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壮的个人成就?李大壮的人生经历_大壮_香港_宋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大壮 大壮 香港 宋朝

本文目录

  • 李大壮的个人成就
  • 李大壮的人生经历
  • 喜剧电影《东北合伙人》陈嘉男为爱上演爆笑“戏中戏”,有什么笑点
  • 《了凡四训》新解 志向及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 《宋朝小日子》【宋人怕老婆】沈括:我怕老婆
  • 《好人》
  • 李大壮的介绍

李大壮的个人成就

把“你”、“我”变成“我们”
香港回归后,香港成了祖国的一部分。但在中西文化杂处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很多香港人,对祖国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李大壮说,作为参政议政人士,他对香港基本法的了解和认识要早一些、多一些,所以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去介绍基本法,介绍祖国。他希望,香港能融入祖国,要把“你”、“我”变成“我们”。而他最“长袖善舞”的,还是在工商业。
1966年,7岁的李大壮被外祖父接到香港上学,后又送往英国接受教育。学成回港后,不久就在外祖父资助下,开始从事补偿贸易。1982年,他成立新大中集团,把为祖国建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作为优先目标。
多年在内地的发展,使李大壮对国情有很深刻的了解,也为他推动内地与香港合作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李大壮是香港总商会的中国委员会主席,为了协助更多香港企业在内地等寻找到更多商机,他说“我平均一年参加接待、出访170多次。”
李大壮介绍,香港总商会始创于1861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商界组织,现有21个委员会及4个特殊团体,会员机构约4000家,包括跨国企业、中资机构和香港公司。其中30%为跨国公司,70%来自于中小企业,总商会要尽可能为这些中小企业寻找发展商机,替它们和内地企业、政府牵线搭桥。而中国委员会是其中最大、也是最忙的一个委员会。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刚就港企在内地的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组团访问了北京六个部委。李大壮说,这次访问就是要增加香港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让国家了解到香港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推动香港工商界跳出目前非常舒服的创业环境,重拾开拓的精神,到和20年前深圳条件一样的地方,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因为视角不同,李大壮对CEPA的认识也不同于一般商界人士,他说,香港回归后,中央给了香港很大的支持,其中CEPA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但CEPA重要的不是货物上节省多少税,她是一个催化剂,使香港工商界认识到两地关系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
让两岸四地青年一起成长
香港因为特殊地位,常常被视为两岸沟通的桥梁。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香港更成为很多台湾同胞认识祖国的一个很好的渠道。作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铭的孙子,李大壮在台湾有着广泛联系,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十分关注。
2001年底,李大壮在台湾一份权威的民意调查报告中,看到了一组发人深省的统计数字:在被调查的台湾青少年中,有65%表示对大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不了解,超过
85%的青少年从未到过祖国大陆。在同一次调查中,年龄超过50岁的台湾同胞,有46%表示对大陆了解,49%曾来过大陆。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缺乏实际的认识和接触。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李大壮决定开始做另一个重要工作:两岸四地青少年工作。
“做工商业都希望有回报,我和几位热心公益的香港朋友,希望一起做一项对未来投资的事情。”李大壮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金会,他任理事。交流的重点,就放在两岸四地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的青少年身上,他们希望通过组织活动,能为两岸四地年轻人提供一个学习、沟通的平台,让他们能亲身体验两岸四地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更多的观点及新思维。
2006年7月11日中午,150位来自台湾、香港及澳门的青年学生会聚香港,出席香港历年规模最大两岸四地青年交流研习营的启动仪式。这次活动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鼎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出任赞助人。被媒体称为历年规模最大、也是香港回归九年来规模最大的两岸四地青年交流活动。
活动中,这150个年轻人用12天在全中国走了6600公里,从台北到香港、澳门,到广州、北京、南京、上海,再从上海回台北,拜访了当地的大学,参观了北京的奥组委和航天城。
活动结束后,李大壮和基金会的同事们在台北举行了一场活动回顾展。不是为了宣传,我们要看看我们的’客户’对我们’产品’的反馈和意见。“结果李大壮”得到两个正面反映:参加7月份活动的115个台湾学生中,有90个学生回来义务帮助筹备回顾展2周的活动;有2000多人次来参观。
2009年李大壮决定带两岸的年轻人去走走河西走廊,但他说,这次要增加“难度”:在旅程中有30多人要一起拍摄一套纪录片,从编剧到制作,全部由年轻人来做。虽然他们并不是学习新闻或者编导等专业的,但李大壮告诉他们,“你们要去学”。李大壮对他们说,“希望你们人生经验中这一刻永远保留下来,它将成为你们人生的附加值。”
李大壮告诉我们,现在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已经决定全程跟踪报道这次活动,等纪录片出来后,还将在两岸四地通过学生网络传播,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这次活动认识祖国。
李大壮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港澳带团到台湾,在台北开办一个服务中心。
现在,对每一位参加他们组织活动的年轻人,李大壮都有详细的记录,每当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孔,李大壮都在想: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将成为业界领袖。

