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春王正月》(《公羊传》)文言文翻译
- <公羊传>“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全文 的翻译
- 求《公羊传哀公十三年》如下文字翻译!
-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翻译
- 急!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年节选翻译!!!
- 帮帮翻译《公羊传》
《春王正月》(《公羊传》)文言文翻译
作者或出处:《公羊传》
古文《春王正月》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予以母贵,母以子贵。
<公羊传>“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全文 的翻译
(原文略)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求《公羊传哀公十三年》如下文字翻译!
在这里”公”,”夷狄”,”吴子”等可直接移下
公和晋侯,吴子在黄池会盟.吴为什么能称子呢~?这是吴主持会盟的缘故.吴主持会盟为什么先说晋侯?这是不让夷狄操控中原的缘故.为什么又提到吴子?这是会盟两国的措辞.不让夷狄操控中原为什么又谈到吴子?这是重视吴(尊重)吴的缘故.为什么重视(尊重)吴?这是因为吴要会盟而天下的诸侯没有敢不来的~.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肴嗀。不言战而言败何也?狄秦也。其狄之何也?………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戎之曰:“而即死必于肴之钦岩,是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吾将尸而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
翻译:
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国和姜戎军队在肴嗀关与秦国军队大战。为什么不说双方交战而说打败秦军呢?这是因为都认为秦国是北方蛮族,秦国又为什么被认为是北方蛮族呢?………秦伯将要袭击郑国,百里奚和蹇叔劝阻说:“出兵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袭击别国,没有不自取败亡的.”秦伯说:“你们如果中寿死的话,现在坟墓上树木也有两手合围的粗细了.你们懂什麼 ”。军队要出发了,百里奚和蹇叔送他们的儿子出征,并告戒说:“你们如果死,一定会死在肴山的险岩中,我将会去那里帮你收尸.”於是他们哭著为儿子送别.穆公很生气的说:“为什麼哭我的军队 ”百里奚和蹇叔回答说:“臣下怎麼敢哭君王的军队,我们哭的是自己的儿子.
秦不是夷狄
夷狄的通译: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翻译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译文:
十五年春季,鲁国的公孙归父在宋国会见楚庄王。
宋国人派乐婴齐到晋国报告急难,晋景公想要救援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和他竞争。晋国虽然强盛,能够违背上天吗?俗话说:‘高高下下,都在心里。’河流湖泊里容纳污泥浊水,山林草野里暗藏毒虫猛兽,美玉也藏匿着斑痕,国君也得忍受点耻辱,这是上天的常道。君王还是等着吧!”于是,晋景公就停止发兵救宋,派遣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解扬对宋国说:“晋国的军队都已经出发,将要到达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把他囚禁起来献给楚国。楚庄王重重地贿赂他,让他把话反过来说。解扬不答应。经过三次劝说以后才答应了。楚国人让解扬登上楼车,向宋国人喊话,而将楚国人要说的话告诉他们。解扬就乘机传达晋君的命令。楚庄王准备杀死他,派人对他说:“你既已答应了我,现在又反过来,是什么缘故?不是我没有信用,而是你丢失了它。快去受你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臣听说,国君能制订命令就是道义,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信用贯彻了道义然后去做就是利益。谋划不失去利益,以保卫国家,才是百姓的主人。道义不能有两种信用,信用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的贿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意义。接受了国君的命令而出国,宁可一死而不能废弃命令,难道又可以贿赂的吗?下臣所以答应您,那是为了借机会完成国君的使命。死而能完成使命,这是下臣的福气。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以追求的?”楚庄王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去。
夏季,五月,楚军准备离开宋国,申犀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无畏知道死而不敢废弃君王的命令,君王丢掉自己的话了。”楚庄王不能回答。申叔时正为楚庄王驾车,说:“造起房子,让种田的人回来,宋国必然听从命令。”楚庄王听从了。宋国人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营,登上子反的床,叫他起来,说:“寡君派元把困难情况告诉你,说:‘敝邑交换着儿子杀了吃掉,把尸骨拆开来烧着做饭。尽管如此,无条件投降,宁可让国家灭亡,也是不能这样做的。你们退兵三十里,宋国将唯命是听。’”子反害怕,就和华元私自订盟誓然后报告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讲和。华元作为人质。盟誓说:“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潞子婴儿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鄷舒执政以后杀了她,又伤了潞子的眼睛。晋景公准备进攻他。大夫们都说:“不行。鄷舒有三项显著的才能,不如等待他的后任。”伯宗说:“一定要进攻他。狄人有五条罪状,突出的才能虽然多,有什么补益?不祭祀,这是一。喜欢喝酒,这是二。废弃仲章而夺取黎氏的土地,这是三。杀害我们伯姬,这是四。伤了他国君的眼睛,这是五。依仗他自己的显著才能,而不用美德,这就更增加了罪过。继任的人或者将会敬奉德义以奉事神明,而巩固国家的命运,到时又怎么对待他?不进攻有罪的人,说‘将等待后继人’,以后有了理由再去进攻,恐怕不可以吧!依仗才能和人多,这是亡国之道。商纣按这样去做,所以被灭亡。天违反时令就是灾难,地违反物性就是妖异,百姓违反道德就是祸乱。有了祸乱就有妖异和灾祸发生。所以在文字上,正字反过来就是乏字。上面这些反常的事在狄人那里都是存在的。”晋景公听从了。六月十八日,晋国荀林父在曲梁打败赤狄。二十六日,灭潞国。鄷舒逃亡到卫国,卫国人把他送还到晋国,晋国人杀死了他。
