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评价雍正不是龙(邬思道与雍正的对话有哪些)_雍正_康熙_雍正皇帝

本文目录

  • 邬思道与雍正的对话有哪些
  • 邬思道跟雍正说了什么,让其逃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 为雍正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的邬思道,为什么雍正没重用他
  •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里杜撰的邬思道
  • 邬思道为雍正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为何雍正登上皇位便对他起了杀心
  • 《雍正王朝》中,弘历表现惊艳背后是邬思道的功劳,为什么雍正却只赏年秋月
  • 邬思道的三不可用和半隐计划,真的打动了雍正吗
  • 邬思道为了雍正忙前忙后图什么,什么也没落下

邬思道与雍正的对话有哪些

邬思道与雍正的对话有:

邬思道一见到雍正帝,马上喊了一声皇上,并行跪拜礼,雍正帝急忙扶他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到了明天,就又是一种忙法了。”

雍正帝一直在自言自语,最终提到“顺便来看看你!”

邬思道终于按耐不住了,马上抢话道:“这几路人马是我让十三爷调来的,而且五路兵马平素不相统属,十三爷居中指挥。”

这时候雍正帝突然背过身去了,说道:“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自然万无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人物生平

邬先生名思道,字玉露,绍兴人。家贫,以游幕为生。邬思道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当时的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

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案子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不像以往屡遭批驳。这样渐渐取得田文镜的信任。

邬思道跟雍正说了什么,让其逃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邬思道冷眼旁观,早就断定雍王爷府粘杆处的结局。邬思道的忧虑并不是自寻烦恼,老八胤禩一伙能做局贿赂高福,也可以撬开雍邸其他人的嘴,为防生祸,的确仅有斩草除根才可以绝不泄密。邬思道不但智鉴康熙皇帝,对雍正皇帝的了解也是入骨三分。依照邬思道跟老十三的交谈来看,高毋庸的不见仅有一种可能,被杀人灭口。

身为九龙夺嫡的总谋划,邬思道的境遇与高毋庸并无多少不一样,为自保,他提早出手了。护卫张五哥来请老四入畅春园时,邬思道就断定康熙皇帝大限已至,为防鱼死网破,邬思道让老四留下钦差关防大印,自身镇守四王爷府指挥,释放老十三,占领丰台大营,准备勤王护驾。事出紧急,刚好给了邬思道布置的时机。

勤王护驾,仅仅是其一,关防大印的用途还有很多。待到宣读遗诏验明正身后,披着龙袍重回王爷府的雍正皇帝却暗暗吃了一惊。看到目光如炬的邬思道,雍正皇帝才知道,这些人马全部都是他调来的,为了不至有意外事故。这话,是一句双关。“不至有意外事故”,既是说的邬思道自身,又在敲打雍正皇帝,与府外兵戎相见的场面形成映衬,让带着杀心猜疑的雍正皇帝不敢轻举妄动,俩人与镇定自若处,摊牌了。

雍正皇帝神情恍惚道“那么既然是邬先生计划的,当然有备无患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地计划”。等的就是这一句话,邬思道立刻见招拆招,提到告老半隐,暗示着不求名利,不会脱离控制,令雍正皇帝安心。威胁与反威胁,就是邬思道的解决之法,结合彼时雍正皇帝初登大位的种种躁动不安,这一剂张弛有度的狠药,让邬思道全身而退。

为雍正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的邬思道,为什么雍正没重用他

正因为邬思道极度聪明,经常为雍正出谋划策,雍正才不敢重用他。如果邬思道只是有一般的才能,那康熙还有可能给他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因为在历史发展中,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向来只会重用那些不会威胁自己皇权的人。

雍正在夺嫡之争中能顺利胜出,并且顺利登基当上皇帝,邬思道为雍正当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劳。当时雍正还是皇子胤禛,邬思道就出了不少的好主意。正是因为邬思道的几次劝阻,胤禛才没有走弯路。就是这样的辅佐之才,雍正最终让邬思道给李卫和田文珍当了师爷,最终邬思道到底是如何生活,如何在事业中发展的,更是没有了音讯。

