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启幕,机构改革、经济就业、外交国防受关注|聚焦两会_中国_全国政协_审议

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是重要议程之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将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也将是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

2023年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红旗迎风飘扬。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

全国两会大幕拉启。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7天半。此次政协大会将选举产生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将正式开幕,13日上午闭幕,会期8天半。

2023年的全国两会是继党的二十大后又一次重要的全国性政治会议,将定调当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据中国网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将进行五年一度的集中换届。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程之一。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将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也将是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

全国两会开幕前,已经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在3月4日举行的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王超介绍,人大会议议程程共有9项,包括(1)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计划报告及草案;(3)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4)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5)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6)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7)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8)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9)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在3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此次政协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2)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报告;(3)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4)选举产生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

展开全文

在3月4日的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路透社提问,今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多大?发言人王超回应,国防预算是国家整体预算的一部分,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人大代表即将审议预算草案。具体的数字,到时候就能知道。国防费的规模是综合考虑国防建设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而确定的,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国防费的增长既是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基本稳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幅度也是比较适度和合理的。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反而是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

中国日报提问,个别国家质疑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引发了债务风险、中国对非洲的减债行动不力,发言人有何评论?王超回应,“一带一路”合作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也从不谋取任何政治私利。个别国家说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可以看看国际组织的统计数字。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统计,中国不是非洲债务的最大债权方,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在非洲所持债权占到了非洲整体外债的近3/4,它们在非洲债务中才真正占据大头。中国始终致力于帮助非洲减缓债务压力,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和个案债务处理,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在3月3日的政协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今年中国经济是否会迎来强劲复苏?

郭卫民回应表示,2022年中国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保持了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持续动荡,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的外溢效果不断显现,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2023年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郭卫民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快速恢复正常。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超过3亿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的九成,有些城市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人次,已经看到了热闹的烟火气。今年有望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春天。

郭卫民表示,提升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心是很重要的问题。民营经济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在疫情反复冲击下,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处境困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的鲜明态度,也令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委员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对于当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们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建立无事不扰制度等建议,不少建议也得到政府重视和采纳。2023年,民营经济的舞台将更加宽广。

郭卫民表示,今年就业总量压力确实比较大,仅高校毕业生预计有1150多万人。就业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稳就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今年稳定就业也面临有利条件。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和稳经济各项举措的进一步落实,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实施,也将为稳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改革开放,郭卫民表示,45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不仅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郭卫民介绍,近年来,中国积极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全国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缩减到31项。全国自贸试验区数量达到21个,在投资、贸易、金融、人员流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引领带动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不断提升。在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推动其生效。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还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郭卫民表示,今后中国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对外开放,继续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动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全国政协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相关工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财经》实习生张静伦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 | 要琢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