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与友人书阅读理解(与友人书论述了什么道理 顾炎武与友人书赏析)_孔子_的人_为学

本文目录

  • 与友人书论述了什么道理 顾炎武与友人书赏析
  • <<与友人书>>回答问题
  • 人之为学文言文答案
  • 《送东阳马生序》《与友人书》对比阅读训练
  • 与友人书 关于为学之道,选文谈了什么道理
  • 《与友人书》文言文翻译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关于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 七年级下册暑假语文作业的检测试题

与友人书论述了什么道理 顾炎武与友人书赏析

1、顾炎武的《与友人书》主要论述的道理:做学问,必须每天都要有进步。必须同别人交流。必须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仔细并且刻苦钻研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

2、《与友人书》赏析: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与友人书》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与友人书>>回答问题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参考译文: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注释:
①片面、浅陋。
②盘缠。
③详细。
④探究、考察。
⑤差不多。
⑥孔子的弟子。
⑦地方,
⑧孔子。
⑨勤勉,努力。
⑩动词,和“如”“若”相同。
启示:
学习及好的学习方法对人生很重要
一个是强调过程

人之为学文言文答案

1. 《人之为学》译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

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

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

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

⑦犹当:还应当。⑧审问:详细考究。

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

⑩庶(sh))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

(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诗文翻译】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

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

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2. 求文言文解释:文言文为:(开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

①勤勉,努力。

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___________

(2)若既不出户 户:___________

(3)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虽:___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

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怅恨久之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地方、区域;门;即使。

2.B

3.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①“为学”不进则退,

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

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的阅读答案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⑦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片面、浅陋。

②详细。

④孔子的弟子。

⑥勤勉,努力。 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翻译:人研究学问,不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落后。 2、这段话的意思:讲的是为学之道,告诉人们读书要虚心求教。

特别告诉人们学习过程中与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 3、对联:上联:名闻天下 文称四海 缘于心无旁骛;下联是: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养尊处优。

4. 人之为学 不日进则退文言文翻译及字词翻译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的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或者求学,如果不能天天进步,那就是天

天在退步。

字词翻译:1)学:学问、求学。

2)日:日子,每天。

出处:《与友人书》---明末,顾炎武。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

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

贤,终无济于天下。

译文:

人们做学问或者求学,如果不能天天进步,那就是天天在退步。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

友交流沟通学习,就必然学到的少并且难以成功;住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

那个地方的习惯。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车马的盘费,就应该博大地学习、详细地考

究,与古人结合,来探求学习里哪是正确的哪是不正确的,这样差不多能学到十分之六。如

果既不出门和他人交流学习,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

能聪慧,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5.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和伤仲永的不同【甲】王子曰:仲永/之/通

甲,天才后天不努力时间长了天赋就没有了.乙,人群众有大多数人和孔子一样聪明但不努力,终难有成就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即使是象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电脑快没电了,你自己看翻译吧,不难,文言文要多读多背呢,你把课文下面的注释尽量都记住,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了,加油吧.。

《送东阳马生序》《与友人书》对比阅读训练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注解】①勤勉,努力。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假如)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地方区域等)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D.若既不出户(户:门)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敢出一言以复 B.夫以孔子之圣

  C.俯身倾耳以请 D.以光先帝遗德

  1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两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B. 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而乙文谈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C. 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D. 甲乙两段文字都强调学习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答案:

  11.A(假:借)

  12.B(B项“以”为“凭”,其余各项均为“来,用来”)

  13.D(甲文未强调学习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

  14.①门人弟子挤满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填”“辞”“色”各1分)

  ②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与友人书 关于为学之道,选文谈了什么道理

《与友人书》。关于为学之道,
选文谈了:
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的道理。

《与友人书》文言文翻译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与友人书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顾炎武   作品体裁:散文
  主要段落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3),犹当博学审问(4),古人与稽(5),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6)。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7),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8),必有忠信如丘者焉(9),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10),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11)?   (节选)
  段落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段落注释
  (1)孤陋:片面、浅陋的认识。   (2)习染:染上某种习气。   (3)资:盘缠。   (4)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   (5)稽:探究、考察。   (6)庶几:差不多。   (7)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8)邑:地方,   (9)丘:孔丘,即孔子。   (10)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1)勉:勤勉,努力。   (12)为学;做学问   (13 )方;地方   (14)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15)犹当;还应当   (16)济;有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一)13.(1)(听得出神)忘了自己。(2)弥漫消散。(每题1分,共2分)14.拔点磕退上架(2分)开船时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2分)15.以动写静,写航船之快,反映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3分)16.笛声(2分)17.示例:(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3)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4)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或: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2分)18.写航船的速度之快和“我”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2分)(二)19.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2分)20.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1分)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1分)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1分)21.(1)他有些耳聋。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2)他回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3)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4)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每条1分,共4分)22.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4分)。23.比喻贴切合理;评价

