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铜元边齿(如何鉴别铜元,要点是什么)_铜元_光绪_银币

本文目录

  • 如何鉴别铜元,要点是什么
  • 大清铜币尺寸规定
  • 专家好,我有一个光绪元宝,是黄色的,是湖北省造,下面字样十当
  • 如何鉴别银元 边齿图 细细道来!谢谢
  • 我有大清铜币丙午,中心字湘,当制钱十文,背面龙的身花纹细腻,龙头无花纹,请问值多少钱哦
  • 请老师看看这湖南省造洪宪元年当十铜元真假

如何鉴别铜元,要点是什么

  【铜元辩伪的主要方法】
  1、看包浆。铜元的包浆是铜元辩伪的重要一环。铜元经过近百年的时间,表面上形成了一层氧化层,俗称包浆。真品铜元的包浆一般细密均匀、颜色柔和,且大都有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磨痕。伪品铜元的人为包浆则颜色不正、深浅不一,给人一种刺目感,尤其是币边处,因面积少,附着力差,包浆更难伪造,因而大都与币面包浆差别明显。看包浆是铜元辩伪的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好的,平时要多看、多练,逐步提高。
  2、看制作工艺。铜元属机制币,是雕模后经机器冲雨衣而成。因而图文清晰,线条精细流畅,技术含量较高,较难伪造。一些伪造者条件有限,就采用翻沙法伪造。翻沙法与机制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翻沙工艺会产生细小的沙眼,虽经打磨抛光,但在放大镜下还是会露出马脚。
  3、看铜元是否人为动过手脚。要特别注意一些有相近普通版别的稀见铜元,这类铜元经常被造假者动手术改造。一般改造过的地方有下列迹象:打磨痕迹、铜质不同、包浆不同、与邻近字高低不同等。只要细心,些类情况不难辩别。
  4、其它的方法还有看铜元的形制、大小、轻重、文字、图案、铜质等等。
  【鉴别铜元要点】
  1、看铸币工艺。铜元一般采用机器铸造,故称“机制铜元”。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而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元。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元一般中间无孔,因此发现中间有孔,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
  2、看面值大小。铜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而当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间习惯,随铸随废,存世仅有十余枚,非常罕见。“大清铜币”宣统二十文、“光绪元宝”广东五文、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国双旗五百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民国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3、看是否错版。铜元常见错版形态有:1.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等。如将单词“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2.满文错误。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元,上缘纪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满文却为“宝福”(福建铸钱局)。3.正背面图案错配。如“光绪元宝”背错配大清龙图,“光绪元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大清铜币”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光绪年造”字样等。4.阴文图案。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5.合背、合面铜元。
  4、看铸造币材。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各种铜元中以红铜元最为多见,黄铜元少见。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大铸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元,如“大清铜币”中心“宁”字二十文、奉天光绪铜元等黄铜质居多,红铜元反而少见。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白铜币伪品,一般采用在普通铜元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但不甚光洁,砂眼气泡较多,边缘无齿,币身较薄,不具样币特征,不难辨识。
  5、看是否有齿边。一般情况下,铜元侧面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轧有齿边的铜元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值得收藏。但“光绪元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这属例外。
  6、看品相。品相被称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高低,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铜元图案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

大清铜币尺寸规定

大清铜币机制铜币中间是没有方孔的,尺寸规定如下:

二文,直径18mm左右:

五文,直径23mm左右:

十文,直径28.2mm左右:

二十文,直径34mm左右:

厚度一般在1.2到1.8mm间。不同的版别大小、厚度还有略微差别。

扩展资料:

  1.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

  2. 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

  3. 各地铸造比较统一。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专家好,我有一个光绪元宝,是黄色的,是湖北省造,下面字样十当

  一、看铸造币材。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各种铜元中以红铜元最为多见,黄铜元少见。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大铸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元,如“大清铜币”中心宁字二十文、奉天光绪铜元等黄铜质居多,红铜元反而少见。此外,民间私铸的铜元也多为黄铜质。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润白如银的白铜币以及铅质铜元则多属于样币性质,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白铜币伪品,一般采用在普通铜元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但不甚光洁,砂眼气泡较多,边缘无齿,币身较薄,不具样币特征,不难辨识。
  二、看面值大小。铜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而当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间习惯,旋铸旋废,存世仅有十余枚,非常罕见。“大清铜币”宣统二十文、“光绪元宝”广东五文、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国双旗五百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民国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三、看铸币工艺。铜元一般采用机器铸造,故称“机制铜元”。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元。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元一般中间无孔,因此发现中间有孔,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绪元宝”安徽方孔十文铜元最为罕见,估计存世量不会超过10枚,被誉为“一级大珍”。
  四、看是否错版。铜元常见错版形态有:1.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等。如将“a”写成“a”、单词“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2.满文错误。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元,上缘纪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满文却为“宝福”(福建铸钱局)。3.正背面图案错配。如“光绪元宝”背错配大清龙图,“光绪元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大清铜币”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光绪年造”字样等。4.阴文图案。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5.合背、合面铜元。错版铜元值得关注。
  五、看是否有齿边。一般情况下,铜元侧面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轧有齿边的铜元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值得收藏。但“光绪元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这属例外。
  六、看品相。品相被称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铜元的品相对铜元收藏意义尤为重大。机制铜元无论是对表面的光洁度,乃至边丝的好坏都有严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会影响藏品的价格。图案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品相好的铜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铜币介绍: 主要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这一时期各地造币均有光绪元宝字样。总厂造币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缘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区别。 这一时期各厂局自行设计,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点的龙图、花式,是铜元品种最多、图案最丰富、版式最繁杂的时期。
  清代吉林造戊申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中满文) RMB: 12,000 ¥13,2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四枚 RMB: 100 ¥880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2,800 ¥4,400
  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700 ¥2,750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大、小龙各一枚 RMB: 1,000 ¥1,540
  江南省造戊戌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 RMB: 1,000 ¥1,1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500 ¥3,85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3,3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4,180
  甲辰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 ¥660
  江南省造庚子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15,000 ¥77,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五枚(庚子 RMB: 100 ¥77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00 ¥1,210
  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600 ¥660
  清代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100 ¥880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1,870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0 ¥1,100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小字版) RMB: 4,000 ¥6,820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一两 RMB: 4,500 ¥8,800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一角 RMB: 1,500 ¥1,650
  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10,000 ¥19,800
  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3,000 ¥3,300
  光绪二十四年北洋机器局壹圆银币 RMB: 1,900 ¥2,090
  清代至民国贰角银币一组十一枚 RMB: 100 ¥330
  清代银币一组六枚 RMB: 600 ¥660

