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卡里亚技术特点(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体系大变革)_亚洲_经济_世界经济

本文目录

  • 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体系大变革
  • 09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 写一篇有关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的作文
  • 长安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 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大调整及体系大变革

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体系大变革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 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
  “金砖四国”、“钻石十一国”和“展望五国”的成员被国际社会冠以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国等称谓。何为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究竟有多少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在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准确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新兴经济体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兴起与腾飞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外交》杂志前总、《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认为,20年来,工业化西方之外的国家以过去不可想像的速度发展。这意味着他者的崛起——世界其他地区的崛起(见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5月12日版)。所谓“他者的崛起或世界其他地区的崛起”,不仅包涵着充满经济活力的亚洲及发展中大国的崛起,而且包涵着其他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发生的“悄悄的巨变”。每次大危机都会带来大变革,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与变化。这次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更是如此,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各方面的预测考量,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从当今实际情况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最坏时期业已基本过去,世界经济开始触底反弹,其主要依据是恐慌指数(VIX波动率指数)已降至30%以下,表明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程度开始降低;企业投资欲望开始增强,银行开始改变惜贷政策;PMI持续回升;消费者信心开始回暖;首次申请失业人数开始下降;股市反弹。上述六个经济触底指标虽己有所改善,但都只是初见端倪,此外,还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有毒资产尚未消除,债务危机和银行倒闭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复苏力度尚较为脆弱,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2002—2007年的增长水平,将会在低速增长甚至是衰退轨道上持续滑行两三年,亦即呈现“U型”反转走势。如果各国特别是二十国集团能够真正“同舟共济”,把对金融的救助转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排除持续增长的障碍,不轻意改变宏观政策,不向他国转嫁危机,那么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双谷衰退”的机率不大,但个别国家在持续几个季度的复苏增长后,经济增速再度下行则是有可能的。由于日元升值及通货紧缩,为防止经济反弹后再次下滑,日本央行于2009年12月1日再度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水平不变,并将通过新的贷款工具向金融体系提供10万亿日元资金,以增加流动性。联合国发表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4%。世界经济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2010年的正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变化,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传统定义,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5%以下,即认定为世界经济衰退,因而2010年世界经济仍将在衰退之中或衰退的边缘徘徊。
  然而,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其主要依据:一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需求庞大;二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三是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研发支出显著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四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组建的新兴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所占数目及市值日趋增加;五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全球现有209个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区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额的50%;六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指数,亦即将贸易盈余转变为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七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保护力度增强的形势下,相互之间的贸易激增。鉴于上述情况,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新兴经济群体的崛起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典型体现。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说,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经济体已经开始崛起,随后而至的危机则更加快了崛起的步伐。亚洲是“新兴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经济回暖之际,亚洲经济回升的势头比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更加迅速和强劲。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支撑了亚洲的经济,即便是美国经济减速,亚洲也不会陷入经济衰退(《日本经济新闻》,2008年4月3日)。英国《经济学家》预测新兴亚洲国家将呈现V型反转,未来五年内,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其复苏速度是全球各国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因此,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
  新源泉,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日本《福布斯》月刊2008年5月号发表了李光耀的题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亚洲》的撰文,他预测今后20年,中国和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会超过9%,其他东亚国家约为7.5%,到2030年,亚洲将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50%,回归“世界笫一”的位置。2009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得不强调亚洲对美国的重要性,宣示美国脱离全球发展最快速地区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将重返亚洲。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美元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等等。这些挑战归结为一点就是世界格局不应以“单极世界”为主导,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应该承认和接受这一客观现实。
  新兴经济体的崛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格局大体经历了英国独领风骚,英法德群起称雄,美国充当救世主,称霸世界。从世界体系论的角度看,大国兴衰的实质是:有的国家从世界的“中心”向“外围”滑落,有的国家则从“外围”走向“中心”。大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复归”,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和格局,对重振亚洲雄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早就说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印度也看到中印两国共同发展的重要性,2004年印度商务国务部长斋拉姆使用了一个新词CHINADIA,把中国与印度连在一起,CHINADIA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共同前进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大国的崛起不能再沿袭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走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亦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胡锦涛在越南国会的演讲,2005年11月1日)。从亚洲新兴大国的迅速发展中,可以看到亚洲发展和亚洲崛起的前景。亚洲崛起与以往欧洲崛起、美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不同,它是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共同存在、共同繁荣、共同融合的产物;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崛起,与欧洲、美洲等其他大陆是一个相互交叉、共同促进的过程,它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其他大陆的灾难(泽羽: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社会科学报2005年8月18日)。
  世界许多国家看到了亚洲崛起的势头,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早在2004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所做《展望2020年描绘全球未来》的预测报告指出,今后15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足以匹敌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在地缘政治学上产生剧烈的冲击”。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世界从未见过这两个占全球1/3人口的国家在同一时刻崛起,中国和印度拥有改变21世纪全球经济的实力和活力(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和印度的崛起》,2005年8月22日)。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2006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甚至说,中印的崛起有可能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并列成为过去一千年三大重要经济事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北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差距依然巨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不发达状态,中印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要想做到既受国际社会重视,又受国际社会尊敬,仍任重而道远。