李大壮的人生经历

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香港新大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李大壮先生出生于中国一个著名的家庭,他是爱国将领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先生的长孙。1979年,以优等院士身份毕业于英国伦敦修已斯美术学院后,李先生回港创立新大中公司。当时恰逢中国大陆处于改革开放的萌芽时期。以此为契机,李先生也开始了其商旅生涯。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与壮大,李先生于1982年成立新大中集团,主要从事机械设备贸易。
1993年,李先生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当时在香港地区所有委员中为最年轻者。之后又成为全国工商联执委。1996年后,李先生还入选香港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并于2000年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洋经济合作香港委员会委员。在海外,李先生目前担任哈佛大学海外资源委员会委员以及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名誉院士。为不断充实自身,提高与精进其专业学养,李先生每年均赴哈佛大学商学院进行短期进修。同时,李先生还是世界青年总裁协会国际分会的会员,该分会被誉为商界精英中的精英。
作为一个与台湾有着广泛联系的港区青年政协委员,李大壮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十分关注,深感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一神圣的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1年底,他在台湾的一份权威的民意调查报告中,看到了一组发人深省的统计数字,在被调查的台湾青少年中,有65%的人表示对大陆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不了解,超过85%的青少年从未到过祖国大陆。在同一次调查中,年龄超过50岁的台湾同胞,有46%表示对大陆了解,49%曾来过大陆。相比之下,台湾的青少年对大陆缺乏接触和了解。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缺乏实际的认识和接触。李大壮认为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李大壮说,这两年,两岸间的经贸融合日趋扩大,在其他方面的交往也在发展。但是,两岸青少年之间的直接交流刚刚开始,应该全面推动。除政府部门外,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港区委员要着力开拓新的渠道,创造新的条件。
李大壮建议应当从培源植本入手,着眼于台湾的青少年一代。通过促进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文化认同和传统认同是对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的基础。加强海峡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由港台地区的企业家作为发起者,在香港和台湾申请成立一个纯民间性质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旨在通过设计和举办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辩论会、笔会、研讨会、定期定向互访、建立姊妹学校等,促进两岸三地、特别是海峡两岸青少年之间在广泛的文化道德层面上的沟通与了解; 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可作为第一批首选的交流城市,可在上述城市中设立办事或联络机构。
当了12年政协委员,一直都在一个界别的李大壮委员稍有遗憾地说:“政协是个人才库,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希望能够多点机会与其他界别的委员接触,以便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喜剧电影《东北合伙人》陈嘉男为爱上演爆笑“戏中戏”,有什么笑点

喜剧电影《东北合伙人》陈嘉男为爱上演爆笑“戏中戏”,该影片的笑点有:

《东北合伙人》是一部轻松幽默的东北式喜剧,影片情节丰满、反转不断,将会带给观众一场酣畅淋漓的喜剧体验。影片运用真假中奖人这一线索,串联起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桥段,李大壮为了躲避借钱花样百出,王坤为了装有钱人被迫各种假戏真做,笑点层出不穷。

