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映:两任丈夫和儿子均是国家领导人,牺牲在异国细节至今成迷_苏区_苏联_革命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我党我军涌现出了许多不让须眉的巾帼英豪。在这些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女革命者中,金维映是鲜为人知的一位。金维映的一生经历颇为传奇,早在红军中央苏区时期,她就成为了苏区最为知名的女干部之一,她也是为数不多参加了长征的女干部;她的两任丈夫都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其中一位是开启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小平同志;此外,她的儿子也官至副国级领导。不过让人唏嘘的是,金维映却没能等到革命胜利的那天,但她没有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下,而是在遥远的异国洒尽了热血。而直到今天,金维映牺牲的细节仍然是一个谜团。

1904年,金维映出生在浙江省岱山县。由于生计艰难,在金维映的童年时代,她随同父母搬到舟山定海谋生。金家虽然不富裕,但是金维映的父母非常有远见,勒紧腰带把金维映送进了定海县立第一女子小学,他们相信只有接受了现代化教育,才能让女儿的人生有所改观。在学校中的金维映勤学好问,很受老师们的喜爱。女子小学校长沈毅非常喜欢这个求知若渴的学生,资助金维映进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就读。金维映并没有辜负校长的期许与欣赏,毕业之后,回到了定海女子小学任教。

在读书和任教期间,金维映与我党著名的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林彪的堂兄)等人有过不少接触,对崇高的革命事业心生向往。在五卅运动期间,金维映组织成立了定海县学生会,组织了罢工罢课。1926年10月,22岁的金维映得偿所愿,加入了我党。仅仅2个月后,她就成为了党组织定海支部的领导成员。

展开全文

当时的革命浪潮蓬勃发展,势头很好。金维映深入工厂,将不甘受压迫的工人组织起来成立工会,与资本家展开斗争。1927年3月,为了打击长期以低价收购海盐的当地公署,金维映组织盐民暴动,包围了盐场公署。敌人见盐民来势汹汹,急忙紧闭大门,装缩头乌龟。金维映挺身而出,翻墙冲进了院子里,打开大门,带领盐民们与敌人对峙谈判,终于迫使敌人同意提高盐价,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然而,随着四一二大屠杀,革命陷入低潮,定海当地的党组织遭到破坏,金维映受到敌人的重点追捕,被迫离开家乡。金维映并没有因为险恶的环境而放弃自己的信仰,他只身前往宁波、上海寻找党组织。在宁波,金维映被敌人抓入监狱,好在她的身份并没有被识破,侥幸捡了条命,后来被当地党组织保释出狱。经过这一番险象环生的经历,金维映的斗争经验愈发丰富。最终她在上海落脚,经过组织的研究之后,金维映用小学老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花花世界,有近20万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然而,大上海的繁华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过是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对象,其中以纺织女工的命运最为悲惨。作为女性,金维映在与纺织女工的接触中享有先天优势。她巧妙利用自己的身份,博得了许多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纺织女工的信任,积极开展地下工作,组织了多次罢工运动。由于在工运中的出色表现,金维映成为当时我党江苏省委常委。

1931年,金维映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而和她同行的,是一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叫邓小平。也许是一路上的互相照顾和逐渐熟悉的过程,让二人心生好感,金维映与邓小平结为夫妻。到达苏区之后,金维映很快就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江西省省委女工部部长和于都县、胜利县县委书记。当时中央苏区才只有两位女性县委书记,可见金维映在高层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金维映依然表现出色。她不仅多次超额完成向红军输送粮食和新兵的任务,还大力推动识字运动。金维映的文化水平在当时的中央苏区算得上知识分子,到地方工作后,金维映很快就发现不少苏区的群众乃至军人、干部都是不认识字。金维映深知教育对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性,因此她亲自教大家识字。为了克服大家的为难情绪,金维映鼓励大家说哪怕一天只学一个字,一年也能学会360多个字。于都、胜利县的田间地头总能见到金维映忙碌的身影,她留着干练的短发,身着蓝色列宁装,和许多红军官兵一样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为组织的事情忙前忙后,虽然辛苦,但是干劲十足。

