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举重若轻什么意思(蝉翼若重_千斤若轻)_举重若轻_举轻若重_的人

本文目录

  • 蝉翼若重,千斤若轻
  •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
  • 举重若轻的人一定聪明吗
  • 举例说明什么叫“举重若轻”
  • 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是什么意思
  •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
  •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这两种素质,能够在一个人身上兼具吗
  • 举重若轻,静对万物
  • 出自肺腑,举重若轻,甘之如饴 解释

蝉翼若重,千斤若轻

蝉翼若重就是举轻若重,千斤若轻就是举重若轻。
举轻若重:举轻的东西也像举重东西一样稳重,比喻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或做简单的事也能体现出重要的意义。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也可以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学则举重若轻,用则举轻若重。举重若轻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举轻若重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人只有把握了这两点,才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才能够成就无怨无悔的人生。
人生没有承受不了的重,只有承受不了的轻。人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另外一句话的是: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只有具备了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人生态度,才能保证不至于迷失生活的方向,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举重若轻”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果敢、镇定和沉着;“举轻若重”则是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专注、细致和扎实。作为人们在对待事物、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举重若轻”也好,“举轻若重”也罢,二者本身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要选准对象、把握好时机,当重时则重,当轻时则轻。切不可当重时,你却轻意草率、敷衍了事;当轻时,你却慎重其事、不遗余力。
“举重若轻“,是领导的至高境界之一,如“纵巍巍昆仑如过眼云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常人往往难以企及。而“举轻若重”,则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态度和特质,“十年如一日”的去坚持,润于心,融于行。如能二者兼具,古今天下少有之。
举轻若重的人生活之中司空见惯,甚至不能迈过很多人可以轻易迈过的门槛;举重若轻的人生活、工作之中就寥若星辰,而且大都是统领之人。究其实,人的精力有限,上天赐予的机遇均等,但人们的喜好和用力程度不均而已。我欣赏“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豁达境界和英雄豪气,钦敬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凛然和决绝!更对从容自若的庖丁解牛赞赏不已。行动而不盲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每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杨颙劝他不必亲理细事时“泣曰”的这段话,不免感叹:诸葛亮的学识、智慧、才能世间罕有,但他也有明显的缺点:不懂得举重若轻。刘备托孤之后,他“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深知事必躬亲将导致“形疲神困,一事无成”,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英年早逝,没能完成灭魏兴汉的重任。这种负重前行的行为当然也有竭诚尽忠的成分,但恰恰也是不懂得举重若轻的表现。
学会举重若轻,前提是具备举重的实力。实力与举重的要求相去甚远,心中自然就有很大的压力,无论怎样也学不来举重若轻。试想,让一个五音不辨的人去谱曲,让一个文理不通的人去修史,他怎么能够做到轻松自如?而在具备举重的实力后,是否能举起重来,还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年年高考当中,都有一些成绩冒尖的考生,因为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受焦虑、紧张情绪影响,以致或备考期间无法安心学习,或临场发挥不好,最终好梦难圆。事实说明,做到举重若轻,就能以平和的心态直面重任,笑对难关,从而临危不乱,在心平气静之中作出惊人之举。否则,即使可以完成的任务、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却因心慌意乱而处置不当,终致功败垂成。
当然,举重若轻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举重,而非弃重。因此,不可将其误解为“举重若无”,完全不把重任或困难当回事,消极面对,也是难当重任的。只有在战略上藐视“重”,在战术上重视“重”,才算领悟到举重若轻之真谛。
与举重若轻不同,举轻若重要求人们重视小事,把小事当大事做好。有人不满于自己平凡的岗位,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太琐碎,难于作出大成绩来。其实不然。平凡琐碎的工作也能锻炼人、造就人。水电工徐虎,售票员李素丽,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厚爱,就是因为他们兢兢业业做好分内的小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从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来看,任何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构成的,小事做不好,干大事也不能成功。
学会了举重若轻,就会觉得大事不大,变压力为动力,以良好的心态做好大事;学会了举轻若重,就会感到小事不小,老老实实做好小事。大事小事都能做好,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举轻若重注重细节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是人生的两种境界,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持之以恒地举轻若重,勿以善小而不为,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处理好每一个细节,那就有可能进入举重若轻的更高境界;一个人如果好高鹜远,不注重持之以恒地做好小事,不注重专注忘我地处理好细节,那他绝不可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假如一件事要成功需要一百个环节,那么要成功就必须做好一百个环节,但是要失败只需要一个环节做不好就足够了。在这方面,我有经验也有教训,参加工作之初常常以不拘小节自居,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些事情在别人手里处理能游刃有余,到了我手里就容易卡住,如接待上访群众,你给他端张凳子、倒杯水,与不给他端凳子、倒杯水,效果就是不一样。后来在工作上注重细节,多考虑事情的具体步骤,多考虑事情的复杂性,发现处理一些事情也逐渐比较容易了。所以说持之以恒地举轻若重,认真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是通向举重若轻、成就大事的必经之路。
