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和卢氏(“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和卢氏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_卢氏_纳兰容若_表妹

本文目录

  •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和卢氏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 读了纳兰容若的3段情史,我再也不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了
  • 纳兰容若妻子卢氏是怎么回事
  • 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 谁知道纳兰性德与卢氏的故事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和卢氏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早在17岁的时候,纳兰容若就有机会见到卢氏。在北京广元寺的后院,一群年轻女孩正在朗诵《秋水轩唱和曲》。容若悄悄走近,却被许多女子发现。尤其是一个单纯单纯的女人,回眸微笑的眼神让荣若永远记得,甚至做了一首《贺新亮》来表扬这位女士。虽然是无知的时候,但心灵的碰撞,却让回味无穷。

1674,20岁的纳兰容若对他的新婚姻表示欢迎,并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他生来就有温柔和温柔。他的本性端庄,本性纯洁,本性诚恳,彬彬有礼,当容若三年前得知卢氏是个纯洁美丽的女孩时,他感到非常惊讶。原来,这是天命,这是他生命的另一半,永远在一起工作。从那以后,容若开始了他半生的迷恋。

卢氏不仅是容若的终身伴侣,也是容若难觅的知己,这就是所谓的“反情尘埃台,若见云彩,爱抚闺房,便可承继水份”。夫妻俩度过了三年无比甜蜜的日子,那种爱,在容若的诗中表现出来。

然而,命运无情,天堂羡慕好运。1677年5月30日,因难产生病的卢氏在容若怀里慢慢闭上眼睛,永远离开容若。从那以后,夫妻俩就分道扬镳了。容若紧握着妻子冰冷的双手,想哭而不哭。对容若来说,爱妻的过世犹如晴天霹雳。

在悼念妻子时,他常常让自己心碎,泪如雨下:“要许下团圆的誓言,很难阻止自己的心碎”,“很难守住梦想,很难守住一首诗,很难赢得更深沉的哭泣”,“当泪水消逝,纸片灰暗”,“谁记得只有西风清凉”,“走廊里的一寸相思病”,“十一年前”梦一场”,一生相思,一生清泪,让人看不下去。

容若后悔当初没好好珍惜,“眼泪是吞下去的,却一声不吭。他只后悔对过去的爱。他想给妻子画一幅画,但是“迎迎”。一幅凄惨的画面拍不出来;今生已经分居,来生又将是一对夫妻,“要结婚,要知道自己的一生”;他希望与妻子生死相依,共享蝴蝶,双手飞翔,“唱响秋坟,担心不能安息,而认出了春天的两只蝴蝶“如果你如此悼念你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卢氏通过一个梦表达了对她丈夫的爱:“我讨厌做天上的月亮,我每年还得去朗园。”的确,生命是相互依赖的,死亡也是相互依赖的。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文/四月默

纳兰容若的诗词集,总叫人爱不释手。他的诗句仿佛承载着我们的记忆,他的笔触描摹着我们内心难以描绘的感情。在他的诗句里,我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触。

跨过三百年,我们的悲伤惆怅可以在他的诗词中精准的形容。在忧伤才子纳兰容若所有的词作中,他写给亡妻卢氏的词最为伤感悲切,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纳兰容若对亡妻卢氏的怀念。

纳兰容若出身富贵,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清朝名臣,他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对他来说,童年是快乐的,作为世族公子他享有优渥的生活、尊贵的身份、上等的教育。

年少的他文武双全,既能在诗词上一鸣惊人,也能在沙场上百步穿杨,纳兰明珠对这个儿子十分满意。

在纳兰容若的少年时光,曾经与青梅竹马的表妹产生了朦胧的感情,这段感情掩藏在唇齿之间,那时的他们想过白头偕老,可是事与愿违,这段朦胧的感情没能终老,最后以表妹入宫选秀而终结。

纳兰容若将满腔悲伤写在纸上:“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这是他遭受的人生第一个打击,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走出来。也是在这时候他明白了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好结果。

