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全套(《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这套书共多少本啊)_瓷器_明代_纹饰

本文目录

  •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这套书共多少本啊
  • 怎么鉴别明清瓷器的底款特征
  •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
  • 明清瓷器如何鉴定
  • 如何辨别明清瓷器
  • 元明清官窑瓷器龙纹怎么鉴定
  • 如何区分明清时期的瓷器,两者有何区别
  •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与如何鉴定明代瓷器
  • 明清瓷器怎样鉴定大概值多少钱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这套书共多少本啊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一套10册:人物纹饰卷、四季花卉卷、花鸟纹饰卷、博古文字卷、松竹蔬果卷、动物纹饰卷、景物纹饰卷、图案纹饰卷、龙凤纹饰卷、荷莲牡丹卷
作者:
铁源
开本:
32

怎么鉴别明清瓷器的底款特征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型款,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

清代是中国制瓷世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名窑瓷器的款识在提携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如果以款识的内容作为评判依据,收藏界也有一个排序原则,依次排列分别为本朝款、寄托款、人名款、字款、画款、简单花押款。

如果对不同的款识从内容上予以区分,比较常见的就有帝王年号款、官字款、花押款、堂名款、铭文款、吉语款、用途款以及寄托款(也有人称之为伪托款)以及人名款。

明清官窑瓷器中最主流的款识就是帝王年号款,它于明永乐年间出现,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就出土过标有“永乐元年”的楷书款陶瓷残件。

明代的帝王年号款多为青花料书写,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官窑瓷器的款识书写也多用青花,而珐琅彩瓷等品种则采用料彩,乾隆之后的粉彩瓷器的款识则多用红彩。

与帝王年号款相映成趣的则是人名款,这种款识标注着陶瓷工匠、瓷器作坊主、器皿监造者或收藏着的姓氏,而且书写与刻划的位置也无固定模式,或刻于陶瓷的外底(多见于明代中晚期到清代晚期),或书于器皿的外壁。

清代瓷器款识中的堂名、斋名大多数都使用楷书。

制作此品之人有四种: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做大官者,一为制瓷界雅匠良工。

清帝中,康熙、乾隆好讲理学,所以两帝时代御制瓷器堂名,也就多爱用理学语。亲贵诸王所制瓷品,康熙时有拙存斋、绍闻堂等。乾隆时有彩华堂、彩绣堂,所制瓷品也都是内府御用之物。

至于名士且做大官的人所制瓷,则有乾隆时的雅雨堂制、玉杯书屋、听松庐等。

当时名工雅匠则有宝啬斋,有陈国治、王炳荣等。

道光时有恒堂瓷款为最多。款识为:道光某年定府行有恒堂珍赏,实为清瓷款识中之奇品。道光时的听雨堂、惜阴堂.,这些瓷品的主制人是谁,则不可知也。

清瓷款识中,称堂、斋的,为帝王、亲贵、达官、名匠所制瓷;

而在瓷款中称书房、山房,称珍藏、珍玩,称雅制、雅玩的,仅仅达官亲贵拥有。

说到这类瓷器的价值,以慎德堂、绍闻堂、嶰竹主人所烧制最为有名;

其次则.东园文石山房、瑶华道人、十砚斋、红荔山房所制亦堪称珍玩;

南京出土重要古代瓷片,其中就有“红荔山房”

慎德斋所制瓶类瓷品,至近代则已极罕见,因而价格昂贵。

清慈禧太后制瓷名大雅斋,多以豆青色作底,黑线双勾花;也有五彩者,则多绘牡丹、萱花、绣球之类。豆青色底的横题大雅斋3个字,旁有天地一家春印章;底有永庆长春4个字,亦有大雅斋款字在底。

