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真实历史中,庞涓的军事才能果真比不上孙膑吗感觉庞涓的战略眼光也很独到啊
- 历史趣闻:庞涓简介 庞涓是怎么死的
- 历史上的庞涓是个怎样的人
- 庞涓真实死因并非死于围魏救赵,庞涓死在了哪场战役中
- 庞涓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庞涓是哪里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 庞涓在历史上为什么会被称作“名将”,他到底做了什么
- 历史上的怎样的庞涓
- 庞涓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真实历史中,庞涓的军事才能果真比不上孙膑吗感觉庞涓的战略眼光也很独到啊
庞涓(?-前341),战国初期魏国名将。曾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但其心胸狭窄,为了实现自己成为第二个吴起的梦想,残害同窗孙膑。最终败于孙膑之手。他的人生起落成为了魏惠王霸权盛衰的标志,他的死为魏国的霸权敲响了丧钟,魏武卒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咨以治国安邦、统兵打仗之策。庞涓也确实很本事,他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必成为霸主,最终兼并其余六国!庞涓后来后来把孙膑推荐给魏王,又害怕孙膑盖过自己,更怕孙膑为其他国家用,危害自己与魏国的利益。其实就是和公叔座劝魏惠王用商鞅,不用则杀掉是一样的,所以魏国错失商鞅,再失孙膑,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遇,这是魏惠王不会知人的结果。庞涓的思想有一统天下的想法,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军事上也有能力,作战目的很强,而孙膑并没有使齐国东出,齐国采取的是邹忌的“战胜于朝廷”的策略,自强意图恢复桓公霸业,目光短浅,这也不是孙膑的原因。后来,邹忌嫉妒田忌,孙膑的功劳,孙,田二人流亡异国,齐国的实力也已无力称霸,更谈不上统一了。
历史趣闻:庞涓简介 庞涓是怎么死的
自刎而死。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扩展资料:
围魏救赵后第十三年(前341),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这时候,魏国的国王仍然是魏惠王,大将还是庞涓,而齐国的齐威王已经死了,由他的儿子齐宣王为国君。
这是发生在宣王二年的事情。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问:“早去救援好还是晚去救援好?”相国邹忌不同意救援。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就要失败并入魏国,不如早去救援他。”
孙膑说:“如果韩魏的军队尚未疲惫就去救援,那就是我们在替韩国打仗,我们反倒是听从韩国的指挥了。况且魏国已经有攻破韩国的打算。
韩国就要亡国,必定要到东边来向齐国告求救兵。我们趁机与韩国结下亲密的关系,晚一些去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魏军的疲惫,这样就能有最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声。”
齐宣王觉得这个计策好。就在暗中告诉韩国使者齐国一定出兵,然后把他送走。韩国由于依仗齐国救援,拼力抵抗魏国军队,结果一连五次战事都失败了。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向东把国家托付给齐国。齐国趁势出兵,派出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援。
田忌率领的齐军,选择的进军路线是直接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和围魏救赵之计有些相仿,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等到魏国统兵将领庞涓得到这个消息,齐军已经进入到魏国境内了。当然,这时候的庞涓是没有桂陵之战的顾虑的,因为桂陵是围赵军队回到魏国的必经之地。
庞涓失败是因为中了孙膑的埋伏。这次不一样,韩国在大梁城以西,齐国军队是在大梁城以东,孙膑没有机会和条件设伏。于是,庞涓撤离韩国从容回到魏国。
田忌是一员战将,又有着桂陵之战的辉煌战绩,说来庞涓算是他的手下败将,按照他的战法,是要摆开阵势直接和魏军一决雌雄的。
孙膑对他说,魏国军队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是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是要顺应这样的趋势加以引导。
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庞涓懂得兵法,我们要利用这种情况。
命令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军进入魏国境内,遇到魏军,掉头撤退。
庞涓尾追齐军三天,看到齐军埋锅做饭的灶锐减,特别高兴地对部将们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士兵就超过了半数。
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率领了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行程,庞涓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
孙膑叫人砍去树皮,在树干露白处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吩咐道:“晚上见到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露白的树干上写着字,就让点火照看,上边的字还没有看完,齐军就万箭齐发。
魏国军队大乱,相互难以接应。庞涓进退无路,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前说:“我的死,倒成全了这个小子的名声。”齐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了魏国军队,并俘虏了魏国太子申。