博学多才的他在18岁那年就中了举人,19岁顺利参加殿试,谁也没料到他在殿试前夕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打击,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让他无法顺利参加殿试,只能拖着孱弱的身子回家养病。

病痊愈后,纳兰容若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风光迎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一个是才华惊人的公子哥,一个是貌美如兰的贵族女,这本是一种再好不过的婚事,只是纳兰容若的心中始终有一道伤疤无法痊愈。

看着美丽大方的卢氏,纳兰容若既高兴又悲伤,在他的心中表妹曾是他心头的白月光,如今所娶非人,纵然卢氏倾国倾城是位佳人,依旧有一丝丝惆怅。

卢氏是名门淑女,她聪明的发现了丈夫异样的情绪,但是贤惠如她并没有追问丈夫前尘往事,在她心中纳兰容若是她的丈夫,她将陪伴他走向很远很远的未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过去, 她不能走进他内心的过去,但她可以陪着他去往更远更远的未来。

某日,纳兰容若在书房念书,忽然觉得背部有些痒,卢氏恰好发现了他的不自然,于是帮他搔搔痒,纳兰容若咯咯笑,两个人在书房里温馨至极。

有的时候夜深了,纳兰容若发现妻子没有睡意,还在聚精会神的捣鼓凤仙花,在制作者染指甲的液体。

还有的时候,两个人还跟小孩子似得,玩玩捉迷藏,好不愉快。

纳兰容若在卢氏一天天的关心下渐渐也对她动了心,这份感情来的有些迟,但幸好不算太晚。在与妻子的相处中,容若发现卢氏竟然还是一位才女。卢氏才华横溢、饱读诗书能够与他侃侃而谈。

他们也向宋朝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一样赌书泼茶,茶香氤氲在空气间点燃了他内心的火花。

从此他对卢氏的爱更深了,这种感情与纳兰容若的表妹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表妹只是初恋的懵懂,那么卢氏便是他永生永世难以忘记的。

他们两人一起看月亮爬上山头,两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两人一起携手走走那街边的小巷,两人一起看雨打风吹芭蕉叶。这样的日子是惬意的,惆怅纳兰容落都仿佛觉得生活多了许多种从前从未感知过的喜悦。

每天夜里两人相约同床而眠,夫妻两人在睡前总有说不完的话,早晨有时卢氏先醒,她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生怕打搅纳兰容若,有时也是纳兰容若先醒,他会坐在床边看着妻子美好的容颜,恍然有种已经走过一生一世的感觉。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纳兰容若睁开眼时发现妻子已经不在房中了,天将破晓还有些昏暗,他点上了灯,发现灯下有卢氏的一支玉钗,玉钗上还有卢氏的温度他拿在手上想象着卢氏将它斜插在发间,定然美丽动人。

他真的没有预料到这样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婚事,会有如此意外的美好。渐渐的他的心里只住着卢氏,表妹的身影早已不在了。

令人难过的是纳兰容若与卢氏只有三年的夫妻缘分,三年后卢氏难产而亡,卿卿佳人就这样撒手人寰,纳兰容若措手不及,几近崩溃。

他们只是携手了三年而已,上天为何如此薄待她,他惊愕只是一夜间夫妻俩就已经阴阳相隔,此生再也不能相见。

他后悔在妻子刚刚嫁给他时没能一心一意待她那时他心中始终深深浅浅藏着表妹的影子,如果那段时间好好珍惜,那么他们将会有更多美好的回忆,他可以更早发现卢氏的可爱大方。他悲伤,两个人说好了白头偕老,可是却事与愿违。

他完全无法接受妻子已经离世这件事,他将卢氏的灵柩放在禅院里,久久都不肯将她下葬。他总是在奢望着,奢望什么他自己都说不清,明明知道死而复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按照当时的礼法,卢氏这样身份的女子完全不能停一年多,身体孱弱的他常常坐着轿子去往禅院听着禅院里淡淡的禅香味,听着大师吟诵佛法,他参悟不透那深奥的佛法,也参悟不透人生之苦。

