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鹅鹅鹅(诗词鹅鹅鹅的作者)_绿水_骆宾王_临海

本文目录

  • 诗词鹅鹅鹅的作者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谁的诗句
  • 鹅鹅鹅的翻译是什么
  • 鹅鹅鹅的古诗拼音和字怎么写

诗词鹅鹅鹅的作者

一、诗词鹅鹅鹅的作者是:骆宾王。
二、原文:
咏鹅
唐代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三、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四、赏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五、作者: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谁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句。

一、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三、出处

唐·骆宾王《咏鹅》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鹅鹅鹅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原文:

《咏鹅》

【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扩展资料: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

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赏析:

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鹅字,生动地表现出了孩子看到大白鹅时候的欢快心情,就像现在的小孩子,看到喜欢好玩的东西,也会连连称呼一样。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描写了鹅在叫的时候的神态。“曲项”这两个字非常生动,把鹅的昂首欢叫的样子,十分准确地描画出来了。

大家有机会可以观察一下,鹅在叫的时候和鸡不同,鸡的脖子比较短,叫的时候脖子伸得直直的,而鹅的脖子比较长,叫起来的时候会有一伸一缩的样子,这就是曲项。说明诗人对鹅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诗的这前两句,诗人先写了眼睛看到的鹅,再写了耳朵听到的鹅的叫声,这种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我们在描写一种动物的时候,也要学会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就像这里的视觉和听觉,这样描写动物,就会显得生动活泼了。

诗的第三第四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用了一个浮字,一个拨字,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在水中悠然的样子。

白毛,红掌,绿水,清波。白毛与绿水相对,红掌与清波相对,用这几个色彩鲜艳的词词,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形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大白鹅戏水图”。读来让人感觉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鹅鹅鹅的古诗拼音和字怎么写

1.原文及拼音:
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xiàng
xiàng
tiān







bái
máo


shuǐ



绿


hōng
zhǎng

qīng







2.注释
  
⑴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3.赏析:
(1)《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2)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3)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4)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4.总赏析: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5.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画像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