》、《北征》、《饮中八仙歌》、《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扩展资料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