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公孙胜为什么突然离开梁山了
- 公孙胜明明最早上梁山,后来为何又离开梁山
- 公孙胜为啥这么早就离开了梁山
- 《水浒传》里,公孙胜是梁山最早的元老,为何第一个离开
- 为何最早的元老公孙胜,反而第一个离开梁山
- 水浒传,老版哪一集有公孙胜,斗法的情节,新版哪一集,如果没有为什么不拍呢
- 水浒中公孙胜为什么第一个离开了梁山,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公孙胜为什么突然离开梁山了
文/饭后君
导读:在四大名著里最让人不想看的就是水浒传了,看一遍生气一遍。今天来说说,水浒里智商最的人,他就是公孙胜,也是第一个离开宋江的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宋江,因为他知道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与晁盖,吴用七人结义,一同结取生辰纲,入伙上梁山。在水浒传里,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样,精通五行八卦,他师父就更厉害了。
说到公孙胜其实是一个很有理想,有远大抱负的人,学了一身本领不甘心,埋没此生。想在尘世中建一翻事业,因此伙同晁盖等人结生辰纲,劫富济贫。
公孙胜的离开是必然的,今天要谈的问题不是他离不离开的问题,而是为什么第一个离开宋江,离开梁山。公孙胜是梁山的元老,历经晁盖与宋江两老首脑,地位不但不倒,反而更加稳固。
公孙胜与吴用两人可以说是梁山的核心人物,而吴用早已倒向宋江,公孙胜早就看不惯宋江的所作所为,但是拿他没有办法,与当初建立梁山的意愿背道而驰。
而宋江甘心做朝廷的走狗,上梁山的人都是与朝廷为故的,而此时要被朝廷招安,帮朝廷卖命。
第一次离开梁山后,就是宋江上山之后,看出宋江不是什么好领导,于是借老母生病离开,跟着二仙人学道讲经去呢,但是看到其它兄弟们一个个死去,心有不甘,于是第二次上梁山帮助宋江。
按照能力来讲,怎么也不可能让宋江当梁山统领,这一点很人不可理解。其实宋江只不过会拉拢人心,真本事没有,上战场他不行,能计谋也不行。
除此之外,完全很有理由,梁山好汉的排名顺序也是宋江一手策划,拉拢人心这一点宋江很厉害。
所以说,当公孙胜离开梁山时,宋江留都不留,作为梁山的开山元老公孙胜,不能带着兄弟们走上一条好路,这一点公孙胜也很无奈,看不下去,只能选择离开。
从此公孙胜退隐江湖,隐居在山森中,不问世事。当大家看到梁山好汉的下场后,一定感觉公孙胜的离开是对的。有宋江这样的领导不亡才怪,所以说,公孙胜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知道宋江是这样的人,是你也得离开是吧?
(不到之处,欢迎点评)
公孙胜明明最早上梁山,后来为何又离开梁山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仍然有名,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似乎还节选这段文章,作为课文。如果第一次读这段故事,的确会觉得吴用下蒙汗药的方法,确实令人难以防范。
参与智取生辰纲的人中,有一人是公孙胜。
当时,晁盖、吴用、刘唐等人在谋划生辰纲之事时,公孙胜要见晁盖,庄客不同意,晁盖还动手打人。为了能取生辰纲,公孙胜可谓是真心实意加入。后来,公孙胜也因此上了梁山,坐了第三把交椅。
然而,公孙胜后期却离开了梁山,而且是两次,这却是为何呢?私以为,有两方面原因,分别是原著设定和人物处理。
从原著设定来看,是因为公孙胜知道自己的定位。
公孙胜虽然是108将之一,但是他的师父罗真人说过,他上应天闲星。何谓天闲星?就是算清闲的,不会因为世事而忙碌的,哪怕是为了梁山大业。后来天降石碣,108将大排名,公孙胜的确时天闲星。
从整本书来看,公孙胜的确是很清闲的,不是每一场战役他都参与。
智取生辰纲时,他就提供了消息;后来上梁山,他做了点法术,打败了来追捕的官兵;再以后,就是高唐州斗法破高廉,降服混世魔王樊瑞。二败高俅时,公孙胜又祭风,火烧官兵战船。
南征北战时,公孙胜主要破贺重宝的妖法,助宋江破太乙混天象阵,降服乔道清和马灵,击败金剑先生李助。
可以这么说,公孙胜虽然道术高,但是基本不出手,只在对方出现术士的情况下他才出手。他就像是梁山的大杀招,轻易不出手。
另外,公孙胜是道士,道士讲究清闲打坐修道,若一直在梁山,经常面对打打杀杀,就无法修道了。所以,公孙胜第一次下山了。
至于第二次下山,则是因为师父告诫过他,“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因为天命不可违。公孙胜若参与征讨方腊,梁山肯定能少损失一些将领,但他不能违背天命,这是原著的设定。
