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朗读(读《史记 孔子世家》)_孔子_夫子_世家

本文目录

  • 读《史记 孔子世家》
  • 《<史记>研读》190:孔子世家(六)
  • 《<史记>研读》189:孔子世家(五)
  • 我要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 《<史记>研读》192:孔子世家(八)

读《史记 孔子世家》

    这是史记世家体例里唯一一篇为知识分子而作,记录了一个没落贵族出身的人如何学习知识、利用知识、教授知识的历程。

    孔氏先祖由宋国迁鲁国,繁衍到了孔子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政治经济地位了,贵族季氏宴请士人,孔子前往,居然被季氏门人阳虎拒之门外,所以史记用“孔子贫且贱”来描述他青年时期的境况。然而少年孔丘身上那种好学向上的品质是被一些有远见的贵族认可的,大夫孟釐子认为“孔丘年少好礼”,必有腾达之时,让儿子师从孔子。以孔子当时的地位只能从贵族季氏家的小吏开始做起,管理粮食、畜牧,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不断提升,逐渐为上流贵族认可。可谓风起于青萍之末,人起于草莽之间。此后孔子获得了去周朝首都洛邑游学问礼的机会,受到当时主流知识界大咖老子的指点,留下金句“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游学归来的孔子,已经逐渐成为鲁国知识界一颗闪亮的新星,更多的人师从孔子。

    三十岁的孔子,有机会获得来鲁国访问的齐景公召见,讨论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的对答颇受景公欣赏。后逢鲁昭公时期内乱不止,孔子因此到了齐国做了贵族高昭子的家臣,仍然秉持了好学的品质,向齐国太师学习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召见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答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春秋乱世,下克上,臣弑君,不可胜数,孔子提供的这套规则能维持君臣父子间稳定的统治秩序,于是齐景公动心想重用孔子。然而齐国自姜太公立国,就奉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之道,通鱼盐之利,孔子这一套政治治理体系有其生存土壤吗?果然,晏婴听说齐景公要用孔子,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儒家繁文缛节,崇丧厚葬,于天下形势无益,于齐国民情不符。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不再重用孔子,孔子只好返回鲁国。

    此时的鲁国政治纷乱,陪臣执国政,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整理古代经典,收徒授业。知道鲁定公时期,孔子受到重用,官至大司寇,主持国政,期间齐鲁夹谷会盟,孔子展示了自己的外交场面上的控制能力,会盟现场按照传统礼节推进,奏乐,斥责齐国不遵守礼法,大壮鲁国之威,齐国因此退还侵犯鲁国的城池。此后孔子堕三都,诛杀少正卯,鲁国有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趋势。卧榻之旁,齐国不会允许一个强势鲁国出现,于是使出了美人计,使鲁国国君和执政大夫季桓子无心国政,孔夫子面对如此局面,只能再次离开父母之邦,寻求施展抱负的新天地。

    五十多岁的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周游列国生涯,卫、曹、宋、郑、陈、蔡、楚都留下了他和弟子们的足迹,最艰难时曾断粮三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这时期的孔子展示出了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的品格。在匡地,被误认为阳虎而被匡人拘押,他坚定而自信,自负斯文之道,不惧艰险。向师襄子学习鼓琴,以《文王操》明志。自述“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断粮时仍然弦歌不断,面对子路的疑问“君子亦有穷乎”,慨然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十四年的游历丰富了他的阅历,坚定了他的品格,此时的孔子已经名扬诸侯了,虽然他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然而孔门弟子已经成为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鲁国此时的执政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会国,不过也没有重用他,孔子在花甲之年勉力搜集整理古代书籍,保留优秀的文化火种。

    《孔子世家》比论语里更系统的讲述了孔子的生平,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位圣人的成长历程。司马迁本人可谓是孔夫子的小迷弟了,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史记>研读》190:孔子世家(六)

孔子来到蔡国后第三年,吴军进攻陈国。楚军出兵救援陈国,驻扎在城父。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蔡国之间,就派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想要前往。