陈嘉男,1993年9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陈嘉男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参加安徽卫视喜剧真人秀节目《超级笑星》,获得年度亚军;参演农村剧《双喜盈门》;获得喜剧真人秀节目《组团儿上春晚》年度总冠军;不仅在多个小品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喜剧天赋,更是将喜剧元素融入到影视剧中,她在剧中的真实而接地气的表现受到观众的认可,是影视行业里可塑性强的全能型演员 。

喜剧电影《东北合伙人》还是非常棒的一部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欢乐,这部影片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喜剧,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欢乐;其笑点也是满满的!其中,陈嘉男在电影《东北合伙人》也是很棒,她给我们也带来了一些欢乐,很棒的一个女孩子,其演技和她值得我们发掘吧!

《东北合伙人》是喜剧人·崔志佳继《东北告别天团》后自导自演的最新作品,现以在流媒体首映;本片继续用这东北人的语言魅力表达着小人物的欢乐与无奈。 比较喜欢“大崔”这帮圈中好友的精彩演绎,真给面子啊!这种全凭语言艺术让观众会心一笑,比隔衣瘙痒好多了!

《了凡四训》新解 志向及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志向及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一生都一事无成的人,这些人,形成了社会的最底层,被上层(或政治阶层、或资本集团)无情的驱使、奴役、践踏、欺凌、剥削、宰割,毫无反抗和招架之力。

       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最底层脱颖而出,或实现财富自由、或实现了思想自由,或者直接干脆成了政治阶层或资本集团的一份子,这种人,称之为成功者。

       相对而言,底层很悲催,高层很幸福,所以悲催向往幸福,底层羡慕高层,由此古人才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成功者的这种向上进步之心,是正向的,是正能量的,是被尊重和推崇的。人人都渴望进步,人人都渴望成功,儒家讲进步,道家讲升华,佛家讲精进,都是向更高处前进,所以寻求成功很正常,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也很正常,但这里在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开始成功的第一步。

        这个第一步,其实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简单到张口即来,谁都知道,谁都在用,但有意思的是,现实情况中的这个第一步,差不多一半的人说不出、做不到,甚至不知它是什么。

       揭晓答案:村里老孙头早起准备去南山采蘑菇——就是人生成功第一步——也就是有追求、有方向、有目标!采蘑菇,即追求和目标;南山,即方向。目标和方向有了,只要老孙头背上箩筐,迈开步子,吃完早饭就出发,那么到晌午时,一定能满载而归。

       大山深处的李大壮对媳妇说:我要到更远的深圳去打工三年,赚更多的钱回来办个养殖场,让你和孩子老人过上好日子,我也就不用了再出去奔波了——赚更多钱、办养殖场、过好日子、不再奔波,追求和目标;到深圳,这就是方向。李大壮行动了,于是李大壮成功了。

       目标、方向、决心、行动力、学习力这些加起来,我们总称志向。有了志向,70%的事情都能成功,因为归根结底,所谓“事”的本源就是由“想”和“做”组成,所以可以说,有了志向和目标,事情就已经成了一半,另一半只是行动和时间积累的问题。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有一半以上的人迷茫着:小事上目标方向很清晰,一转换到人生目标命题上就不知道咋制定了,不知道自己当下想要什么,未来想要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基础都没有,碌碌无为一辈子也就不奇怪了,也从而才受穷受苦受累或者迷茫一辈子。

       了凡先生能成就他不平凡的一生,也是缘于志向和目标的重要作用,先生正是树立了各种目标和方向,而后行动,才最终让各种愿望得以实现。对此书中有多处体现:

       “余遂起读书之念,……余遂礼郁为师”(立读书考科举的志向);

       “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立登科志树行善心);

       “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立求子志、树行善心)。

        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即是成功。成功不是天上掉馅饼,是要靠立志和行动才能得到,我辈活在世间,想要成功,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志向,制定合理的近中远期目标,而后脚踏实地的行动,总有一天会成功,因为书中原文有言: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真乃善哉!

