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怎么死的 曹真真正死因?曹真三次击败诸葛亮,是怎么一回事_蜀汉_赣州_北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曹真 蜀汉 赣州 北伐

本文目录

  • 曹真怎么死的 曹真真正死因
  • 曹真三次击败诸葛亮,是怎么一回事
  • 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刘封却不得善终,原因是什么呢
  • 历史上曹真和司马懿不和吗 虎啸龙吟曹真怎么死的
  • 曹真是曹操什么关系 关系却比父子更胜父子
  • 三国曹魏名将曹真生平简介
  • 曹真是谁的儿子啊
  • 曹真 || 赣州·桥
  • 曹真的人生经历

曹真怎么死的 曹真真正死因

1、曹真是在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因病去世的。《三国演义》里是被诸葛亮的一封信活活气死。

2、太和四年二年癸巳日(230年3月16日),曹真官至大司马,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攻伐蜀汉。明帝接纳,曹真于是从长安出兵,从子午道入;司马懿经汉水进军,另外有部分于斜谷入,从多路进攻蜀汉,但因天雨而罢兵。后曹真得病,回洛阳,次年(231年)三月逝世,谥元侯。

3、《三国演义》里曹真被大大弱化,其形象非常矛盾,一方面是被敌军连败,掩饰过失的败将;另一方面也识破过诸葛亮放出司马懿谋反的离间计。

4、卧病时顾全大局地主动将都督印让与司马懿,但最后却在征蜀失败后,因一封诸葛亮寄给他的书信导致激愤而死。历史上曹真的功绩,全部都转到司马懿身上。

曹真三次击败诸葛亮,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问题有误,历史上曹真和诸葛亮实际交战应该只有两次,一次勉强算平手,一次则是小败,并没有三次击败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曹真几乎就是废物的代名词。诸葛亮几次北伐,他带兵御敌时都是被杀了一个落花流水,最后只能靠司马懿来救场。当然,历史上司马懿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因为曹真病重,才第一次赶赴关中指挥魏军和蜀军交战,此前都是曹真坐镇关中,而且战绩也不算差。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曹真历次的战绩。

第一次北伐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故意宣扬要从斜谷道出兵攻打郿城,并让赵云、邓芝率偏师进驻箕谷,虚张声势伪装成蜀军主力,以牵制魏军。曹魏果然中计,都督关西的大将军曹真亲自带兵前往郿城,和赵云对峙。诸葛亮趁机率蜀军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发生叛乱,响应诸葛亮的北伐,关中为之震动。

六年春,(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郿城靠近长安,此时赵云还在箕谷,魏明帝曹叡不敢让曹真轻易离开,于是只能一面命曹真进攻赵云,一面派遣张郃率军支援陇右,诸葛亮则命马谡前往街亭阻击张郃。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没有在路口驻守,擅自带兵上山,因此很快被张郃击败,魏军打通了支援陇右的通道。诸葛亮无奈,只能指挥蜀军撤退。

等到曹真击败赵云,赶到陇右时,蜀军其实已经撤走。叛乱的陇右三郡也大多已经被张郃平定,只剩下安定的杨条等人还据守月支城,曹真率兵围城,将他们逼降。

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真其实没有和诸葛亮正面对上,只和赵云打了一仗。而且由于此战实际上是曹叡指挥,因此并不能算曹真击败了诸葛亮。

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兵出祁山失败以后,下次可能会经陈仓来犯,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在陈仓筑城。

(曹)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果然兵出散关,包围了陈仓,曹真率军前去增援。两军在陈仓对峙多日,由于魏军已经有了准备,蜀军未能攻克陈仓。随后因为蜀军粮草不济,加上曹叡又命张郃率军来增援,诸葛亮主动撤兵。魏将王双率骑兵前去追击,却被诸葛亮击败,王双战死。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这一战曹真准确判断了诸葛亮可能出兵的方向,并做好了准备,导致诸葛亮无功而返。不过由于诸葛亮这次北伐双方并没有大的战斗,蜀军损失不大。而且在撤军时,诸葛亮又重创了追击的魏军,因此严格来说,曹真最多就是和诸葛亮战成了平手。

第三次北伐

公元229年春天,诸葛亮命陈式率军进攻汉中西部的武都、阴平二郡。曹魏雍州刺史郭淮领兵前去救援,诸葛亮带蜀军主力进驻建威,逼退魏军,陈式得以顺利占领二郡。诸葛亮这次北伐规模不大,时间也不长,曹真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已经结束,所以两人没有交手,谈不上谁胜谁负。