09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上午十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庆祝活动开始,激动的心情完全可以表达我观看整个阅兵仪式的心情。
湛蓝的天空,耀眼的阳光,今天北京的天气应该也是格外的好吧!也许老天也在为我们中华民族庆祝,很感谢它的极力配合。阅兵仪式未开始,就听着国歌,心情都是很振奋的。焦急的心情终于盼着阅兵仪式开始了。太兴奋了,看那整齐划一的步伐,一列列的队伍(好像这些词语都不能很好的表现)开始了他们准备已久的表演。坚定的眼神,稳健的步伐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我在想他们是如何被训练的,成千上万的人竟然可以迈着同样的步伐,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说成是一个接一个的拷贝。他们之间的距离也都是那样的形同。不禁我很想感叹这一切!远看完全是由整整齐齐的点,线,面组成的嘛!太帅了!升国旗了,每个人都是庄严肃穆,摒住呼吸,随着国旗冉冉升起。听着国歌,看着国旗升起,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是涑疠的。噢,胡主席居然穿着中山装唉,支持他一下,就是嘛,还是我们自己的中山装穿起来帅气,正式场合还是要支持我们中国本土化的东西,西装毕竟是国外的东西。这情景不由让我想像着毛主席检阅军队的样子。队伍开始上场了,真壮观,应该说这是我第三次看国庆大阅兵表演了,虽然不再像第一次一样被他的景象所震撼,但依然的心跳不已。帅气的男兵,靓丽的女兵,都是那样的迷人,特别是女兵。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应该是每个军队都有他的不凡来历。他们苦练每一天,为的就是保卫人民,为的就是这一天。
海陆空三队阅兵完,接着就是群众兵了,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要被溢出来似的。再看看围观的群众无不是笑容满面。镜头前还看到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他们也许不太了解我们国家,不太了解阅兵的意义,但他们完全被现场的气氛给感染了,也跟着大家在手舞足蹈的。嗯,很可爱!
一片欢乐的海洋呀!到此,我更加的坚定了。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看着我们国家力量的无限强大,祖国的蓬勃发展,我骄傲,我自豪!

写一篇有关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的作文

屹立于心中的雄鸡
五千年,华夏魂。一个屹立在东、北半球的泱泱大国从有了人类到封建、奴隶时期,再到建国,建党,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度嘉陵江、大渡河,湘江战役……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放弃,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是每一个黄种人心中的潜能。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 1949年10月1日一个经历了种种磨难伟大的国家,就此诞生。在这开国大典沧海桑田的一瞬间,传出毛泽东用浓重湖南乡音发出最洪亮的呐喊,这一声有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拨开了几百年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层层迷雾,向全世界发出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纪宣言,亮出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旗帜。从此,在这片圣土上繁衍生息的炎黄子孙,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有了一位值得托付的掌舵人,有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这里,少了战争,鲜血,磨难,叹息,硝烟四起;多了稳定,幸福,安康,和谐,国泰民安。
60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祖国,我真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踏着甲子轮回六十年的节拍,穿过流痕岁月的洪流,漫漫走进火红的十月,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在这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路上,有多少人为了辞别难忘的昨天,戎马倥偬,浴血奋战,用自己鲜红的血去描绘祖国的蓝图;又有多少人,为了迎接美好的明天,用双手去呼唤蓝天,使几代人的梦想变成现实。几十年的岁月蹉跎,组成了文明史上唯一的壮丽史诗
365

长安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作为一名长大学子,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先放个数据,近日史育阁发布了中国社会贡献度最大的30所高校排名,长安大学的社会贡献度位列全国15,表现优异!

这无疑少不了长安大学校友的默默耕耘,长安大学在公路交通领域见长,知名校友辈出,但汽车学院的校友也成就斐然,下面我介绍一些汽车学院的知名校友。

一、 常心泰

常心泰于1979年在长安大学汽运专业研究生毕业。1990年后,于底特律通用动力公司等单位任工程专家、研究开发主任等职,负责提高内燃机产品质量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开发设计工作 。

2000年起,以主任工程师和计算机专家身份在拥有世界顶尖技术的硅谷Adobe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技术成果被多个领域广泛采用。

二、 丁汉

丁汉198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1985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丁教授长期从事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汽车领域得到应用,多次获得国家的自然科学奖,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三、 马建

听到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觉得熟悉,没错,马建就是往任长安大学校长。

马校长先后获汽车运用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是根正苗红的汽车学院校友。

长大汽车学院的校友大多在汽车、物流等相关行业,毕业生也深受相关企业的喜爱。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大调整及体系大变革

