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翁仲的鉴别(汉代玉翁仲袖子上刻的什么字)_翁仲_汉代_辟邪

本文目录

  • 汉代玉翁仲袖子上刻的什么字
  • 翁仲什么人可以佩戴
  • 汉代玉人特征
  • 汉玉翁仲是什么玉种
  • 汉代三大辟邪玉器之首的它,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明清玉翁仲特征价值多少
  • 汉代玉翁仲怎么辨别真假
  • 汉代玉刚卯不是通天孔吗

汉代玉翁仲袖子上刻的什么字

玉翁仲,是汉代一种用于辟邪祛疫的玉器,形态小巧,深受人们的喜爱。相传翁仲姓阮,是秦始皇时的一个大力士,身高力大,异于常人。翁仲死后,秦始皇铸铜翁仲十二,用于镇守咸阳宫。后人传说只要是翁仲的像,就有辟邪驱魔的能力,于是小小的玉翁仲就诞生了。汉代人崇玉、爱玉,人们把玉雕成翁仲的形象,带在身边,希望取其守护之意、辟邪之功,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佩饰。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器藏品中,有一件这样的玉翁仲,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一座汉墓,高2.9厘米,青玉琢制。这件玉翁仲头若戴冠,双手拢于袖内,方面大耳,面部五官及衣纹系汉八刀刻成,背面发冠、衣纹及双足用阴线刻出。整件玉器的刀功简洁利落,线条平直有力,仅用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了翁仲的形象特征,这种刀法被称为“汉八刀”,是典型的汉玉风格。从它的形象神态、服饰穿着及雕刻工艺来看,这应该是一件东汉时期的作品。
玉翁仲出土发表的不多,非常珍贵,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件玉翁仲的玉质及其工艺,应该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汉八刀”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翁仲什么人可以佩戴

喜爱玉器的人都可以佩戴。

在汉代的时候比较流行佩戴玉翁仲。玉翁仲的形象就是一个穿着宽大汉服站立的老人,有长长的胡须。五官有的没有,有的只雕刻长长的眼脸。在民国时候有些玉翁仲的仿制品,这些玉翁仲眼睛很多都是圆鼓鼓的,有点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赝品。

对于玉翁仲的佩戴讲究并不多,跟其它玉器制品的佩戴要求差不多。只是因为翁仲是驱妖保平安的,一般喜爱玉器而且相信鬼神之说的人才会佩戴。

翁仲的具体特点:

玉料深青色,局部有花白色沁斑,体扁长,为半圆雕。两翁仲形象相同,造型简单,头顶有长发髻,脸长,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

其中一件的上身还缠有交叉的细金丝。翁仲腰间有穿孔,是贵族或学士佩戴在身上以表示身份地位的。

汉代玉人特征

汉代玉人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分为玉舞者和玉翁仲。翡翠舞者多考虑袖舞者的形象,注重节奏和气势的动态强调,风格粗犷活泼。翁忠通常用“汉刀八刀”雕刻的方法,将老人雕刻成站立的姿势。他的颜色很古老,他的穿孔是一个“人”的形状,所以他可以站立。

汉代玉器的特色可以说是承上启下、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汉代的玉材 基本上是透闪石软玉,新疆和田玉占的比重较大,还有一部分采用蛇纹石玉制作。一般造型分为人和动物以及几何图形两大类,造型优美动人心魄,刀法粗狂有力、流畅顺滑。他的切割工艺、镂空工艺、雕刻工艺技术成熟,是值得传承的。