《宋朝小日子》【宋人怕老婆】沈括:我怕老婆

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不过,在男权的浊世里,也有一股清流,那就是“怕老婆”的社会现象。怕老婆,文雅一点的说法叫做“惧内”。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男人惧内,但宋朝惧内的男人似乎特别多。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惧内史上,宋朝人至少贡献了三个著名的典故。
第一个典故叫“河东狮吼”,相信许多朋友都听说过,也看过电影。这“河东狮”其实指的是陈季常的妻子柳氏,陈季常与苏东坡是好友,自号“龙丘先生”,陈季常好客,热爱艺术,会享受生活,同时又是一个“妻管严”患者。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陈季常总是以美酒相待,并叫来几名女文青、女艺人、女粉丝作陪,席间高谈阔论,宾主相谈甚欢。
女文青 :“四郎,听说您对养生颇有研究,能说说我们女孩子该如何养生吗?”

陈季常:“说到养生,我的朋友苏东坡才是行家。可惜他今天不在这里。”

客人一:“季常兄少年时学剑,为何如今却迷上养生?”

客人二:“想必是打不过尊夫人。”

柳氏(刘敏涛老师):“陈季常!你又在胡说什么?”

陈季常:“我家领导叫我了,我进去一下。失陪失陪。”

陈季常:“夫人有何吩咐?”