一方面雍正是忌惮邬思道的才能,而另一方面,邬思道在雍正当皇帝回雍亲王府邸以后还不知道收敛,更敢当着侍卫的面出谋划策。虽然他从出发点来说是好的,但是在那种情境下出现这样的行为,雍正是很难堪的。刚刚当上皇帝的雍正,势必要保证自己的颜面不被损害,而邬思道这种喧宾夺主的行为恰是犯了雍正皇帝的大忌。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邬思道本人有残疾,还进过监狱,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功名,难登大雅之堂。若当使用证真的让他当官了,而且当了大官,那么八爷党就会拿这件事情来说道说道。整个事情说起来,会使雍正更加的难堪,颜面更加不薄。我们要知道,当在当时清朝的环境下,像邬思道这样有残疾的罪人是没有资格当官的。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里杜撰的邬思道

高人们对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四王爷胤禛府里的师爷邬思道的评价很多,这里不做摘抄,用自己的话,用几句话、几句词,用自己的方式来评价下邬思道:身残智坚,有勇有谋,既有病态之美,也有飘逸之气,看清世事,急流勇退。

邬思道为雍正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为何雍正登上皇位便对他起了杀心

当传位遗诏里面显示,继承皇位的人是四阿哥胤禛的时候,许多人包括皇子跟大臣以及他的母亲,都十分震惊,他们都质疑并且无法相信最后皇位居然是传给了四阿哥,因为在此之前,四阿哥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明显的争储行为,这同时也说明了四阿哥这个人的心机有多么深,能够隐藏这么久。

其实,四阿哥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关键靠的就是一个人,他就是邬思道,他是四阿哥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不过邬思道这个名字是《雍正王朝》里面所提到的,历史上真正的邬思道原名叫做戴铎,戴铎这个人他看重了四阿哥的潜能,所以选择到四阿哥身边出谋划策,历史中的戴铎是非常厉害的,他能够读懂康熙的心思,而且对朝中局势了如指掌,这让四阿哥非常钦佩。

后来夺嫡成功,邬思道知道自己作为总策划,处境很危险,所以他为了保命,提前下手,康熙临死之前,邬思道让四阿哥留下钦差关防大印,自己则放出老十三,准备勤王护驾。

宣读遗诏后,披上龙袍的雍正返回府中,却吃惊发现。顺天府、善扑营、九门提督、西山锐健营、丰台大营,将雍王府围住,而调来的人正是邬思道。

面对这样的阵势,雍正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对邬思道说:“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自然万无一失,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邬思道马上见招拆招,提出告老半隐,威胁与反威胁,是邬思道的化解之道,所以邬思道才能够全身而退。

《雍正王朝》中,弘历表现惊艳背后是邬思道的功劳,为什么雍正却只赏年秋月

因为胤禛知道邬思道喜欢年秋月,此时赏年秋月就等同于赏赐邬思道,邬思道本人比较清高不爱金银珠宝,更不爱女色,但是只要赏赐年秋月,邬思道肯定开心。

胤禛看邬思道特别有才华,就把邬思道请到自己的府上,教胤禛的儿子弘历读书,但是邬思道在教授弘历读书之余,花大量时间研读康熙的过往,不仅他自己去了解康熙,而且还把研究康熙的成果,偷偷的教授给弘历,此后邬思道可以说非常的了解康熙,他也能多方位的给胤禛出谋划策。

一次康熙带着皇孙弘历一起狩猎,弘历居然能背出,康熙以前的狩猎的成果,康熙看到自己的皇孙如此机智,自是龙颜大悦。康熙一开心就把就把它国送给太子的玉如意,送给了年幼的弘历,作为老爹的胤禛,脸上也有光,康熙侧面告知胤禛,你还真是教子有方,但是胤禛自己心里明白,弘历之所以会如此机敏,都是邬思道教育的结果。

