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影响了郭沫若什么)_郭沫若_诗歌_泰戈尔

本文目录

  •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影响了郭沫若什么
  • 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 郭沫若写诗到底是什么水平
  • 泰戈尔对郭沫若写诗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 赏析《凤凰涅盘》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影响了郭沫若什么

以《女神》为例讲讲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理解。 《女神》是一部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的诗集。贯穿其中的是对黑暗现实、陈腐传统的彻底反抗与破坏,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信等。这种革命理想主义正构成了《女神》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神。诗篇的奔腾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宏伟的构思与浓烈的革命色彩,激昂的基调和急骤的旋律,以及神话的巧妙运用等又同诗人的创作情感相呼应,表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在写作手法上的长处。《女神》中的诗,大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有的读起来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诗人诗兴突来,根本没有仔细推敲,反复加工,任凭诗句奔泻成章,这一定是由于诗人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所以给人一种信手写来的感受。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之所以能够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透彻,这与他广泛地阅读了我国古典诗歌和某些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惠特曼对他的影响。郭沫若曾说:“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与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而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李白也对郭沫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郭沫若兑取原有深深的爱好,他在诗剧《湘累》中所表达的那种沛然若决江河的反抗丑恶现实、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既符合了屈原的性格,又代表了五四时期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李白也是郭沫若所喜爱的诗人,他曾将李白《日出入行》按新诗的款式分行写了出来,此诗中的风格、精神和气质,与郭沫若息息相通,说明了郭沫若通亮为古代是人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也说明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正是我国古代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在革命年代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对于《女神》和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源流与影响的研究不多,但也涉足了两个主要的研究方面——中国诗歌传统和外国诗人(主要是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
  徐放鸣的《郭沫若早期诗歌民族传统溯源》则从创作论的角度来考察惠特曼对郭沫若创作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他找到了火山的“喷火口”——新的激情和新的表现方式。总结了郭沫若接受惠特曼的影响的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诗人自我感觉,第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第三,自由豪放的诗体形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0fe7c0100fqab.html

郭沫若写诗到底是什么水平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几千年前发生的事情,感受作家的感情。

在近代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大家,他们的文学能力是非常厉害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那么作为中国文学的著名人物郭沫若写诗是什么水平?书法大师范曾经请求指教,马未都则表示不如自己。

文学大师,郭沫若写诗什么水平?

在文学领域,郭沫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拥有很多的作品,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新诗的奠定人物,他的诗集《女神》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佳作。

说起郭沫若的诗集,想必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但是,郭沫若一生中创作了很多的诗歌,甚至数量超过了文学作品。

郭沫若对诗歌的兴趣来源于母亲,他曾经表示:“母亲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五四运动后,他将创作重心放在诗歌创作上。

五四运动刺激了郭沫若诗歌的创作,收录在《女神》诗篇中的诗歌是他内心的声音,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抒发出来,用诗歌的形式将他所见所闻表达出来,以此来引发读者的感情。

《女神》表达了他对新社会的向往,表现未来社会的美好,同时也有对旧社会的批判,这样的对比让诗歌更有感觉。

除了内容外,《女神》的形式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这首诗集诗歌的节数、字数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规律,这也是这首诗与以往诗歌不同的地方。

郭沫若创作的新诗和传统诗歌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在诗句的修饰上非常朴素,没有太过优美的修饰辞藻,这样让他的诗歌有了独特的韵味,除了他之外,其他大家创作的新诗类型也是如此。

此外,郭沫若的诗歌受到很多外国诗人的影响,比如泰戈尔、歌德等,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既可以找到中国传统的诗歌风格,也可以找到外国诗歌的特点。

《女神》这首诗集创作和郭沫若在日本留学受到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让这首诗集更加有韵味,在诗歌中,他肯定了人的价值,这和西方启蒙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郭沫若创作的诗歌将抒情和个性化得到很好的融合和充分的发挥,他大胆的创新突破让诗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让人们更加重视诗歌创作的本身。

1920年,郭沫若创作的《天狗》发表,这首诗只有29行,对于这首诗,很多人都进行了评价。后来,马未都曾经评价他的诗作《金字塔》:“说实话,还不如我”。

书画大师范曾求指点,原因何在?

和马未都的评价截然不同的是,书法大师范曾曾经找到郭沫若进行指点,那么背后有什么原因?

范曾是江西南通人,1957年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59年郭沫若创作的《蔡文姬》剧本在各大剧院演出,受到了很大的欢迎,而范曾就是其中的粉丝。

当时,范曾正在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受到《蔡文姬》的影响,他决定创作文姬归汉。为了能让这部作品更加完美,他决定找郭沫若指点。

之后,他来到郭沫若所在的地方,为了能得到指点,他天天在外边等着。终于,他等到了郭沫若,在秘书的帮助下,郭沫若看到了范曾的作品。

在看到他的作品后,郭沫若在空白的地方题下了一首题为《文姬归汉》的诗歌,范曾如愿以偿,从此,24岁的范曾名声大噪。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评价

马未都评价郭沫若的《金字塔》是小孩子的水平,《金字塔》的原文是:一人,两个,三个,三个金字塔的尖端,排列在尼罗河畔,是否是尼罗河畔?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最低。

马未都认为在这首诗中郭沫若就是将很多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没有什么创意,太过平凡。

这些评价让他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些人认为马未都非常直接,敢于评价,并不会因为郭沫若是文化大家就不去批评他,指出存在的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他自大,不懂得这首诗的含义,不理解郭沫若所要表达的感情。

首先每个人看问题都有自己的角度,会根据自己的角度去评论问题,诗歌创作出来,很多人都去会阅读,有人会觉得好,有人也会觉得不好,有人认为含义很好,有人认为没有感觉,这其中掺杂了很多的个人主观色彩,所以这样的评论也并不能说明什么。