他每天都要想卢氏千百遍,在那些传统的节日和卢氏的生辰祭日,他更是肝肠寸断。那些过去只是觉得寻常的普通日子,如今叫他难以忘记,牛郎织女尚且都能一年一会在七夕佳节见上一面,而他与卢氏确是死生不复相见,那恩爱的三年就像黄粱一梦,夕阳西下,断肠人是他。

他念起曾经赌书泼茶的时光,写下一首著名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琐碎的瞬间,细小到不能再细的细节,如今已经成为他心中永恒的痛。

北雁南飞,杏花枯萎,蝴蝶双飞,一切都还和往常一样,只是站在纳兰容若身边的人,已经离开很久很久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此他的世界只有别离之悲。

月光皎皎,好花依旧在。纳兰容若禀退仆人独自站在月下,他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如果一切能重来,他愿意学前人在白雪皑皑的冬日,让纷纷扬扬的雪花吹在身上,他愿意以自己的体温去让卢氏降温,只求能够留住妻子。但这一切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臆想,人死不能复生,他知道要向前看的道理,可是心中的痛,哪里能那么轻易地走出来。

如果所有的相遇都能像开始邂逅的那样,世上又怎会有那么多失意之人,那带着愁怨的西风吹了一年又一年,将青丝吹成白发,将沧海吹成桑田。

满身风雨,满身愁绪,荣华富贵到了最后都成为一场空,纵然他富贵傍身,名利双收,仍旧内心空落落的。

在他的记忆里,始终有一个女子会对她嘘寒问暖,她眉目清秀、端庄大方、还带着些可爱的孩子气,她那么好,好到刚刚好和他相配,好到遇见她之后,他的心里再也住不下其他人。

后来纳兰容若郁郁寡欢,年仅31岁便英年早逝,他死的那一天,恰好是多年前卢氏死的那一日,也就是说他死在了卢氏的忌日,就像童话故事里约定的那般。

他是人间惆怅客,这一生的喜悦都仿佛只为了卢氏而存在。他住的府邸后来成为了宋庆龄故居,那院中的一棵合欢树至今依旧蓊蓊郁郁、生机勃勃,就像纳兰容若对卢氏的爱一样生生不息。

读了纳兰容若的3段情史,我再也不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了



康熙十六年十月初四深夜,偌大的大清重臣明珠府邸万籁俱寂。



人们都已经睡下了,而在后花园一株海棠树下,一个面容清秀,满脸泪痕的青年男子,正蹲在那里,把一张张写满漂亮的毛笔字的白纸,投进面前的火盆中。


随着火焰的升腾,纸片瞬间化作飞蝶,围绕着男子依依不舍地盘旋着,久久不肯离去。


见此情景,男子越发哭的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这个悲痛欲绝的忧伤男子,就是清初词坛第一才子,大清上流 社会 待嫁闺中女儿们的梦中情人,纳兰容若。


明天就是卢氏的生日,悼亡词翻飞的灵魂,带去了容若对卢氏的不尽哀思。


卢氏是容若明媒正娶的第一任妻子,是他倾心相爱的第二个女人。



秀外慧中的天之骄子


清顺治十一年一月,时任四品京官的纳兰明珠喜添贵子,取名纳兰成德。


这年三月,顺治的第三个儿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出生了。


因为与玄烨名字相同,所以玄烨被册封为太子时,纳兰成德的名字被改为了性德,取字容若,并号“楞伽山人”。


容若自幼非常聪颖伶俐,少年有成:除了博通经史,文采飞扬,书法丹青技压学中同好。而且自幼习武,精于骑射。


史料记载容若“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


二十四岁那年,容若被安排进康熙的侍卫队中,成为三等侍卫。



少年得志,陪伴君王,前途无可限量,可是这种宠幸却不是容若想要的。


他很希望能用这些功名,换取与那个心爱的姑娘,填词作赋过情意缠绵的浪漫日子。


姑娘名曰纳兰慧儿,是容若的表妹,在容若五岁那年,被她的妈妈为了一个大计划,带进容若家中,一住十年。


表妹的到来,让容若枯燥的习文练武的日子,变得快乐起来,两个孩子很快成为了如胶似漆的朋友。


容若十六岁时,小表妹也长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这时三年一次的选秀大戏如期开始了,容若不知道自己在这场闹剧中成为了悲剧的主角。



