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窑瓷器(不同朝代官窑瓷器的特点)_瓷器_官窑_唐代

本文目录

  • 不同朝代官窑瓷器的特点
  • 唐朝有那些官窑跟民窑
  • 唐宋青花瓷器有官窑造吗这个瓷器算官造吗
  • 官窑瓷器在古代只有朝廷能用,后来为何会流入民间
  • 唐朝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不同朝代官窑瓷器的特点

  我们的祖先的智慧以及做事的技巧真的是让现在的我叹为观止啊!总是觉得很神奇,它们当时没电以及没有那么些先进高科技工具,是怎样制作出那么些让现在很多古典收藏家为之疯狂的文物的呢?它们不仅留给我们这些后代那么些无价的宝物,还留给了我们值得学习的那种坚持不懈以及创新的精神。我想在古玩界中,比较多见的就是瓷器啦,而往往那些比较值钱埋藏年数比较多的都是一些瓷器。其中很多的都是官窑瓷器,那么官窑瓷器又是怎么样的呢?不同朝代的官窑瓷器的特点又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吧!

  官窑瓷器

  其实最开始制作瓷器,应该是从民间开始的。我想起初他们可能是闲来无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瓷器,有花瓶、碗、碟等等。越到后来,人们对他们的造型装扮越来越熟稔,所以瓷器开始广为流传。而这等新奇玩意,官家要是不参与,岂不是落后了。而随着瓷器的身价越提越高,那么一些臣子就会觐见,挑选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些比较珍贵的瓷器进贡给更高更有权势的统治者。所以,在唐朝时,开始兴起了公家的制瓷窑,官兵监督民间一些手艺比较好的技术工制作大量瓷器,再从这些瓷器中百中选一甚至千中选一,拿去进贡,而其他留下自己用或者拿出去售卖。所以,那时就出现了官窑瓷器。而官窑瓷器的底部一般都会有公家印记。

  唐朝官窑瓷器特点

  在唐朝以前,瓷器一般都是单色调的青色,而到了唐代这个以色彩为美的朝代,瓷器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唐朝烧制出的官窑瓷器的品种非常多,并且它们的外观美丽精致。并且,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而是上面开始加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美丽彩色花纹。它也不仅仅只是摆在室内只能供我们欣赏,它们的实用性也是非常强的,并不比唐朝以前的瓷器差。

  宋朝官窑瓷器特点

  到了宋朝,人们对于官窑瓷器的推崇更是到了一个高峰。并且那时候更是出了五大名窑:定窑、官窑、钧窑、哥窑、汝窑。定窑出产的瓷器主要是白瓷、黄釉瓷,少数有酱色、红色、黑色等比较名贵的瓷器。一般都是比较薄和轻,也比较坚硬,颜色虽然是白色,但是并不透明。官窑主要生产的是颜色晶莹剔透的青瓷,外表有开裂或者冰片的形状。钧窑出产的瓷器中碗盘最多,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数花盆。汝窑出产的瓷器是比较有特点的,它的里面会加入一些名贵的玛瑙,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

  爱瓷器的人也不能将它只是放在家中当做一个摆设品,也是需要你去时时呵护与保养的。毕竟瓷器也还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一些出土的古文物。

唐朝有那些官窑跟民窑

唐朝的瓷窑并没有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官窑、民窑区别,其主要的瓷窑有:

 

(1)河北邢窑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窑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历经隋唐而发展成熟。唐朝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邢窑瓷器以白釉色见长,很少见附加装饰。

 

(2)浙江越窑

越窑烧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代末年,但唐代是越窑瓷器发展最快的阶段,直至晚唐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唐代越窑青瓷地域范围更加广大,除上虞、宁波等中心地带,浙江东北、东南也发现烧造窑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手感浑厚滋润。

 

3)河北定窑  

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县涧瓷村及东西燕川村,古时为定州所辖,故名。唐代后期,由于邢窑制瓷原料的匮乏等原因,日渐衰落,唐代河北定窑开始替代邢窑成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

 

(4)河南巩县窑

巩县窑位于河南巩县小黄冶、铁匠炉、白河乡等地,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青花和三彩陶器。

 

(5)湖南长沙窑

长沙窑位于今湖南长沙市郊的铜官镇。长沙窑器物式样繁多,烧制器物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兼烧文房用品以及各式瓷塑玩具。

 

 

(6)山西浑源窑

浑源窑窑址出土器物非常丰富,瓷器烧制年代早,持续时间绵长,瓷器质量更是优良。主要器形以碗为主,兼有罐等器物。主要釉色有三种:白釉、黑褐釉和茶叶末釉。胎体比较厚重,胎呈浅灰白色,胎釉之间施白色化妆土。浑源窑主要的瓷器品种以黑釉瓷和白釉瓷为主。

 

 

(7)陕西铜川窑

铜川窑址居陕西铜川市黄堡镇,黄堡镇古代属耀府,因此也称“耀州窑”。器型主要有:生活用具碗、钵、壶、盘、盒、瓶、杯等;有部分瓷质动物如:马、猴、狗、虎和瓷俑等。铜川窑的釉色主要是黑釉和白釉两种,另有部分黄釉和绿釉。纹饰简单,大部分光素无纹。造型为唐代标准特征。

 

 

(8)安徽寿州窑  

 寿州窑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上窑镇,因唐代属寿州辖而得名。唐代的寿州窑器物主要以黄釉为主,釉色包括:蜡黄、鳝鱼黄、黄绿和铁锈釉等,釉层薄厚及浓淡不匀。胎质分粗细两种,胎的颜色有近白色、白中带微红和绛红色等。寿州窑的最大特色是瓷黄,出土器物多以黄釉瓷为主,大部分器物的胎釉比较粗糙,普遍使用化妆土。

