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_杏花春雨江南 出处)_江南_杏花春雨_徐悲鸿

本文目录

  •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出处
  •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全诗是什么
  •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
  •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哪首古诗
  • 杏花春雨江南什么意思,杏花春雨江南的上一句
  •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是哪首古诗
  •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
  • “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塞北“出自哪位诗人
  • 白马秋风塞上全诗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出处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原句为“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后来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后一句则完整保留。

此句中“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意思为: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此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

扩展资料: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引用了《风入松·寄柯敬仲》诗中“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好意境。

将在冀北驰骋于秋风中豪迈与思念故乡江南飘零的杏花、春雨的柔情,掺揉在一起,同时骏马秋风冀北式的美和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美。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全诗是什么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全诗是: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一佳联,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所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的诗意的生活向往、怀恋之情,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逝的留恋、遗憾、惋惜之情。

“杏花烟雨江南”出自元代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作者介绍: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出自《风入松·寄柯敬仲》

《风入松·寄柯敬仲》为元代词人虞集所著,通过对自己往年奎京阁当值的情景的描述,意在唤起朋友柯敬仲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虞集和柯九思(字敬仲)曾共事于奎章阁(在皇宫西面)。九思以画著名,虞集诗集中有好几首题柯画的诗。虞集长柯九思四十岁,也就是忘年交。虞集生长于临川崇仁,宋代也称为江南西路,他诗中也常以江南为念。

后因受元主厚遇,颇为权贵子孙妒忌,欲中伤而未成,南还之念更切。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顺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托病回到临川。这首词当是这一时期所作。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哪首古诗

出自徐悲鸿自题联,并非古诗。

对联解释:塞上的白马伴着秋风,江南的春雨浇灌着杏花。

人物介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绘画创作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

①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风靡巴黎,但他遵循导师赠言“勿慕时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名作,刻苦锤炼绘画技巧。1924年前后,对绘画规律进一步融会贯通,臻于成熟,1926年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自认此年“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之像》以及《男人体》《女人体》等习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②盛期(1928~1936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丰,形成了明确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1928~193O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后》(1930~1933年)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例如《徯我后》,取自《诗经》的“徯我后,后来其苏”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画面描绘农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里仰天而望,期待着甘霖。此画所作年代,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际,曲折地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且成就高,画的较多的是马、牛、狮、雀等,造型精练,生动传神。著名的作品有《马》《日长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逆风》《晨曲》等。

杏花春雨江南什么意思,杏花春雨江南的上一句

1.意思是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2.出自现代画家徐悲鸿的自题联。

3. “白马秋风塞上”是指秋天。

4.秋天的时候,乘着秋风,骑马奔驶在塞外辽阔美丽的草原上非常惬意。

5.“杏花春雨江南”是指春天。

6.春天的时候,杏花绽放,春雨绵绵,秀丽的江南景色越发秀丽动人。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是哪首古诗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是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的自题联。

释义: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作品赏析

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人物介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扩展资料:

一、全诗注解

1.注释

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诗藏,官至奎章阁学士。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

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

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

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挼:揉搓。

银字泥缄:指书信。

2.译文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二、作者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塞北“出自哪位诗人

“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塞北“出自哪位诗人?——答案:“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铁马秋风塞北“出自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


【出处】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


【引历】

1.南宋陆游(陆放翁)有“ 铁马秋风大散关 ”。

2.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有一首《风入松》:“……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句优美动人,引起后人以“骏马秋风蓟北”对照,凸显江南的柔美和燕北的阳刚。就像风土谣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流传人口。

3.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刚性美与柔性美》中引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也认为是两句古语。

4.对联:铁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

5.后来吴寇中曾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作品简介】

《风入松·寄柯敬仲》为元代词人虞集创作的一首词,收录于《道园学古录》中。

作者通过对自己往年奎京阁当值的情景的描述,意在唤起朋友柯敬仲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作品原文】

风入松·寄柯敬仲

画堂红袖倚清酣②,华发不胜簪③。几回晚直④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⑤。书诏许传宫烛⑥,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⑦水挼⑧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⑨。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释】

①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诗藏,官至奎章阁学士。

②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

③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④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

⑤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

⑥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⑦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⑧挼:揉搓。

⑨银字泥缄:指书信。


【白话译文】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创作背景】

虞集和柯九思(字敬仲)曾共事于奎章阁(在皇宫西面)。九思以画著名,虞集诗集中有好几首题柯画的诗。虞集长柯九思四十岁,也就是忘年交。虞集生长于临川崇仁,宋代也称为江南西路,他诗中也常以江南为念。后因受元主厚遇,颇为权贵子孙妒忌,欲中伤而未成,南还之念更切。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顺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托病回到临川。这首词当是这一时期所作。


【作品鉴赏】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以侧写正,委婉曲致。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金殿是皇帝的宝殿,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许传宫烛“补足了“晚直“(值), “轻罗初试“照应了“风软“。“几回晚直金銮殿“到“轻罗初试朝衫“几句,描写了作者作“侍书学士“时的活动。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下阕改变手法,侧重以景言情,写思念朋友和归心似箭的情怀。

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接“,“挪“的异体字, “挪“字很传神,将刚化的冰水的形态写得逼真、恰切。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语呢喃’’,自是双燕,边飞边噪,其声是流动、变化的。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去写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凭谁“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经填了这首词寄给柯九思了,怎么又说“凭谁寄银字泥缄“呢?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我也要南归了。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花春雨江南“。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名家点评】

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瞿宗吉《归田诗话》云:“虞邵庵在翰林,有诗云:’屏风围坐鬓毵毵,银烛烧残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又作《风入松》词云云,盖即诗意也,但繁简不同尔。曾见机坊以词织成帕,为时所贵重如此。张仲举词云:’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即指此也。“

夏承焘先生说“这首寄赠之作,重在自况“。(《金元明清词选》)

张翥在《摸鱼儿》结尾记:“召试问,人生谁是无情者。先生归也,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作者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白马秋风塞上全诗

白马秋风塞上全诗: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意思是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是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的自题联。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两种景色,都非常优美动人,放在一起,互相衬托,以美衬美。

“白马秋风塞上”是指秋天。秋天的时候,乘着秋风,骑马奔驶在塞外辽阔美丽的草原上非常惬意。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杏花春雨江南”是指春天。春天的时候,杏花绽放,春雨绵绵,秀丽的江南景色越发秀丽动人。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中出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