少年容若的初恋,两小无猜的销魂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从学馆回来的容若没有在父母的房间看到慧儿。


他感到很奇怪,请安之后径直向表妹的房间走去:“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忍笑阶前立”的容若,要用自己新添的词,向表妹表露爱慕之情,进而确定他们之间的爱人关系。


看着站在阶前的表哥,慧儿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她刚刚得到消息,自己马上要被舅舅明珠送进皇宫参加选秀了,而此时的表哥却还被蒙在鼓里,忍笑含情不知别离近在咫尺!


对于两个孩子的你侬我侬,作为家长的明珠和姑母是不会看不出来的。


但是家族利益大如天,为了巩固自己在朝廷的位置,明珠只能牺牲容若和慧儿的幸福,利用选秀在即的机会,把慧儿送进宫中。



这是一项极其现实而残酷的计划,容若闻听近乎崩溃了。


表妹进宫了,并被皇帝选为了嫔妃。面对阻隔在自己与表妹之间的红墙,容若心如刀割,他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表妹。


为此,年轻气盛的容若甚至赌上了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决定化妆进宫,冒险去见表妹。


下决心进宫的容若,抱定了不得表妹毋宁死的决心!


当他化妆成喇嘛,混在做佛事的喇嘛队伍进入宫中时,恰巧遇到秀女们结队相向而来。


容若的心狂野地跳动起来:他看见表妹了!几日不见,表妹虽然画着得体的妆容,但是脸上依然可见哀伤和憔悴之色。


表妹也在同一时刻看到了容若。


两人四目,泪眼相望,而旁边戒备森严的警卫,精神饱满地盯视着每一个进入皇宫的人。


表妹绝望的眼神里,写满了离情别意:醒醒吧!我们之间已经不可能了!一意孤行,不但两人性命不保,便是两个家庭也会有无数人头落地的!


表妹被队伍裹挟着消失在甬道的尽头。


容若黯然神伤,回家后只能把一腔的愤懑宣泄在词中:“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有人说,曹雪芹所做《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生死恋情,就是取材容若和表妹之间的情爱故事演绎出来的。


我深以为然。


作为上层 社会 名流的子弟,容若可以锦衣玉食,可以前途宏远,但是他却没有自主选择爱人的权利。



这是一代情种容若的悲哀,也是那个 历史 时代的悲哀。



旋拂轻容写洛神,但愿人长久


在父亲的亲自督办下,容若十九岁那年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为妻。


卢氏家教严谨,性情温婉,秀丽可人。更可贵的是,卢氏也像表妹一样,懂汉字,识歌赋。茶余饭后,跟容若很有聊资。


善解人意的卢氏,很快便把容若从第一次失恋的 情感 旋涡中拉了回来。


婚后生活柔美和顺,如鱼得水。卢氏知书达理识大体,对丈夫的日常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让容若很感动:“.....独卧文园方病可,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柳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选自《临江仙》)。


两个人的卿卿我我略见一斑。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卢氏肚子极其怠工,结婚两年多了,却不见怀孕。


家里为了早日抱上孙子,又做主为容若纳妾严氏。


严氏倒是不负纳兰家族的瞩望,进门不久便给容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不久,这个幸运的小家伙又迎来了一个弟弟:结婚三年之后的卢氏终于怀孕了,转年四月份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孩子出生了,全家皆大欢喜,可是卢氏产后被风寒所染,却一病不起。


纳兰容若遍寻名医救治,可卢氏还是没有挺过来。


一个月之后的一天下午,下人慌慌张张地跑入容若的书房,告诉他,夫人不好了!