经过一段的时间的了解,胤禛知道邬思道不爱任何赏赐,邬思道表面是个教书先生,但是他骨子里有一种读书人的傲气。每一次他看邬思道,都能从邬思道的目光里面看到年秋月的影子,所以他干脆就选择赏赐年秋月,反正给邬思道赏赐,他也不会要。

年秋月不喜欢胤禛给予的赏赐,她的内心是爱慕着邬思道的,被胤禛赏赐之后,他的身份就变了,不能像以前一样亲近于邬思道了。

邬思道的三不可用和半隐计划,真的打动了雍正吗

邬思道是雍正王朝中为雍正背后出谋划策登基帝位的主要人物,可以说是知道雍正一路一来争皇帝位的心路历程的主要人物之一,简直可以用运筹帷幄,决算无遗策来形容邬思道的贡献。

在举荐是否让十四爷为大将军王时,为雍正分析解答,告诉他你应该举荐十四爷为大将军王,而十四爷必会举荐你的心腹年羹尧为川陕总督,这样你的人就可以控制他的后勤,控制住粮草也就是控制住了他的咽喉,这样你还害怕他干什么呢?

这是他为雍正争夺皇位走的关键一步。

在八爷党诬陷十四爷献死鹰时,而康熙帝又不怪罪他们时,邬思道很好的开解了雍正,让他对争夺储位的形势更加明了。

在康熙病重即将不行的时候,邬思道又赶紧为雍正出谋划策,让他赶紧去圈禁的地方联系十三爷,让他将他的旧部画出,找一些可用之人抢夺兵权,以防八爷党作乱宫禁。

在康熙宣布传位于雍正之后,雍正按照邬思道的计策赶紧行动,先拿金牌令箭让侍卫赶紧去放出十三爷,十三爷也赶紧到了丰台大营去将八爷党的人马收拾了。

待一切停顿之后,雍正想任用邬思道为大官,但是邬思道拒绝了,也就是三不用与半隐。

哪三不用呢?一不用身有残疾上不得厅堂,二不用先帝朝的罪人不能用,三不用只是懂一些奇谋诡计登不上治国的大道舞台。半隐,所谓大隐隐于市,也能让皇帝找到我,也能隐退。

真的打动了雍正吗?肯定是的,因为雍正也不是铁石心肠,而且邬思道所说的可能也正是触动了雍正的隐晦心事,一些万难说出口的心事,打动了雍正,或者说正中雍正的心意,觉得你是个知趣的人,就放下了对你的戒心。

邬思道为了雍正忙前忙后图什么,什么也没落下

邬思道为了雍正忙前忙后,什么也没落下?其实不然,且听小崔细细道来!

一、首先,咱们从邬思道的出场聊起,这个很多人应该没有听过!

这件事要从康熙年间的南闱科场舞弊案说起,邬思道本来才高八斗,识穷天下之人,是无锡有名的大才子,府试乡试连战连捷,中秀才举人都是头名。康熙三十六年他应试南京春闱,三场下来,时文、策论、诗赋均做得花团锦簇一般。考完后他自认为就算不在三甲,怎么着也能稳稳当当的考个前十名。

怎料成绩出来之后,“邬思道”三个字竟然在副榜末尾!邬思道大怒之下仔细打听,才知道主考左玉兴、副主考赵泰明都是捞钱的好手,一概论孝敬取士,谁出的钱多谁的成绩就在前面,名次高下按质论价童叟无欺!邬思道原本就心高气傲,盛怒之下,他邀请了其他四百多名落榜举人,抬着财神拥入南京贡院,遍城撒了揭帖,指控左、赵二人贪贿收受,破坏考试秩序,并作诗一首,把主考人员骂得狗血淋头,把个南京科场搅得四脚朝天。并作了一首很尖刻的诗,所做诗文如下:

左丘明有眼无珠,不辨黑黄却认家兄!

赵子龙一身是胆,但见孔方即是乃父!

无锡书生邬思道谨赠!

事情终于闹到让康熙知道了,康熙盛怒之下,康熙眉梢一挑,只说了句:“邬思道好一笔字!”