如何鉴别银元 边齿图 细细道来!谢谢

我国清代中后期,银圆这种货币形式从西班牙、墨西哥等过传入我国以后,在清代光绪年间才正式开始制造中国的银圆,俗称“龙祥”,随后在市面上流通。我国各省的官钱局以及民间的钱庄、银楼对银圆的成色鉴定,大多从银圆的色泽、声音、重量以及打戳的方法来综合考查,并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并有中国特色的鉴别真伪方法。 一、看成色 真银圆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银量的银圆,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底的银圆或假银圆,色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圆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圆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圆带微青色,含铅的银圆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圆带青灰色。 二、听音韵 真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含铜镀银的假银圆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圆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圆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圆声音低哑或成“哑版”。 三、用比重法测试 白银的比重10.5克,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圆,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圆的重量为36克,真银圆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圆的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银、锌等其他金属;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圆与真银圆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圆轻,真银圆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圆比真银圆轻2至5克。 时下,收藏各种钱币古玩已成风潮,就清朝及民国银币而言,上到几十万元一枚的珍品,下到价值几元的银毫,仿造的假币无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防不胜防。下面列举真银币及几种假银币的不同之处,略供参考。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20世纪70年代末,两广及福建、湖南山区所铸锰镍合金假银币几乎遍及全国城乡,此币工艺粗糙,砂眼多,含颗粒,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铜镍合金镀镉制成的假币工艺有所进展,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但仍有些县城小摊把其当真银币卖。 第三种假银币面世于10年前,材料为镍锌合金,颜色黑亮,发铅黑光,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略比铜镍合金沉闷,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目前此币在省城钱币摊还能见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种制作较为精良的镍镉钒合金假币,除去少许砂眼,版面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近年产于广东、湖南一带,银质优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另一种改字、加字的普通银币往往使有些老手也会一时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币加英文的签字版;加“甘肃”二字及打瑞金产“苏维埃”三字;孙像开国纪念币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数字错版币等。其实以上银币两个版面本有图文差异,改制方法为先铲去多余的,后焊上点银再刻字。字迹略欠神韵,有刀痕,且会破坏周围版面,洗后涂上水彩绿色较易发现刀痕破绽。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我有大清铜币丙午,中心字湘,当制钱十文,背面龙的身花纹细腻,龙头无花纹,请问值多少钱哦

湖南省光绪年造丙午“湘”字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此枚铜元有五六种版式,区别不同在于背面龙纹,有大清龙,乙字龙,扫尾龙,驼背龙等等,大清龙最常见,市场价3-5元,扫尾龙价值最高,近千元,你这枚是乙字龙(龙身成乙型),全品市场价在300元左右,但你这枚边缘磕碰破损严重,表面磨损严重,字迹已经不是很清晰,所以品相很差(这是决定古玩价格的最重要因数之一),价格大概在50元左右。

请老师看看这湖南省造洪宪元年当十铜元真假

湖南省造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民国四年(1915)底,袁世凯为实现他的皇帝梦,作了精心策划和各种准备,包括印制钱币。
 
此钱特征:钱面依廓缘环镌齿纹,上方镌洪宪元年四字,中间顺镌当十铜元币值,在其两侧对称镌两枝长枝花,在其外环镌一线圈,在线圈距廓缘钱肉处对称镌湖南二字,在湖南二字上下分别镌四个梅花星,下方镌开国纪念币,钱背依廓缘环镌齿纹,中间镌嘉禾图案,在其外环镌一线圈,在线圈距廓缘钱肉处环镌英文.THEFIRSTYEAROFHUNGSHUAN.HSACNET,币边为光边,材质为红铜。钱值径28.2mm 厚1.5mm 现重7.2g。说明:此钱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复辟称帝,下令于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准备元旦登。
并废除民国年号,改为帝国洪宪元年时铸造。
恭喜你,你的藏品是真品无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