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出现的意义七上(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_货币_商品_纸币

本文目录

  • 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 货币是什么东西有啥意义
  • 说明纸币出现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 货币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 货币的历史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 纸币出现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秦统一六国货币             图二 中国古代的纸币
图三 欧元
(1)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图二所示的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图三  2002年1月1日,是3亿欧洲人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从那天起,不管他们讲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货币──欧元现钞。
(3)欧元的出现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欧元诞生前,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过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1)①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重量不一;②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以秦朝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2)①时间:产生于北宋;②意义: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货币的流通量增大,携带金属货币不便等。
(3)意义:①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②它的出现有利于欧洲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4)①“二战”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英镑为中心。②“二战”后,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③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和欧共体在与美国的经济竞争中占有利地位,而美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元再也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该题以中外历史上货币的演变为切人口,考查货币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动的关系。答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材料所列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展开。设问(1),应结合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来解答。设问(2),可与(1)比较后解答,与秦相比,中国货币种类增多──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说明了商业发展。设问(3),要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欧盟在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回答。设问(4),要重视题目中“‘二战’前后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这一提示,首先明确英镑与美元都主宰世界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再结合这个时期的特点解答。

货币是什么东西有啥意义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
  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有关货币的章节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由此看来,货币貌似简单,实际上却极其复杂。
  然而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位议员格莱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真的是这个样子,直道今天不论是马克思也好,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们也好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后面4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
  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
  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 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每个基本货币单位通常还可以分成更小的辅币。最常用的比例是辅币为主币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国大革命推广公制以前,欧洲历史上曾经长期采用1/20/240进制,例如在英国,1英镑等于20先令、240便士;法国的情况是12个但尼尔(denier)为1苏(Sol),20个苏为1里弗尔(livre,又称锂)。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进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圆和韩圆。

说明纸币出现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原因: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
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B、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③作用: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意义: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

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决定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先后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势下,产生了货币。

货币与人性、人的自由相联系,货币被深深地烙上了人类智力进 化的印记,正是人的智力水平使得一些本不具一致性或相似性的对象之间有了对等的关系, 货币体现了这种社会的抽象理智。

如马克思所言,“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 资料之间的皮条匠。”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

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

货币的历史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金,称之为金钣,也有人称之为印子金。西方的秦也曾仿制过金钣,中原也有过金贝、银贝,还发现过银币。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统一秦的金币形制犹如晒干了柿子饼,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可以切割使用。 因为“钱重难行”,西汉早期,铜钱也曾几度减重,到西汉武帝的时候,最终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王莽篡位以后,打出复古旗号,实际是推行大钱制度,收敛钱财,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但它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主要是用于帝王的赏赐。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麒趾金。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铭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印。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汉兴”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但年号钱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两宋(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铸币的巅峰时期,不仅铸币的数量最多、品种复杂,而且铸钱工艺技术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宋钱上有很好的反映,真、草、行、隶、篆各种书体在宋钱的钱文上都有应用。而且一种年号钱的钱文往往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书体,称之为“对钱”,形成了风气,使宋钱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对币制有过一次变革,从淳熙七年起,铜钱的钱文统一改为宋体字,并且在钱背开始纪年。
元朝以后,中国铜铸币的制作趋向简单,钱文的书法一般都采用真书体,而且钱币的名称也多以“通宝”铭名。明朝中期以后,大约从嘉靖年间起,铜钱逐渐改为黄铜铸币,从此结束了青铜铸币的历史。由于纸币和白银货币的使用,也在铜钱上有所反映,元朝惠宗至正年间曾有过权钞钱,而明末清初又出现了权银钱。
中国的古代一直采取浇铸工艺,方孔圆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初年,到民国三年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受西方货币文化的影响,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广东首先制造了新式的机制铜元,一时间,各地纷纷仿效,大量发行。新式铜元开始是作为机制银元的一种辅币出现的,但在流通过程中,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圆钱。机制铜元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历史舞台,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以后,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铜元的种类却极其繁杂。
中国在唐朝以前,白银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而且多数用于对外贸易。白银的使用从两宋以后渐渐多起来,就遗存的实物看,宋、元的银铤已经很多。但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作为一种称量货币,到清道光以后,才有了自铸的地方银元。光绪十五年广东试铸光绪元宝大龙图案的机制银元以后,各省才竞相仿制,广为流通。而银元作为真正统一的国币,是民国三年发行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以后,到民国二十四年实行法币政策为止,只有2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1023年),政策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是由政策发行的最早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1279-1368年),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到明朝(1368-1644年)纸币名称统一为“大明通行宝钞”。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之为古钞。中国的新式纸币,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且开始发行人民币,中国的货币又重新统一发行。 纵观中国货币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它和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有两个基本特征将更加突出,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说这个国家只是一个科技强国,要由科技强国变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要素:现代金融体系。所以,我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金融能力概括成21世纪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
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现代金融体系,科学技术的经济增长效应将严重缩水,其对产业的催化作用不会以乘数的效应呈现出来,科学技术的资源将会浪费。当然,如果仅有一个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而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这种经济迟早会进入泡沫经济状态。
与20世纪相比较,21世纪经济的轴心将发生显著的变化。20世纪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以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它们创造了整个20世 纪的工业文明。在21世纪,这些在20世纪被称为现代工业的产业会慢慢地变为传统产业,经济运行的轴心将会发生转移。有越来越明显的迹象表明,现代产业越来越轻型化,经济发展的轴心正在慢慢转向现代金融业。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物换物.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往往颇费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两人就不能成交.其缺点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明显.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设法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它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货币执行计价单位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有千万种,个人对同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又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弄清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公平.由于某个商品出卖后可以得到的货币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价格,人们再也不必一一记住各种商品相互之间的交换比例,只要一看价格就一目了然.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帐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货币可以随时方便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务.因此,货币除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本身也成为了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的使用人(债务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纸币出现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价值符号,货币以金银条形成流通不便,而纸币成本低更容易保管,运输,作用是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的价值。意义是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的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品的经济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