历史上的庞涓是个怎样的人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性格上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扩展资料:
马陵身死
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后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但齐军此时已向西进军。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
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
庞涓真实死因并非死于围魏救赵,庞涓死在了哪场战役中
庞涓,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341年,是战国早期魏国的著名将军。庞涓成名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膑。孙膑是著名战略家孙武的后代,战略和军事能力都很突出,庞涓和孙膑有同一个老师,算起来也是一个师兄弟。
史料中对庞涓生平的介绍不多,都是在介绍孙膑时一并介绍的。据史料记载,孙膑是被庞涓打残的,后来庞涓也死在了孙膑的手里。据史料记载,庞涓和孙膑是亲兄弟。庞涓比孙膑年长,所以他先去参加了魏国的军队。庞涓因军事才能出众,很快成为魏国的将军。在学习军事技能的时期,庞涓很羡慕孙膑的才能和军事能力比自己强。当了将军后,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地位,傲慢的庞涓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弟弟孙膑能打败他,只要消灭了孙膑,就能建立千秋大业。
庞涓把孙膑骗到魏国做官。然后,他以借口对孙膑进行诬告。孙膑脸上有刺青,膝盖骨被切除。孙膑利用他的聪明才智,逃到了齐国。后来,在桂陵之战中,庞涓中了孙膑的 “围魏救赵 “之计,被打得大败而归。后来,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又中了 “围魏救赵 “的计。这一次,庞涓没有了桂陵之战的运气,被乱箭射死了。据传说,庞涓和孙膑都是有名的鬼谷子徒弟,同时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不要说鬼谷子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即使有这个人,也是老祖宗的家,而庞涓一生的时间都没有上。
因此,孙膑与庞涓师出同门是对的,但未必是鬼谷子的门。庞涓得到魏惠王的提拔后,开始整顿军队。在庞涓的努力下,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庞涓亲自率领的授权部队成为魏国的精锐部队。后来,庞涓率领这支精锐部队利用地形优势,打败了凶猛的秦军。当时,秦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军队以其凶猛无畏的力量而闻名。即使是如此凶猛的秦军,也被庞涓的部队彻底打败了。虽然魏国的军队在地形上有一点优势,但如果将军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优势,再大的优势也是没有用的。
庞涓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战国初期魏国
庞涓(?—公元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让他遭受了膑刑
庞涓是哪里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序言:历史的庞涓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也是魏国的一名将军。历史上相传,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他们一起拜在鬼谷子的门下。但是孙膑的才能非常出众,所以鬼谷子更加看重孙膑。
一、庞涓残害同门
而当两个人学习完兵法之后,庞涓认为自己的才能可能会比不上孙膑,于是就非常嫉妒自己的师兄弟。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庞涓就在暗地里使坏,用各种捏造的罪名将孙膑囚禁了起来,并实行了膑刑,命人砍去了孙膑的双脚。最后孙膑以行徒的身份去见到了齐国的使者,用自己的言辞打动了那位使者,而齐国的使者觉得孙膑非常有才能,所以偷偷用车,将孙膑在到了齐国也受到了田忌的赏识。因为庞涓经常在外征战,所以树立了很多敌人。
二、暴虐早亡
去世后的庞涓被魏惠王厚葬,但是没过多久,他的陵墓就被人毁坏了,然后尸体被丢弃到了山野中,因为庞涓的手机在齐国,所以孙膑还为其另立了一块碑文,保留到现在。其实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弟子,所以两人的才华都是非常出众的,但是因为庞涓集于下山,当时的孙膑还想留在鬼谷子身边学习兵法,所以两人就此别过了。
三、嫉妒心强
当庞涓离开山上之后,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交给了孙膑,孙膑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夜研读,便很快就学有所成。因为当时的庞涓急于下山,所以并没有来得及学习孙子兵法。而下山后的庞娟去到了魏国,担任了元帅为魏国建功立业。当年墨翟游历到魏国的时候,还向魏惠王推荐孙膑,于是魏惠王就命令庞涓写书信来迎接孙膑。因为鬼谷子算到孙膑会有劫难,所以把名字多加了一个月字旁。但是孙膑还是没能逃脱同门师兄弟庞涓的暗算。
庞涓在历史上为什么会被称作“名将”,他到底做了什么
庞涓在历史上被称作“名将”是因为其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扩展资料: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历史上的怎样的庞涓
庞涓家贫,和孙膑学于鬼谷子。后下山到魏国。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咨以治国安邦、统兵打仗之策。庞涓也确实有些本事,他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必成为霸主,最终兼并其余六国!”