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人们商量说:“孔子是当代大贤,他所讥讽的都是现在诸侯们的毛病。现在他久留于陈蔡之间,诸侯大夫们的所作所为肯定不入他的法眼。楚国是当世大国强国,他们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起用,那么陈蔡国诸侯大夫们的危难就来到了。”

公开派兵他们不敢,于是他们派出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师徒不能前进,粮食断绝,有的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但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停。

子路恼怒地问:“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回答:“君子在穷困面前不低头,小人在穷困时无所节制。”

这是子贡也变了脸色。孔子说:“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当然是了。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其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在学习上总是一以贯之。”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悦,就召子路过来问他:“《诗经》中说‘非兕(音sì,四)非虎,率彼旷野。’我宣扬的大道难道错了吗?我到底为什么这样?”子路回答:“夫子的意思是我们没有施行仁义吗?那只是因为人们都不相信我们。夫子的意思是说我们不了解大道吗?那只是人们不听从我们胡乱行动罢了。”孔子说:“你说得好极了!仲由啊,假如人们都相信行仁义者,哪里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都能心想事成,哪里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相见,孔子询问他相同的问题。子贡回答:“夫子所行大道已经到了极致,只是天下人不能容纳罢了。夫子为什么要自贬呢?”孔子说:“端木赐啊,良农能种植庄稼苦于没有田地,良工善于巧技却苦于没有物品。君子能修行大道,规范纲纪,统筹兼顾,但天下人却不能容纳。现在你不修大道,只追求被天下人容纳,你的志向也太短浅了啊!”

子贡退出后,颜回进来,孔子又问了相同的问题。颜回回答:“夫子的道确实太大了,所以天下人不能容纳。虽然这样,夫子仍然坚持不解宣扬,不被容纳又怕什么,不被容纳才显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修大道,才是我们真正的丑恶。如果大道已修,我们却仍然得不到重用,那只表明治国者的丑恶。”孔子高兴地说道:“颜回你讲得太好了!如果你将来管理财政,我就替你当管家。”

孔子派子贡去见楚昭王,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这才摆脱了困境。

楚昭王想要把书社附近的七百里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所熟悉的诸侯有比得上子贡的吗?”楚昭王回答:“没有。”子西接着问:“大王的国相们有比得上颜回的吗?”楚昭王回答:“没有。”子西再问:“大王的将帅有比得上子路的吗?”楚昭王回答:“没有。”子西最后问:“大王的官吏有比得上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孔门十三贤’之一)的吗?”楚昭王回答:“没有。”子西说:“当年楚国在周朝获得封号,号称子男,封地只有五十里。现在孔子讲述三王之法,明周召之业,如果大王起用了他,那么方圆数千里的楚国怎么能再世世代代平安无事?当初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邑,以百里之君最后吞并天下。现在如果让孔子占据地盘,他有这么多贤良弟子辅佐,绝对不是楚国之福!”楚昭王于是取消了计划。就在这年中,楚昭王病逝于城父。

有一天,楚国的狂人接舆歌唱着经过孔子车前,他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赶紧下车,想和他进一步交谈,但接舆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这年正是鲁哀公六年。

公元前488年,吴国和鲁国在缯地会盟,吴国向鲁国索取百牢之礼。吴国太宰伯嚭召季康子会面,季康子派子贡前往。子贡据理力争,吴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孔子说:“鲁和卫国的政治,就像是兄弟一样。”这时,卫国君主辄父流亡在外,不能继位,诸侯数对这事多有指责。孔子很多弟子们在卫国做官,卫君想要请孔子出来执政。子路问:“卫君想请夫子出山执政,你要先做什么?”孔子回答:“一定要先正名!”子路说:“夫子真要先做这事吗?这也太迂腐了吧!夫子怎么去正名?”孔子说:“仲由你这话说得也太冒失了呀!名不正就会言不顺,言不顺就会事不成,事不成就会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就会刑罚不适,刑罚不适就导致百姓手足无措。所以君子做事只有先正名,说出的话才有人听从执行。君子对自己说的话,要认真负责才行。”