他大闹一场扬长而去,苦得江南巡抚因拿不到他这个“正犯”被连降两级,左、赵二人革职罢官“永不叙用”——官司直打到紫禁城当今天子康熙御前,明珠、索额图两大权相都差点吃挂落。因此,朝廷严令各省缉拿他这个闹事的“正犯”。

二、邬思道第二次出场是在康熙四十六年,这次他遇到了他为之忙前忙后的胤禛,这时的胤禛还是四爷呢!

邬思道在外逃亡十年时间历经磨难,而且两腿在逃亡的路上被水匪给打折了,他从此成了人们口中的“邬瘸子”!

在外十年,回到久违的三吴家乡,邬思道正站在桥头回首往事,口中喃喃说道:“白杨绿草,风雨忧愁,十年一别,这树都合抱了……” 忽听到背后有人喊他的名字,转过身去一瞧,原来是他的同乡戴铎。两人寒暄之际,戴铎身边站着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咋看之下,此人:“打扮也并不出奇,只穿件灰府绸银鼠夹袍,月白夹裤,脚蹬一双黑冲呢千层底布鞋,虽不奢华,却是干净利落纤尘不染。那青年倚栏而立,一条乌亮的发辫直垂腰间,似笑不笑地看着他们过来。”

此人正是胤禛,但此时,戴铎和胤禛并没有对邬思道表明胤禛的身份,只说是京城皇商!胤禛早听过邬思道的才名,而且胤禛喜欢收用一些落难的奇人异士,胤禛邀请邬思道一起把酒言谈,邬思道也对这个年轻人有所好感,就答应去了,言谈之间说到天下事儿,胤禛对邬思道的见解很是惊讶,想把邬思道收入门下。

正好戴铎和邬思道相熟,胤禛就把这件事交给戴铎去办,怎料邬思道心里还惦记着他的初恋情人,他的表姐金凤姑,金凤姑是他姑姑的女儿,在南京做官的金玉泽的女儿。邬思道去打听之际得知,金玉泽已经升职去了京城。邬思道便在南京忽忽游览了一番,便起程去了京城寻找他的表姐去了。

到了京城,找到她表姐家才得知,原来她已经嫁人了,嫁给了一个叫党逢恩的人,此人是和金玉泽都是“八爷党”的人,邬思道投亲不成,反而在言谈之间得罪了金玉泽和党逢恩,差点被灭口,辛苦他的续姑姑以前对他很有好感,半夜告知他,那两人要害他,并给了他一些细软让他逃走。

邬思道心灰意冷,再加上身体残疾,半夜之间晕倒在一个破庙门口,恰巧被雍王府的武和尚性音和尚所救,性音告诉他,胤禛也在找他,此时只怕只有四爷才能护得他的周全,从此,邬思道归入胤禛门下,一心一意为胤禛出谋划策,助他走上了那个至尊之位!

三、邬思道助胤禛夺嫡之路可谓凶险异常,但在和胤禛相处的过程中,也知道了胤禛是怎样的一个主君,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他也早就想好了明哲保身之道!

投入胤禛门下之后,邬思道不但给胤禛出谋划策,而且还教出了一个后来的帝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十全宝宝乾隆!这期间,邬思道对康熙的帝王心术分析的可谓淋漓精致,胤禛又爱又怕,心想事成之后要收拾掉这个瘸子,而邬思道呢,早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胤禛夺嫡成功之后,邬思道和老十三胤祥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这充分展示了他对胤禛的了解。起因是胤禛要封胤祥为铁帽子王,邬思道劝他辞掉。原话如下:

允祥哈哈大笑说:“先生真是先天下忧而忧!我再告诉你,今儿在养心殿万岁亲口对我说,先生有辅相之才,只干碍着没职份,所以开恩科,特简先生进翰林侍读,然后转上书房。宣麻拜相,还有比这更喜的么?”

