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历史是什么
- 《长安十二时辰》程参的原型是岑参吗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故事和人物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历史是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没有真实的历史,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张小敬出身行伍,后受任为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不良帅,长期协调维护万年县的安全工作,但却因触犯“不义罪”而被判处死刑。
《长安十二时辰》的结局: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完结,主人公们分道扬镳,配角们语焉不详,看似没有一个结局,但又有一个结局,这个结局不是编剧或者马伯庸写的,而是历史写的。
按照我们的期许,圣人经此一役,应当幡然悔悟,振作精神操持大唐;张小敬高官厚禄,搂着檀棋,安度余生;李必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离宰相之位更进一步。
《长安十二时辰》程参的原型是岑参吗
剧中的程参自带萌点又不乏英雄气概,他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诗人岑参。
《长安十二时辰》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各有特色。其中,有一个叫程参的书生虽然戏份不多,却因为他身上的书生气成为剧中的搞笑担当。在之后的剧情中,他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及时点醒主角,为拯救长安赢得了时间。
岑参人物简介:
岑参是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二人并称“高岑”。
岑参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后来家道中落,加上年幼丧父,所以他从小家境孤贫,一直由哥哥教养。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写诗作赋,二十岁时到长安献书,想以此求取功名,然而却未能如愿。
此后奔波往复,蹉跎十年,直到三十岁他考中进士,但也只是得到一个位卑职微的小官。仕途的失意,使他产生了去塞外建功立业的想法。
三十四岁,他第一次出塞,来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中掌书记。他在诗里写道:“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三年后返回长安。回长安待了两年后,他再次来到边塞,这次是做了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两段塞外经历,加起来有六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歌,留存下来的就有七十多首,是大唐边塞诗人中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
比起数量,更值得一赞的是他的“脑洞”之大。在岑参的作品里,处处可见奇景奇事和奇思妙想——比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他写道:“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夜吼,石乱走,一看到诗句,画面感马上就来了。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他又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明是看雪景,但在诗人眼里,挂满枝头的积雪,却像一夜盛开的梨花……类似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皆是。
岑参最终没能像高适那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诗篇,早已深深刻进了盛唐的记忆里。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故事和人物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在我们看了最近很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我们一定对里面人物的历史原型残剩了兴趣。那么他们在历史上都是谁呢?
李泌的老师何执政,在历史上的原因就是贺知章。何执政在剧中曾经吟诵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在真实历史上,这也是贺知章的诗句。贺知章少年时候便以诗文闻名天下。他和李白等人称之为饮中八仙,也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一起闻名于天下。
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而且体现出了社会生活中的最本质的人情味。他的诗风整体乐观豁达,情感真挚,贺知章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历史上,贺知章他也和电视剧中的何执政一样,信奉道教。
电视剧中还有一个书生叫陈参。陈参同时在电视剧中有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句,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边塞诗诗人岑参。岑参他早年孤苦,跟着哥哥学习,遍读了天下史书。在天宝三年成为了进士。他先后跟从安西节度使,甚至也在著名的安西军中任职。岑参善于写工诗,以及七言绝句。
他的诗大多是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对异域文化的认同。可以说他在边塞诗中是一绝。而且他的诗句,大多是以宏伟的情景,以及雄壮的形象著称。
而剧中的右丞相林九郎,在历史上则是指的是李林甫,李林甫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奸臣,他做丞相19年,由于是他,唐朝才由盛转衰。可以说,是他决定了唐朝的命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