柳氏(刘敏涛老师):“陈季常,上次你是如何答应我的?你说以后请朋友喝酒,再也不叫女文青,怎么今天又叫了?我给你两个选择:一,你自己出去请她们走。二,我出去赶她们走。”
陈季常惧内,老婆大人发脾气,他便如同做错了事的小朋友,低着头接受训斥,然后叫仆人将女文青送走。好朋友苏东坡故意拿他调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首诗给中文世界贡献了一个成语:河东狮吼。
有一回,柳氏与丈夫呕气,生了病。另一位好朋友黄庭坚给他写了一封信,问他:得悉嫂夫人有微恙,不知如今是否痊愈?陈兄晚年想过清静的日子,不再组织饭局,也不再请女文青喝酒了,嫂夫人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何以还生气生出病来?
说得陈季常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陈季常惧内的事迹早已在朋友间传开了。不但在朋友间传开,而且还被记入了历史,青史留名,名扬千古。后人一说起强悍的妻子,总是用“河东狮”来形容;一说到怕老婆的男人,也会称其为“季常癖”。
第二个怕老婆的宋朝典故是“胭脂虎”,说的是,尉氏县知县陆慎言的妻子朱氏很强悍, 陆慎言对她言听计从,连县里的政事都听老婆定夺,当地人便送了一个绰号给陆夫人朱氏,叫她“胭脂虎”。当地的百姓一说胭脂虎,指的就是他们的知县夫人。
除了“河东狮吼”和“胭脂虎”这两个典故,还有一个不常听到的,叫做“补阙灯檠”。这个典故也来自于宋朝。
“补阙灯檠”是候补灯架的意思,它跟男人惧内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宋朝有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名叫“李大壮”,这名字听起来又“大”又“壮”,很有英雄气概,但李大壮名不副实,经常英雄气短,因为他怕老婆,每当他惹老婆生气时,老婆总是对他喝道:“坐下!”
每次李大壮都乖乖坐下,挺直腰板。李夫人照例在他头顶放上一只灯碗,点燃灯火,说:“你要是将这灯弄灭了,就改为跪搓衣板,跪榴莲。”李大壮只能“屏气定体,如枯木土偶”,一动都不敢动,担心头顶上的灯碗倾倒了。
大伙都戏谑地将他叫成“补阙灯檠”。慢慢的,“补阙灯檠”便成了怕老婆的专用形容词。
怕老婆的宋朝男人当然不止这几位。要说起来,真有不少家喻户晓的人物。
我们熟悉的宋朝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是一位“妻管严”。
有一次,欧阳修答应给宋朝的一位贤相王旦写墓志铭。王旦的儿子非常感激,于是就派人送去十副金酒盏、两把金酒壶,向欧阳修表达感谢。欧阳修推辞,不敢接受,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愧不敢当。况且,我家也没有懂得摆弄这些金酒器的侍女。”谁知王仲仪一听,居然挑了两名侍女,一并送给欧阳修。欧阳修只好收下酒器,将侍女遣送回去,因为欧阳夫人管得严,不允许他亲近美女。
要我说,一方面能看出欧阳修对夫人专一,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在宋朝,请文章高手写墓志铭,酬劳是非常高的。
欧阳修是文豪,那么权倾朝野的权相总不至于怕老婆了吧?
还真不是。宋真宗时,有一个权相,叫做王钦若。这王钦若权倾朝野,很多人都怕他,但他却怕老婆。夫人说一,王相公不敢说二;夫人说西,王相公不敢说东;夫人说不可纳妾,王相公就一直未曾纳妾。
有一次,王钦若在后园修建了一间书房,取名“三畏堂”。“三畏”这个名字,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应该说,“三畏堂”这名字,取得很有学问。但王钦若的同僚、一个叫杨亿的翰林学士却对他说:“王相公,你这堂名取得不好,应该叫‘四畏堂’才对。”王钦若不解地说:“四畏?什么四畏?”杨亿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兼畏夫人。四畏也。”这是故意取笑王钦若怕老婆。
好了。具有代表性的宋朝的文豪和权相都怕老婆,那科学家呢?
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脖子上长着一颗11世纪最聪明的脑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无所不晓,但沈括也是出了名的惧内。他的第二任妻子姓张,在家中绝对是一个强势的存在,专治各种不服,经常殴打沈括,沈括只敢闪避,从不敢还手。好几次,他的胡子都被发威的妻子连皮带肉撕下来,血淋淋一片,子女看了,都吓坏了,哭着求母亲:“娘,你饶了爹爹吧。”
而沈括呢?尽管经常被妻子虐待,但他对妻子的感情却是极深。后来张氏病逝,朋友都为沈括高兴,认为他终于解脱了,但沈括自己却一直精神恍惚,十分思念亡妻。一日,他乘船经过扬子江,竟然想投水自尽,幸亏被别人及时拉住。不过,没过多久,他还是郁郁而终,随他妻子而去。
其实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宋朝惧内男人的名单:除了前面我们说过的王钦若、欧阳修、陈季常,还有晏殊、秦桧、周必大、陆游……,等等,都是知名人物,都怕老婆。
在宋朝,男人怕老婆,恐怕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宋朝人曾巩,曾经发过一段牢骚,大体的意思是:从前,女子都安分守己,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可是,近世以来——曾巩说的近世,即是宋代,宋代以来,风气好像变了,女孩子都热衷于打扮,穿戴名贵首饰,嫁了人,又骑在丈夫头上,作威作福,曾巩用八个字来吐槽这一社会现象:“使男事女,夫屈于妇”,男的要服侍女的,丈夫要屈服于妻子。曾巩很是看不惯这样的现象。
要我说,丈夫服侍服侍妻子,也不打紧嘛。我倒觉得,现在的很多好男人都怕老婆,“怕老婆”反而成了一个男人有教养的表现。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明朝有一个学者说,士大夫珍视自己的声誉,之所以怕老婆,是因为不想落下家庭不和的坏名声,败坏自己的形象。这段话,也是可以拿来解释宋朝的怕老婆现象的。
“使男事女,夫屈于妇”在宋朝成为一种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是今人想象中那样的低三下四。
宋朝的大娘子不但可以叫外卖、叫四司六局来操办家中的宴席,还能在相公面前拥有一定的尊重,我都有点想去宋朝生活啦。

《好人》

    李大壮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他的热心像烈火,像岩浆,他觉得这种能量几乎要将自己由里向外烘托出太阳般的光芒,但不知为什么,村里人对他却是敬而远之。
  张三家孩子生病了,大壮去探望时,孩子正在发烧说胡话,大壮说:“这孩子一定是冲到鬼神了,必须请大仙儿来治鬼!”