邬思道神情似乎有点呆滞,古怪地一笑说道:“算是的吧——十三爷今晚喜上眉梢,给我报喜是一宗儿,恐怕你自己有喜事才是真的。说出来,叫我也欢喜欢喜!”“都喜。”允祥掩饰不住得意的神情,向后一靠伸展了一下,“其实是早已知道的了。万岁说元旦日晋封我亲王,世袭罔替!王不王无所谓,这个‘世袭罔替’难得!”邬思道一双眸子在灯下晶莹生光,沉静地一笑,说道:“铁帽子王,儿孙永永无既。好嘛!连你加上一共九位了。”

胤祥说“你今晚怎么了,这么不阴不阳的?”

邬思道伸手将一杯茶推给允祥,长叹一声默然不语,见允祥一脸惊讶之色,苦笑道:“十三爷,我和你认识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任侠仗义,很佩服你的为人。今日有句话,说出来或许我要人头落地,不知当讲不当讲?” 允祥被他的神情惊呆了,手里捧着已经凉了的茶,死死盯着邬思道。

“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邬思道仿佛不胜其寒,紧紧抱着铜手炉,声音低沉嘶哑。“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邬思道语气冷峻得令人发抖,接着又说“你没勘透世情。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胤祥说 “我不信!今日四哥还说,决不做鸟尽弓藏的事!”

邬思道阴冷地一笑:“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性音和粘竿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被灭口了”!

二人正言谈之间,雍正来了,话题就此打住,雍正此时已是皇帝,他想找邬思道聊聊,结果邬思道先开口了。他告诉雍正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

胤禛回过头来,脸上已是挂了一层严霜一样冷峻,却不吱声,幽幽望着邬思道。

“臣残疾之人,这是一忌。”邬思道毫不畏缩地看着禛,“国家取士授官,自有制度。况大清国运正盛,人才济济,臣在王邸十几年,中外人士知之甚多,骤然置之庙堂之上,虽至公亦无公,虽无私也有私,恐怕有伤圣德。这是一不可用。”

“臣原是犯罪之人,这是二忌。”邬思道道,“康熙三十六年臣为孝廉,应天府试,率五百举人抬财神大闹贡院,此事震动朝野,天下皆知。虽说是激于义愤,到底是触了国法,先帝曾连下诏旨捕拿,臣又潜逃在外。为憎恨吏治黑暗,臣又入京,择主而事。万岁如今功成名就,即起用臣辅在帝侧。在臣原是罪余钦犯,在君又干碍圣祖当初原意,用此不忠之臣致于臣下议万岁为不孝之君,这是二不可用。”

胤禛听得悚然动容,不觉坐了下去,抚膝沉吟道:“只是可惜了你。”

“这正是第三忌。”邬思道见他动了心,舒了一口气,又道:“臣虽然薄有小才,却是阴谋为体。万岁龙日天表春华懋德光明正大。这就是忌!臣在万岁僭邸蒙恩十余年,顾问侍从,无不听之言,无不从之计,无数惊涛骇浪之中早已殚精竭虑耗尽心力,譬如已经熬干了的药渣,万岁何堪再用?倘若万岁念思道忠贞不贰之心,放臣还山,沐浴圣化之中,舞鹤升平之世,在万岁为全始全终之主,在臣为明哲知理之臣,传之后世,亦为一段风云际会佳话。万岁若不允臣之所请,臣今夜就仰药自尽,不伤圣人知人之明!”说着,泪水已走珠般滚落出来。

雍正听完后,不觉动容,他原本打算在晚上除掉邬思道以及给他秘密办事的人。但从邬思道的言语之间得知,邬思道这番言语,其实已表明永不从政,永不泄密,想起十几年知遇之交,朝夕赞襄,吟诗论文,这些情分也难一古脑儿付诸东流。便不忍除掉邬思道了,但也没有完全放松对邬思道的监视,于是放他中隐隐于市了。最后还是十全宝宝说情,终于放他归山林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结语:总之是他二人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邬思道帮助胤禛走上了至尊之位,反过来胤禛也成就了邬思道辅助帝王的理想抱负!邬思道本无心做官,不能说他什么也没落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