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是什么)_白居易_诗歌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 诗人白居易的主张是什么
  • 白居易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
  • 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是什么
  •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主张什么
  •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是如何表现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一、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1、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2、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
三、其他信息
  1、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人白居易的主张是什么

  白居易是现代主义诗人,是著名的唐朝三大诗人之一,那么白居易主张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白居易主张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主张什么
  白居易从小天资聪慧五岁就会写诗了,十五岁的他就已经在文坛领域里名声大作。白居易写了那么多诗句的一直保留在现在,是 历史 文明里中宝贵的经典之作。不仅写得一手好诗,长大之后的他进京考试成了进士,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为民排忧解难,深受百姓爱戴。

  写了那么多诗的白居易主张什么呢?就像他的诗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作”。他将自己的诗歌结合了当时的朝政和百姓为中心。用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昏庸无能,只顾自己的吃喝玩乐。他用自己的诗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的生死、只顾自己的利益。当时的白居易没 办法 ,只能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面对白居易的主张,他选用的题材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白居易淡泊名利,从来不参加党派之间的战争。那时候百姓对他赞赏有加。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他的主张就是想百姓不在受苦,没有战争的爆发,可能因为小时候经历过战争的白居易一直在为国家做实事。即使被贬职了,白居易也没有自暴自弃,也在尽自己的所能做好江州的父母官。白居易的主张就是这么简单。
  白居易被称为什么
  白居易是我们国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淡泊名义,唯一的 爱好 就是喜欢写诗,他出生在唐朝最繁华的时期。从小天资聪慧的他五岁就已经开始写诗了,十五岁的他在文学领域已经很有名气了,在之后他进京考试中了进士。在职期间白居易一直任劳任怨,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歌。当时白居易被称为什么“诗魔”。

  白居易在意外情况下被贬职成为了江州司马,那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后的白居易大部分诗词都带着暗喻的手法讽刺了那是的朝政腐败无能和听谗言的昏君。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集分为三种,暗喻,闲适和伤感三大类。

  白居易称号诗魔的由来正如他诗中所说“魔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息”,反复的诵读着自己的诗句,导致自己嘴巴里长满了口疮,诗魔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白居易写诗的题材一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身边提选的,他的诗歌让人通俗易懂,他的用词手法主要运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他从来都不参加党内的战争,淡泊名利。一心只为造福百姓为己任。他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诗歌是历史上的经典,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
  白居易是什么主义诗人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妇人听了之后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才思敏捷的白居易在盛唐时期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佳作,广为流传。纵观他的诗歌,既不像李白那样充满了浪漫情怀,也不像苏轼那样豪放不羁,平淡真实的白居易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诗人。

  最典型的就是《卖炭翁》一诗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一位卖炭老人的困苦形象,通过贫苦的卖炭老人被酷吏压迫剥削的事实,讽刺当权者的黑暗腐败,这些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借由诗词批判当时的黑暗现象,表达了对穷苦大众的同情,从这首诗中最能体会白居易到底是什么主义诗人。

  也有人说白居易是什么主义诗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歌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在繁盛的唐朝时期,一大批文豪涌现,各有各的优势,白居易在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他的诗词没有浮夸的辞藻,以真实的素材咏出千古名句,即使年过古稀被贬偏远地区依旧为民着想,这样的文采和高洁的品格使他流芳百世,而为官期间的清廉正直,更成为现今官员们的榜样。
猜你喜欢:

1. 李白的生平事迹

2. 著名诗人杜牧生平事迹简介

3. 关于苏澈的资料简介

4. 李白的生平简介

5.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简介

6. 杜甫的简介资料

7. 古代诗人王维简介

白居易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

【为时为事】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主张。它要求诗歌创作于预生活,干预政事,揭露矛盾,不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这种主张是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组成部分。

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是什么

1、创作目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显然,讽谕诗的写作,是为了补察时政。
2、尚实、尚俗:“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新乐府序》)这里分别强调了诗歌语言的质朴通俗、议论的直白显豁、叙事的真实无误,形式的流利通畅。这样的诗显然是和“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学观相悖的。
袁行霈: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http://www.fjtu.com.cn/fjnu/courseware/0619/course/_source/web/lesson/char6/j2.htm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主张什么

白居易他的诗歌主张要看的创作风格,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形成这种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张,显然和白的身世遭遇11 是不可分开的.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年少时生长于安稳富足的家...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尚永亮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十一二岁时,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后又往徐州、襄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三年后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为应制举,他与元稹闭户累月,研讨其时社会政治各种问题,撰成《策林》七十五篇,其中不少条目与白居易日后的政治态度和诗歌见解都有关联。是年,制科入等,授盩厔尉,次年为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至五年,授左拾遗、充翰林学士。在这一时期,白居易以极高的参政热情,“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初授拾遗献书》),屡次上书,指陈时政,倡言蠲租税、绝进奉、放宫女、抑宦官,在帝前面折廷诤。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锋芒所向,权豪贵近为之色变。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元和六年四月至九年冬,因母丧而回乡守制。生活环境的改变,使白居易有馀暇对往昔的作为和整个人生进行认真的思考,他早就存在着的佛、道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对政治的热情开始减退。所谓“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适意二首》其二)。正可看作他心理变化的佐证。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回朝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宰相武元衡被盗杀而第一个上书请急捕贼,结果被加上越职言事以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这次被贬,对白居易内心的震动是不可言喻的。他以切肤之痛去重新审视险恶至极的政治斗争,决计急流勇退,避祸远害,走“独善其身”的道路。这一年,他写下了著名的《与元九书》,明确、系统地表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元和十三年底,白居易迁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穆宗继位后,被召回朝,先后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出刺杭州,此后又历任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履道里,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会昌六年(846),年七十五卒。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二千八百馀首。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这一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有可能使诗歌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以至于干预政治。这一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从写时事这一点说,白居易与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谕之意,却并非以讽谕为出发点。杜诗出之以情,白居易与杜甫之不同处,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选自《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是如何表现

白居易他的诗歌主张要看的创作风格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形成这种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张,显然和白的身世遭遇是不可。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年少时生长于安稳富足的家庭不同,他小时候因避战乱,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也象这一时期的其他文人一样,对参政有极高的热情,屡次上书,指陈时政,锋芒所向,达官贵人为之色变。元和六年,因母丧而回乡改制。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对整个人生进行了思考,佛道思想开始占上风,对政治的热情开始减退。接着,白居易被贬,使其更坚定“独善其身”的道路。后虽又重回朝,但已无原先的热情,闲居与洛阳履道里,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会昌六年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