闻听此言的容若,立刻跌跌撞撞地随着下人奔到卢氏的房中。


此时的卢氏已经面色暗灰,她似乎极力撑着最后一口气,等待容若的到来。


容若两手抓住卢氏冰凉的手,失神落魄地望着挚爱三年的结发妻子,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留住妻子的生命。



两个人就这么凄惶地相望着,容若任凭眼泪流满了双颊,他不敢伸手去擦拭,唯恐自己一松手,卢氏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可是上天没有眷顾容若的一片苦心,他手中卢氏的手一点点无力地向下沉着,终于垂在了床边。


卢氏走了,抛弃挚爱的丈夫和儿子独自去了。而遭受了这个巨大打击的容若,一下子陷入了失魂落魄之中。


他无法接受卢氏故去的事实,以至于卢氏死后很久,容若都不愿进入卢氏生前住过的房间,因为他怕那种:“......几回偷湿青衫泪,急傍犀奁见翠翘。......”(节选自《鹧鸪天》)物在人非的沉痛打击。


这个时期的容若,不断地以悼亡词来表达自己对爱妻的思念。


卢氏死了,妾严氏却无法抚慰容若悲切的情绪,因为她代替不了卢氏在容若心中的位置。


容若的心随着爱妻的亡灵,就那么孤独地在虚无中寻寻觅觅。


三年后,在家人的一再督促和操办下,容若又续弦满清八大贵族之一图赖的孙女官氏。


大概是出身将门的原因吧,官氏的行事做派与卢氏截然不同。那种刚硬泼辣的性格,让容若无法接受,感情上与官氏没有更深入的贴合,日常的互动就不会发生多少令人愉悦的故事。


虽然官氏作为豪门之后,也受过懂礼数,识大体的闺中教育,在夫家尽心尽责,但是容若却始终不能与她鱼水交融。



可怜官氏嫁到夫家,却无法得到丈夫的温存,因此也没能为纳兰家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当容若故去之后,她只好别了夫家,改嫁了他人。



斑丝廓落谁同在,无奈红颜未了情


在卢氏故去七年之后,也就是容若三十岁那年,他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令他如痴如狂的女人。


这是一个汉族女子名叫沈宛。


这个出生在浙江乌程,字御蟾的江南女孩,是一个才华横溢只卖艺不卖身的风尘女子。曾在十八岁时作《选梦词》,在清初词坛也是一个网红似的人物。


容若对于《选梦词》的评价很高,心中自然便对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萌生了相识之意。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仰慕的故事,沈宛浑身才气,她那句:“添段新愁和感旧,拚却红颜瘦”的词句,令容若耳目一新。


于是两人因为作词的喜好,而有了文笔上的交集,鸿雁传书,你来我往的词赋比斗,让爱情的土壤越发肥沃。


双方经过若干时间的文笔交流后,逐渐增强了感情基础,于是沈宛随友人一起进京城与容若相会。


这个清丽可人才思敏捷的江南佳丽,立刻就赢得了容若的倾心相爱,他很快便敲定了迎娶沈宛进门的日期。


可是当他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却受到了父亲严厉的阻挠。明珠甚至威胁容若,倘若他非得与沈宛结婚不可,纳兰家从此就没有容若之人!


