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是几本?攀枝花学院地址_攀枝花_学院_学校

本文目录

  • 攀枝花学院是几本
  • 攀枝花学院地址
  • 攀枝花学院怎么样啊
  • 攀枝花大学
  • 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是几本

是二本大学。

学校始建于1983年的攀枝花大学,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攀枝花学院,2004年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划归学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基础建设

学校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春有百花秋有荷,冬沐暖阳夏拥风。学校占地总面积约1224亩,教学科研主要在紧邻的南苑、西苑两个校区,校舍面积57.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99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495万册,为四川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被誉为攀枝花市网红打卡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学院——学校简介

攀枝花学院地址

攀枝花学院地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三线大道北段东区机场路10号。

攀枝花机场到攀枝花学院可乘坐公交车:11路、12路。

攀枝花学院附近的公交站:

人防办、金瓯、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机场路、机场路、机场路(攀枝花学院东门)、攀枝花学院、粮食局、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学院南门、鸿海巷、学府花园、粮食局、地龙箐、地龙箐。

攀枝花学院附近的公交车有:

12路、27路、2路A、2路、11路、17路、18路、64路、k1路、k2路、k3路、k4路、8路、6路等。

攀枝花学院怎么样啊

攀枝花学院挺好的,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开设有59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扩展资料:

学校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43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16个。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1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重大招标项目5项;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项目184项,科研经费累计8257万;转化科研成果37项。

攀枝花大学

攀枝花大学也就是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攀枝花学院就是一所普通的公办二本高校,在攀枝花市,它是第一学府,但在四川省内,中规中矩,在二本这个层次,属于典型的地方实力派高校。根据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可知,攀枝花学院在全国高校中排在第461位。

学校特点

攀枝花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的土木工程、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川、滇有一定的知名度,认可度也比较高,很受家长和考生青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在川西南、滇西北布点的唯一以工为主的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中国“钒钛之都”、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市。学校绿草成茵、绿树成林,鸟语花香,湖波荡漾,环境优雅,独具南亚热带特色风光,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9.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79亿元,馆藏图书17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亿余元。下设15
个教学单位,38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021人,专任教师7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62人,有研究生学位的474人。在校学生总规模1.44万人,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完善。建有17个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下设183个实验室(其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164个校外实习基地。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引入教学环节,已建成多媒体教学中心、语言教学中心、CAI课件制作中心、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语言教室等完善配套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校园网双向链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网络覆盖校园内学习、办公和生活场所,已完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管理与行政办公自动化。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科研和科技开发快速发展。近五年来,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建设省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设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建设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共承担了科研课题265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1项,省(部)级42项,横向课题42项;取得科研成果奖98项,其中省级5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部、教材130多部;取得专利授权16项。以钒钛材料研究为代表的“学产研”结合模式实践,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2 3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