举轻若重注重细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举轻若重是一种对人对事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努力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目的。我们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身边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有其职必有其责,有其责必有其忧。如果力不及所负,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去年8月,墩北村村干部报告,一农户因邻里矛盾,正在纠集亲属准备抬尸闹丧,接报后,我迅速带领三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八个小时的坚持,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成功制止了抬尸闹丧事件。通过小事和细节磨练自己,可以提高思全局、谋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解决棘手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举轻若重与锱铢必较、钻牛角尖、纠缠不清不同,她有远大的理想支撑着,她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运作着,她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着。如果混淆这些界限,那就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了。
举轻若重是一种处事方法,一种成功之道,对青年干部的锻炼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干部怎样才能“举轻若重”呢?我的理解是:
举轻若重要树立远大志向。只有树立远大志向,才能不为小事细节所制。青年干部刚刚走向社会,有无志向,立什么样的志向,怎样立志,决定着以后的发展。志当存高远。只有具备了远大志向,明确了奋斗的航标,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为国家、民族振兴和发展而不懈奋斗上,才能书写美丽的人生篇章,实现崇高的人生追求。远大志向的实现和能否举轻若重是相辅相承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周恩来同志“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精神。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远大志向作为目标支撑着举轻若重,支撑着做好每一件小事,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举轻若重作为途径和手段又引导着远大志向的实现。树立远大志向,是举轻若重注重细节不迷失方向的先决条件。
举轻若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不为小事细节所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透过小事细节看到事物的本质,懂得事物运作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举轻若重要有敬业精神。只有具有敬业精神,才能不为小事细节所累。敬业就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时刻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小事细节,要用心投入。记得看到一位意大利制鞋大王的成功故事,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只说了句“我把每个顾客的鞋都当作上帝的鞋来做”。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投入,近年来,我先后主持处理了十几件遗留问题和棘手问题,每处理一个问题,我都亲自找当事人谈话、查阅档案、拟定方案,不留后遗症。有时为处理一个问题,能从早上饿着肚皮连续工作到下午,靠的就是用心投入的毅力。敬业要有恒心,要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并且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人生活在凡尘中,一生都会经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谁都不会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地生活。就是看起来比较轻松生活的人,也要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关口,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上岗下岗的困难决择,儿女情感纠葛的困惑。
特别是在这喧嚣的城市里,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为了明天的岗位而烦恼?又有多少人为了失去较好的朋友而懊悔?又有多少人为了生活的艰辛而奔波?又有多少人为了克服眼前困难而头疼?又有多少人为了失去亲人而悲痛?
朋友,你是不是感到:有时生活的重负会把你压得抬不起头来,喘不过气来,哭不出声来。当你面对这些困难和重负时,你是不是心情沉重,焦头烂额,悲痛欲绝?这些无形的杀手会催去你貌美的容颜,健康的体魄,生活的希望。
朋友,当你面对困难和重负时,就学会举重若轻吧?他会教会你如何处理困难和问题,举重若轻不是回避困难和矛盾,而是一种正确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朋友,当你面对困难和重负时,请不要哭泣,也不要神伤,更不要举足无措。而是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既是当前你所面临的是一条淌过不去的河,跨不过去的山,你还是坚信,该来的会来的,这只不过是在考验我的能力,考验我的智慧,早来比晚来好,这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我会有办法的,我一定会过去的。
朋友,当你面对困难和重负时,举重若轻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念,是一种正确对待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会教会你如何轻松地对待困难和问题,他会让你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他会让你在生活中成为强者,他会让你的心胸拓宽,他会伴你度过一个快乐的幸福人生。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人一生中需要不断的让自己的才华变得更加的渊博,这样不管是在职场还是人生都会过的非常的顺利,关于实力的词语很多,以下分享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1

