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窑口黑釉瓷器介绍(金元时期山西黑釉瓷器有不开片的吗)_瓷器_山西_唐代
本文目录
- 金元时期山西黑釉瓷器有不开片的吗
- 唐代黑釉瓷器的唐代黑釉瓷器
- 黑釉瓷器的产品特性
- 黑釉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 宋代黑釉瓷器有什么特点 宋代黑釉瓷器特点介绍
- 历史上山西省生产白瓷的窑口主要有那些
- 唐代黑釉瓷器的产地
- 黑釉瓷器怎么看年代
金元时期山西黑釉瓷器有不开片的吗
金元时期山西黑釉瓷器有不开片的。瓷器开片与否完全取决于釉质,如果是石灰釉,则瓷器就会开片,如果是石灰碱釉,那么瓷器就不会开片,说到底就是这么简单。
唐代黑釉瓷器的唐代黑釉瓷器
唐代黑釉瓷器的装饰方法不很丰富,资料中可以找到的黑白双色装饰的器物,以里白外黑的碗,黑釉白边的罐比较常见,还有黑釉瓷塑动物。唐代浑源窑遗址发掘出了黑瓷与素烧的动物瓷胎,在交城窑遗址中发掘出了黑釉小动物瓷塑像。唐代山西黑瓷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交城窑的花釉瓷器,也有人叫唐钧,它以黑褐釉为地,釉上随意洒点月白色彩斑,如云霞,似岩浆,潇洒自如,器型有拍鼓和瓷罐,可惜未见有完整器物。同时只有河南鲁山窑生产类似器物。
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浊感强,发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黄绿,不及宋金时候的黑釉釉面玻化程度高,玻璃质感强。
辽、五代时期的山西黑瓷仅晋西北辽地个别品种器型面貌比较清晰,其余的黑瓷品种与宋金的黑瓷混杂在一起难以准确分辨。辽代黑瓷代表性的品种是鸡腿罐或鸡腿坛,它造型瘦长,器身以多层玄纹装饰,或半釉或满釉,胎体厚重,釉面粗糙,色泽偏绿偏灰,这样的造型特别适合携带与半埋藏使用。
宋金元时期,山西黑瓷发展到鼎盛时期,烧造黑瓷的窑口遍及山西各地,多达几十处,比较著名的介休窑、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交城窑、太原窑、平阳窑等,这个时期生产的黑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装饰方法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造出了许多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优秀黑瓷艺术品。
黑釉瓷器的产品特性
采用传统无铅色料配方制釉涂面,一次高温烧制而成。成品质坚色正,釉面光润,耐酸耐碱,图案精美、华贵夺目,在国内外市场上独树一帜。
黑釉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黑釉瓷器是我国汉族传统瓷器的有色之一,它始于东汉时期,一直流传至今,黑釉发色的主要原理是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黑釉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演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黑釉瓷器,如油滴釉、兔毫、玳瑁釉、鹧鸪釉等。谢谢
宋代黑釉瓷器有什么特点 宋代黑釉瓷器特点介绍
1、品种繁多,装饰异彩纷呈、瑰丽璀璨
2、纹样明朗,强调了图案布局的对称性。
3、用放大镜观察,釉内见到大小不一、分布均匀的清爽透亮的气泡。
4、宋代黑釉是一种瓷产品,古籍中常称为“乌泥建”、“黑建”、或“紫建”,在日本称为“天目瓷”。其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鼎盛时期为南宋时期。黑釉瓷分为青黑釉、灰黑釉、灰白釉等多个种类。
历史上山西省生产白瓷的窑口主要有那些
平定窑,在今山西平定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
介休窑,在今山西介休县,故名。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四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白釉黑花及黄褐釉印花瓷等。
霍窑,在今山西霍县,故名。又称彭窑。创烧于金而盛于元,结束于清代,以烧白瓷为主。
浑源窑,在今山西浑源县,故名。始烧于唐,终于元代,产品主要有白瓷和黑瓷两种。
阳城窑,在山西阳城县,故名。文献少有记载,窑址于 1980年在阳城东关外的窑畔间发现。以烧制白瓷为主。
盂县窑,地在山西盂县而名。文献最早记载见于《元一统志》:“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永乐大典》:“盂县磁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1977年在山西盂县磁窑坡发现了窑址。产品以白瓷为主。
交城窑,在今山西交城,故名。始烧于唐,以白釉产量最大,有盘、碗、壶等器物, 还发现有黑釉斑点拍鼓残片较多。宋代有发展,仍以白瓷为主。
唐代黑釉瓷器的产地
当时北方虽以烧白瓷为主,但也有许多瓷窑兼烧黑瓷与青瓷。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均发现了这类瓷窑,以河南为最多。 唐代烧黑瓷的瓷窑还有山西的浑源窑。此窑生产一种外施黑釉,里为白釉的碗较为特别,这种施釉方法在北方尚少见。
唐代瓷器的发展,尽管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但黑瓷的生产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为宋代黑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黑釉瓷器怎么看年代
科学方法是碳元素鉴定、收藏鉴定方法是请鉴定专家鉴定、自己根据各年代黑釉瓷器的特征推断。
黑釉瓷器年代特征:
1、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2、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
3、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黑釉瓷器的历史发源:
资料记载,中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制黑釉,釉面光泽,色黑如漆。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
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 、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