到民国时期堂名款曾盛极一时,陶瓷的人名款相对以前变化极大,不仅书写人名,还添加了籍贯、别号等信息,长篇提款屡见不鲜。《景德镇陶瓷史稿》称“民国十七年景德镇彩瓷业有一千四百五十二户”,红店主为将自家的产品与别人区分开来,多会在瓷器上标注绘制者或店主的姓名。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明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及鉴定,不仅是文博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陶瓷收藏受好者和享受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必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修养的一个方面。

明清瓷器如何鉴定

  【明代瓷器的特征】

  1、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明代青花资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

  3、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4、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

  【清代瓷器的特征】

  1、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2、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3、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4、景德镇宫窑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如何辨别明清瓷器

如何辨别明清瓷器,笔者从明清瓷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为你支几招。明清两代瓷器的造型更加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所以,瓶、罐、壶、盘、碗等器物都有多种形式。青花瓷器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历经四百年盛烧不衰。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与风格,这已成为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上受到了西亚银器、铜器的影响,执壶、花浇、折沿盆、烛台、钵等都具有西亚风格。梅瓶、扁瓶、天球瓶以及各式罐、盘、碗、瓶等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器形。纹饰中以龙凤纹占主要比重,并贯穿于整个明、清时代。  正德瓷器因明武宗的妃子信奉回教,故瓷器装饰上的显著特点是阿拉伯文较多  嘉靖瓷器造型的特点是葫芦瓶较多,方的、圆的、上圆下方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应有尽有。此外,方形器物较多。由于世宗信奉道教,故纹饰上道教色彩浓厚,典型的纹饰有八仙人、云鹤八卦。缨络纹也是这时期常见的纹饰。  康熙时期民窑瓷器有很大的发展,外销数量很大,欧洲收藏有大量康熙民窑的瓷器,甚至有些被用作餐具。双耳盖瓶等具有欧洲瓷的造型特点。人物纹、山水纹凤尾樽、棒棰瓶比较多见。康熙青花由于使用云南珠明料,蓝色明亮,层次较多,具有水墨画的效果。  五彩瓷器始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取代了釉下青花、黑彩、紫彩、金彩大量使用,另外红、绿、紫彩还可分化出深浅不同的色调。纹饰题材几乎无所不包,人物、鸟兽、花草、虫蝶生动而艳丽,达到了历史上五彩瓷器的发展高峰。一线国企拍卖公司北京翰海秋拍藏品征集正在进行中,同类型藏品征集数量有限,本着先入为主的原则,那么你对这家成交率顶先得国有拍卖公司有了解过吗?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是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由国内文物经营系统组建成立,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专业公司。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拥有众多善于此业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设有国家级鉴定专家组成的拍卖品审鉴机构。迄今翰海已举行大中型艺术品拍卖会百余场,拍品数量总计超过13万件,拍卖项目涵盖中国书画、古籍碑帖、油画雕塑、陶瓷玉雕、竹木牙角、金铜佛像、木器家具、当代工艺品等。总成交额超过88亿元人民币,成交率达70%以上,其中优秀文物艺术品所占比例超过30%,国家认定的一、二级文物珍品占10%左右。从2002年起,翰海公司连续被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授予行业最高资质的“AAA”级拍卖企业,北京市工商管理局认定的“守信企业”十年间,翰海公司先后举办过16场大规模、高档次、按国际标准操作的艺术品拍卖会及26场中小型大众收藏拍卖会。艺术拍品涉及门类广泛,品种众多。曾成功举办《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玉器专场》、《中国成扇》等拍卖专场,拍品总计超过6万件,总成交率超过70%,总交易额达35亿元。短短10年来,翰海已成为国内艺术品拍卖企业中信誉度强、操作规范,最具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藏品甄选范围如下:一、甄选对象中国境内的艺术品客户。二、甄选标准(一)甄选类别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二)体积重量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40×50×60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如体积重量超限,需额外加收费用。(三)特别说明禁止征集下列物品: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或者禁止出境的文物;国有文物,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具有收藏价值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等;械具、刀具、锐器、钝器,易燃、易爆物品;体积、重量超出规定标准的物品。