其次,马未都是收藏家,他的人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和文物接触,虽然曾经做过,但是能找到的文章并不多,所以对于他的文学能力不能轻易下结论。

最后,马未都除了评价郭沫若的诗歌外,还曾评价过鲁迅的诗歌,他表示读了很多鲁迅诗歌后,发现他创作的诗歌是非常不错,不比他的小说差。

其实将两人比较也是有一些偏差的,鲁迅在文学领域思想是非常独特的,郭沫若在文学领域主要的方向是历史,而且两人处于的时代不同,创作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

诗歌,是具有深厚内涵的,如果将李白的诗句拿到现在品读,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含义,同样,郭沫若的诗句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解读。

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不同时代的人去阅读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品会影响到一代的人,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郭沫若创作出《女神》这样跨时代的作品,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他的诗篇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评价一个人的作品的时候,也要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单凭一个作品是不能全面展现出全部的,只有将他全部了解,我们才能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泰戈尔对郭沫若写诗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郭沫若通过泰戈尔的诗接受了泛神论,获得了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相互造就的精神升华,这成为郭沫若诗思维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主题内容:郭沫若诗歌创作初期所受泰戈尔的影响以及出于自身思想变化而对泰戈尔的弃绝

文章指出:泰戈尔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实际上已成为郭沫若诗歌及人格的内在要素。

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时代交集中,郭沫若与泰戈尔的文学关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郭沫若自称是一位偶像崇拜者,同时也是一位偶像破坏者。

在他众多的偶像中,先被他竖起膜拜,继而又亲手打碎的,就有泰戈尔。

但他打碎的泰戈尔是要以东方文明征求西方文明的泰戈尔,而作为诗人、泛神论者、爱国诗人,泰戈尔对郭沫若偶像般的影响,实际上凝练成了其人生和诗歌的内在一部分,永久地融入了郭沫若的作品和人格。

赏析《凤凰涅盘》的艺术特点

  《凤凰涅盘》是新诗史上第一首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浪漫主义特征
  (1)神话传说的运用
  作者既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代表着纯洁、高尚、美丽的凤凰形象中找到了恰当的喻体,又吸收了阿拉伯古老神话传说中“菲尼克司”满500岁自焚更生这一喻体的框架。两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经过诗人的再创造,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美好象征,启迪他创造新的艺术世界。
  (2)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形象和语言,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与夸张摆脱了对生活原型的依赖,似乎呈现了一种不合理性,但更强烈地显示了生活的本质,融入诗人感情色彩的真实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艺术抒情方式的创造。如作品中对于宇宙的夸张的描绘:“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
  (3)多元化地吸取中外艺术养分并进行融汇创造,形成了一种壮美雄丽的浪漫艺术风格。
  《凤凰涅檠》以其雄放的姿态独步五四诗坛,以其浑厚高昂的歌声震动中外,不仅内容上完全崭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而且适应内容需要,创造了一种现代化的自由诗体,创造了一种壮美雄丽的艺术风格。
  在作品中,有歌德诗剧中的庄严,有瓦格纳音乐中的华丽,惠特曼抒情诗中的雄放,海涅歌声中的柔婉,庄子散文中的汪洋恣肆,屈原骚体中的流动和对比。在这广泛的吸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继承了屈原《离骚》、《九歌》所代表的悲婉豪放的美学传统,为新诗的风格开拓了一条悲壮豪放的美学之路。郭沫若对于我国古典诗歌的造诣是很深的,尤其喜爱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浪漫主义诗词。我们从“凤歌”中,就明显地看到郭沫若受到屈原《天问》的启发。他当时在日本留学,也受到欧美著名诗人的影响,“凤歌”和“凰歌”特别明显地表现了惠特曼式的火山爆发般的激情。但是,他并不拘泥因循我国古代和外国某一个诗人的艺术风格,而是兼采众长,自铸新词。
  统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他不因激情汹涌彭湃而像惠特曼《草叶集》那样过于狂放散漫;相反它却显得十分典雅谨严:结构浑然天成,布局恰到好处,音韵铿锵流畅,节奏有张有弛,甚至连每个段落都写得十分整齐,很容易使人想到我国古代五、七言诗和民歌,想到歌德、海涅的某些诗作。郭沫若自己曾说过:“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的诗雄而不丽。两者我都喜欢。两者都还不令我满意。”(《三叶集》)又说,雄丽的巨制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罕见。《凤凰涅架》这种具备壮美雄丽艺术风格的自由体新诗,是郭沫若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史上的全新创造。宗白华先生当时在致郭沫若的信中称赞:“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诗味甚浓。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三叶集》)
  2.《凤凰涅檠》壮美雄丽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与诗的语言分不开的。
  “凤歌”、“凰歌”中,诗人选择了“铁、漆、血”这些闭口音的词和 “悲哀、烦恼、寂寥、衰败”这些词义相近的词,揭示了“凤凰”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诅咒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和与之告别的强烈情感,唱出了更生前的“凤凰”悲壮沉痛的情绪。当我们读到更生后的“凤凰”的歌唱的时候,诗中出现的是“欢唱”、“翱翔”,是“新鲜、净朗、华美、芬芳”。这些开口音和词义美好的词语,整个儿地造成一种高昂、热烈与和谐的情调。新世界的美好光明与旧世界的黑暗丑恶在诗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生的“凤凰”对新的中国的高昂歌唱与新生前对旧中国的悲痛控诉在诗中做了遥相呼应。这样,便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与变革的理想,形成了一种既雄壮又华美的艺术风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