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瓷器制造的巅峰时代是宋朝,为何元代的“青花瓷”更受人青睐
- 精品瓷器在民间,最不愿写的元代瓷器,市场究竟怎么样
- 元代红绿彩瓷器存世量
- 元朝瓷器的艺术特点
- 老农在古窑遗址捡到一件瓷器,弄不懂用途,后被确认是什么宝贝
瓷器制造的巅峰时代是宋朝,为何元代的“青花瓷”更受人青睐
相当于宋代来说,元朝景德镇的青花瓷更加的完善。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扩展资料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
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
精品瓷器在民间,最不愿写的元代瓷器,市场究竟怎么样
元代瓷器的文章我们最不愿意写,也最不愿意收藏的,因为元代瓷器数量多争议大,再加上国外拍卖公司洗钱高价成交给民间造成假象“元青花稀少价贵”。
我们写元代瓷器,的确要有魄力,因为看了标题,很多人就会否定。
民间真有那么多元青花吗?说实话,20年前我们也和很多人一样的看法,但我们30年的研究告诉我们,元青花民间不仅有,而且还有很多从未见过再也烧造不出的精品。
近两年我们已经在公众号发布了有关的文章,内容提及元青花鉴定、元青花数量估计、元青花收藏等,也转载过很多其他老师研究的有关元青花文章,为民间认识元青花、收藏元青花、探讨元青花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我们发布的目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华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创造。
元青花
从我们30年的研究和观察,民间瓷器较多的主要有五个年代,宋代、元代、明宣德、明成化、光绪和民国。其中光绪民国基本是传世件,包浆好,争议小,基本是实用器为主,但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高,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宋代瓷器除小部分保存特别好的难以鉴定以外,大部分年代特征明显,相对而言分辨难度也不大。还有数量较多的三个年代(元、宣德、成化)瓷器进入了五彩缤纷世界,制造工艺突飞猛进,种类繁多,足以让每个收藏者眼花缭乱,很容易使收藏者迷茫,因为他们数量多、因为看上去新“,从而产生争议和鉴定混乱。
公布这些年代瓷器的研究成果,会带来很多分歧和指责,特别很多历史没有记载,国有博物馆没有馆藏的品类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如元代珐华器,但我们相信未来随着科技和大家鉴赏水平的提高,大家一定会认可我们的研究成果的。我们也作为在线档案,以备未来验证。
我们结合以前的文章重述对元代瓷器的一些基本观点:
1、根据多年市场观察分析,国内元青花数量大概在8-12万件,远超人们的认知;
2、国内民间有很多无比精美的元代瓷器,有很多精美瓷器不仅博物馆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
3、元代瓷器数量多,但真真有收藏价值的不足20%;
4、元代瓷器的种类很多,基本覆盖了以后各个年代的工艺,远超历史记载的品种;
5、元代瓷器数量和价格被国外资本利用,被国内砖家严重误导,有违良心;
6、元青花没有那么神秘,鉴定元青花也是瓷器鉴定中比较容易掌握的。
7、元代青花有精品,但最精美稀少宝贵的是元?华彩,件件工艺复杂,色釉坚挺、色彩诱人、宝器如新;
有很多藏友发问:
1、问:珐华彩的盘子哪里有卖,不管新与老,只要有就买点。
回答:?华彩因为没有太多记录,所以国内争议很大,文章中这些珐华彩盘子图片都是网上搜索找到的,前几年市场也有,但现在很少看到,精品的元代珐华彩已很少见到,如果哪位有珐华彩盘子的朋友可以留言一下。
2、问:景德镇樊家井看到元青花有很多,所以应该是假的
回答:真假和数量多少没有关系,只是很多半知半解的人靠数量来推断是假的,对元青花没有真真深入研究所致,樊家井我们每年去考察,现在已经少很多了,精品元青花早就没有了,剩下很多收藏价值不高的和器形硕大的,基本网上网下按照仿品出售,比新制的成本还要低,这也给收藏者造成了很多迷茫的原因,估计这类普通元青花樊家井还有6000件左右。当然樊家井也有很多仿的,但仿造的一看就知道,发色胎土都不同。
3、问:珐华彩元代就有吗?好像看到的记载都是明代珐华彩。
回答:历史记载,元代就有珐华彩,制作工艺在元代铜胎掐丝珐琅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我们研究认为元代珐华彩不同于山西珐华彩,元代珐华彩瓷器主要产于景德镇,而不是山西,所以原来的民国描述有待纠正,景德镇珐华彩是高岭土和高温釉,两次烧造而成,很多工艺还待进一步研究,因为是高温,色釉颜色一般也很鲜亮,但都是矿物颜料,颜色鲜艳而不妖娆,是其他任何年代都没有的。
4、问:元代珐华彩是不是都可以收藏?
