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半亩青山什么意思
- 半亩空地的意思
- 落花生中半亩是什么意思
- 半亩方塘的含义
- 半亩空地是什么意思
- 半亩方塘的意思
- 雍容华贵不如良田半亩什么意思
- 半亩的意思是什么
- 半亩的拼音是什么
- 半亩方塘一鉴开什么意思
半亩青山什么意思
半亩,一亩的一半。为30平方丈,约合333.34平方米。
青山,指长满绿色植物的山;归隐之处;山名。
半亩空地的意思
就是半亩闲置的土地。
“半亩空地”出自民国著名学者、作家许地山在人教版语文课文中的名篇《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
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落花生中半亩是什么意思
落花生中半亩是说空地的大小有30平方丈,约合333.34平方米的意思。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60平方丈,大约666.667平方米。所以半亩就是30平方丈,约合,333.34平方米。
希望可以帮到您。
半亩方塘的含义
含义--半亩大小的方塘像一面镜子,清澈明亮,远远望去水里的沙石都能看的一清二楚,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缓缓流动,美丽极了!
注解--徘徊:移动。方塘:又称半亩塘。
出处--宋代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原诗《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扩展资料
《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赏析
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
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个代词,相当于“它”,“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
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
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
“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参考资料:观书有感二首-百度百科
半亩空地是什么意思
半亩空地意思是三十平方丈的可以使用的、未被占用的地。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67平方米。半亩等于三十平方丈,大约333.334平方米。
空地意思是可以使用的、未被占用的地;(空地儿)空着的地方;空隙;空旷的地。闲置空地是已经获得批准使用, 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开发, 或者中途停工超过法定期限的土地。
扩展资料:
井田制百步为亩(宽一步、长百步)。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并六国,汉承秦制,大小亩并行。至汉武帝统一田亩步数,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推行于全国。此后,一亩广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未有变化。
不同于表面数据,历代度量衡的实际值,皆有不同程度变化。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厘米。隋唐以五尺为步,一尺长约30厘米。相比起来,人类步幅几乎不变。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以一步1.45米的中间值计算,一亩约五百平方米。
半亩方塘的意思
半亩方塘的意思是形容很小的池塘。半亩池塘。
诗文出处: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3、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4、清如许:这样清澈。
5、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雍容华贵不如良田半亩什么意思
雍荣华贵
【解释】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良田半亩意思是半亩肥沃的土地。雍荣华贵不如良田半亩,意思是有庄重大方文雅从荣的态度不如有半亩肥沃的土地。注重现实,因土地可以产很多东西,解决温饱。
半亩的意思是什么
半亩是长方形,面积为三十平方丈,大约333.3335平方米。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用在表示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67平方米。选取60平方丈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计数大都以十为一个单位进位,古代的进位则多以“60”为一个单位进位。
扩展资料:
井田制百步为亩(宽一步、长百步)。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并六国,汉承秦制,大小亩并行。至汉武帝统一田亩步数,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推行于全国。此后,一亩广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未有变化。
不同于表面数据,历代度量衡的实际值,皆有不同程度变化。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厘米。隋唐以五尺为步,一尺长约30厘米。相比起来,人类步幅几乎不变。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以一步1.45米的中间值计算,一亩约五百平方米。
半亩的拼音是什么
半亩的拼音是:bàn mǔ
“半”指二分之一。
例句: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顷。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亩也可以指田中高处,垄:“居于畎~之中”。
扩展资料:
“亩”字来源于中国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实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与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亩”字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
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献中,“亩”往往是对“私田”的称呼;“田”往往是对“公田”的称呼。“一亩”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测算约相当于0.2907市亩,那么,当时100亩就相当于29.07市亩。
如果从还原出来夏、商井田模型并加以分解,就不难看出“亩”其实是夏、商时代农户在井田所耕种的土地规划状态的符号化的表达方式。其实,“亩”字的繁体字为“亩”,其中“亩”部表形,“久”部是对“亩”的当时的实际存在状态或者说结构的进一步的解释。
历史上许多关于井田制度的讨论也未能解决这一问题以至于无法把其中的矛盾性予以解决。可见,解决夏、商与周朝之间的井田模型实际上是进一步讨论井田制度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亩
半亩方塘一鉴开什么意思
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