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景的古诗配画(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_瀑布_庐山_西湖

本文目录

  •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 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并给他配一幅简单的画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配画
  • 望庐山瀑布 古诗怎么画画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阅读这样的诗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搭配上一些画来一起欣赏,这样给人的感觉更加直观,下面是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1

1、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2、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3、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4、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5、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2

《七里濑》——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然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水诗配画简单又好看3

山没清波内,帆在浮云中。出自南朝梁·吴均《忆费昶》。前句写群山倒映于水中之景,后句写船帆高耸入云之状。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王观《卜算子》。水像美人的目光流盼闪动,山像美人的.眉峰收放聚拢。此乃以美人之眉眼分别比喻山水之句,造词新颖,比喻出人意料,但又贴切形象。故历来为人所传诵,成为写山水的名句。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出自南朝梁·何逊《慈姥矶》。前句写平畴沃野与河流沙岸之景,后句写远山连绵、雾隐峰峦之象。前后句配合,遂构成了一幅田野与河流交融、山峦与远雾相伴的图画,气象阔大而又浑然一体。

三十六峰凝翠霭,数千余仞锁岚烟。出自宋·鲁宗道《登黄山》。霭,云雾。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岚,山上的雾气。诗句描写黄山众峰笼罩于烟雾之中的景象。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出自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钟山,即紫金山。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将钟山比作乘风破浪的大舟,形象地写出了钟山由东向西延伸并逐渐抬升的雄伟气势。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出自唐·可朋《赋洞庭》。诗句描写湖水映天影、高山拔地起的景象。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出自明·杨基《岳阳楼》。三楚,秦汉时将战国时代的楚国一分为三,故称三楚。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诗句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水面宽阔,似乎能吞下三楚之地;群山连绵,看似与九疑山连成一体。这二句不仅气象阔大,而且对仗工整,读来也别有韵味。

荛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出自唐·崔颢《行经华阴》。荛,山高峻的样子。太华,即华山。咸京,指唐代国都长安。三峰,指芙蓉峰、玉女峰、明星峰。诗句描写华山的高耸险峻之貌。前句写高,用“俯”字;后句写险,用“削”字。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出自唐·裴迪《华子岗》。云光,指落日的余晖。诗句描写落日余晖追着诗人脚步慢慢没于华子岗的情景以及山色青翠得几乎触手可及的感觉。由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以动词“侵”、“拂”与“云光”、“山翠(山色)”匹配,将非人类的无情之物———落日余晖与山色写活了,让人顿感亲切、倍感温馨。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出自宋·陆游《初发夷陵》。指顾,指回顾来路、指点眼前。诗句描写夷陵地段江面壮阔的景象:被约束于三峡中的江水,至夷陵江面顿如一匹挣脱了缰绳的野马一泻千里。江面至此也顿然变得开阔起来,两岸群山远望犹如平地,江水浩荡无际无涯。站在船头,回顾来时路、眼观面前景,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地辟天开之感。

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并给他配一幅简单的画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南湖春早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 【唐】贯休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
  回雁不多消气力, 染花应最费工夫.
  溟蒙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早夏 【唐】胡宿
  井辖投多思不禁,密垂珠箔昼沈沈.
  睡惊燕语频移枕,病起蛛丝半在琴.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修竹转凉阴.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姿。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这样,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油菜花的美丽,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劳动人民”——蜜蜂,蜜蜂总是不分昼夜地不辞辛劳地给油菜花授粉。偶尔一阵微风吹来,金黄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远远望去,实在令人美不胜收!
  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它正告诉我们:一年的愿望应该在春天计划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时间是早晨,在春天里,人们就开始耕田插秧、栽树等之类的农活。候鸟们也从南方迁到北方来了,为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们喝彩。鸟儿有的站在高树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还有的立在“五线谱”上。正是这样,使田地里的农民倍感到欢乐,一切都热闹起来了。
  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春天就是这样。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配画

如图: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

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

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并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庐山瀑布 古诗怎么画画

望庐山瀑布的古诗配画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是指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第2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3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