曹真伐蜀

公元230年七月,诸葛亮连续北伐让曹魏压力颇大,曹真上书曹叡,建议转守为攻,主动伐蜀,以消除隐患。曹叡于是命曹真率主力经子午谷、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夹攻汉中,其他各军从褒斜道、武威等处一起向蜀汉发起进攻。

诸葛亮得知魏军来犯以后,调集蜀军加强各要点的防御。不过由于蜀道艰险难行,加上连续暴雨三十几天,导致栈道断绝,魏军除了夏侯霸等部抵达兴势,和蜀军战了一场外,其他各军都被困在路上。华歆、杨阜、王肃等人纷纷上书,力劝曹叡退兵。曹叡见伐蜀难以继续,于是在九月下诏命曹真退兵。

(曹)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曹真这次伐蜀动员军队不少,但是因为天气影响,最后搞了个虎头蛇尾,无功而返,白白浪费了大量物资。而且虽然这次伐蜀魏军在战斗中损失不大,不过士兵水土不服生病者不少,损失远大于所获,因此算起来起码也是个小败。

之后不知道是征途劳累,还是这次战败打击太大,曹真在回洛阳路上就一病不起,并于次年去世。所以曹真和诸葛亮在战场上其实只较量过两次,一次平手一次小败,战绩并不让人满意,当然和演义中相比,还是要好很多了。

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刘封却不得善终,原因是什么呢

曹真之所以能够成为曹魏政权的最高统帅,主要是因为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特别好。

而刘封之所以不得善终,主要是因为他在关羽被围困的时候并没有发兵救援。这件事情彻底惹恼了刘备,所以刘备才会杀死他。

第一,曹真为什么能够成为曹魏最高统帅?

曹真之所以能够成为曹魏的最高统帅,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1是因为曹真本来跟曹操就是亲戚关系,曹操在早年领兵打仗的时候希望可以多重用自己的亲戚,所以才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堂兄曹真。

第2点原因在于曹真这个人确实非常的有本事,他不仅军事指挥能力特别好,而且非常的勇敢。

第3点原因是曹操非常地重视人才,举贤不避亲。他希望通过重用曹真的方式让天下的贤才都来投奔自己。

第二,刘封为什么不发兵救关羽?

刘封在得知关羽被围困以后并没有发兵去解救关羽,这也直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而刘封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刘备在考虑立储问题的时候曾经询问过关羽的意见。

关羽认为刘封只是刘备的义子,不能将其立为太子。而且关羽还建议刘备将刘封派遣到很远的地方去带兵。而刘封对关羽的仇恨也是由于这件事而起的。

第三,刘备为什么要杀刘封?

刘备之所以要杀掉刘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刘封在得知关羽被围困的时候并没有发兵救援,导致关羽死亡。

二是因为刘备已经立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为皇储。他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不得不杀掉义子刘封。

总结:曹真之所以能够成为曹魏政权的最高统帅,主要是因为他这个人非常善于带兵。

而刘封之所以没有得到善终,主要是因为他不懂得顾全大局,在关羽面临困境的时候没有发兵救援,导致关羽被孙权杀害。

历史上曹真和司马懿不和吗 虎啸龙吟曹真怎么死的

  在《虎啸龙吟》中曹真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粗俗还是直爽,他对曹魏绝无二心,但他和司马懿之间却总有很多的矛盾,在历史上曹真和司马懿不和吗?这让很多网友感到好奇,同为辅政大臣,两人之间的关系怎样?曹真有生之年经历了很多的战事,曹真怎么死的?

  曹真

  曹真和司马懿关系为什么不好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善武术,心胸高傲,对曹丕托孤司马懿很是不忿。他认为只有曹家的人才能对曹魏的江山忠心耿耿,因此他不遗余力的排挤司马懿,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变的非常紧张。

  曹真对曹丕和曹叡非常忠心,为了和司马懿争宠,他主动请缨要讨伐蜀国,不就之后曹真就病重,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曹叡要小心司马懿。

  曹真

  虽然曹真不喜欢司马懿,但曹真本身并不坏,他只是坚信外姓人是不会对曹魏忠心。他做这么多一切都是为了捍卫属于曹氏的权利,对待扶持的帝王绝无二心。

  曹真是被司马懿拍死的吗

  虎啸龙吟剧照

  历史上的曹真是曹魏的名将,曹丕去世之后成为辅政大臣,官赐大将军。太和二年曹真率兵抵御诸葛亮的军队,诸葛亮无功而返,曹真大胜。太和四年,曹真升到大司马位置,同一年曹真生病,回家休养,曹叡亲自探望。太和五年曹真因病去世。

