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关于初二物理竞赛的选择题(含答案) 不要太简单)_平面镜_的是_干冰

本文目录

  • 关于初二物理竞赛的选择题(含答案) 不要太简单
  • 推荐几道初二物理竞赛题
  • 初二物理竞赛题
  • 初二物理竞赛有什么难题
  • 初二物理竞赛试题
  •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题

关于初二物理竞赛的选择题(含答案) 不要太简单

以下各题所给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0.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
9.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6.小明做实验时把甲乙两只灯泡串联后通过开关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后,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是
A.它的电阻大小。C.流过乙灯的电流比甲灯小。
B.它的电阻太大。D.乙灯灯丝断了。
7.图2中四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A.四灯串联。
B.四灯并联。
C.L2、L3、L4并联,再与L1串联。
D.L1、L2、L3并联,再与L4串联。
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A.100毫米以外。C.恰为50毫米。
B.50毫米以内。D.略大于50毫米。
10.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A.30分贝B.50分贝
C.90分贝D.110分贝
11.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练习安装照明电路,接通电源之前,老师将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额定电压为220伏的灯泡作为检验灯泡连接在原来安装保险丝的位置,同时要求同学将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短路,在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电路连接无误。
B.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用电器的开关闭合后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这个开关的两端直接连到了火线和零线上。
C.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电灯的开关闭合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灯泡都能发光,只是亮度都不够,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
D.不论将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断开还是闭合,检验灯泡均不发光,这表明电路中有短路。
1.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200mA的是()
A.学生用计算器B.手电筒
C.家用空调器D.电饭锅
2.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3.如图1,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4.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4分)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右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 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它是 。
5. 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不同; B. 音色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频率不同。
6.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

推荐几道初二物理竞赛题

一、选择题(3×18=54分)
1、锡的熔点是232℃,那么232℃的锡:(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2、下面的几个现象中,属于凝华的现象是:( )
A、夏天,一打开冰柜,上面冒着“白气”; B、清晨,室外树木上出现露珠;
C、北方的严冬,玻璃窗内壁上结了一层冰花; D、白炽灯丝时间用长了会变细。
3、在18 ℃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18℃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5、把冰水混合物移到-10℃房间内,那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A、低于0℃; B、一定是0℃;C、高于0℃; D、可能是0℃。
6、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热。
7、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
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8、从冰箱中取出玻璃酒瓶后,发现瓶子外面“出汗”这是:( )
A、酒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液化现象; C、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9、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B、蒸发放热,沸腾吸热。
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有致冷作用
10、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 温度不断上升。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零摄氏度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冰可以熔化,因冰的熔点是0 ℃;B、水可以凝固,因水的凝固点是0℃;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 D、不能确定。
12、下列现象与蒸化无关的是:( )
A、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 B、打开冰棒包装纸,周围冒“白气”;
C、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水降温。
1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运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14、家庭厨房的玻璃或墙面上面有许多小油滴,这些油滴形成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 D、熔化和凝固: D、熔化和凝华。
15、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的烤一烤,然后伸进口腔内,这是因为:( ) A、消毒 B、加热,使得病人口腔感到温暖
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产生液化现象 D、防止口腔中的水分产生汽化现象
1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 后,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水
B、给墨水瓶加盖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D、把新鲜的柑桔装入塑料袋
18.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二、填空题:(18×1.5=27分)
1、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侵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 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从哪一面吹来,试说明原理,并举出一个相同原理的例子。答: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________的快,从手臂上吸收的________多,手臂的这一面感到凉,风就从这一面吹来.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汽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小水珠,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积雪__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
3、在发高烧的人手心.脚心,额头涂抹酒精可以起到_______作用,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_时___________热量.
4、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会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形成的.
5、融雪天比下雪天冷,是因为雪熔化要________,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____现象。
9.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2小题每空2分,3、4小题每空1分)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于加热时间成正比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
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
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
情况,图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分钟时的错误。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
(3)在水沸腾过程中水_______热。(填“吸”或“放”)
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时画出的一种固体的熔化-凝固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这种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它是_______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熔化时间是_______分钟,凝固点是_______℃ ,它在AB是_______态,BC段是_______态,CD段是_______态,在整个过程中吸热的有_______段,放热的有_______段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其中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介质___________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00000000 。 3、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80。
4、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__等于_______入射角,光从玻璃垂直射到空气中,折射角____等于
______入射角。(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5、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像。若人在平面镜前2.5米处,则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米。
6、 放电影时,银幕对光的反射是_____漫___反射,黑板反光使教室里的部分同学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种反射叫___镜面______反射。
7、 入射角是20°角,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是___40_______,当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让镜面转动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20_____ 。
8、 放大镜所用的镜是___凸______ ,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让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_____________ 才能看到_________ 、放大的虚像。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 镜,照相时人在底片上成的像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 像(填实或虚)。
10、 小孔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成的像是 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成的是 像;凸透镜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成的像是 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发生月食现象时,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位置排列关系可能是( A)
A、太阳、月球、地球
B、月球、太阳、地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地球、太阳、月球
2、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水中在一片云彩,这云彩是 (C )
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3、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则 ( D)
A、不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都能够成人的全身像;
B、人要能在平面镜内成全身像,镜长必须是人身高的一半;
C、人能否在平面镜内成全身像,跟平面镜摆的高低有关;
D、人能否在平面镜内成全身像,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4、 以下几种光现象的产生,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C )
A、小孔成像 B、影子
C、海市蜃楼 D、日食
5、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
6、 太阳光线与水平方向成4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给井底照明,镜面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是: ( )
A、15° B、25° C、35° D、65°
7、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是由下面的哪个因素决定的? ( )
A、物体自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平面镜放置的方向 D、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8、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黑板上的“反光”是镜面反射的缘故;
C、在漫反射中,每 一条光线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在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
9、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10、图1中 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1
11、 两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 ( )
A、一定相交于一点
B、一定会聚于焦点
C、一定靠拢但不一定相交
D、一定发散
1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10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
B、该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5 厘米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13、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这其实是: ( )
A、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
B、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低;
C、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
D、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低;
14、 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 ( )
A、只存在下半部分; B、只存在上半部分;
C、消失; D、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
15、 放幻灯时,想在银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插法应选用图3中的哪一种? ( )
A B C D
图2
三、(10分)如图3 所示,体操房内有一面宽为L的长方形平面镜,A运动员站在离镜的中央距离为a处。B运动员从远处向A走来,并且始终保持到镜的垂直距离为a。求当A、B两运动员相距多远时,A开始看到B在平面镜中的像?
四、(10分)身高h=1.7米的人以V=1米/秒的速度向路灯走去。在某一时刻,人的影长
L1=1.8米;经过2秒,人的影长L2=1.3米。试求路灯悬挂的高度H是多少?
五、(10分) 给你一个透镜,不准用手摸它的表面,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两种方法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六、(10分)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初二物理竞赛题