在大清时期,满汉是不可以通婚的。作为京城望族朝廷大吏的明珠,更不会允许儿子破坏祖上规矩,让一个汉族女子登堂入室,成为自己儿媳妇的。


来自父亲的阻挠,让原本温文明理的容若犯了倔强,他与老爹杠上了。


既然不让沈宛入住纳兰府,他索性在外面租了一个院落,和沈宛过起了琴瑟和鸣,吟诗作词的浪漫日子。



两个人如愿以偿地结合到了一起,对于倾心相爱的沈宛来讲,感觉幸福又惬意。


但是郎有情女有意的浪漫,一旦被婚姻的樊笼禁锢之后,随之而来的不如意便凸显出来了。


这个阶段的容若已经被晋升为官居正三品的一等侍卫。


作为皇家卫队的高级守备,日常琐事就多了起来。尤其要经常陪伴皇帝出行,使得婚后的容若和沈宛逐渐聚少离多,经常要留沈宛一人独守空房。


此时的沈宛虽然明晓事理,尽量理解丈夫的不易。


但是毕竟是新婚燕尔正当好年华的青春少女,所以对于经常不在自己身边的丈夫便流露出即思念,又有点哀怨的情绪:“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销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拼却红颜首。”(沈宛:《长命女》)



沈宛在这首词中,把自己年复一年对真爱的等待,最后虽然嫁得如意郎君,却落得如此名不正,言不顺,还要不时独守空房的寂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对于沈宛的苦楚,容若何尝不知啊!但是他毕竟公务缠身,而且尚有正室,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容若所能自己做主摒弃的。


更令沈宛无法坦然接受的是,容若的心底里,永远给爱妻卢氏留存了一块圣洁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任何人都无法侵占的,沈宛也不例外。


每当看到容若因为思念亡妻而愁眉不展,心神不宁时,沈宛的委屈便油然而生。


她逐渐明白了,她在容若心中永远不会稳妥地安营扎寨,独享恩宠的。


无奈之下,沈宛决定离开容若。


那是他们同居半年之后。


夏日的阳光虽然火热,但是却无法温暖沈宛内心的凄凉,也无法消解激情过后容若内心的无尽沧桑。



沈宛凄然回江南了,容若默默相送,纵有无尽的抱歉,也只能化作一句淡淡的:“走好,一路顺风”的别语。


而今才道当时错,情知此后来无计


看着沈宛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容若的内心也不好受。对这个曾经那么热烈地爱过的姑娘,容若也有过长相厮守的念头。


但是与沈宛激情过后,对卢氏的思念却又上心头,使他无法把心全部交给这个萍水相逢的姑娘。


而作为一个有家室的人,他无法摆脱道义和责任的羁绊,与沈宛毫无顾忌地携手共进。来自心理和传统礼数的制约,迫使容若只能选择舍弃沈宛,向世俗妥协。


可是沈宛做梦也不会料到,她与容若的京城一别,竟成了永诀。


作为贵胄子弟,文武双全的纳兰容若很受康熙器重,他被招进侍卫队不到六年的功夫,便从三等侍卫晋升为一等侍卫。


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讲,这样的荣耀是很幸运的,所以感恩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情结。



可是容若却不这样想。


作为一个内心圣洁得如同处子一样的文学巨匠来讲,他只想过一种岁月静好,修习学问,能与心爱的人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日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容若清醒地了解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所以不想与庸俗的名利观挂钩。可是现实与理想差别太大了,容若的心总是处于一种极度失落而不堪重负的状态。


日复一日的心理重压,终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容若在一次与好友相聚酩酊大醉之后,导致旧日风寒痼疾发作了。


容若病倒了,辗转病榻七日之后不幸辞世,终年三十一岁。



容若过世那天,正是爱妻卢氏的忌日,也许冥冥中卢氏太心疼自己的丈夫了,实在不愿意他在人世间受那种浮华纷乱的日子搅扰,把他接了去过容若喜欢的日子了。


纳兰容若的生命极其短暂,但是他的爱情悲喜剧,给了他灵感,使得他的词作凄美奢华,魅力十足。


他留给世人的《纳兰容若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辉煌了文学史册,成为了三百年来,中国词坛上不朽的典籍。


. END .