汉玉翁仲是什么玉种

翁仲  亦是一种避邪的玉佩。翁仲本是人名,姓阮,安南答。相传秦始皇时来到中国,始皇看他身材高大,武艺高强,派他守卫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用铜铸了他的像,放在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因其有神威之力,又用石雕成翁仲象,守护坟墓,所谓“稼间石人曰翁仲”。今天我们看到的陵墓前的石人石马,其石人就叫翁仲。翁仲既有神力守护宫门坟墓,自然也可以随身佩带,驱除邪魔,于是就有了饰佩的玉翁仲。  玉翁仲在汉代比较流行,是一种使用配饰,用于辟邪。常雕刻为一老者持立状,老者长须大袍,头戴平冠有孔穿绳便于佩带。翁仲在汉代一般雕成。汉翁仲采用汉代风格“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其色苍古,面部只琢眼和口,仅用三至五刀短阴线雕成,呈倒“品”字形,有的就是素面脸,连眼、口都不刻划,睑为长圆形,睑过于圆的多是后仿的,尤其民国时期有大量仿翁仲,仿品阴线较粗,刀口边沿有崩裂现象。 “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头上一横,显示戴帽,面部3刀,显示眼鼻。胸肩2刀,显示三角形的大胡子双肩.腹下二刀,显示古人宽衣大袖. 一共八刀;汉代玉翁仲的颈部和腰下都用撤刀法,使颈部和腰下部出现平塌,呈三角形斜平面,这样使头部更为明显,腰部有轮廓感,服装下摆呈鸡笼状,这是汉代翁仲的风格特征,后仿的则把整个身体做成直筒状。汉代玉翁仲多数无胡须,目前所见的有胡须的翁仲均为后仿,且胡须用阴线表示,阴线较粗,做工没有汉代的味道。汉玉翁仲采用汉代风格“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头上一横,显示戴帽,面部3刀,显示眼鼻。胸肩2刀,显示三角形的大胡子双肩.腹下二刀,显示古人宽衣大袖. 一共八刀;  汉代翁仲穿孔为“人”字形,从头顶直到腹部,再分两路由腰部两侧出来,呈“人”字状的绳子也是从头部而下至腰的两侧系一结,这样翁仲人悬挂时就可以立着。后仿的穿孔有的从上至下呈直孔状,为通天孔;也有的为倒“丁”字孔,是从头顶至腰部两侧,不是“人”字孔。  (真古的汉代雕琢的玉翁仲,距今约二千年,以几何图形的简明线条组成,脸部及胡须为一个等腰三角形,长圆筒形躯体,配合曲线特佳的弧形双臂,具象中半带抽象,流露我国艺术家自古以来的「内敛幽默感」,风格古拙凝练。真古的汉代玉翁仲不但特有一种慑人的神采及韵味;而且琢磨疏简,富於想像,五官仅用三条短阴刻线刻划出来,乃仿效著名「汉八刀」的雕刻法,刀法简练,粗犷有力,刚劲挺拔,简单俐落。笔者最欣赏的一件汉代玉翁仲,乃出土自东汉广陵王刘荆之墓,属青年人脸相,头顶发髻微凸;其包浆滋润,玉光内蕴;洞眼则在腰间横打,为外大内小的「马蹄眼」。)

汉代三大辟邪玉器之首的它,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玉雕题材中的翁仲,是玉雕上的最主要的题材,消费带动生产玉翁仲的大量生产这与广大玉雕爱好者和古玉藏友的喜爱离不开。首先我们从历史上来看,玉刚卯、玉翁仲、玉司南佩是汉代人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被当时的人们统称为辟邪三宝。并且关于玉翁仲的佩戴一直流传至今,所以说玉翁仲是玉器收藏中不可避免的一大课题,因此我们今天救主要来讲解一下玉翁仲这件辟邪玉器!

石家河文化时期玉人

从玉翁仲出现的缘由来讲玉翁仲与秦始皇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当然玉翁仲一经产生之后也随即演变出了石质的更为高大的石翁仲,并且这些翁仲开始划分文武,按文武两种排列在帝王陵墓的甬道两旁。除过玉翁仲的产生缘由之外,玉翁仲在历代还遗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位于甬道两侧的文武石质翁仲

要讲玉翁仲,我们首先要从玉翁仲的造型方面来看,因为玉翁仲最初产生于秦始皇时期,所以玉翁仲就自从秦朝开始在历朝历代有自己独特的形象。但我们通过观察历代玉翁仲之后,总体来讲玉翁仲大多为:玉人身体为扁平玉片且身躯较长,雕刻手法多为半圆雕,雕刻造型方面采用较为简单的雕刻手法,以写意为主,写实为辅。玉翁仲通常被雕刻成一个站立双手杵宝剑状的成年军士的形象。

秦朝兵马俑双手杵剑状

在玉翁仲的脸部刻画上,其脸型较长,有异于常人,面部表情同兵马俑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神情肃穆,头上带有高冠,衣着方面传承了秦汉时期的风格,宽带博衣,长裙曳地呈鸡笼状,身着裤子实为开裆裤,其衣领为右衽,唯一与兵马俑有区别的是玉翁仲没有胡须。

汉代玉翁仲

关于“玉翁仲”的缘起,以及其人其事,和将其制作为玉像辟邪的用意,到了明代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记载。据《明一统志》记载,翁仲其实是个人名,姓阮,是秦始皇时的一名猛将。相传是越南人,叫阮翁仲。他身高魁梧,作战勇猛,攻无不克。秦始皇曾命他出征匈奴。死后为纪念他,铸其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以镇邪驱恶。此后,大凡的点功名的人死后,都刻石翁仲立于墓前或墓道两侧。他成了镇邪驱魔保平安的象征。通过这段明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玉翁仲的原型就是来自于这位秦朝威严而又勇猛的大将军。