一、才高八斗

1、释义:意思是形容人才能高超。

2、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翻译:形容读书多得用五辆车来拉,学识丰富,人才能高超。

二、学富五车

1、释义:形容读书多得用五辆车来拉,学识丰富。

2、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翻译:惠施学识丰富,他读的书多得用五辆车来拉。

三、大才盘盘

1、释义:盘盘: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2、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盘盘谢家安。”

3、翻译:谢家安是有大才干的人。

四、博学多才

1、释义: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2、出处:唐·房玄龄《晋书·郄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

3、翻译:郄诜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为人洒脱不拘束。

五、满腹经纶

1、释义:形容人有才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2、出处:·西周·周易《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3、翻译: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2

荆山之玉: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不食人间烟火: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超群出众: 指超出众人。

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智勇双全: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通天彻地: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下笔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拿手好戏: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大显神通: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超轶绝尘: 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

满腹珠玑: 形容人富于文才

形容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成语或词语3

一、出类拔萃

拼音: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白话释义:圣人之于民,也一样。出于其类,超出了其聚集,自古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了。

二、数一数二

拼音:shǔ yī shǔ èr

释义: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白话释义:学士,这是金陵有一有二的歌手,与学士递一杯。

三、超群绝伦

拼音:chāo qún jué lún

释义: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白话释义:当与翼德并驱赶争先,还没有等到胡须的绝伦超群的。

四、鹤立鸡群

拼音:hè lì jī qūn

释义: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白话释义: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高有如野鹤站在鸡群中。”

五、屈指可数

拼音:qū zhǐ kě shǔ

释义: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白话释义:从期生命在春季序,屈指几天怜婴孩。

举重若轻的人一定聪明吗

应该是的,这样的人有时候说话吞吞吐吐,或比较慢,也有说一半就是习惯,但都是大脑在一直思考,嘴没跟上,多半以上聪明过人。
所谓“心机”,传统儒家称之为“勾距之术”,只能在市井中短期内得利,是损人利己的狭隘主义。
不多说了,大家应有体验。所谓“大智若愚”,那真是大智若愚,那些德高望重,地位尊贵的人,思想反倒十分单纯简单!

举例说明什么叫“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如:担任一个县长,对他来说是举重若轻。
叫他干工作,简直是举重若轻,但要他上台表演什么的,就不行了,这叫做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是什么意思

是说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也就是从全局层面上要树立必胜的信念,而在具体的作战部署上应该小心谨慎,审慎决策。

1、举重若轻

读音:jǔ zhòng ruò qīng。

释义: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出自:《吴祖光散文选》:“一上台我便觉得手足无措,甚至吓得发抖。而一个好演员身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如在自家居室,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2、举轻若重

读音:jǔ qīng ruò zhòng。

释义:举轻的东西也像举重东西一样稳重,指对待简单事情的认真态度。比喻办事细致入微。

扩展资料

举重若轻的反义词

1、力不胜任

读音:lì bù shèng rèn,

释义:能力担当不了。

出自: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一个人德行浅薄却占据高位,智慧有限却要自作聪明地谋划大事, 能力有限却要不自量力地承担重任,这三种情况很少有不达到灾祸的。

2、心余力绌

读音:xīn yú lì chù。

释义:指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出自: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海运局的事又不能不拖在那里,实在有点心余力绌。”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

成语 举重若轻
发音 jǔ zhòng ruò qīng
解释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
示例 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这两种素质,能够在一个人身上兼具吗

并不矛盾, “举重若轻”是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举轻若重”多用来指人虑事周全,严谨细致,工作中善于见微知著,常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平凡之中现惊奇明白意思就知道可不可以了,凡事不要看表面一字之差也有那么大的分别。

