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年制瓷器鉴定(如何鉴定明宣德红釉瓷)_宣德_瓷器_纹饰

本文目录

  • 如何鉴定明宣德红釉瓷
  • 大明宣德年制款盘子状葵口盏托真伪求鉴定,是真的吗
  • 大明宣德年制瓷器如何鉴别真伪呢
  • 大明宣德年制的瓷器 求鉴定

如何鉴定明宣德红釉瓷

明宣德红釉瓷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施釉方法有里外均施红釉和里白釉外红釉的两种,后者多为薄胎。红釉釉面有橘皮纹。

第二,造型外壁有棱的,多露白胎形成出筋的现象。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棱花式洗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莲瓣卤壶均如此。红白分明,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别具情趣。

第三,辅助装饰有印暗花的,也有描金彩装饰的。后者金彩多已剥落,未见一件金彩完整无损的。

第四,红釉瓷器有精粗两种,精者口沿处均有“灯草口”,且十分整齐,是烧成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深浅变化,康熙时的仿品则是特意描涂白边。近底足处垂釉齐整,积釉处呈青灰色。康熙以后仿品则为聚黑色。粗者往往没有“灯草口”,底足积釉处窑变呈铜绿色,且釉面多有开片和棕眼。

第五,器底有两种,一为白釉,一为米黄色。后者呈色与康熙时的炒米黄底相同。官款有两种,一是青花六字楷书双全款,二是阴刻楷书六字双圈款。

被称为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是指哪几朝?

正统(1436―1449)、景泰(1450―1456)、天顺(1457―1464)三朝,历时近30年。其间政局不稳,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可谓内忧外患交织。在这种状况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陷入低落期。所以人们对这段时间内的瓷器生产面貌认识不清,有人称之为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迄今而至,还没有发现署有这三朝的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现在所见这三朝墓葬出土的器物,都是民谣产品,而且也未必是当时之物。青花瓷也不例外,在现有基础上,对这三朝青花瓷的鉴定还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说,鉴别这三朝的器物,要从前后时期的继承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去认识:正统瓷的风格应当在较大程度上接近宣德晚期,而天顺瓷更接近与成化朝,居于中间的景泰瓷的风格特征应该在二者之间。

明宣德釉里红瓷器有哪些特点?

传世的明宣德釉里红三鱼、三果等器,皆采用大笔涂抹的没骨绘法,所以看不到勾划的轮廓线条。

这种方法的使用,会使得有些器物的边缘部分出现施釉较薄的情况,烧成后,常见鲜红釉边泛蟹甲壳青晕,红釉明丽,微带青晕,更添了几许画趣。在放大镜下,会看到宣德釉里红内的大小气泡,分布疏朗,晶莹带浊,犹如大小珍珠颗粒,红釉呈深浅淋漓斑驳现象。

怎样识别明宣德釉里红瓷器的纺织品?

明宣德釉里红在清代时开始出现仿制品,尤以雍正仿品为佳,其仿制品有釉里红三鱼、三果纹、龙纹墩式碗、高足杯、高足碗等。与宣德器不同之处在于,雍正仿品釉里红内气泡分布均匀,晶莹不浊,红釉亦无深浅斑驳特征。雍正仿品胎体较重,鱼尾尖瘦,碗中的斜角度数比宣德时的要稍小,碗底窄而口宽,红釉大多无宣德周边泛青及晕散。雍正仿品或书“大明宣德年制”款,或书雍正本朝款,仿款字体纤细挺拔,颇有风情。

那么明中后期釉里红的烧制情况又出现了什么变化呢?

明宣德以后,釉里红烧造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不逊于宣德朝。虽然生产数量不多,但从传世品看,成化釉里红烧造的非常成功,器型有碗、高足碗、杯、盘等。瓷土加工精细,可塑性强,易于修胎;胎白腻如脂,呈粉润状;胎薄如纸,器外壁纹饰可映到器内,清晰可见。釉里红釉里红呈色鲜艳浓丽,较宣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釉里红彩料较厚,凸起而高出白釉面,而在鱼纹、龙纹下刻划细线的莲瓣纹上再涂以釉里红彩料。此后不见再有。

成化时期釉里红器纹饰有云龙纹、三鱼纹,相比宣德时期鱼的形状已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尾部的变化更大,呈蘑菇头形。器底有署“大明成化年制”款,也有无款的。

弘治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时期釉里红呈色则过于灰暗。嘉靖时期虽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大明宣德年制款盘子状葵口盏托真伪求鉴定,是真的吗

您好,根据您的图片初步来看,您的东西应该是真的,但是仅仅通过图片是不能进行准确判断的,您还需要做进一步鉴定。
您可以将您的东西咨询一下当地的古玩市场或者博物馆,那里的工作人员或者专家学者应该会给您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大明宣德年制瓷器如何鉴别真伪呢

明代瓷器在永乐王朝有所创新和发展,至宣德朝而至于鼎盛。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共33年,且永、宣两代之间的洪熙帝朱高炽在位只有10个月,永乐宣德两朝相近,生产瓷器的大部分应为同一批工匠,加之宣德帝基本上承袭了永乐时期制定的国策,因此永、宣两朝的社会习俗无明显变化,造成永、宣青花瓷器无论器形、纹饰风格大致相同。永乐宣德两朝青花瓷器的区分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青花瓷器均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呈色鲜艳,蓝中泛紫,在纹饰上凝结有“铁锈斑”,因而历来有‘永宣不分’的说法。但通过对已知器物比较依然可以发现一些区别,总体来说,宣德时期瓷器较永乐时期无论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永乐青花写款的极少,永乐青花瓷藏品中仅有压手杯的碗心有“永乐年制”四字青花篆书款,而宣德青花瓷则写款的较多,有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永乐瓷器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火石红斑重于永乐。宣德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由于景德镇在明代废除了元代的“匠户制”,工匠成为帮自由的手工业者,提高了生存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从大量出土的传世品和出图器物来看,此时景德镇执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创造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颖品种。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成为交响辉映的璀璨明珠,备受国内外认识的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旨。