  网上有很多关于曹真死亡真相的传言,有人说曹真是被司马懿一巴掌拍死的;也有人说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但关于曹真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生病去世。曹真这一生为了曹魏江山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在死后获谥为元侯。

曹真是曹操什么关系 关系却比父子更胜父子

曹操是曹真的义父。

曹真有智有谋,聪慧过人。他长大后成为曹操麾下的一名勇士,位及大将军、大司马,为魏国的鼎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18年,刘备率领大军攻入汉中,曹操任命曹真为偏将军前往抵抗。曹真带领曹洪、曹休、张既等人一举击破刘军。曹操大悦,并在九月的亲征中,授予曹真中将军的职位。

早年经历

曹真,字子丹,魏武帝曹操的养子。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秦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曹操哀曹真少孤,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但另据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

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时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养曹真,变易其姓,才转姓曹。两种说法莫衷一是。

曹操收养曹真后,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让他率领虎豹骑。曹真讨伐灵丘的贼寇,拔之,被封为灵寿亭侯。

三国曹魏名将曹真生平简介

  曹真,字子丹, 三国 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曹操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参与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并参与汉中之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曹魏名将曹真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曹真生平简介
  曹真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将军、大司马,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深得曹操的赏识。

  根据史书《魏略》的记载,曹真原本姓秦,他的父亲其实是与曹操有兄弟之交的秦邵。秦邵早年与曹操关系非常好。在兴平末年,曹操与袁术在豫州交战,秦邵也跟随曹操部落出征。有一次,曹操带领部下出外侦查,不幸被袁术的士兵发现。曹操带领一干人马仓皇而逃,袁术部下穷追不舍。危急之际,随曹出征的秦邵为了掩护曹操,毅然把自己乔装成曹操的模样,策马迎战袁术军队。袁术的部下以为秦邵就是曹操本人,立刻集中兵力追赶厮杀。秦邵最终不敌袁术,染血于敌军剑下。曹操最终逃脱了袁术的追赶,也因为有秦邵的掩护而逃过了一劫。后来,曹操非常感激秦邵的救命之恩,便把秦邵的儿子秦真收养为自己的义子,还帮他更换了曹姓,归入曹氏的族谱中。而曹真得到曹操的赏识,也在魏国的强大之路上,为曹操立下不朽功绩。

  而《三国志》的记载却截然不同。《三国志》中讲述,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族子,他的父亲名字叫曹邵,是曹操的亲信。在曹操最初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曹邵就在曹操的麾下为其招兵买马。后来曹邵在豫州的战乱中被黄琬杀害。曹邵临死时,一时放心不下而知曹真,便把儿子托付给曹操。曹操遵守诺言,收养了曹真,并苦心栽培他,让他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
  曹真伐蜀的 故事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众多战役中较为不堪的一笔。

  太和四年秋天,诸葛亮 命令 魏延、吴一发动阳溪谷之战。在此之前,诸葛亮已经连续两次北伐攻打曹魏。公元230年,曹真升为大司马。曹魏最先确定的战略是先吴后蜀,但在诸葛亮的屡屡进攻,让曹真无法再忍。曹真上表要求出兵攻打蜀汉,自动请战回击诸葛亮,魏明帝也认同他的想法,派大军支持曹真。但是,司空陈群认为斜谷进军不利,反对这个进攻计划。于是,曹真再次上书,提出了子午道的计划。但这还是遭到了陈群等人的反对,他们都认为这样大规模征战,花费甚大,劳民伤财。魏明帝把陈群等人的 意见 下诏给曹真。但曹真却以此为诏书带兵出发。

  曹真从子午道南入,司马懿从汉水逆流而上,曹司两军在南郑会师。曹真还派了郭淮、费曜从斜谷道、武威协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曹真一出战就遇到了大雨,子午道的大雨让曹真裹足不前。而水陆并进的司马懿也被大雨淋得如同落汤鸡。大军无法前进,曹真、司马懿等人不得不在营帐等候时机。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月,大雨下来三十来天都没有停止。原本打仗的士气已经逐渐消退。

  更加不幸的是,前线传来栈道断绝的消息。魏明帝也下了诏书要求曹真撤兵回洛阳。在不得已之下,曹真含恨奉诏撤兵而归。司马懿也只好班师回朝了。

  曹真在大雨中一直染疾未愈,带病回到洛阳后,也一直郁郁不得安宁,最后病逝了。
  曹真碑目前下落
  曹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多次对蜀汉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最高的官职是大司马,是当时的 军事 上的最高权利掌控者。曹真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曹真的丰功伟绩,为其立碑歌颂,此碑后来被人们称为曹真碑。现存放于故宫博物馆内,但只剩下中间部分,上下两边均遗失。