公元前487年,冉有担任季氏的军师,在郎城击败齐军。季康子问:“先生对于军旅之事,是后来学的呢,还是先天就熟悉呢?”冉有回答:“我是跟着孔子学的。”季康子问:“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冉有回答:“起用他符合名份。他的思想如果传播给百姓,就能鬼神面前毫无遗憾。我这点对军事的了解,就算是有功于千社,在夫子那儿也不值得一提。”季康子问:“我现在想征召他来,可以吗?”冉有回答:“真想要征召他来,就不能让小人来阻碍他,那样就可以了。”

卫国的大夫孔文子想要进攻太叔,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推辞说不知道,然后就收拾行装返回。孔子说道:“鸟能择木,木却不能择鸟!”孔文子极力挽留孔子。

为了接回孔子,季康子驱逐了公华、公宾和公林,带着厚礼来迎接孔子,孔子顺势返回了鲁国,他离开鲁国已经十四年了。
黄其军

      作于2020年5月13日(古历庚子年四月廿一)

孔子世家(五)
孔子世家(四)
孔子世家(三)

孔子世家(二)

孔子世家(一)

《<史记>研读》189:孔子世家(五)

孔子在卫国不受重用,就想向西去面见赵简子。孔子来到黄河岸边时,听到了晋国大夫窦鸣犊和舜华的死讯,他面对黄河长叹道:“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啊,你真是壮美到了极致。可我不用再渡过黄河前往了,这也许是就命中注定!”子贡向前说道:“敢问夫子这是为什么啊?”孔子说:“窦鸣犊和舜华是晋国的贤良大夫。赵简子在不得志时,依靠这两人帮助才有了现在。他现在执掌政权后,马上杀掉了这两人。我听说过,如果一个地方杀鸡取卵,那么麒麟就不会接近其郊;有人敢涸泽而渔,那么蛟龙不能调阴阳兴起风雨;有人敢覆巢毁卵,那么凤凰就不再飞往那里。这是为什么呢?君子讳伤其类。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都知道躲避,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便返回老家休息,专门创作了《邹操》,以表达对窦鸣犊和舜华的哀悼。

公元前493年,孔子又返回卫国,仍然寄居在蘧伯玉家。有一天,卫灵公向他询问排兵布阵的事情。孔子回答:“俎豆类祭祀的事情我曾经听说过,军旅之事我确实一窍不通。”第二天,卫灵公在和孔子谈论时,眼睛却去看天空中的飞雁,根本没把注意力放在孔子身上。孔子只好又起身前行,再次来到陈国。

这年夏天,卫灵公去世,他的孙子辄继位,他就是卫出公。六月,赵鞅把卫灵公的太子蒯聩接到戚城。阳虎让太子穿上丧服,随身的八个人装扮成从卫国赶来迎接太子回去奔丧的样子,这些人进入戚城后住了下来。这年冬天,蔡国被迫再次迁都到州来。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已经六十岁了。齐军以卫太子蒯聩居住在那里为由,帮助卫国包围了戚城。

还是这年夏天,鲁桓公和鲁釐公的庙宇着火,南宫敬叔前往扑救。孔子身在陈国,听到着火的消息问:“大概火灾是从桓釐的庙宇开始的吧?”后来果然得到证实。

这年秋天,季桓子重病,坐着辇去观看鲁城。他喟然长叹道:“当年这个国家马上就要兴盛起来了,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才没有兴起。”季桓子回头对他的嗣子季康子说:“在我死后,你一定要出任鲁相;你出任鲁相后,必须征召回孔子。”

过了几天,季桓子去世,季康子接任。安葬完季桓子后,季康子想要派人征召孔子。公之鱼说:“当年我们先君曾经起用过孔子,但却是有始无终,最后被诸侯耻笑。现在孔子年龄很大了,如果再起用他,恐怕还是半途而废,要再次被诸侯耻笑。”季康子问:“那我们应当征召谁呢?”公之鱼回答:“我建议征召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