魏王听了,很兴奋,便任命他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庞涓上任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当时,他每战必胜,每攻必克。于是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去到魏国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他还打败了当时已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魏国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庞涓自己,也认为取得了盖世奇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鬼谷子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鬼谷子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况且正是一代兵圣孙武的嫡系后人,就把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授与他。孙膑认真学习了《孙子兵法》后,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一天 山下来了个魏国大臣,说是代表魏王迎取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孙膑到了魏国,立刻就去看望庞涓。庞涓表面表示欢迎,并留他住在府里,但其实他心里很是不安、不快,他惟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因此对孙膑十分害怕、嫉妒。
于是陷害孙膑,挖他并骨,抓他入牢,并诱使其写出孙子兵法13篇。孙清醒后,装疯,逃往齐国,任田忌的军师。
后趁魏国攻打赵国之际,打出了围魏救赵,马陵道之战的经典战役,迫使庞涓自杀,
总的来说,庞涓是一个很著名的军师家,他创造的魏武卒的战法,是魏国强大的原因,他的失败和魏惠王的昏庸是分不开的,并不全是孙膑比他厉害,
庞涓好名利,总梦想着出将入相成为第二个吴起。为此,他帮魏惠王制定了弱赵以联三晋,灭秦后图天下的战略方针。但魏惠王外交上的失误让他陷入了被动局面,北拔邯郸之时,齐楚出兵,秦亦趁火打劫。拿下邯郸之后,于桂陵败于孙膑之手,后魏将邯郸还给赵国,其战略目标未能实现。桂陵之后将目光转向秦国,主张弱秦,灭秦。可惜魏惠王未能正确采纳其方略,仍固守统一三晋的方略不变,坚持打韩国,以至于被齐国渔翁得利,令魏国霸权衰落。真实的马陵远比史书中的精彩得多,此战为中国历史上以谋取胜的经典,可惜我们只能看到其中很小一部分。后人曾评价“魏惠王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至于国之根本,竟成一俘者,皆因庞涓之一死。”
庞涓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庞涓是一个有野心、有计谋的大才,不过他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孙膑就是因为才艺高超,所以才会被庞涓痛下杀手。幸好孙膑机智过人,所以才躲过了灭顶之灾。不过也可以看到庞涓急功近利,而且不择手段,在不计后果的同时,他最后的结局也很悲惨,可惜也很可悲。他最出名的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膑。
军事才能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无论是谋略还是军事,才能都特别的出众。庞涓和孙膑两个师出同门,历史上关于庞涓的介绍并不多,在介绍孙膑的时候顺带介绍了庞涓。有史书记载,孙膑就是因为庞涓的陷害,所以才变残疾的,不过庞涓最后也死在了孙膑的手上。庞涓先行出师,然后到魏国从军,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魏国的大将军。
诬告孙膑
在学习军事本领的时候,庞涓本身就嫉妒孙膑的天赋比自己的要好一些,所以在当上大将军之后,他就更加珍惜自己的地位。他很自大,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师弟才能够打败自己,只要自己将师弟灭掉了,那么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千秋功业。他把孙膑骗到了魏国当官,然后找了一个借口诬告孙膑,最后导致孙膑成为一个残废。
自大
当时庞涓觉得孙膑对自己没有威胁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孙膑用自己的智慧逃到了齐国,并且还受到了重用。后来庞涓中了孙膑的围魏救赵这个计谋,然后战败被擒。而后在马陵之战里庞涓再次中了同样的计谋,这一次庞涓被乱箭射死。庞涓死之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所以说他就是一个自大的人。也正是他的自大,最后才害死了自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