  他四处给找大仙儿,前前后后帮着讲价,不但让价钱便宜不少,自己还给出了一半的钱,大仙儿敲锣打鼓的给跳了一天,临走留下一道符,让烧成灰后用水冲服,大壮动手帮着冲符水,又亲自一口一口给孩子喂下去,当天晚上,孩子发生严重抽搐,张三两口子吓坏了,赶紧往医院送,等送去时,已经救治不及了。

  张三夫妻欲哭无泪,但也没报警追究李大壮,只是张三不再和大壮来往,尤其每次遇到张三媳妇,她的眼神总能让大壮连做好些天的噩梦。

  赵四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因为昂贵的学费家里负担不起,赵四就打算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村里不少人都去劝说,让孩子上学,但大壮觉得赵四的想法很有道理,他觉得一个人的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高低没有一点关系,自己文化水平也不高,活的也很快乐。赵四家孩子偷偷溜出去,被大壮逮个正着,扭送到赵四家,还和赵四轮流全天候看守孩子,想等录取时间过去再送他去打工,大壮主动选择在夜里看守,孩子几次三番要溜出去都没能如愿,最后在家里上了吊,虽然被赵四媳妇发现,救了下来,却因窒息时间过长大脑受损,成了植物人。

  这次事件过后,李大壮在附近几个村里可以说是声名远扬,大家纷纷避而远之,但大壮依旧不以为意,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助人之心。

  有些好心人劝过大壮,让他不要再随便帮助人了,大壮却毅然决然的说:“大丈夫立足天地之间,连助人之心都没有,活着也是行尸走肉!”

  规劝的人无言以对。

  不过大壮也找不到需要他帮忙的人了,所有人家里有事都不敢告诉他,不管他走到哪里,路边聊天的、下棋的、甚至走路的人,看见他都会躲避起来。

  他在村里找不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每天到城里溜达,同样做了好多助人为乐的事。

  这天,大壮正在街上游荡,忽然看见路边一个大商场的门口有一个小女孩儿,也就两三岁的样子,一身鲜艳而干净的小衣服,头上绑着精致的麻花辫,粉白的小脸胖乎乎,非常可爱。他连忙走过去,蹲下身问道:“小孩儿,你在这干嘛呢?”
  “等妈妈……”小女孩奶声奶气的说道。

  “你妈妈在哪里呀?”大壮问道。

  “……”小女孩不再说话了。

  “叔叔带你去找妈妈吧,你叫什么名字?”大壮又问道。

  “……”小女孩太小了,还不会说什么。

  大壮就伸手抱起小女孩,看小女孩要哭,又去超市买了一个棒棒糖。

  “你连名字都没有,我给你起一个吧,我姓李,你就跟我姓,叫李小……李小……”大壮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小什么,忽然看到手里的棒棒糖,灵机一动:“你就叫李小糖吧!”

  “小……糖……”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复述着。

  “怎么办呢?这个小娃娃?如果这小孩儿是被遗弃的,难道要我来养她?”大壮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她妈妈,就抱着漫无目的的走,走了近两个小时,大壮抱孩子的手酸痛难忍,忽然,他眼前一亮,前面有一个孤儿院。

  “把这孩子送到孤儿院去,肯定比我照顾的好,我还省得麻烦。”大壮想着,就带孩子进了孤儿院。

  “这是我在路边捡的孤儿。”大壮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说道。

  “知道她的名字吗?”工作人员问道。

  “她叫李小糖。”大壮答道。

  “哪个小?哪个糖?”工作人员问。

  “就是大小的小,糖果的糖。”大壮想也没想的答道。

  “您的电话号码,姓名,住址都说一下。”工作人员又道。

  “我没有电话,我叫李大壮,住在**村。”