关于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孔子学琴文言文阅读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司马迁史记记载)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进〔2〕.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 · 孔子世家》)2.2 注释 〔1〕鼓琴:弹琴.“师襄子“:卫国乐师. 〔2〕进:前进,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进“. 〔4〕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2.3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

2. 求5篇文言文阅读,含有原文、阅读题目、阅读答案和注释

【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二】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 ;(2) 。

答案:1.队列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 辞:(2)今说景公 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答案:1.(1)推辞,拒绝 (2)游说,说服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盘缠。

③详细。④[。

3.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文言文阅读

1.(1) 伯牙善鼓琴,鼓:________________鼓:弹。

(2)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________________“阴”是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

(3) 更造崩山之音,更:________________再,进一步。

(4) 志想象犹吾心也,犹:________________(就)好像。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两组:( )。 _____ (B) 。

A.善:伯牙善鼓琴. ________擅长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好

B.乃: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________于是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________于是,就

C.于:止于岩下. ________在

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从

D.之: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它的。 / 知道,明白。必定准确的知道。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之,两个都指代“山水之乐”,即欣赏山水而产生的快乐。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山流水 ,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

1.(2)“阴”是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泰山之阴就是泰山的北边。和其相对就是“阳”,山的南边,河流的北边。记一下就可以了。巧记就是山的南边照到太阳,所以是“阳”,北边照不到就是“阴”)

~~~~~~~~~~~~~~~~~~~~~~~~~~~~~~~~~~~~~~~~~~~~~~~~~~~~~~~~~~~~~~~~~~~~~~~~~

4. 子贡问时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译文】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你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一年到底应是几季?”

孔子答:“四季。”

子贡面露疑惑之色。孔子说:“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子贡立刻明白了。

5. 关于乐羊子子妻文言文的题和答案

《乐羊子妻》(读yuè yáng zǐ qī),是一篇人物传记。

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的妻子的高尚的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不可半途而废的精神。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1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

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还,回。

以,把。与,给。

3“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4“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5“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7“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

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8“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

“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倒装句,不已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10“若”,假若。

楚地方言,今保留。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

捐,也有“失”义。12“稽废“,稽延荒废13“积学”,积累学识。

14“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同“无”,没有。

15“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6“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17“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

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18 “遗金一饼”,一块丢失的金子19 “尝“ 曾经。

20” 还以与妻”,以,把。21“遂成丈匹”,慢慢的才能成丈成匹。

原文今译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吃别人丢弃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

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

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

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

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

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

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故事意义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2.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

6. 文言文晏子辞千金的阅读答案

原文: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晏子方食,食(正) 晏子之家,之(的)

请以奉宾客,以(用) 言之公,之(代词,代晏子贫困的情况)

晏子之家,若是七贫也!

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7. 6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点击《管宁割席》答案

管宁割席》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管宁割席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一)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1、a:曾经 b:先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管宁割席》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七年级下册暑假语文作业的检测试题

三、阅读与鉴赏(共38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9—10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10。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1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勤勉,努力。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1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2分)

甲文: 。

乙文: 。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8题。(10分)

伟大的悲剧(节选)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者:茨威格)

15、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 。

16、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2分)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答: 。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3分)

答: 。

18、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具体的例子。(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922题。 (13分)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亲一样的男子汉!

③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④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⑤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⑥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⑦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⑧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⑨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⑩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⑾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

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⑿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选自《优秀千字散文选》)

19、为什么说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请联系全文分析。(3分)

答:

20、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跃上了父亲的船。(2分)

答:

(2)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2分)

答:

21、从全文看,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2分)

答:

22、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4分)

答:

(四)写作(4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一个学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请回忆你的生活,在这个学年里,你收获了什么?是幸福、坚强、感动,还是。。。。。。,请以这个学年,我收获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亲爱的同学,当你放学回家饥肠辘辘时,妈妈已为你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关心和热情会扫去你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请以我感恩,我 为题,写一篇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②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