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三峡吟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异同_李白_杜甫_枫林

本文目录

  • 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三峡吟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异同
  • 求关于“枫”的一个很美的古代典故
  • 古代诗人为何愿意把绿的说成青的呢
  • 青林黑塞的成语典故
  • <红楼梦>---请各位解释以下: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 杜甫 梦李白·其一
  • 杜甫诗句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

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李白二首其一,此诗是一首五言杂体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与李白是很好的朋友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崇敬和赞许,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梦李白二首其一 原文: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其一翻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梦李白二首其一字词解释:

  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梦李白二首其一赏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三峡吟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异同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是直接抒情,《三峡吟》是间接抒情。

一、《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代: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译文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作者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二、《三峡吟》

年代: 宋 作者: 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译文

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作者

徐照(?-1211),字道晖,又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终身布衣,未尝仕进,过着田园生活,家境贫寒。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有《山民集》,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

求关于“枫”的一个很美的古代典故

枫叶的传说
有一位老人和一位少年坐在一棵枫树下的一张长凳上。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的傍晚。带着些许凉意的秋风吹拂着老人依稀的白发和少年的黑发。渐渐地,树上的枫叶飘落得越来越多,有几片飘在老人的膝盖上。老人捡起一片转过头来对少年说:“孩子,你知道枫叶为什么是红的吗?”少年摇摇头。于是老人讲起它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住在一座深山里,那里长满枫树,青青翠翠的,非常秀丽。他们有一间温暖的小屋。当晓风吹进小屋时,小鸟就会来到窗前起劲地唱歌,年轻的母亲便带着孩子下地劳作,然后上山摘野果、抓野兔;当夜幕降临时,母亲便给她的孩子讲故事唱歌谣。快乐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孩子慢慢地长大。突然有一天,孩子觉这座山使他厌倦,除了花草树木,除了飞禽走兽,除了阳光雨露,除了自然的一切,没有其他。他开始讨厌这一切了,却忘记了它们曾经带给他快乐。他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了,但却不知怎样改变这一切。他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母亲,以往的爱都在这恨中消失了。
可怜的母亲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却依然深爱着他。她孤独地下地上山,小鸟依然动听的歌声只能让她伤心地想起孩子在身旁时的笑语。渐渐地小屋变得有些凄凉。
日子又一天天地过去。突然有一天,雷雨交加,惊走了一切飞禽走兽。孩子怕极了,躲在母亲怀里哭,哭累后睡着了,母亲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风雨停歇,但太阳却恶毒地猛晒着。许多天过去了,依然如此。外面没有小鸟的声音,水源也枯竭了。家里的最后一点粮食都吃完了。看着孩子干咳着,母亲决定出去碰碰运气。孩子挣扎着要跟去,此时他的眼里只有爱。这是母亲这段日子以来多么希望的事啊,可这回她却坚决把孩子留在家里。
挖面的太阳把它火一般的阳光裹住瘦弱的母亲。放眼看去,花草死了,树也枯了。当她蹒跚地来到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个苹果。”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于是拿起身边的石头割破了自己的手。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长出了一个苹果。她摘下苹果继续往前走。当她来到另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只兔子。”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她拿起石头又割破了自己的手。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吊着一只兔子。母亲把兔子兜在怀里继续往前走。当她来到又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张虎皮。”这时母亲快不行了,但想秋天快到了,孩子应该有件暖和的衣裳。于是便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她拿起石头又割破了自己的手。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挂着一张虎皮。她拿着虎皮继续往前走。当她来到一口枯了的泉眼时,泉眼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碗水。”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当母亲再次拿起石头割破自己的手,把最后一滴血滴在泉眼上时,泉眼流出了水。母亲端着那碗水回去了。
当母亲把水送入孩子的口中,把食物与虎皮放在孩子身边时,对孩子说:“孩子,妈妈走了,等你穿上这件虎皮时,秋天就来了,秋天来了妈妈也回来了。”孩子只知道母亲离去时没有血色,他想留住母亲却无法牵住母亲的手。就在那天晚上,天空下起了雨,从此深山又活过来了。
日子一天天在孩子的盼望中过去。秋天终于到来,孩子披上虎皮。母亲始终没回来,满山绿色的枫叶却在刹那间变成了红色,随着风一片一片地飘到孩子的身边。孩子的眼泪一颗一颗往下掉,持久的,没有声音的。从此,枫叶便成了红色。
老人讲完,舒了口气,问少年:“现在知道枫叶为什么是红的了吗?”少年感伤地点点头。
老人拍着少年的肩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遗憾最刺痛人的心,明白吗?”

古代诗人为何愿意把绿的说成青的呢

“青”有多种含义,其中就有绿色的意思。

qīng
〈形〉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青林黑塞的成语典故

【出处】:唐·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后因以“青林黑塞”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
【例子】:清·蒲松龄序,末一句——“知我者,在青林黑塞间乎!”
原文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其一)
译文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红楼梦>---请各位解释以下: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十二曲里的《虚 花 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 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 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 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 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 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 果。
  我们从整个曲子做分析:
  这首曲是唱惜春的。
  《虚花悟》彻底明白了荣华富贵都使虚幻无据之意。
  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样,极力铺张渲染,说荣华富贵瞬息即逝,不要以“假”当“真”,不要执迷不悟。惜春就“悟”了。第七回里写周瑞家的给她去送宫花,惜春笑着说:“我这里正和智能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那么小的年纪,还没受什么挫折,就一心想出家,有些不合情理。作者出于否定贾家腐朽生活的需要,在十二钗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而且同全书格调一致,读者也就承认了。第七十四回写她和嫂子尤氏的一场口角,惜春气愤地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她要与宁府的肮脏生活“划清界限”。尤氏讥讽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反唇相讥: “古人也曾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被刺到痛处,便不敢再说下去。这些描写说明惜春出家是对恶浊的现实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抗议形式。她将来要“绍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长生果”肯定是吃不到的。
  其实这首曲子也不单为惜春而设,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发幻灭后的悲哀,悲观的气氛太浓重了。

杜甫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一》

作者: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释: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译文: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赏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释
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译文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背景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因而写下这首梦李白·其一。

赏析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李白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译文:

长相思呵长相思,
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
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
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
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
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
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
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
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
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
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
每每相思摧心肝!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释: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译文:

战乱之际,
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
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
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
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
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
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
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
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杜甫诗句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

  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杜甫诗句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欢迎阅读。

  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是: 魂返关塞黑。

  原句是: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意思是: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这句话出自杜甫的《梦李白·其一》,原文如下: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古诗注释】

  ⑴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恻恻:悲痛。开头两句互文。

  ⑵瘴疠: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⑶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

  ⑷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这两句说:我梦到的该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远,谁知道你是否还活着啊!

  ⑸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⑹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羽翼:翅膀。这两句说: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自由呢?

  ⑺颜色:指容貌。

  ⑻这句指李白的处境险恶,恐遭不测。祝愿和告诫李白要多加小心。

  【古诗诗意】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古诗赏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