1.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未动,小明也站在地面上拉绳没相对运动,左右力量一致,定滑轮两边的力量呈平衡状态,小明向下拉绳子的力越大,箱子在另一边对小明的拉力也越大才能保持两边平衡,小明向下的重力就被绳子向上的力量抵消一部分,所以小明向下拉绳子的力越大,小明所受地面支持力越小.
2.地球是自西向东的运动,小物体在有引力的情况下与人也一起自西向东的运动,当地球引力消失后,由于惯性的存在,它开始会保持运动,然后在空气阻力下速度逐渐降低。地球对人的引力没变,人继续随着地球向东旋转,经过一端时间,逐渐就把小物体甩落在自己的西边.
有引力的时候,小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向头顶有个向下的压力存在,在反作用力下,头顶对小物体有向上的力,当引力消失,向上的作用力就会使小物体向上飞起。
结合以上,就使人感觉这个物体向上并逐渐偏西飞去.

初二物理竞赛有什么难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15分)
1.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用刻度尺测出该线圈的总长度为7.05厘米。那么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毫米,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
2.通常说地球的同步卫星是固定不动的,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
3.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事实上,力是改变的_________原因。
4.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物体A,系A的绳跨过定滑轮后悬有一盘,绳AB段水平。当盘和盘内物体总重10牛时,A匀速运动。此时取去盘中重5牛的物体,A在继续运动中受的摩擦力是_____牛,当A停下来时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牛。
5.音调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声音的_______。
6.雨过天晴,天空中有时会出现一道弧形彩虹,从弧形彩虹的内侧到外侧的颜色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
7.在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电阻R1=20欧姆,R3=8欧姆,电压表V1的读数是5伏特,电压表V2的读数是3伏特,由此可知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
8.图3中所有电阻的额定功率都是4瓦,若从A点流入的电流为2安,则图中阻值为2欧的那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为________。
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再说,好吗?

初二物理竞赛试题

取面积之差为△S的那部分分析,有rough△S=G,解得h=G/roug△S.
此题的思路是在△S上液注产生的向上的压力与容器重力平衡。
不懂还可问。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题

在图中可以看到,,应该是每个电阻都是相等的。就有1/8=1/R+1/2R 解得:R=12欧
而测得RAB=RAC=7.2欧,而RBC=4.8欧,比一个电阻的一半还要小,也就是小于6欧了。就可以证明CB端或者CAB端至少有一个是小于12欧了,而这里应该只有一个组出故障,就知道CAB端不可能了,因为就算这里有一段是短路了,至少还有12欧,这样可以知道是BC端出故障了。。
如果要明确说:因为测得RAB=RAC=7.2欧,就知道AB和AC之间是没有故障的了,因为他们的阻值是一样,他们串在一起的一直只有BC端和有其它一段没有问题的串在一起。。所以也证明了是BC端有问题。。
说得乱了,如果不明白的欢迎再问。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