元明清官窑瓷器龙纹怎么鉴定

明代:
龙纹为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身体粗状,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龙须上卷,鱼鳞,五爪多。这是总的特征,各时期,又多少还有些差别;明末,龙画得更为草率,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崇祯时的正面龙,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微残了。
永乐、宣德龙纹:猪嘴,颈部略细,龙躯粗壮,龙首上颚唇高突起,下颔突出,鼻子向上翻起,张目吐舌,五束长发向后上作波浪状飞起,身躯修长,四足壮硕。龙爪呈轮盘式张伸,肘毛长飘拂,形神凝重威严。爪有三、四、五爪之分:三爪龙,爪向后;五爪龙,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五爪爪尖成带状圆排列。
弘治:龙的两眼平视。多为五爪。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正德龙纹: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龙头扁长,脖细身粗,龙的鬃发呈三角形,倒竖在头顶,嘴巴如灯,一前一后地并排一条水平线上。五爪短粗有力,作轮式撑张。
嘉靖:龙多绘双翅,飞舞盘旋,鬓发竖立,姿态凶猛。其主要特点是龙的双目,近似比目鱼的眼睛。嘉靖时绘的龙纹凶猛,多鬓毛竖起,是嘉靖时龙纹的特点。
嘉靖朝开始出现正面龙。嘉靖正面龙,方头宽额,有的额上写“王”字,壮貌有余,凶猛不足。侧面龙,上颚较下颚长,鼻作如意头形,张口伸舌,短舌似匕-首,或闭嘴露一齿,鼻翼两侧有短髯,龙作曲线三角形。
嘉靖的螭虎龙,描画极其简单草率,状似壁虎,有行走状,有团状。正面龙、螭虎龙皆为前所未有者。
万历:正面龙比嘉靖朝增多,头硕大,脸丰满,俗称“牛头脸”。鬃发非常浓密,以头顶中缝为界,向两侧纷披。万历侧面龙,龙头扁长,似鳄鱼,嘴巴开张度很大,吐出飘带形长舌,有的下唇胡须呈现竹叶状排列,有的系成蝴蝶状。万历闭嘴龙的下巴多向前伸,将脸部接长,双目圆睁。龙身的鳞多简化成锯齿形,黑色,龙腹部为青花宽线条。
明代崇尚火德,所以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
三、清代:整个清代的龙爪均多少都带钩状,显得有力,4趾向前,4爪朝向一致,另1趾向后,龙爪方向与另4爪方向相对。清代的龙,身躯亦较粗,下颚较短,形象比较和善。
各朝的特征是:
顺治、康熙:龙的形体、形象有明代中期的风格,比较威严。有一种过墙龙--形体由碗、盘里面延伸至外壁,此朝始见。
顺治龙纹:为鸡爪龙,“龙头”有凶猛感,背鳍稀疏,鳞作斑片状。官窑为五爪龙(民窑为三、四爪龙)。
康熙龙纹:龙鳞细密齐整体感强,它的整个造型像汉字的一个“弓”字。康熙龙纹,雄浑劲健的大型龙与细瘦干瘪的小龙并存。龙腿上粗下细,未区分出大、小腿,脚趾甲成尖状朝前的多;有的龙以浅色表现出蛇一样的有鳞片的腹部。画面有火纹和云纹,还有夔龙纹,青花海水夔龙盘。
雍正龙纹:雍正的鳄鱼龙,青花云龙,还有螭龙纹;青花螭龙盘,背鳍较圆钝,高低相同,四爪或五爪,其中三爪或四爪作顺时针团形排列,另一作逆时针排列。开光正面龙图案中密布火纹,均作飘动状,火苗多作四齿状,也有五齿的,其中必有一条火苗长与其它,有的火苗从底部烧上来。
雍正的海水龙,龙嘴上额向上翘,并外翻,三爪,脚趾有3个结节状,空白爪内靠趾处各有一短线条。海水中有多个漩涡,整个龙身为鱼鳞片覆盖,龙背上有留白锯齿。
乾隆龙纹:为老头龙,龙头有老人头的“无力”,或者“慈祥”感,龙的神态由威严开始变得和善,不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无上的神貌。青花大龙,眼正圆,锯齿形背鳍。龙爪排列富于变化:同一条五爪龙,有的四爪作顺时针团形排列,另一爪逆时针与其对称;有的四爪作逆时针团形排列,另一爪顺时针与其对称。有的龙以浅色表现出蛇一样的有鳞片的腹部。五爪脚趾上以线条勾出无色尖甲。前腿的4趾甲作逆时针排列,另一趾甲作顺时针排列,后腿的4趾甲作顺时针排列,另一趾甲作逆时针排列。有的全部为逆时针排列,另一趾甲作顺时针排列。
嘉庆龙纹:龙爪及其排列继承前朝遗风,但趾很粗。更大量出现于陶瓷器上,更加世俗化,形式有划龙舟、婴戏舞龙、龙穿花等,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权威形象。
道光龙纹:为带鱼龙(也叫虾弓龙),带鱼龙也很形象,它是透头的,鳍是像带鱼的“鳍”!四肢与躯干粗壮,但爪细如线。
同治龙纹:细颈与粗躯形成反差,粗腿、细胫、尾上翘,状如走兽。
光绪龙纹:造型变化较多,光绪的点睛龙,有的躯干无背鳍;有的背鳍呈短柱状;有的为猴头,作直立行走状;有的细颈、粗躯、腿壮、胫瘦。
总之,龙在世人心中神秘、朦胧。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景德镇建立御厂烧制宫内日用瓷,设计了大量宫廷纹饰,其中所用代表皇家身份的龙纹至少分为角龙、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等数种。

