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文言文故事大全_百度作业帮
- 文言小故事
- 文言文小故事
- 文言文小故事2020汇集
- 文言文趣味小故事
-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 求5篇文言文小故事
- 有深意的文言文小故事
- 经典文言短点的小故事不少于30则,原文+译文,谢谢了,急要!!拜托!!
-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文言文故事大全_百度作业帮
1. 【读古诗文的小故事】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 *** 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2.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牧童与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pù晒)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拍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收缩)入两股间,今乃掉(摇摆)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 文言文小故事(最好有翻译和重点字词的)
孟母断织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 *** 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文言小故事
一、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翻译: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像这样(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贡献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岂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个地方让其住下,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老板去了。
三、工人善琴。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翻译: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文言文小故事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六)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七)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九)师旷论学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一0)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一三)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文言文小故事2020汇集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授课时缺少激情。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文言文小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文言文小故事1
《相狗》
吕氏春秋 寓言故事 相 狗
【 原文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 译文 】齐国有个善于鉴别狗的人,他的邻居请他买只抓老鼠的狗,等了一年才买到,(那人)说:“是条好狗埃”他的邻居养了好几年,从来不抓老鼠,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相狗的人说:“这是一条好狗啊,它想要做的是抓獐麋豕鹿,不是老鼠。想要让它抓老鼠啊,就绑住它的腿。”他的邻居就绑住那狗的后腿,那狗便抓老鼠了。评点:一条很好的狗,能捕捉很多大的猎物,却要被绑着腿在家捉老鼠,这是名副其实的大材小用!有了人才却不善于使用,自然不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取得更大的使用价值。
文言文小故事2
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 拜访 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文言文小故事3
《金壶丹书》
原文: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所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何鄙也,不亡何待乎?”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翻译: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不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文言文小故事4
《臧谷亡羊》
原文: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庄子?外篇》
翻译:
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小贴士:
工作的时候工作,念书的时候念书,这不仅是老生常谈的法则,也是让孩子培养专注力的法则。
文言文小故事5
《齐景公出猎》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②焉。夫有贤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④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⑤曷为不祥也?”
《晏子春秋》卷二
【译文】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心情很不好,回去之后,他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国家的不祥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启发】
晏子借齐景公迷信所说的不祥来阐述真正的不祥: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是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用;三是用了有贤能的人却不信任。这种本不是什么不祥的事情却认为是不祥.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都应目光远大
文言文小故事6
《齐王筑城》
原文: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⑨,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 大雪 ,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 东坡居士(著)
译文:
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文言文小故事2020汇集相关 文章 :
★ 2020年高考必背文言文整理
★ 2020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 2020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
★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梳理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10个高频考点
★ 2020中考语文必考50篇古诗文默写
★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满分攻略
★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梳理
文言文趣味小故事
1. 文言文幽默小故事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2. 文言文幽默小故事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3. 幽默文言文小故事
人发笑的艺术,其主要表现方式即是幽默。
而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任何平淡庸劣的价值取向和因循固陋的思维方式,都与幽默无缘。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双方争论激 烈、剑拔弩张、僵持不下,往往由于第三者的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即可使争执的双方哑 然失笑,撒手言 欢,化干戈为玉帛。而在一个死气沉沉、单调乏味的场合,也往住因为某个人的幽默谈 笑,打破了这种沉寂局面,活跃了人们疲惫麻木的神经,从而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健康风 趣的氛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幽默是化解人类矛盾的调和剂,是活跃和丰富人类生活 的兴奋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和绝美的行为方式。这里所选的六十八个幽默故事,从多个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中世纪以来的社 会生活和人情世态。
这些笑话或虚幻,或质实,或揭示,或批判,或赞美,或讽刺,或嘲 谑,或解颐,千姿百态,多姿多彩,把人们带入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迷人世界,从而获得精神 和情志的最大满足。偷肉 某甲去京城卖肉,在路旁一厕所前停下来解手,把肉挂在外面。
某乙见此,忙把肉偷 去。还没来得及走远,甲已经走出厕所,抓住乙,问乙是否看见有人从厕所旁拿走了他的 肉。
乙恐甲识破,早把肉衔在嘴里,不耐烦地说:“你真是个笨蛋!把肉挂在门外,哪能不 丢?如果像我这样,把肉衔在嘴里,岂有丢失之理?” ——魏·邯郸淳《笑林》姓名游戏 北齐的西阳王徐之才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 耍。
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么讲法?依我看来,叫‘乏才’还差不多。”徐之才听了,不恼不怒,立即嘲弄王元景的姓:“‘王’这个字,左边加上言为‘ㄍ摆俊保拷愠闪恕瘛由暇弊闶歉觥怼恚 出角、尾就变成‘羊’。”
王元景听了,张口结舌,尴尬万分。又有一次,徐之才宴请客人,卢元明也在座。
席间,卢元明戏弄徐之才的姓说:“‘徐’字也就是未入人(“未”字加上“彳”和“入”)。”徐之才当即嘲弄元明的姓— —“卢”(繁体为“卢”)字:“‘卢’这个字,安‘啊印稹悺 生男成‘虏’(虏)’,配‘马’(马)成‘驴’(驴)。”
直说得卢元明面红耳赤,无言 以对,满座人笑得前仰后合。——旧题隋·侯白《启颜录》燕窝与牛犊 侯白后来做了唐朝的官员,经常跟人们在一块猜谜语,侯白先对众人约法三章:“所猜 之物,一、必须是能看见的实物;二、不能虚作解释,迷惑众人;三、如果解释完了,却见 不到此物,就应受罚。”
接着他先出谜面:“背与屋一样大,肚与枕(车后横木)一样大,口与杯子一样大。”大家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都说:“天下哪里有口和杯子一样大而背 却和屋一样大的物件?定无此物,你必须跟我们大家打个赌。”
侯白跟众人打完赌,解释 说:“这是燕子窝。”众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个大型宴会。席间,大家都让他作个谜语助兴。
所猜之物,既不 能怪僻难识,又不能抽象不实。侯白应声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
这是何物?” 众人竞相猜个不停,有的说是獐子,有的说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便让侯白说出谜底。
侯白哈哈大笑道:“这是个牛犊。”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
玄宗 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
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
玄宗说:“信乃道之 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
知章拜谢受命。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
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 ‘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宋·高怿《群居解颐》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
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 人说话:“一首。”
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
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 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 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
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 看一下。”
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 来。
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 不是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 纸,于是就用手揩。
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 ‘首’。”
艾子听。
4. 谁知道古文小故事
十年春(1),齐师伐我(2)。