【文| 枫韵

【|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发文:

当小时:李子柒之后,她把中国汉服文化带向世界,惊艳世人

越南姑娘抄袭李子柒引热议,中国文化你模仿不来

纳兰容若妻子卢氏是怎么回事

先说一下说容若最流行的两本书。安意如写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里写的是难产而亡,而在朴月老师的《西风独自凉》里则是写其因忧郁极深偶感不适继而病情转重成了风寒而亡。根据当时清朝的御医实力及容若的家庭背景可以想象小病之类的应该可以搞定不会导致成风寒。故朴月老师的用意应该是渲染卢氏对容若的付出和眷恋,为后文铺垫。那么就是说卢氏难产而亡应是比较真实可信的。毕竟当时没有现在的医疗科学,难产连皇帝都无可奈何更何况丞相之子

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纳兰容若的爱情

  纳兰容若的一生一共有三位佳人,但是最值得一提的,也是纳兰容若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妻子卢氏。纳兰容若曾经写过《画堂春》这样的爱情诗,这就是纳兰容若写给自己的妻子卢氏的。纳兰容若和妻子卢氏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在两人结婚的时候,纳兰容若正好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其工作非常繁忙,因此纳兰容若并不能抽出很多的时间来陪伴卢氏。纳兰容若就是在那个时候,写了很多的思念家室的词作。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纳兰容若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妻子竟然会因为难产而离开自己。就是因为妻子的离世,纳兰容若的爱情故事走向了悲剧。卢氏的离去改变了纳容若,纳兰容若开始懂得人间的愁苦。从那之后,他的词中多了一丝伤心,少了一丝清新之意。纳兰容若经常用词来抒发自己对卢氏的思念之情。但即便纳兰容若深深地思念着卢氏,卢氏也已经离开他了。

  纳兰容若的爱情终究还是一个悲剧,其妻子卢氏并没有陪着纳兰容若走完一生。

  纳兰容若妻子

  说起纳兰容若,那是我国书写爱情诗的第一人。很多人爱慕他的才华,喜欢他的仗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众多高官贵族女子心中理想的夫君,但是,纳兰容若生性潇洒,不喜欢拘束的生活,热爱自由,那么,什么样的女子才是纳兰容若这位才子心怡的呢?纳兰容若妻子是谁呢?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纳兰容若的正妻,卢氏。她是卢兴祖的女儿,因仰慕纳兰容若的豪情,经自己的父亲介绍,嫁给了纳兰容若。卢氏的性格属于温婉型的,是纳兰容若喜欢的类型,婚后两人恩爱有加,在那段时间,纳兰容若创作的灵感越来越多,婚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创作出许多佳作。

  婚后,妻子卢氏便有了身孕,本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他们幻想着小生命的到来,会给这个家带来更多的爱,但是,好景不长,在卢氏十八岁的时候,死于难产,正值女子美妙的年纪,却没想到心爱之人死于妊娠期。

  卢氏死后,纳兰容若人生落入低谷,因爱妻的去世,纳兰容若特地为爱妻卢氏写了一首词,来表达他对卢氏的感情。但是,也有很多书中记载,说在卢氏去世后,纳兰容若又纳了三房妾,分别是颜氏,官氏,沈宛。

  在这些人之中,纳兰容若最喜欢的便是同为词人的沈宛,有野史中记载,说沈宛与卢氏有血缘关系,这可能是沈宛喜欢纳兰容若的原因,沈宛跟卢氏相像的地方很多,安静,娴熟,同样是纳兰容若喜欢的类型。

谁知道纳兰性德与卢氏的故事

纳兰家族祖墓大规模修建于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纳兰性德夫人卢氏去世的那一年。卢氏墓志铭载,卢氏病逝后,在双林寺停灵一年零两个月,迟迟不曾下葬。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墓地没有着落,二是名分没有落实。作为纳兰家族的正室夫人,卢氏死的太年轻,太突然,以致纳兰家族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纳兰性德只是一个贵公子,而卢氏是一个贵妇人,安葬的规格又是一个大问题。

清代的丧葬制度等级森严,作为吏部尚书的明珠不得不慎重。卢氏死后不久,明珠升任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被授予三等侍卫官居五品,卢氏也获得了诰命的头衔。故而批地、拨款、造墓一切都顺理成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