如何区分明清时期的瓷器,两者有何区别

明代瓷器造型设计:造型丰腴、浑厚、古色古香,器形线条温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清代瓷器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灵便。

1:根据纹饰来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纹饰:佩饰多为写意,界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 怒不可遏前冲,爪部粘成圆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末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瓜珠。

2:根据款识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底款: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之后,刚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

3:根据底足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底足:器足,大件器足,多见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初期和末期的圆器足部,经常出现塌底、沾砂、辐射状刮削跳震纹,到后期更为显著。器足形状有直圈足、沉稳圈足、卧足、仰斜圈足、外倾角内斜视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三足炉、深圄足、浅圈足、刃磨平底足等。

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岩石圈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卷圆白鳝鱼背形足等

根据釉面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釉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

清代瓷器釉面:釉层不及明代肥腴光亮,上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色、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稍面白净亮颜,多有桔皮皱褶。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与如何鉴定明代瓷器

瓷器的造型,因不同时代、不同需要而有所变化。人文环境来讲、明代的瓷器不供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之用,地主贵族作为陈设工艺美术品、明朝初年朝廷还规定祭祀用的瓷器。明代中后期的嘉靖朝,任然是尊、罍、盘、罐、瓶等一类和古代礼器相近的器形。
明代瓷器的装饰,(江西大志.陶书)记载明代官窑瓷器的装饰手法,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或玲珑...无不具备”明代青花釉下彩绘在元代成就的基础上,发展成主流。图案的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云纹、八宝、回纹、八卦、钱文、梵文、锦地等等。

明清瓷器怎样鉴定大概值多少钱

中华陶瓷博大精深,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墓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白己脑子里形成了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因明、清两代瓷器还可以见到,因此,王掌柜将明、清两代瓷器概述如下:

1、根据瓷器造型明清瓷器鉴定:

    明代瓷器造型: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清代瓷器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明代瓷器纹饰: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 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福字等。

    清代瓷器纹饰: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2、根据款识鉴定明清瓷器:

    清代瓷器款识:景德镇宫窑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3、根据底足鉴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底足: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4、明代瓷器釉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清代瓷器釉面: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稍面细白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轴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至于价格得根据瓷器本身的特性来定,影响因素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