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战争的成语(描写战争的成语有哪些)_战争_形容_比喻

本文目录

  • 描写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 战争的成语
  • 关于战争的成语
  • 带有关战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战争成语
  • 有关战争的成语

描写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描写战争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2.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3.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的是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4.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5.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6.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7.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的是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8.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9.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的是战火连年不断。

10.有事之秋:指的是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11.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12.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13.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4.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15.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的是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6.破斧缺斨:《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17.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18.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9.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20.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21.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22.黩武穷兵: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23.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的是用战争解决问题。

24.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25.偃革倒戈:指的是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26.戎马倥偬:指的是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27.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的是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28.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9.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30.兵荒马乱:荒乱:指的是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1.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32.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的是战争中的危难。

33.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34.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35.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36.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的是在战争的余暇。

37.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38.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39.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4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41.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的是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42.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43.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的是战争的灾乱。

战争的成语

1、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2、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3、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4、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战争。

5、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6、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7、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8、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9、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10、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11、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12、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战争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13、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14、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15、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16、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17、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18、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19、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考验。

20、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21、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2、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23、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24、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5、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26、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27、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28、破斧缺斨:《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29、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30、戎马倥偬: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31、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32、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33、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34、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35、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36、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37、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38、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39、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40、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41、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4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43、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44、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45、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46、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47、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48、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49、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5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1、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52、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53、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next88),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54、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55、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56、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57、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58、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59、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60、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61、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62、黩武穷兵: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63、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64、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65、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66、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67、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68、战争贩子: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69、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70、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关于战争的成语

  1、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2、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3、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4、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5、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6、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7、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8、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9、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10、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11、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12、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13、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14、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15、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16、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17、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18、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19、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0、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21、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2、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23、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24、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25、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26、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27、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28、战争贩子: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29、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30、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31、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32、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33、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34、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35、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36、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37、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38、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考验。

  39、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40、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41、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42、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43、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44、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45、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46、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47、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48、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战争。

  49、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50、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51、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m.taiks.com)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52、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53、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54、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55、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56、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57、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战争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58、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59、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60、手中败将: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61、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62、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63、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64、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65、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66、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带有关战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有关战争的四字词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

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

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戎相见】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

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典故: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祸结兵连】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语典故: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

(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语典故: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龙血玄黄】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语典故: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

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

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

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

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

2. 有关战争的四字词语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3. 关于战争的四字词语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如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军兵贵神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不血刃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兵临城下 大兵压境 贵神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不血刃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兵临城下 大兵压境 瞒天过海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笑里藏刀 兵贵神速 贵神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不血刃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兵临城下 大兵压境 瞒天过海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笑里藏刀 兵贵神速

4. 有关战争的四字词语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横扫千军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兵临城下 大兵压境 势如破竹 所向披靡 兵临城下 瞒天过海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揭竿而起 乌合之众逼上梁山 兵强马壮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千军万马 残兵败将 背水一战 兵贵神速调兵遣将 步步为营 单枪匹马 手无寸铁 赤手空拳 孤立无援 刀光剑影 全军覆没南征北战 四面楚歌 鹿死谁手 声东击西 明争暗斗 声东击西 狭路相逢 摧枯拉朽弱肉强食 一往无前 浴血奋战 出其不意 明枪暗箭 势均力敌 人困马乏 打草惊蛇 马革裹尸 招兵买马 千军万马 秣马厉兵 金戈铁马 快马加鞭 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 围魏救赵 作壁上观 暗渡陈仓 城下之盟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纸上谈兵 兵不血刃草木皆兵 赤膊上阵。

5. 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如

军兵贵神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不血刃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兵临城下 大兵压境 贵神速

兵不血刃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草木皆兵、

有勇无谋、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赤膊上阵、

全民皆兵、

围魏救赵、

揭竿而起、

坚壁清野、

破釜沉舟、

用兵如神、

兵荒马乱、

枪林弹雨、

兵连祸结、

炮火连天、

6. 有关战争的四字词语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横扫千军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节节失利 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 兵临城下 大兵压境

势如破竹 所向披靡 兵临城下 瞒天过海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揭竿而起 乌合之众

逼上梁山 兵强马壮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千军万马 残兵败将 背水一战 兵贵神速

调兵遣将 步步为营 单枪匹马 手无寸铁 赤手空拳 孤立无援 刀光剑影 全军覆没

南征北战 四面楚歌 鹿死谁手 声东击西 明争暗斗 声东击西 狭路相逢 摧枯拉朽

弱肉强食 一往无前 浴血奋战 出其不意 明枪暗箭 势均力敌 人困马乏 打草惊蛇

马革裹尸 招兵买马 千军万马 秣马厉兵 金戈铁马 快马加鞭 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

围魏救赵 作壁上观 暗渡陈仓 城下之盟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纸上谈兵 兵不血刃

草木皆兵 赤膊上阵

战争成语

① 关于战争的成语

溃不成军、一败如水、人仰马翻、头破血流、丢盔弃甲
一、溃不成军

【解释】: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出自】: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二、一败如水

【解释】: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出自】:近代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三、人仰马翻

【解释】: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四、头破血流

【解释】: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五、丢盔弃甲

【解释】: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一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② 关于“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白骨露野(bái gǔ lù yě)

成语解释: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兵戈扰攘(bīng gē rǎo rǎng)

成语解释: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成语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兵连祸结(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语解释: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成语出处: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③ 形容“战争惨烈“的成语有哪些

赤地千里、硝云弹雨、各自为战、枪林弹雨、刀折矢尽、风尘之变、不战而溃、肝髓流野、白骨露野、炮火连天

④ 关于战争的成语

1、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2、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3、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4、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5、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6、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7、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8、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9、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10、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11、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12、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13、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14、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15、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6、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17、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18、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19、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0、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⑤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三个)

1、【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2、【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

3、【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

4、【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

5、【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

6、【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

8、【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9、【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

10、【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5)战争成语扩展阅读: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⑥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和

战争成语
战火纷飞、 战略战术
、战天斗地、 战无不克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草木皆兵、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乌合之众
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风声鹤唳、风吹草动
战无不克
百战百胜
百战不殆
连战皆捷
屡战屡败
速战速决
血战到底
以战去战
背城一战
短兵接战
各自为战
孤军奋战
决一死战
明耻教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休兵罢战
浴血奋战
骁勇善战
百战百胜、步步为营、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魏救赵、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战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马革裹尸、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浴血奋战、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风声鹤唳、风吹草动、战无不克、百战不殆、屡战屡败、速战速决、血战到底、以战去战、背城一战、短兵接战、各自为战、决一死战、明耻教战、南征北战、能征惯战、孤军奋战、休兵罢战、骁勇善战、

⑦ 形容战争的成语有那些

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
烽火连天
枪林弹雨
兵临城下
森严壁垒
草木皆兵
短兵相接

⑧ 形容战争场面的成语

枪林弹雨
硝云弹雨
炮火连天
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
惨不忍睹
倒戈卸甲
溃不成军内
孤军作战
势均力敌容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两败俱伤
残兵败将
用兵如神
转败为胜
战无不胜
克敌制胜
以弱胜强
旗开得胜
料敌制胜
百战百胜
大获全胜
乘胜追击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⑨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9)战争成语扩展阅读:

形容战斗激烈的成语: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有关战争的成语

有事之秋
1、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2、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4、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5、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6、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