回答:不是的,珐华彩主要看工艺,如果做得差的还不如青花,所以珐华彩也必须收藏精品,我们的收藏等级是根据艺术性和市场的稀有性来评判的,是通过30年的市场观察分析得出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总之,我们一贯的观点,我们收藏是收藏艺术品,不是收藏旧货,达不到艺术等级就不能收藏,不懂审美也别介入收藏,这些观点我们在前几年的公众号文章里反复强调过的。
近两年我们已经发布了有关元代瓷器文章,内容提及元青花鉴定、元青花数量估计、元青花收藏等,也转载过很多其他老师研究的有关元青花文章,为民间认识元青花、收藏元青花、探讨元青花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我们发布的目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华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创造。
元代红绿彩瓷器存世量
如今人们已知的只有几十件。釉里红为釉下彩,以金属铜为着色剂形成红色,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因为中国喜红,它的面世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喜爱。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器型完整无缺,老气十足。梅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泛青,釉质细腻滋润,底露胎。主题纹饰和谐得体,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釉里红瓷器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瑰宝,其烧制难度极高,存世量远少于同时代青花瓷器。我们知道,青花瓷器,其实是白地蓝花瓷器或者蓝底百花瓷器的俗称。而釉里红瓷器则是白地红花或者红地白花瓷器的俗称。
釉里红和青花瓷器不一样:
烧制釉里红绘画所需的氧化铜颜料,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竟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氧化环境下,釉里红呈现绿色,还原气氛下,釉里红呈现红色。今天景德镇没有化工原料的情况下,制备铜红彩料,采用的是烧铜花的工艺。通过把纯铜放在高温下煅烧产生氧化铜,再用利刃刮取磨细使用。
由于铜离子对烧成气氛极为敏感,在古代烧成高温铜红,最早属于窑变。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的瓷器上。宋代,据说当阳窑,景德镇窑,定窑都曾经烧出过鲜红色,不过,仅仅见于历史资料,未见到实物。
元朝瓷器的艺术特点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成颇有气势的大型器。
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的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运销国内外。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种的保存。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此外,江苏省吴县收藏有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罐身刻划纹饰三组,腹部釉里红为地,衬出白龙,红色艳丽,极为难得。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不仅出于元代中期纪年墓,并且也是元代釉里红器中唯一带纪年的瓷器。它证明在至元戊寅(公元1338年)已经有了釉里红瓷器的生产。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纹饰比较简单,不像青花瓷纹饰那样繁密细致。
(二)纹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及青花瓷题材那样丰富多样。
(三)铜在高温下容易发挥,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四)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彩,是景德镇的烧瓷工人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各种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并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老农在古窑遗址捡到一件瓷器,弄不懂用途,后被确认是什么宝贝
老农在古窑遗址捡到的瓷器是元龙泉窑周型砚滴,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位老农在浙江古窑遗址周边转悠,然后就捡到了这么一件瓷器,没办法,人家运气就是这么好。但是他不知道这是啥呀,看起来挺精致的,但是又不像瓶瓶罐罐那么实用,也不能拿在手里把玩,他将这物件拿给村子里的其他人看,大家七嘴八舌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那扔了可惜,放在家里也没啥用处,他就揣着这物件去了浙江文物管理部门,想要鉴定它的来历和用处。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认证和仔细研究,这个瓷器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命名为元龙泉窑周型砚滴。这是一件来自元朝的瓷器,是实用与观赏完美结合的产物,它是用来干嘛的呢,你看它的名字叫做“砚滴”,也叫水注,其实是一个文房用品,古人写字时就用它来为砚台磨墨添水。可见古人的精致体现在细枝末节上,连这么一个文具都如此精雕细琢。
这件元龙泉窑周型砚滴非常得珍贵,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它被做成了一叶扁舟,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船舱,船舱外的船夫身披蓑衣正要去取斗笠,船舱内还有两个人并肩而坐,正在品茗。这一动一静在画中就已经很有意境了,何况被做成了实物,也不禁让人感慨工匠的手艺是如此的高超。想必用这样的砚滴来写字定能叫人眼前一亮吧。
现在这个元龙泉窑周型砚滴被收藏于浙江博物馆,并被列为浙江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能人巧匠层出不绝,像如此精美的瓷器就应该被好好收藏,留给后世参观欣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