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柯达公司老板伊斯曼(乔治·伊斯曼创建公司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以及销售的范围有多少)_柯达_伊斯_乔治

本文目录

  • 乔治·伊斯曼创建公司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以及销售的范围有多少
  •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 胶卷是怎样发明的
  • 伊斯曼的介绍
  • 伊斯曼的人物生平
  • 柯达的创始人是谁
  • 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什么

乔治·伊斯曼创建公司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以及销售的范围有多少

在伊斯曼20岁时,他被纽约罗契斯特的一家储蓄银行录用为一名办事员,年薪是800美金。至此,伊斯曼的家境才稍有好转。

1881年1月,27岁的伊斯曼把自己节衣缩食省下的5500美元积蓄,在罗契斯特创立了照相机干版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干版胶片。在伊斯曼有这个想法的以前,摄影一直是在使用湿片,十分麻烦,但是湿片的制造却比干版的制造要简单得多。对摄影十分着迷的伊斯曼却没有退缩,他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这个干版制造公司便是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伊斯曼一边制造干版,一边对照相机的构造及性能进行仔细研究,他一直想制造出一种操作简单的照相机。苍天不负苦心人,七年之后,伊斯曼终于研制成了一种小型口袋式照相机,命名为“柯达第一号”。

1889年,公司改名为伊斯曼公司,两年后,开始启用伊斯曼·柯达公司这个名称。

创业之初,伊斯曼便确定了4条经营原则,即成本低廉、大批生产、大做广告、面向世界。

19世纪末,他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一个销售网。

1895年,柯达公司以口袋式相机售价5块美金,惊动了整个社会,更进一步奠定了伊斯曼·柯达飞速发展的基础。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人南美洲和亚洲。

1927年,伊斯曼先后在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5国建立了工厂,后来又在巴西建立了子公司,专门生产感光纸,并在墨西哥建立了生产设施;同时,透过五大洲的销售公司或代理商,把商品卖给115个国家以上。此时,柯达公司的全体员工已超过10万人,而伊斯曼的代理商及推销机构,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柯达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柯达公司如今已宣布破产,我把整理好的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商院案例:柯达即将破产落幕

  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摄影胶卷业巨头若果真破产,将追随宝丽来公司等昔日著名美国企业,遭到时代淘汰。

  出售专利权最后一搏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这家131年历史的企业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专利权方式筹措资金。不过,柯达已着手筹备申请破产保护,包括与银行商量筹资大约10亿美元,确保企业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转。柯达发言人说:“我们对市场传言和投机不予置评。”

  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如果柯达果真申请破产保护,将加入因未能适应 商业模式 日新月异变化而遭到淘汰的著名美国企业行列。柯达1975年发明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

  为填补日益萎缩的胶卷业务,柯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后来在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领导下投身打印机行业。

  地位曾相当于现在的苹果

  这家昔日近乎独霸胶卷行业的著名企业卡在生死关头,令前员工感到不可思议。曾几何时,每到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创立的“工资奖金日”,柯达就会根据企业业绩向全体员工发放奖金。员工拿到奖金后可以买车,或者去高档餐厅庆祝一番。

  现年64岁的罗伯特·沙恩布鲁克1967年进入柯达。与他同时代的柯达前员工说,柯达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

  沙恩布鲁克回忆,那时柯达人才济济。午饭时间,一些年轻人挤进礼堂看电影,其他员工则在公司的 篮球 场上打球,“我们给自己灌输这样的意识,我们能做任何事,不可战胜”。

  随着海外竞争对手开始攫取胶卷业市场份额,柯达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后来,柯达不得不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崛起。2003年,柯达宣布停止投资胶卷业务。

  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出后,柯达股票价格4日下挫28%,报收于每股47美分。

  与银行讨论贷款事宜

  自佩雷斯2005年出任柯达首席执行官以来,柯达仅一年没有亏钱。佩雷斯先前在美国惠普公司分管打印机业务,他在柯达推行利用专利诉讼及转让赚钱的商业策略,而这一策略2011年终于难以为继。