然而,这段充实快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下去。1933年初,金维映的丈夫邓小平因为寻乌事件受到错误批判。博古等人控制的苏区中央局要求邓小平做出深刻检讨,实际上是想借整肃邓小平打击已经被孤立的毛主席——道理很简单,邓小平在博古等人的眼中是毛主席的铁杆,收拾了他自然会进一步打击毛主席。

然而,日后被毛主席称为"开钢铁公司"的邓小平意志无比坚定,他坚信毛主席才是引领中国革命走上胜利之路的唯一领袖,毛主席的战略是取得对敌斗争胜利的不二法门,因此倔强的邓小平不仅没有违心认错,反而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邓小平的不合作态度,让审查人员非常头疼。他们一面不断地开会给邓小平施压,一面减少他的伙食标准,搞的邓小平连饱饭都吃不上。此外,审查人员还开始从邓小平的身边亲属下手,间接逼迫邓小平认错。

巨大的压力包围着金维映,丈夫已经被关进审讯室,这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很可能就此终结。终于,金维映没能顶住审查人员的压力,拿着离婚书来到审讯室,请邓小平签字。即便意志坚如钢铁,邓小平仍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是邓小平并没有指责金维映,他知道自己前途未卜,没必要拉着金维映和自己一起受罪,万一自己受到组织的严厉处分,也不能牵连金维映。邓小平强忍心中的酸楚,在离婚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和邓小平离婚后,金维映在1934年与时任中组部部长李维汉结婚。李维汉也是一位资格很老的老革命,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人大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人。但是金维映并没有和李维汉享受多少太平日子,随着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日益强化,加上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挥,中央红军被迫在1934年10月开始史诗般的长征。

作为苏区出色的女干部,金维映和其他29位一方面军的女干部一起参加了长征。因为金维映是女同志,组织上安排她在干部休养连担任支部书记。干部休养连的成员大部分是徐特立、董必武等年纪较大的老同志,金维映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这些德高望重的元老。为了减轻长途行军的疲劳,组织上还给金维映配了一匹马,但是金维映主动把马让给了其他身体不好的同志,自己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除了照顾身体不好的老同志,金维映在艰苦的长征中积极参加了其他各项工作。在宣传发动群众、筹粮等工作中,经常能见到金维映的身影。为了从当地部落筹集粮食,金维映还和彝族部落首领喝血酒、拜把子结成兄妹。在遵义,金维映和同志们动员了500多名当地青年参军,壮大了红军队伍。

长征胜利结束之时,金维映随同红军到达陕北,担任中组部组织科科长。1936年9月,金维映在保安县生下一名男婴,他就是日后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的李铁映。1938年春天,金维映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前往苏联学习,顺便进行疗养,恢复在常年革命岁月透支严重的身体。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她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金维映在苏联的日子鲜为人知,1939年周总理因为骨折前往苏联治疗时,与夫人邓颖超见过金维映。但是邓颖超在莫斯科只见过两次金维映,对她的详细情况了解得并不多,只是知道第二次见面后不久金维映的身体就出了问题被送到医院里去了。1940年2月,周总理夫妇返回国内,对金维映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年末,德军逼近莫斯科,金维映和随同在苏的我党工作人员、家属转移到地方,从此就失去了消息。直到有同志从苏联返回延安之后,才带来了金维映牺牲的消息。但是金维映如何牺牲,何时何地牺牲都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金维映是在炮火下抢救一名我党烈士子女时壮烈牺牲的,还有另一种说法称她牺牲在德军对莫斯科的轰炸之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革命同志并不知道金维映已经牺牲,甚至连她的下落都不清楚。直到1994年11月,金维映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04年10月31日,金维映铜像揭幕仪式在她的家乡浙江岱山举行,在她牺牲60多年之后,她的英魂终于可以回到家乡安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