宣德瓷器鉴别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阁下

第一明代宣德瓷器的造型

宣德瓷器的造型敦厚凝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均甚精致,即使器形很大也不会觉得吨重笨拙。而且品类繁多,琳琅满目,并创制了不少独特之作。经典器形:梅瓶、小口梅瓶、玉壶春瓶、瞻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琼式瓶、小壁瓶、背壶等等。

第二明代宣德瓷器的图案特征

宣德时期的瓷器清华问世,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不仅画意豪放。生动。书法惆怅流利,粗细皆有,而且内容题材广泛。过去认为明代绘翼龙和穿花龙的青花瓷器始于宣德,现在根据实物证明,出现的时代可以追溯至洪武、永乐时期或者更早。另外,过去一般以为“宣德青花”中很少描绘人物,先在却从所见到的器物和有关资料中,发现不少内容丰富的人物场景,结合后来的成化瓷器中大量出现的以人物为主题的纹饰,更加说明了宣德时期已经为生动多姿的青花瓷故事人物画奠定了基础。

第三明代宣德瓷器纹饰

此时常用的工艺装饰有:印、刻、画、雕、绘画等。常见的图案纹饰:龙纹、凤纹、缠枝花果类、折枝花果类、人物、其他。(具体到什么纹饰,日后我会特地再写一张关于纹饰细分的经验)。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稍显粗犷宣德时期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纹饰画法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纹饰的安排、布局、留白都非常注意,使画面更加疏朗清新、端庄稳重。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给人一种威慑感;青花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不见整片一笔涂抹的画法,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

第四明代宣德瓷器胎底特征

宣德时期,瓷土淘练更加精细,烧结后更为缜密坚硬。永乐时期胎骨则细润有余而坚硬不足。所以,同样大小的器形,宣德胎骨比永乐的重。同时,宣德胎土也有厚薄之分。大器多厚胎,底部是无釉的砂底,处理光滑自然,五旋痕,常有火石红斑,于砂底处常可以看到清晰的旋痕。浆胎的胎质疏松,色黄,胎骨开白色片纹,视其断面有烧结不透的现象,扣之发声沙哑。砂底细白,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宣德时期器物底足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釉质细腻、光滑,积釉处泛青,呈湖水绿色;砂底细白,抚摸极为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也像饺子皮的感觉);由于胎土中含微量杂质,偶见褐色星点;器物底足采用两面斜削的手法,足墙较窄;圈足露胎处泛橙色火石红,足迹露胎处可见护胎釉;由于当时工具所限,除盘碗类小件器物,大件器物底足修足并不十分规整;盘碗类内底面器壁与器底相接处有一周下凹,俗称“月亮底”;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宣德时期工艺较好,接胎痕不十分明显;器物里釉依然平滑细腻,并可见白色绞丝纹;盘碗的底足多数有棱边感,非滚圆之“泥鳅背”,大盘的底足内墙自上而下向外斜削,因此无法用手指抓住,盘心有塌底现象;宣德朝青花的颜色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蓝中泛紫,由于采用含低锰高铁的进口料“苏麻离青”,一定条件下可烧制出宝石蓝的色泽,在色泽浓深处,形成黑色结晶斑点、并深陷胎骨中,在阳光下看,泛雪青色;青花纹饰线条上铁锈斑自然分布,像墨点在生宣纸上,自然晕散的感觉,呈放射状,有毛边现象;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还有用国产料和进口料结合使用的,以国产料绘海水,以进口料绘龙纹。

第五明代宣德瓷器釉面特征

釉质与永乐相比,乃独细润,但是多桔皮纹。就青花瓷来说,釉面多泛青,称作“亮青釉”。有的青花器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显云雾状,称为“蒙釉”,又俗称“唾沫釉”。清代仿宣德瓷器中,尤多这种云雾现象。宣德瓷器的高温色釉中,都具有釉面桔皮纹和气泡密集现象,少有例外。啄器器里釉汁淌流不均,可见垂流痕。除了大器为无釉白砂底外,中小器物足底多釉,但器身与器足釉面色则往往不一。

宣德瓷釉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橘皮纹,不十分平整。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俗称“亮青釉”,少数莹白。宣德晚期釉面透明度较差,感觉较为浑浊,是由于釉中气泡所致,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朗。青花器釉面较厚,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但莹润度不及永乐时期;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第六明代宣德瓷器底款特征

德”字“心”上无一横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宣德款识曾有遍器身的说法,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横款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三行款。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划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字体清晰。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德”字“心”上无一横。

还有另外一个鉴定技巧,辨别宣德瓷器的一个方法为看泡辨真。在高倍放大镜下,宣德青花瓷泡色青亮较小,比永乐瓷密集,甚至小气泡摞大气泡,偶有排列整齐的大泡出现,鉴定瓷器一点要火眼金睛,多和专业人士沟通交流。

大明宣德年制的瓷器 求鉴定

是清末民初的民窑仿明宣德瓷罐。图像和用釉低劣,属民间低价普品。虽然不是高档瓷器,可以作为民间的古老器物还是有他的收藏价值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