  为填补资金缺口,柯达去年8月决定出售部分数码专利。一些竞购者担心柯达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不愿出手。柯达曾与对冲基金接洽,希望筹到“过桥贷款”,以支撑运营,直至专利售出,未能如愿。现在,柯达正与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讨论贷款事宜。柯达同样与债权人和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等机构谈判破产融资方案。而债权人考虑的是柯达的打印机业务是否值得支撑,或者柯达的价值是否尽数存在于专利。

  数字技术终结胶卷柯达

  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

  曾经的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挑战,柯达也不例外。

  首先是来自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自加标签(或零售商品牌)将柯达产品的价格压低了40%。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柯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纸。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贮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照片……总之,数字成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外,基本已经无人问津。这场技术革命宣告胶卷行业进入濒死状态。

  作为感光技术的龙头老大,柯达在数码照相这一新技术领域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而数字成像技术的普及意味着柯达公司丧失胶卷、相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现在,柯达公司似乎要随着胶卷一起退出人们的生活了。

  “傻瓜相机”诞生

  1877年,照相机已被发明出来,但当时的照相设备极为庞杂,包括一个黑色的大帐篷,一个水箱,一个装着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更复杂的是操作,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谁也无法驾驭这个庞然大物。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时,就忍不住想:照相机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伊斯曼坚持不懈的追求终于给感光业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伊斯曼为它起了一个字母不多,但读着响亮的名字:“柯达”。

  而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傻瓜相机”。

  温馨家庭回忆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另一着眼点在于建立清晰而有力的品牌识别。

  柯达早期 广告 多表现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而且多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易于拍摄到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人们常可以从电台上收听到“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一起。

  世界胶卷之王

  柯达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随着照相机销量的增加,胶卷冲印服务肯定会有大量的需求。于是在大家争相生产“立即自动”相机之时,柯达已将生产能力重点放在了胶卷的生产和冲印上。

  果然,柯达的胶卷销量猛增,同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冲印市场。“迷你型”相机上市后,柯达又以同样的 方法 降低价格,使“人人都买得起”,结果柯达的胶卷、照相机及相关器材的销量扶摇直上,尽管爱克发拼力使出密集式供应的老方法,富士、樱花不惜血本降价,但总敌不过柯达胶卷的销售量。

  感光界的霸主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l/6。

  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达位居第4,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本报讯 作为曾经的摄影业巨头,老牌胶卷英雄柯达如今却面临着退市的风险。柯达公司本周二宣布,因为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公司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退市。

  本周二收盘,柯达股价已跌至63美分。因为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纽交所对其发出警告。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期限内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根据规定,如果想避免被摘牌,柯达必须在未来6个月中有一天收盘价为1美元或高于1美元,且在到该天为止的前30天中平均股价也要达到1美元或者高于1美元。公司除非以发行新债券或出售专利的方式筹到5亿美元,否则很难熬过2012年。

  北京时间1月5日凌晨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柯达正准备在未来几个星期内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申请破产保护,前提是该公司出售一批专利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据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这家正在艰难求存的摄影业标志性企业正在与潜在的贷款商展开谈判,就通过所谓“债务人持有破产资产融资”方式来申请总额大约为10亿美元的破产保护的问题展开谈判,这种方式将使其在破产期间可继续维持业务运营。目前,柯达的员工总数大约为1.9万。据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柯达最早可能会在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

  所谓“债务人持有破产资产融资”(debtor-in possession financing),是指公司一旦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规定的成功申请了破产保护,即可停止向债权人还款付息,直至提出法院批准的重组方案。因此,债权人不能将申请了破产保护的公司清盘以抵债,这相当于公司暂时为债务人所占有及控制,因此称为“债务人持有破产资产”。

胶卷是怎样发明的

有了照相机,自然少不了胶卷。胶卷的发明者声名显赫,他就是柯达的创始人——美国的乔治·伊斯曼。

当时,照相摄影一直是在使用湿片,虽然湿片的制造比干版的制造要简单得多,但使用时却十分麻烦。伊斯曼从衣物受到湿片式照相药品的感染而变得污秽不堪中得到启发,研制出一种在玻璃上涂有明胶的感光剂的照相干片,并不断改进干片的制造技术,于1888年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小型口袋型照相机。