王孙苏与召氏、毛氏争夺政权,指使王子捷杀死了召戴公和毛伯卫,最后立了召襄为执政卿士。
秋季,七月,秦桓公进攻晋国,驻扎在辅氏。二十七日,晋景公在稷地进行武装演习,来占领狄人的土地,立了黎侯然后回来。到达洛水,魏颗在辅氏击败秦军,俘获了杜回这个秦国的大力士。
当初,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没有生儿子。魏武子生病,分咐魏颗说:“等我死去以后,一定要嫁了她”病危时,又说:“一定要让她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把她嫁了,说:“病重了就神志不清,我听从他清醒时候的话。”等到辅氏这一役,魏颗看到一个老人把草打成结来遮拦杜回。杜回绊倒在地,所以俘虏了他。夜里梦见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女人的父亲。你执行你先人清醒时候的话,我以此作为报答。”
晋景公赏给桓子狄国的臣民一千家,也把瓜衍的县城赏给士伯,说:“我得到狄国的土地,是您的功劳。如果没有您,我就丧失伯氏了。”羊舌职对这些赏赐感到高兴,说:“《周书》所谓‘能用可用的、能敬可敬的’,说的就是这一类吧。士伯认为中行伯为可以任用,国君相信他,就任用他,这就叫做明德了。文王所以能创立周朝,也不超过这些了。所以《》说‘把利益布施给天下,创立了周朝’,这是说文王能够施恩于百姓。遵循这个道理去做,还有什么不能成功的?”
晋景公派遣赵同到成周进献俘虏的狄人,表现得不恭敬。刘康公说:“不到十年,原叔一定有大灾难。上天已经夺走了他的魂魄了。”
鲁国开始按田亩征税,这是不合于礼的。过去的征税方法是所征的稻谷不超过“藉”的规定,这是用以增加财货的办法。
冬季,蝗的幼虫蜉化,造成饥荒。《春秋》所以记载这件事,是由于庆幸没有造成严重灾害。
原文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楚子伐楚。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隽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隽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隽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后有辞而讨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与众,亡之道也。商纣由之,故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
王孙苏与召氏、毛氏争政,使王子捷杀召戴公及毛伯卫,卒立召襄。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丧伯氏矣。」羊舌职说是赏也,曰:「《周书》所谓『庸庸祗祗』者,谓此物也夫。士伯庸中行伯,君信之,亦庸士伯,此之谓明德矣。文王所以造周,不是过也。故《诗》曰:『陈锡哉周。』能施也。率是道也,其何不济?」
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刘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冬,蝝生,饥。幸之也。
急!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年节选翻译!!!
晋献公朝会大夫并问道:“我夜里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这是什么原因?”大夫中有的回答:“是不能安睡吗?是不是侍从和卫士们不在旁边?”晋献公不回答。荀息进言道:“是因为虞国和虢国吗”晋献公揖拜并请荀息入内,晋献公说:“我攻打虢国,则虞国会救应,攻打虢国,则虢国会救应,怎么办呢?想和你一起想办法。”荀息回答:“大王如果采用我的计谋,则可以今天攻取虢国,明天攻取虞国,大王有什么好忧虑的呢?”晋献公又说:“到底怎么办呢?”荀息说:“请用屈地产的宝马和垂棘产的白璧去(贿赂虞国国君),就必然可以成功了。这么做相当于把大王内府的宝贝拿出来收藏到外府,把内马圈的宝马拴在外马圈而已,大王又会有什么损失呢?”献公说:“好!但是宫之奇(虞国贤臣)还在虞国,怎么办呢?”荀息说:“宫之奇就算知道(假道伐虢的计谋)。虽然这样,但虞公贪心爱好财宝,看见宝贝一定不会听从宫之奇的话,请送(宝贝)去吧。”于是(晋献公)把(宝马和美玉)送到虞国,虞公看见宝贝就答应了。宫之奇果然进谏:“史书上说:‘嘴唇没有了则牙齿就会受冻’虞国、虢国相互就应(就像唇齿相依),若两国不相救应,则晋国近日攻占虢国,而明天虞国就会跟随(虢国)灭亡,请大王不要答应啊!”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最终借道给晋国攻打虢国。(鲁僖公)四年晋军回军时,攻占了虞国。虞公抱着宝玉牵着宝马到来。荀息看见就说:“我的计谋如何?”晋献公说“你的计谋已经成功了,宝贝还是我的宝贝,但是我的宝马也老去了。”这是开玩笑的话了!
帮帮翻译《公羊传》
宋襄公的军队与楚军在泓水展开了战斗。宋军已经排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宋襄公说:“不可以。“等到楚军渡过河,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趁机进攻。宋襄公说:“不行。“等到楚军完全摆好阵势后,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宋军惨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