季康子派人去征召冉求。冉求要走时,孔子对他说:“鲁国人来征召你,不是小用,而是大用。”在这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弟子们志向高远,已经斐然成章,我如果不回去,就不知道怎么教导他们了。”子贡知道孔子很思念家乡,在送别冉求时,再三叮嘱他:“你一旦受到重用,要马上征召咱们老师返回。”

冉求回到鲁国后的第二年,孔子从陈国来到蔡国。吴王召蔡侯到吴国见面,蔡昭侯被迫前往。原来蔡昭公曾经通过欺骗群臣,把都城迁到了州来。这次他前往吴国,大夫们担心他再次迁都,公孙翩在路上射杀了蔡昭公。之后楚军前来侵犯蔡国。这年秋天,齐景公去世。

公元前490年,孔子从蔡国来到叶国,叶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起用远方的贤士,使附近的人归附。”过了几天,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拒绝回答。孔子听说后,对子路说:“ 我说仲由啊,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孔子为人,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却不知道老年将至。”

孔子离开叶国返回蔡国,在路上遇到长沮和桀溺两人并排锄地。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士,就派子路前去询问渡口所在。长沮问:“那边车上那个手拿马鞭驾车的人是谁啊?”子路回答:“他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是的。”长沮说:“那他应当知道渡口在哪儿啊。”

桀溺问子路:“先生你是谁啊?”子路回答:“我是仲由。” 桀溺再问:“你是孔丘的徒弟吗?”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说:“悠悠天下都是这个样子,有谁能够改变现状?与其你们这样四处奔走,还不如我们这样躲避起来安心种地!”说完后不再理会子路,埋头锄地。

子路回去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道:“鸟兽不可以同群。天下有道,我是不会改变自己的。”

又有一天,子路在路上遇到一位扛锄行走的老人,就问他:“先生看到夫子了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称得上什么夫子!”说完就锄地去了。

子路找到孔子后说了这事,孔子说:“这是真正的隐士。”他们返回头去找这老人,但老人却早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
黄其军

      作于2020年5月12日(古历庚子年四月二十)

孔子世家(四)
孔子世家(三)
孔子世家(二)
孔子世家(一)

田敬仲完世家(五)

我要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研读》192:孔子世家(八)

公元前481年春天,鲁哀公在大野狩猎 ,为叔孙氏驾车的锄商捕获一只怪兽,大家都认为是不祥之兆。孔子看了后说道:“这是麒麟。”于是鲁哀公派人带回。孔子说:“神龙负图不会再在黄河上出现了,神龟驮书也不会在洛水上出现了,我感觉生命将尽了!”

正在这时,颜渊去世了。孔子说:“这是上天要丧我的信号!”加上这次见到麒麟,他无奈叹息道:“我所宣扬的大道到头了。天下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问:“天下人为什么不了解夫子?”孔子回答:“我从不怨天尤人,一生致力于下学上达,知我者只有上天了!”

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这只有伯夷、叔齐了!”他又说:“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虞仲、夷逸隐居后大胆放言,他们行事中正清高,远离权贵。我和他们都不相同,行事中有去做的,也有坚决不做的。”

孔子说:“不行啊、不行啊!君子最担心的就是去世后名实不相符。我所宣扬的大道没有实行,我又凭什么让后世人了解我的思想呢?”他根据鲁国的历史写成《春秋》,上从鲁隐公,下到鲁哀公十四年,包括鲁国的十二位公侯。《春秋》以鲁国为中心,以周朝为正统,以殷商的历史为借鉴,上下贯穿三代。在写法上,文辞简约而博大,所以虽然吴楚的君主都自称为王,但《春秋》中则贬称他们为“子”;践土之盟实际上是晋文公召周天子去参加,但《春秋》中为周天子隐讳说成是“天王狩于河阳”,其他都可以依此类推。这些贬损,孔子期待后世的王者加以推广。孔子认为:《春秋》所宣扬的大义如果实行了,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们都会害怕。