杵剑石质翁仲

后人知道这个典故后便纷纷效仿,以玉为材,雕琢翁仲的形象以作佩戴(可能正是因为他是威严而又勇猛的秦朝大将军的缘故,人们认为以他的形象作佩饰,有辟邪之意)。这种玉翁仲辟邪饰物在民间十分普遍,种类也很多,这是一种民俗心理的传承。是古时特别是汉代最为流行的三大辟邪佩饰之一。这种辟邪佩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饱含着人们祈求无病无灾,安康顺利的美好心愿。

汉代玉舞人

在讲解完玉翁仲的缘起之后,我们主要来看一下作为汉代三大辟邪玉器之一的玉翁仲,在汉代主要要那些特征(秦朝的玉翁仲虽制作比较粗糙但是其神情气质非常接近兵马俑,只不过是兵马俑注重写实,秦玉翁仲旨在写意罢了)。汉代玉翁仲的变化比较多样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前期偏向年轻主要表现军士的勇猛威武,后期则偏向于文人形象(这可能与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关系)。

现代工艺品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五官以及衣服轮廓均以“汉八刀”斜碾技法雕琢出的粗重的阴刻线纹来表示,就整体的风格而言,其刀工简练、犀利。其穿孔为多为“人”字形孔道,这种孔道从头顶延伸直至玉翁仲的腹部,再到腰部后分两路由腰部两侧出来,这种孔道方式类似于现在珠串上常用的“三通”珠子,这种孔道的使用会是玉翁仲在悬挂时处于直立状态。

陶俑

到明清时期,仿古的玉翁仲大多为蓄胡须的老者形态并非最初的军士形态。整体风格比较绵软无力,其阴刻线条也不像汉八刀的工艺,阴刻线条呆滞、细浅、线条纹饰繁多,多为曲线缺乏力度感,且整个玉翁仲的身体由原先的扁平状圆雕变成了直筒状,玉翁仲外表变得比较臃肿和生硬,不在像秦汉时期玉翁仲那样层次分明、勇武自然。且在孔道方面秦汉玉翁仲的穿孔不再采用秦汉时期的“人”字形三通孔道,大多数开始采用一种从上至下呈直孔状,这种孔道我们称之为“通天孔”;还有一些明清玉翁仲可能是鉴于“通天孔”很难使玉翁仲在悬挂时直立的原因,采用了倒“丁”字孔,是从头顶至腰部两侧,总之明清玉翁仲细腻有余而刚武神勇甚欠。

石家河文化玉神人

总而言之,玉翁仲在西汉主要被雕琢成青年男子形象,到了东汉以后因为汉代长期实行了儒教文化政策的影响,玉翁仲开始变成了老学究的形象了;西汉时期的青年男子为武将装束,东汉时期的老学究则主要为文官打扮。

汉代玉舞人

就玉翁仲产量而言,处于中国玉雕史上“黄金时期”的汉朝败给了明清时期。因为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清代的时候,大量的玉翁仲因为乾隆皇帝爱玉,爱古玉的缘故导致市井之间爱玉人士激增,所以人们对仿古玉的需求大增,而玉翁仲作为辟邪三宝之一自然就成为了当时人们的追捧对象,所以仿制玉翁仲玉作坊开始量产玉翁仲,以至于清朝生产的玉翁仲多达数万件之巨。

商周玉人

秦兵马俑

现而今,爱好玉雕挂饰的人越来越多,玉翁仲也逐渐又热了起来,所以玉翁仲也有了较大的量产,现代的艺术家也在原有的玉翁仲的形象上发展演化出不同的样式,使的简单与古朴风格的玉翁仲被设计生产。

现代工艺品玉翁仲

总之,一块小小的玉饰品能够蕴含着如此多的文化故事,这也许这种现象只有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所以笔者想这可能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吧!

现代工艺品玉翁仲

明清玉翁仲特征价值多少

明清玉翁仲价格:六百元。根据查询古玩城公众号显示:在2022年11月10日明清玉翁仲价格为六百元。
1、明清玉翁仲是真古的汉代雕琢的玉翁仲。
2、距今约二千年,以几何图形的简明线条组成。
3、明清制玉翁仲的脸部及胡须为一个等腰三角形,长圆筒形躯体,配合曲线特佳的弧形双臂,具象中半带抽象,流露我国艺术家自古以来的,风格古拙凝练。

汉代玉翁仲怎么辨别真假

从雕工看是不是符合古代的制玉工艺特征。从形制神韵看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审美观。综合判断再做鉴定结论。

汉代玉刚卯不是通天孔吗

是通天孔的,汉代玉刚卯其实有很多的作用,也是直达天庭的捷径,想通过玉刚卯过去风险还是很高的,所以我认为汉代玉刚卯是通天孔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