伊斯曼的介绍

乔治·伊斯曼 George·Eastman 1854--1932 美国发明家 柯达公司创办人以及胶卷发明人

伊斯曼的人物生平

1854年,乔治·伊斯曼出生。父亲老乔治在纽约北部的小镇沃特维尔以开幼儿园为业,挣来的钱足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伊斯曼只有6岁的时候,雄心勃勃的乔治一家迁到了繁华的罗彻斯特市,老乔治在那里开了一所商校。但好景不长,两年之后,老乔治突然死去,一度殷实的家庭立刻变得不名一文,家庭的重担使乔治在他15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外勤。
乔治渴望跻身摄影界时是24岁,当时摄影还是富人们的奢侈品。和许多商界巨子一样,乔治同样有着取之大众、服务大众的商业理想,他那时的雄心壮志便是将这种只有富人们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放到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去,他的目标是使照相能够成为和使用铅笔一样简单。
带着激情,乔治·伊斯曼白天在银行工作,晚上便在妈妈的厨房里进行实验。两年后,他终于研制出了令他十分满意的乳剂配方,这种乳剂后来成为了世界上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公司之一——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基础。伊斯曼认为,大量生产一致、可靠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如果停留在用手将乳剂刷到干版上,必定不能进行大生产。于是不久后,伊斯曼发明了涂版机,并很快为自己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1881年,伊士曼与人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伊斯曼干版公司。伊斯曼为自己的公司定了四条经营策略,即:机械化大生产,降低价格,推向全国及世界,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攻势。这一着很快便奏效了,至少在美国人心目中摄影不再是一件神秘而高不可攀的事情了。
为使摄影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所接受,伊斯曼明白必须把摄影器材简化。之后,伊斯曼发明了一种新的长胶片,在上市时还配上了一个卷轴。对于现代的照相产品来说,这两项的发明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
1888年6月,伊斯曼为他的产品想出了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KODAK,这就是现在驰名世界的柯达。伊斯曼日后对他自己创造的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首先K让人感觉到十分健壮,其次人们不会发错音,另外就是这个词简短好记。这个词最初用在他改进的一种新型照相机上,这种相机使照相只有三个步骤,即摄影者拉动快门,卷动胶卷,按下按钮。柯达相机取得了成功,于是柯达也成了相机的代名词。1892年,伊斯曼意识到了柯达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于是将他的公司改名为伊斯曼柯达公司。
1898年,伊斯曼将他的几家公司合并在一起,成立了柯达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伊斯曼的柯达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20年他的相机销量是1914年的5倍,此后的几年,柯达电影摄影机和彩色胶卷也相继问世。到本世纪90年代,柯达已成为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其产品五花八门,从电池到血液分析仪,从维他命到PHOTO CD,到了处都印有柯达的标志。
乔治·伊斯曼一生都没有结婚,他把精力都献给了他的事业。1932年3月14日,77岁的伊斯曼在卧病后自杀,临死前他将他的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罗彻斯特大学。这位78岁的大众摄影之父只留下一句遗言:我的工作已经完成,还等什么呢?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他:伊斯曼的下半辈子就是想办法把上半辈子赚的钱送给别人。

柯达的创始人是谁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什么

您好:

乔治·伊斯曼美国发明家,柯达公司创办人以及胶卷发明人。

185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少年时代就已经投身社会工作,曾在保险和银行担任底层职位。后来他一心研制摄影器材,于1878年发明一种涂有一层乾明胶的胶片。在此之前,感光底片都是湿片。1879年,伊士曼又发明了一台乳涂敷机,开始大量生产干片。1881年伊士曼创立了伊士曼干板制造公司,乃柯达公司的前身;1886年伊士曼又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同年新式照相机也成功研制。1932年3月14日,伊士曼举枪自杀于纽约州罗彻斯特的自宅。

乔治·伊斯曼是便携式相机(柯达相机系列)的创始人,以及卷式感光胶圈的发明人!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