  曹真碑出土于一八四三年的陕西西安,当被人挖出来来后,曹真碑上关于蜀汉和诸葛亮的相关字眼均被刨去,所以碑文并不完整。曹真碑的阳面共计二十行,字数从九到十七不等。根据古代立碑规矩碑阳是记录墓碑主人功绩的文字,当碑阳难以容纳时方可刻在碑的两侧,当两侧容纳不下时,才可以刻到碑的阴面。碑的阴面被称为碑阴,曹真碑的碑阴处就比较规整,因为碑阴处一般记载立碑的资助人员和钱的数目,也有碑的题名。曹真碑碑阴共计三列,每列三十行,字数从二到十二不等。

  曹真碑文是 隶书 篆刻,苍劲有力,其拓本被清朝的陆增祥收录,被放在《八琼实金石补正》当中。现在这本书也被存放在故宫博物馆中。曹真碑具有极大的史学价值,不仅是对曹真生平资料的强有力的补充,其碑文 书法 也是记载了填补了三国时期书法变迁演化的空白。虽然曹真碑只是一块残碑,为史学参考留有遗憾,但是碑侧的龙纹石刻再次展示了古人成熟的石刻技术。

猜你喜欢:

1. 三国武将排行榜前十名

2. 三国十大未被重用的人有谁

3. 三国名将有哪些

4. 三国历史人物谁最猛

5. 三国演义中前30大猛将排名

6. 三国人物为何都是单字名

曹真是谁的儿子啊

曹真是曹操养子。

曹真也是曹操收养的儿子,他父亲死的早,丞相见其可怜便让他认自己做了干爹,此后便将其当成亲生儿子一般栽培。曹真年少便英勇善战、力大无比,深得曹操赏识。自小,曹操便对曹真疼爱有加,因此他们之间有着一份浓厚的父子之情。

曹真介绍:

曹真(?~231年),字子丹,曹操族子(一说原姓秦),其父战死后,曹操收为养子。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真幼年丧父,被曹操收养,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因讨伐灵丘的贼寇,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

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地区。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国将领孙盛,迁中军大将军、给事中。曹丕病重时,接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封邵陵侯。后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迁大司马。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谥号为元,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曹真 || 赣州·桥

小时候,父亲抽的香烟,牌子最响的就是“赣州桥”。烟盒上印着一排雄伟的桥墩,使我对赣州城产生了无限向往。长大后我来到赣州城,找到了现实中的赣州桥——东河大桥,忽然发现“东河大桥”四字竟是郭沫若的大手笔,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东河大桥的边上,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古桥——建春门浮桥。桥长400米,宽5米,由近百条木船连接而成。构造方法是3只木船为一组,在船上架梁,梁上再铺上木板,一组组木船之间用缆绳捆绑,铁锚锁江。这是一座有着九百年历史的古桥,建桥的是谁呢?说出来无人不知,就是的《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宋史记载,洪迈“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建春门浮桥一头连着古城墙,一头连着东河戏的发源地——水东镇。夏日傍晚,市民们有的在桥上纳凉,钓鱼,有的下河游泳,一些青年男女特别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那种晃晃悠悠的滋味,为美丽的爱情增加了几许浪漫与神秘。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两座桥是傲视群雄的“桥中贵族”。无论是古是新,其绵长,其伟岸,其繁复铺排,都是令人艳羡的。其它的桥,可就简单多了。举个例子,寻乌桂竹帽国营垦殖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很牛的国企。国家拨款铺设了寻乌县城到桂竹帽垦殖场的沙子路,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可当我们坐车去垦殖场参观时,却大跌眼镜:一路上经过的三四座水泥桥,中间一股竟然是空的,左右两块水泥板刚好够两个车轮压过去,当地百姓笑称这是“屙屎桥”。当然,这种桥还是属于“升级版”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寻乌老家的“三板桥”,由三排木头相接而成,奇怪的是它不是头对头紧密相连,而是错开并排,连接成“之”字形。我挑着上百斤的稻谷踩在上面,一晃一晃,吓得灵魂出窍。朋友们一直夸我胆子大,看来是拜它所赐啊!