  “好,我们必须带李小糖先到派出所登记,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孤儿,等派出所核实确实查不到李小糖的父母时,我们才能收养。”工作人员说道。

  “好的,那就麻烦你了。”大壮说完,乐颠颠的离开了孤儿院。

  “哇~”

  “乖小糖,不哭不哭。”

  身后传来小女孩儿的哭声和工作人员哄孩子的声音,大壮叹了口气,心里暗想:“这么小的孩子,就要经受这些,真是可怜,还好遇到了我!”

  过了一星期,这天早晨六点,大壮还在呼呼大睡,忽然外面传来“梆!梆!梆!”的敲门声。

  “谁呀?”被吵醒的大壮睡眼朦胧的问。

  “警察!快开门!”外面答道。

  “警察?难道是我做的好事太多,给我送奖状的?”大壮“腾”的一下坐起来,迅速穿好衣服,飞也似的跑到门口。

  一开门,就看见两个穿警服的警察和穿着普通衣服的一男一女站在门口。

  “你好,李大壮同志,一周前你在**商场门口带走了一个小女孩,不知道有没有这事?”警察问道。

  “对呀,那孩子被我送到孤儿院去了。”大壮喜滋滋的答道。

  那一男一女眼睛一亮,连忙上前一步问道:“哪个孤儿院?”

  “你们是……”大壮纳闷。

  “他们是小女孩的父母,当时女孩妈妈去商场里给孩子买卷饼,怕人多挤到孩子,就让她在门口等一会儿,没想到出来孩子就不见了。”警察解释道。

  “啊?”大壮愣住了。

  “快说你送到哪个孤儿院了!”警察大声问道。

  “就是……好像叫红生孤儿院。”大壮挠了挠后脑勺。

  “是红星孤儿院吧,城里红字开头的就一个红星孤儿院。”警察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大壮说道。

  “不可能啊!我们去红星孤儿院查过,那里的孤儿都有名字,而且名单上并没有咱家月婉啊。”丈夫看了妻子一眼,疑惑的问道。

  “什么月婉,我给起的新名字,叫李小糖。”大壮说道。

  “你……”警察无语了。

  “李小糖!我看见过这个名字,我们快再去孤儿院!”月婉母亲连忙说道。

  “快走,上警车,李大壮,你也跟着一起去配合核实!”警察说道。

  “哦!好!”李大壮连忙答应一声。

  五人上了警车,一路开到孤儿院。

  “什么!李小糖昨天被一对外国夫妻收养,可能被带出国了?”孤儿院里,警察震撼的喊叫起来。

  “啊~我的闺女呀~”月婉母亲顿时嚎啕痛哭起来。

  “你这个蠢货!”月婉父亲怒发冲冠,就要对大壮动手。

  “老公,你不能打他~你要是打坏他坐了牢,谁去找咱孩子啊!要怪就怪我把她一个人放在外面,我该死啊!”月婉母亲哭道。

  两个警察也连忙拉住月婉父亲劝道:“兄弟,你冷静冷静,目前重要的还是想办法找到月婉,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啊!”

  “唉!”月婉父亲叹了口气,终究没有动手。

  “这里没你的事了,你回家去吧!”一个警察对大壮说道。

  “还不快走!”另一个警察瞪了他一眼。

  大壮吓得赶紧跑出了孤儿院,出了派出所,他去路边超市买了瓶营养快线,一边喝着一路往家里走去。

  大壮喝光饮料后,忽然用力将瓶子甩了出去,同时大喊道:“不管怎样,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了我的助人之心!”

  未来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人被大壮帮助。

李大壮的介绍

李大壮先生,董事、副总经理,45岁,中国国籍,未拥有永久境外居留权,中国公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1989-2001年于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第九业务部任经理职务。2001年7月起任本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现任司董事,副总经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