还有一点原因,是人物处理方面。
侯会在《水浒探源》中说过,公孙胜是水浒流传过程中,由后来人加进去的,最初劫取生辰纲的人中没有他。所以,那几回故事中,对生辰纲的人数,书中有时说“七人”,有时又说“六人”。
公孙胜道法高强,但法术战役毕竟是少数,如果公孙胜一直在梁山,普通战役他不出手,就会很尴尬,显得他很多余。毕竟他是第四位好汉,不发挥点左右就名不副实了。作者为了处理好这个人物,只能让他下山,有意让他避开这种情况,直到碰到法术战役时,才让他继续出现。
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公孙胜的尴尬地位,同时也能在别人找他的时候,继续拉拢其他好汉,为其他好汉的出场,埋下伏笔。比如戴宗和李逵下山找公孙胜时,就拉拢了杨林、石秀等人。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公孙胜前后两次离开梁山,都和宋江无关,没有所谓的“公孙胜看透宋江故而离开梁山”之说。
公孙胜为啥这么早就离开了梁山
因为公孙胜是个道士,能够看天象,预测未来,知道将来梁山会失败,所以就提前离开了梁山。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正如公孙胜所料,梁山众好汉最后死的死,散的散,一片狼藉。
很多人都知道,公孙胜法力是很高强的,道行很深,但是他为什么就那么早的离开梁山呢,他之前可是梁山的军事啊,怎么就这么弃梁山兄弟而去呢?我觉得原因有三点:
1.公孙胜能看天象在小说《水浒传》中,公孙胜其实出现的情节并不是很多,他也很少参与梁山的事情,但是他一出现,就会让人直呼厉害。因为他的法术之精湛,是当时无人能比的,可以这么说,如果公孙胜当年跟宋江一起去打方腊的话,那梁山应该不会输。但就是因为公孙胜道行深,他可以看透天象,知道未来梁山必定会走向灭亡,所以他只能找借口离开了梁山,虽然中途有回来,但也是因为兄弟情义,所以特意回来帮宋江一次,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了。
2.宋江的行为令公孙胜不服。公孙胜在晁盖还是梁山头领的时候,他就是梁山的军师了,但是宋江来了梁山之后,便开始与晁盖起争执,意见相左,所以公孙胜并不喜欢宋江,晁盖死后,也就没什么可留恋的了。况且宋江后来一直打算让梁山弟兄们接受招安,公孙胜知道,这是一条不可能实现的路,哪里说你被人家招安之后,还能按照原来的制度生活,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公孙胜极度讨厌宋江招安的计策,自己又不能做些什么,只能拂袖而去。
3.公孙胜是道士,不好参与人间太多事情公孙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道士,他武艺一般,但是道术了得,可是对于修道之人来讲,是不能轻易将道术施展的,所以他参与了几件事情之后,就离梁山而去,到远处修行去了。
《水浒传》里,公孙胜是梁山最早的元老,为何第一个离开
虽然公孙胜是梁山比较早的元老之一,但他其实并不喜欢招安之后的生活,他还是更喜欢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既然梁山的好汉们已经受到招安了,那么公孙胜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他就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了,而且他在学成道术之后一直都在帮助晁盖和宋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赡养自己的老母亲,所以他也需要回家去尽孝道了。 公孙胜是智取生辰纲七人组中的一员,而且他很早就和宋江打过交道了,他可以说是水浒这么多好汉中出现的比较早的了。而且公孙胜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他的法术可以说是水浒这么多所谓的道人之中道行最高超的。而且公孙胜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师父罗真人,之所以公孙胜离开了梁山和他的师父罗真人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公孙胜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是一门心思只想着修道的,他还想着下山去历练历练,而且他的心中也有一颗博大的心,他希望天下的百姓和苍生都能够幸福,所以他才想着下山去找晁盖他们智取生辰纲,然后继续留在梁山,默默的帮助梁山。其实公孙胜的目的就是希望梁山能够改变宋朝这个腐朽的统治,希望梁山的存在就能够使得宋朝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是随着梁山的发展,公孙胜也看清楚了,这个梁山其实也是分崩离析的,他其实根本就救不了宋朝,而且也帮不了百姓多少,所以后来公孙胜看梁山基本上已经要被招安了之后就离开了梁山。