还有更危险的桥,在会昌汉仙岩。三米多长的一块条石,横在峭壁之间,往下看是万丈深渊,桥对面是一间很小很小的庙,听说只有心地至诚的人才能平安通过。导游告诉我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名字:舍命烧香。

在赣州,凡事不可下断语。刚说到诸桥的简陋,朋友们就带我见识了两座收藏级的精品桥:定南的柱石桥和龙南的太平桥。这两座桥都建在离县城百里之外的山村中,似乎修造它们就是为后人收藏做准备的。怎么也想不到会在那么偏远的地方猛然出现好似精美的象牙雕件一般的古桥。

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柱石桥,位于定南县鹅公镇柱石村,是一座精致的廊桥。桥基用桐油石灰浆黏合麻条石砌成,桥上用十根朱漆镏金的木柱搭建十多米游廊,上设观音楼,观音楼顶部又设有白色八角形万寿宫,楼阁廊桥一体,巧夺天工。

龙南县杨村镇车田村的太平桥,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两空三墩,四拱双层重叠而成的石拱桥。石桥全长50米,宽4米,高17米,上层建有砖木结构的四面通风的凉亭,亭顶设有三组飞檐,翘角昂首苍穹,远远望去,好似哪吒三太子的风火轮落在长虹之上,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由此可知赣州的建筑师不是不会建桥,而是不愿轻易出手,“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传世之物,怎能与顽劣粗陋板结笨重之性同去住哉!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赣州人民积聚千年的建桥激情开始爆发。从九十年代开始,短短二十年间,在赣州城的三江六岸猛然矗立起十八座大桥,比两千多年来的建桥总量还多。新建的桥梁,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造型越来越美。横跨飞龙岛的飞龙大桥,采用独塔斜拉式结构,主塔高84米,恰似“大地之阳”,雄性勃发,阳气十足。位于上游的章江大桥却采用了三跨飞燕式异形钢管拱,全桥居中的是巨大的单肋钢管拱,其两侧各加上一个平衡拱,主拱与平衡拱之间通过31对斜撑钢管和8对横撑钢管连成一体,在空中形成气势恢宏的“飞燕”式钢结构,加上水面上的倒影,组合成一个形态逼真的“生命之源”,有如新荷出水,含苞欲放。

著名建筑学家茅以升说:桥梁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人们热爱桥梁,建造桥梁,凭借桥梁实现沟通和延伸,展开心灵的翅膀。如今,驱车行驶在赣州的一座座大桥上,真让人激情四射。承载着客家文化和红色记忆的赣州,走上现代文明快车道的赣州,越过一座座时代桥梁之后,将会出现怎样的一番光景呢?
作者简介:

曹真(又名曹卫民),现为赣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赣州市文联副主席,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曹真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等国家级等重大展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中华文人书画小品展银奖,江西省国家公务员书法展一等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出版书法集《曹卫民书法作品集》,著有散文集«临风听蝉»。

:客家风骨

曹真的人生经历

曹真的人生经历

  曹真的人生经历,曹真字子丹,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将军,在三国时期的前端,他为曹魏王朝打下厚实的基础,到了后端时期,他是力挫诸葛亮北伐的主力军,他用兵很有一套,是一位智勇兼备的`名将。

  曹真的人生经历1

  曹真行军打仗勇猛无比,于是曹操便任命他为虎豹骑的将领。

  公元218年汉中之战时,曹真为偏将军跟随曹洪、曹休等人在下辨,攻破刘备大将吴兰。同年九月,曹真跟随曹操亲征到长安,被授予中领军一职。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为魏王,便任命曹真为镇西将军,进封东乡侯。不久,张掖等人在酒泉造反,曹真率军成功平息叛乱。诸葛亮北伐魏国时,曹真算准诸葛亮会攻打陈仓,于是派兵前往成功阻击蜀军的进攻。

  公元230年,曹真接替已故的曹休成为大司马,并赐剑履上殿。同年,曹真从子午道出发前去攻打蜀汉,在汉中遭遇雨水困阻,不久便奉命返回洛阳。在撤军途中,曹真感染风寒一病不起,第二年便在洛阳病逝。

  曹真病逝后,魏明帝曹叡感念他劳苦功高,便赐谥号为元侯。在三国后期,曹真是力挫诸葛亮两次北伐的主力之一,其实力也不容小觑,是一位智勇兼备的名将。

  曹真的人生经历2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汉。曹叡于是亲征至长安,遣曹真为督诸军驻于郿,曹真派右将军张郃进军援救,于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同时,曹真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的偏师。增援部队开进陇右,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于是退兵。

  战后,诸葛亮在上疏中提及了张郃、曹真分别在街亭、箕谷两战击败蜀汉军队的原因:“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起初,安定人杨条等劫持官吏据守月支城响应诸葛亮,曹真军至安定,杨条对其众说:“大将军亲自来了,我愿意尽早出降。”遂自缚出降。于是陆续收复三郡。

  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

  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郝昭早已有备而战,诸葛亮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