 

 

(9)四川邛窑  

邛窑窑址主要分布在四川邛崃市的固驿、什方堂、瓦窑山、尖子山等地。创烧时间不详。唐代四川地区的瓷窑以邛窑最为著名。生活用具包括:壶、罐、钵、碗、盘、杯、碟、盏、灯、炉、豆、盒、唾壶和罈等。邛窑的器物极具地区特征。唐代小的瓷塑制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邛窑瓷器的胎质颜色以褐色、深褐色和紫红色最多;釉色丰富,包括青色、青灰色、绿色、黄色、酱色等。

 

 

(10)江西洪州窑  

洪州窑位于今江西丰城市的曲江、罗湖一带,唐时属洪州,因而得名。洪州窑是唐初时期的一大名窑。洪州窑以烧制碗和杯为主,瓷质粗糙;纹饰主要以莲实纹为主,兼有其它纹饰,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釉色呈褐色或者深褐色,有部分青绿釉,器物质量不高。

 

 

唐宋青花瓷器有官窑造吗这个瓷器算官造吗

盈字款是唐代刑窖瓷器常用的的款识,被认为唐代的官造瓷器。但是在清花瓷器中没有见过。所以这个应该不是。感觉张冠李戴了。

官窑瓷器在古代只有朝廷能用,后来为何会流入民间

于中国人而言,瓷器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甚至可以被当作是中国的一张名片。瓷器的形成主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而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瓷器的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仅仅是工艺上的不断进步,还包括了从官瓷到私瓷的转变。那么问题来了,瓷器工艺的进步很好理解,那么其从官方瓷器流入民间的原因是什么呢?

官瓷产于官窑,起源于唐代,其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主要进贡给统治阶级。在当时,这种瓷器被称之为贡瓷和官窑。

在唐朝的时候,官府还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到了宋朝的时候,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泒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赿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其烧出的瓷器会标注“景德年制”,“枢府”等字眼。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是皇家专用的,应当是要被送到皇宫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一直以来民间也存在着大量的官窑瓷器,这是为何呢?对于其中的缘由,可以从《清宫瓷器档案全集》窥见一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御窑厂次色瓷器的处理。

皇家的东西一般都是要最好的,因此倘若官窑中生产出了一些比较差的东西,就需要进行处理,直接扔掉又太浪费了,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将其出卖,从而换取现银。而这件事情,是在道光时期才流行的。

第二, 皇宫库储瓷器的变卖。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国家的发展是需要资金的,而当国库空虚的时候,皇帝为了筹钱,就会想尽方法,比如在乾隆早期,曾将库储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损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万余件变卖。乾隆中期,又将康、雍、乾三朝无款瓷器8000 余件变卖。

第三, 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

官窑的瓷器一般都会送进皇宫之中,而皇帝对他们享有支配权。倘若有大臣亦或者是妃子、公主皇子等做了让皇帝高兴的事情,他便会将瓷器赏赐给他们。

比如光绪八年(1882 年)赏赐用的圆器共有 14 种,分别为白地红云龙尺六大盘、五彩八吉祥串花尺二大盘、青双龙尺四大盘、五彩白地里外红百蝠尺六大盘、里外霁红七寸盘、里外霁青七寸盘、里外霁红五寸碟、里外霁青五寸碟、里外霁红大碗、里外霁青大碗、五彩八吉祥中碗、青云鹤八卦中碗、里外霁青墩式中碗、红龙酒盅等。

第四, 被洋人抢掠走的皇家瓷器。

我们都知道,晚晴时期的中国因为落后而为西方列强所欺辱,在这个过程中,列强曾经洗劫了圆明园和北京,使得一大批优秀的瓷器为他们所掠夺,并因此而流散到了全国各地。

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瓷器一般是送进皇宫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也需要消耗的,因此产生了不少途径,否则的话,皇宫堆积这么多的瓷器,定然是没有位置放的。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民间的瓷器也就越来越多,并最终发展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商品。

唐朝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唐代盛行的瓷器及其特点:
唐代瓷器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而南方则以越窑和长沙窑为代表的青瓷最为著名。
唐代邢窑瓷器从胎土淘炼、制坯定型、刻纹施釉及入窑烧成后的工艺性和美观度来看毫不逊色于唐代越窑和明清官窑瓷器,但陆羽《茶经》中邢瓷虽似银类雪,但色白而茶丹,邢不如越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千年来人们对邢窑瓷器的全面认识。
唐代邢窑白瓷有精细和一般之分,精细者胎体轻薄,造型规整,釉色莹润,釉色有白中闪青,玻璃感较强和釉色乳白呈半透明状两类。胎质细白并印刻有精美的纹饰,但数量较少。而邢窑一般白瓷胎色黄白,有的通过施白色化妆土来增加瓷器的白度,造型亦较随意。如唐代邢窑花口钵,可以从残片上看到同样的器型却有不同的釉色。
其一胎质细白,施釉均匀肥厚,釉层透明感很强,积釉处呈淡青绿色并有小型气泡密集,与两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白影青瓷又十分接近。
其二胎质细白,施釉均匀略薄,釉层略失透,釉色乳白,积釉处微闪青色。
其三胎质较黄,使釉色较暗,白中闪黄。
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都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敛,平底。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体比以前更致密,灰白色,釉面均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
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山水和人物等。
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佣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瓷胎细密坚致,磁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灰青、灰红及肉红;釉面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