公孙胜他毕竟是一个道士,他还是更喜欢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的生活,他不希望自己被君王随便的授予一个官职,然后被禁锢在宫中。同时公孙胜其实并不认为朝廷能对他们这些受到招安的好汉有多好。而且公孙胜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一直都没有能够为自己的老母亲尽孝道,所以他就不想接受朝廷的恩赐,很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继续修炼,侍奉老母亲去了。
为何最早的元老公孙胜,反而第一个离开梁山
入云龙公孙胜,道号一清道人,当年智取生辰纲“七武海”之一,晁盖集团骨干,梁山好汉第四把交椅。
算得上是梁山最顶级元老与核心人物,不过在梁山招安后,公孙胜助宋江平定淮西,随即以侍奉老母,从师学道的理由“退群”,从此追求仙道,不问世事,而他也因此成为梁山众好汉中,少数得以善终的人。
作为梁山元老,公孙胜为何那么早就退群了?
钟情晁盖,厌恶宋江
公孙胜并非凡俗之人,而是一位仙风道骨,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世外高人。 他之所以屈尊出山,参与凡俗之事,为的是锄强扶弱、济世救苦。
朝廷腐败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推翻万恶的朝廷,才也有机会建立一个理想的仁爱之国,所以公孙胜将内心深处的梦想投资在了晁盖的身上。
晁天王有情有义,为人仗义疏财,仁义无双。公孙胜敬佩晁盖正义的精神,投身晁盖麾下,为其出谋划策铲平乱世。
公孙胜与晁盖之间的联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十分明显,“智取生辰纲”、“谋定梁山伯”、“江州劫法场”,这三步棋下的是稳稳当当,堪称绝妙。
只可惜晁天王命途短暂,在讨伐座头市一战中不幸被毒箭击中,命丧梁山。 晁盖死后,宋江成为了梁山的一把手,宋江原本是一介郓城小吏,只因他为人仗义,孝养老母,而被江湖上的好汉们称作“孝义黑三郎”。
宋江在基层社会中的名气很大,口碑很硬,因此绝大多数的梁山好汉们都心甘情愿的效忠宋江,但是宋江的理念却和晁盖背道而驰。
宋江是一个过份迂腐的人,他对大宋的忠诚已经达到了“愚忠”的地步,因此宋江掌权之后提出的政治理念是“落叶归根,加入朝廷”。公孙胜对宋江的理想嗤之以鼻,当宋江在梁山上公然提出“诏安计划”的时候,公孙胜便已经产生了退隐之心。
毕竟梁山上可不光有鲁智深武松林冲这些义气为先,光明磊落的汉子,也有王英李立秦明董平等人啊。而那个时候,就连晁盖的第一心腹吴用都已经暗中投到宋江那边去了,公孙胜知道自己一个人独木难支,但他又不忍心跟着宋江对付晁盖,只能借口探望老母,并定下了三个月期限,一走了之。
晁盖的惨死、宋江的计划以及梁山政权的颠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公孙胜“退群”的导火索,然而这些还并不是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最终原因。
尊重师命,跳出火坑
在《水浒传》里,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是一位修成了正果的活神仙。能够窥探天命的罗真人一早便看透了宋江的命运,所以送给了宋江八句“探命诗”,诗中的最后两句道出了宋江的下场:
“忠义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巧的是,智真长老也送宋江“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十六字谒语
所以,智真长老,以及罗真人这两位活神仙是知道宋江最终归属来去的,他们的论断和建议都是一样的。
他们知道宋江的计划必然会失败,梁山的好汉们将会劳燕分飞。公孙胜必然明白这两句诗的含义,所以更加坚定了离开梁山的决心。
再来,由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到了后期已经完全成为了朝廷的棋子,朝廷屡次命令梁山出征只不过是利用战争来削弱梁山的实力。