举重若轻,静对万物

XUE MO CULTURE

| 举重若轻,静对万物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这一章主要讲了“静、躁、重、轻”的对立统一。

“重为轻根”,重是轻的根本。

世界上很多看起来很轻的东西,要是没有重作为根本,是立不住脚的。有个成语叫“举重若轻”,其中的轻就是相对重而言的,原本很重的东西,他却非常轻松地举了起来,就像这个东西很轻样。那么,如果没有“重”,这个“轻”会怎么样?它会失去意义和价值。

老子专门谈到轻重的关系,就是想告诉大家,所有的轻都是以重为基础的,包括社会上的诸多显现。

“重”是什么?是一种分量、容量和厚度,所以我们经常说“厚重”,像大地一样厚重,能承载万物。厚德载物的厚德,就是“重”的一种,它是做事稳当靠得住、老成持重等诸多优点的集合体。我们常说的“重量级”中的重也有这个味道,这个重是有分量、有价值的。只有以这样的“重”为基础或参照系,事物才能呈现出“轻”来。所以,“重”是可以控制“轻”的,有了一定的“重”,就可以制约“轻”。

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以“重”为主,注重积累和沉淀。“轻”则与“重”相对,是展示和表现。我经常说,谁能做大事,谁做不了大事,就看他的轻重。如果他稳重、老成、厚德,懂得积累,而且非常低调,他就有可能成大器。朱德就是典型的厚德载物,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他的经历,从他身上学习一种“厚”的东西。

“静为躁君”,静是躁的主宰。中医用药分君药和臣药,君药指的是治疗某种病症最主要的药,配伍的药则叫臣药。对人类来说,心灵就是“君”,肉体就是“臣”,“臣”是用来辅佐君、承载君的意志、将君意转化为现实的。“静”和“躁”的关系也是这样,“静”可以主宰“躁”。“静”是安详宁静,“躁”是浮躁、肤浅、喧哗、飘飘然、不可一世。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有点像《空空之外》中的真心和妄心。其中,“静”对应真心,“躁”对应妄心,真心主宰妄心。但与此同时,真心和妄心又是一体的,“静”和“躁”也是一体的,“重”和“轻”同样是一体的。

我们夸一个人的时候,总会说他“每临大事有静气”,意思是,每逢遇到大事,他都不会浮躁,格外镇定自若,身上有一种沉静清明的气息。为什么?因为他的人格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有了“重”作为基础,也有了“静”的功力,所以他在言行举止间就有了静气。“静气”也很重要,也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所必备的素质。

淝水之战是东晋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东晋战败,就会被前秦灭国,而且前秦的兵力远远超过东晋,形势非常危急,但即使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东晋主帅谢安依然镇静自若,还与友人下棋。东晋打了胜仗,捷报传到他那里时,他也只是看了一眼就放在身边,陪他下棋的朋友问他战况如何,他才淡淡地说了句:“孩子们打了胜仗。”毫不飞扬跋扈、沾沾自喜,觉得打仗和下棋一样。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静气。还有我过去非常喜欢的一副对联:“静对古书寻乐趣,闲观云物会天机”,其中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是静气,第二是闲。静是心不浮躁,闲是心中无事。心的闲是静的必要条件,心中一有事,就静不下来,心中无事,永远保持一颗闲心,才能自在随缘地做事。所以,得道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无事,得道者也叫无事道人、无事真人、无心道人、无心真人。心中一有事就是凡夫,就会浮躁。

上学时,我还在房间里贴过一幅字,内容是:“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留侯论》,意思是,普通人如果被人侮辱,肯定会怒发冲冠拔剑而起,跟对方决斗,这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者即便死到临头也不会惊慌失措,即使被人冤枉也不会火冒三丈。这就是静气。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

雪漠(XUEMO)

图片|来源网络

侵立删

出自肺腑,举重若轻,甘之如饴 解释

出自肺腑即使发自肺腑:比喻发自内心。 肺腑,肺脏,内心深处,心腹。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甘之如始: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分开的解释大概就是这样了,但是如果连起来的话,就要靠自己的理解跟想象~
比如说张小娴说的:一起的日子,当你真的爱一个人,根本不需要刻意努力,一切就是那么自然,出自肺腑,举重若轻,甘之如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