孔子在担任司寇处理处理诉讼时,写成的判辞总是尽可能地和其他人商量,他从来不独断专行。但在写作《春秋》时,他认定要写的肯定会写上去,他认为要削减的肯定要削减,就连他弟子中文字材料最好的子夏等人,他都不允许其增减一字,弟子们只有认真学习《春秋》的份。孔子说:“后世人了解我通过《春秋》,如果罪责我也会通过《春秋》。”

第二年,子路死于卫国宫廷之乱。孔子正在病中,子贡来见请安。孔子正拄拐走出逍遥门,他说道:“端木赐啊,你来报告得也太晚了啊!”孔子长叹一声,歌唱道:“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唱完后凄然泪下。

他对子贡说:“天下缺失大道太久了,我最终没能恢复,那是因为天下人都不听我的。夏朝人死后棺椁陈列在东厢台阶,周朝人死后棺椁陈列在西厢台阶,殷商人死后棺椁则陈列在两个主柱中间。昨天晚上我梦到坐在两柱之间享受祭奠,我本来就是殷商人啊。” 说完这话七天后,孔子与世长辞。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去世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

鲁哀公亲自写了悼词,词中说:“上天也太不仁慈了,不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位忠厚长者,让我独自一个活在世上。您老人家走后,我是多么孤单寂寞啊!呜呼哀哉!尼父啊,你撒手这一走,我再也没有学习的楷模了!”

子贡说:“难道鲁君最后不也终老在鲁国吗?夫子有话:‘礼失就会昏聩,名失就会有过错。’夫子生前不被起用,死后却接受国君悼词,这不符合礼仪。国君自称‘独自一人’,这也不符合名份。”

孔子去世后,安葬在鲁城以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服丧三年。三年丧期完毕,大家挥手离别,又大哭不止,有哭不尽的悲哀,也有的重新选择留下。其中只有子赣在孔子的坟冢旁边搭建起草棚,守孝六年后才离开。

孔子的弟子以及鲁国人迁到坟冢旁边居住的共有一百多家,所以这里命令为“孔里”。鲁国世世相传,每年定时供奉孔子祠堂及坟冢,儒生们也聚集在这里讲习礼仪,举行学校的饮酒礼。孔子的坟冢面积有一顷多。孔子的故居以及弟子们居住的内室,后世改成了庙宇,用于收藏孔子衣冠琴车书等物品,一直到汉朝,二百年中祭祀都没有断绝。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时,专门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诸侯公卿国相来到后,经常要先拜谒孔子,然后才开始施政。

孔子的儿子叫做孔鲤,字伯鱼。伯鱼在五十岁时先于孔子去世。伯鱼生孔伋,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曾经受困于宋国,写成了《中庸》。子思生孔白,字子上,享年四十七岁。子上生孔求,字子家,享年四十五岁。子家生孔箕,字子京,享年四十六岁。子京生孔穿,字子高,享年五十一岁。子高生孔慎,享年五十七岁,曾经担任过魏国国相。

孔慎生孔鲋,享年五十七岁,他做过陈胜的博士,死在陈地。

孔鲋的弟弟叫孔襄,享年五十七岁,他曾担任过汉孝惠帝的博士,后升任长沙太守,身高九尺六寸。孔襄生孔忠,享年五十七岁。孔忠生孔武,孔武生孔延年和孔安国。孔安国是汉武帝的博士,官至临淮太守,早年去世。孔安国生孔昂,孔昂生孔欢。
太史公曰:《诗经》有这样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虽然没有达到这种境,但却一直在心中向往。我通过研读孔子的书籍,能够想见他的为人。我来到鲁地后,观瞻了孔子庙堂车服礼器,以及儒生们研习礼仪的故居,因为心生留恋久久不想离去。天下君王中的贤良之人其实太多了,在位时他们都无限荣光,去世后马上烟消云散。孔子作为一介平民百姓,相传十多世,学者们尊为宗师。从天子王侯,凡是中国人谈论六艺的,无不以孔子所说作为最终标准,他确实是人间至圣!
司马迁有诗赞曰:
黄其军

    作于2020年5月15日(古历庚子年四月廿三)

孔子世家(七)

孔子世家(六)

孔子世家(五)

孔子世家(四)
孔子世家(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