公将战(3)。曹刿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14)?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 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27)。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晋献公。复假道:又借路。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西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
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2)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3)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4)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án完):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5)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6)辅:面颊。车:牙床骨。
(7)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8)大(tài)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
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
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9)不从:指不从父命。
嗣:继承(王位)。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
宫子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10)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12)将虢是灭:将灭虢。
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13)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哪里能。
之:指虞。 (14)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
以为戮: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唯:因为。
逼(bì毙):通“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5)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
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况以国乎:此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逼”字。
(16)享祀:祭祀。絜(jié吉):同“洁”。
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17)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18)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所引《周书》已亡佚,这两句引见伪古文《尚书》,下同。 (19)黍:黄黏米;稷(jì寄):不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五谷。
馨(xīn心):浓郁的香气。 (20)易物:改变祭品。
繄(yì亿):句中语气词。 (21)冯:同“凭”。
(22)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23)以:介词,表率领。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4)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25)此句以下有删节。 (26)丙子:十二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
朔:每月初一日。 (27)丑:虢公名。
京师:东周都城。今河南洛阳。
(28)馆:为宾客们设的住处。这里用作动词,驻扎的意思。
(29)媵(yìng映):陪嫁的奴隶。秦穆姬:晋献公女,嫁秦穆公。
(30)书:指《春秋》经文。
5. 文言文小故事
/article?id=156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大鳌与蚂蚁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
有红蚁者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出。
群蚁将反,遇反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 天,或游而西。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
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 “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等等,好多好多……。
6. 求5篇文言文小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 遂 自 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 公 移 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文言文式的 寓言 故事 是比较难懂的,特别是一些陌生的词语,可是我们也要尝试去阅读。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文言文寓言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一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二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译文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 唱歌 ,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三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四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 雕刻 。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五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求5篇文言文小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 遂 自 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 公 移 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有深意的文言文小故事
1、伯牙绝弦
未知 · 佚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鉴赏解读〕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2、承宫樵薪苦学
先秦·佚名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承宫,琅琊姑幕人,幼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经典文言短点的小故事不少于30则,原文+译文,谢谢了,急要!!拜托!!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9.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10.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翻译: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11.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2.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谥号称他为‘文’。”
13.高山流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翻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14.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5.曾子杀彘(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16.黄粱一梦
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翻译:唐朝时期,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这时已晚,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卢生便按着道士的说法开始睡觉,他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回到家中,几个月后,还娶了一个清河的崔氏女子为妻,妻子十分漂亮,钱也多了起来。卢生感到十分喜悦。不久他又中了进士,多次层层提拔,做了节度使,大破戎虏之兵,又提升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后生了5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几个孙子,成为天下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到了80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这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经过这次黄粱一梦,卢生大彻大悟,再不去想进京赶考了,反而进入深山修道去了。
17.闻鸡起舞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翻译: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18.螳臂当车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翻译: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螳螂。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19.狡兔三窟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翻译: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
2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翻译: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
21.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翻译: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文王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又另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10.盲人摸象
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
原文: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译文: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入木三分
《书断•王羲之》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 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译文: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杯弓蛇影《感事》
【原文】杯弓蛇影①
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按图索骥
《汉书•梅福传》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
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实词小故事及翻译:
1、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译文: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2、本: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
译文: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3、非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之,曰:此言非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译文:唐朝有两个人,一老一小,吃饭间讨论陈涉灭秦 的事情。老人说:“陈涉没有用兵的能耐却能灭了秦国。年轻人反对老人的说法,说‘这么说不对’ ,陈涉的胜利在于得到民心。
扩展资料:
实词类型:
1、名词:
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如:老、好、护。
4、数词:
表示数目。如: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
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如:你、他们、这、彼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