宋江对朝廷的“愚忠”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梁山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朝廷利用,可宋江却如同一只哈巴狗一般乖乖的向着朝廷摇尾巴,公孙胜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昔日的兄弟们去为宋江送死,只好继续追随宋江。
其实,公孙胜在最终离开宋江时还有一次离去,这里还属于梁山初期发展阶段,并未完全聚义厅排座次,晁盖尚在。文中说到:
”第三日,又做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
可见,此时公孙胜的离开是因为睹景(宋江父子完聚)生情,提出了探母,而后又归真人门下,而活神仙自然是洞知一切的。否则,他也不会在戴、李二人来请徒弟时,告知他们自己并不愿意让公孙胜离开。
“我本不教他去,今为汝大义为重,权教他去走一遭。我有片言,汝当记取。”公孙胜向前跪听真人指教。………………
也正是此时,罗真人强烈告诉公孙胜不可贪欲,并再次强调:
“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个字,汝当记取,休得临期有误。”
后来,梁山征讨方腊时,公孙胜想起罗真人告诉自己“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字真言,公孙胜方才明白,如果继续追随宋江,那么死的有可能是自己。
公孙胜听从了罗真人的话,帮助宋江攻下幽州,又把宋江送入汴梁之后,便以侍奉老母为名,向宋江辞行,一去不回。
同鲁智深的见信而寂一样,公孙胜也只是应对遇汴而回的宿命,而其实,作为全真道教的一位修行者,除情去欲,闭关修炼,不问世事,是他该持有的一种态度,完成了他的使命,是不是第一个走都在其次了。
从现实角度而言,作为第一个退出“梁山聊天群”的英雄,公孙胜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他看透了宋江的为人,看透了诏安的弊端,看透了水泊梁山的下场。
水浒传,老版哪一集有公孙胜,斗法的情节,新版哪一集,如果没有为什么不拍呢
原著中有斗法,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李逵还斧劈了罗真人,后来罗真人传授他法术,新版改变了,改成高廉使用孔明所创八阵图,而不是什么奇门怪术
水浒中公孙胜为什么第一个离开了梁山,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整个事态已经很明了了,梁山不再是他曾今向往实现梦想的地方。在宋江刚上山不久,他给出的理由是家中老母年迈且体弱多病,离开梁山是无法挽回的事情,其实根本原因是宋江的为人让公孙胜觉得他实在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他无法与这样的人共事下去,后来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公孙胜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跟着宋江的人最后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具体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最开始是公孙胜、晁盖和吴用三个人劫取生辰纲然后来到梁山的,晁盖被推举为首领。但是这些人中,只有公孙胜一个人是心系天下,希望能够劫富济贫,他没有做过坏事,也不想做坏事。晁盖去救宋江的时候,是和朝廷做了对立派,并且杀死了通判,这个时候其实梁山英雄变相地开始和朝廷作对了。公孙胜本意并非如此,并且梁山英雄造反,此时的平民百姓无疑是梁山水泊与朝廷之间的炮灰,这不是公孙胜的初衷,也不是他想要的。
第二个原因是,晁盖虽然是首领,但是最初来梁山的时候一共只有一十四个人,宋江来了以后又多了二十五个人,但是这二十五个人并不是效忠于晁盖的,他们一直追随着宋江。潜移默化之下矛盾的产生已经是必然结果,杀鸡还要给猴看,至于这个猴具体指哪些大家想必多少也有数,公孙胜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不得不走。
第三种原因,以宋江为首的势力,说得好听些叫英雄好汉,但杀人放火的事情一件也不少,公孙胜实在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如趁早离开,远离梁山这是非之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