  我也是来找答案的,GDMC的同学嘻嘻
  不过,估计你要给分我!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 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
  “金砖四国”、“钻石十一国”和“展望五国”的成员被国际社会冠以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国等称谓。何为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究竟有多少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在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准确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新兴经济体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兴起与腾飞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外交》杂志前总、《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认为,20年来,工业化西方之外的国家以过去不可想像的速度发展。这意味着他者的崛起——世界其他地区的崛起(见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5月12日版)。所谓“他者的崛起或世界其他地区的崛起”,不仅包涵着充满经济活力的亚洲及发展中大国的崛起,而且包涵着其他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发生的“悄悄的巨变”。每次大危机都会带来大变革,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与变化。这次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更是如此,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各方面的预测考量,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从当今实际情况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最坏时期业已基本过去,世界经济开始触底反弹,其主要依据是恐慌指数(VIX波动率指数)已降至30%以下,表明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程度开始降低;企业投资欲望开始增强,银行开始改变惜贷政策;PMI持续回升;消费者信心开始回暖;首次申请失业人数开始下降;股市反弹。上述六个经济触底指标虽己有所改善,但都只是初见端倪,此外,还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有毒资产尚未消除,债务危机和银行倒闭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复苏力度尚较为脆弱,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2002—2007年的增长水平,将会在低速增长甚至是衰退轨道上持续滑行两三年,亦即呈现“U型”反转走势。如果各国特别是二十国集团能够真正“同舟共济”,把对金融的救助转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排除持续增长的障碍,不轻意改变宏观政策,不向他国转嫁危机,那么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双谷衰退”的机率不大,但个别国家在持续几个季度的复苏增长后,经济增速再度下行则是有可能的。由于日元升值及通货紧缩,为防止经济反弹后再次下滑,日本央行于2009年12月1日再度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水平不变,并将通过新的贷款工具向金融体系提供10万亿日元资金,以增加流动性。联合国发表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4%。世界经济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2010年的正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变化,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传统定义,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5%以下,即认定为世界经济衰退,因而2010年世界经济仍将在衰退之中或衰退的边缘徘徊。
  然而,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其主要依据:一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需求庞大;二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三是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研发支出显著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四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组建的新兴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所占数目及市值日趋增加;五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全球现有209个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区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额的50%;六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指数,亦即将贸易盈余转变为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七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保护力度增强的形势下,相互之间的贸易激增。鉴于上述情况,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新兴经济群体的崛起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典型体现。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说,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经济体已经开始崛起,随后而至的危机则更加快了崛起的步伐。亚洲是“新兴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经济回暖之际,亚洲经济回升的势头比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更加迅速和强劲。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支撑了亚洲的经济,即便是美国经济减速,亚洲也不会陷入经济衰退(《日本经济新闻》,2008年4月3日)。英国《经济学家》预测新兴亚洲国家将呈现V型反转,未来五年内,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其复苏速度是全球各国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因此,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
  新源泉,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日本《福布斯》月刊2008年5月号发表了李光耀的题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亚洲》的撰文,他预测今后20年,中国和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会超过9%,其他东亚国家约为7.5%,到2030年,亚洲将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50%,回归“世界笫一”的位置。2009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得不强调亚洲对美国的重要性,宣示美国脱离全球发展最快速地区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将重返亚洲。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美元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等等。这些挑战归结为一点就是世界格局不应以“单极世界”为主导,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应该承认和接受这一客观现实。
  新兴经济体的崛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格局大体经历了英国独领风骚,英法德群起称雄,美国充当救世主,称霸世界。从世界体系论的角度看,大国兴衰的实质是:有的国家从世界的“中心”向“外围”滑落,有的国家则从“外围”走向“中心”。大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复归”,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和格局,对重振亚洲雄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早就说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印度也看到中印两国共同发展的重要性,2004年印度商务国务部长斋拉姆使用了一个新词CHINADIA,把中国与印度连在一起,CHINADIA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共同前进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大国的崛起不能再沿袭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走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亦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胡锦涛在越南国会的演讲,2005年11月1日)。从亚洲新兴大国的迅速发展中,可以看到亚洲发展和亚洲崛起的前景。亚洲崛起与以往欧洲崛起、美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不同,它是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共同存在、共同繁荣、共同融合的产物;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崛起,与欧洲、美洲等其他大陆是一个相互交叉、共同促进的过程,它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其他大陆的灾难(泽羽: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社会科学报2005年8月18日)。
  世界许多国家看到了亚洲崛起的势头,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早在2004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所做《展望2020年描绘全球未来》的预测报告指出,今后15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足以匹敌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在地缘政治学上产生剧烈的冲击”。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世界从未见过这两个占全球1/3人口的国家在同一时刻崛起,中国和印度拥有改变21世纪全球经济的实力和活力(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和印度的崛起》,2005年8月22日)。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2006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甚至说,中印的崛起有可能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并列成为过去一千年三大重要经济事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北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差距依然巨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不发达状态,中印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要想做到既受国际社会重视,又受国际社会尊敬,仍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