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屋顶”,是指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推崇的将现代化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即在现代高楼的屋顶上,传承中国古代庙宇用琉璃瓦覆盖屋脊式楼顶的模式,俗称“大屋顶”。在北京,像协和医院、国防部、地安门总参大楼等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建筑。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大屋顶”的建筑成本高、浪费而受到批判。那时对已经建好的就保持原貌,设计好但未建的则改建成平顶楼。国防部只建成主楼及两栋配楼是大屋顶,其它都是平顶楼。三里河国家行政机关楼——当时称四部一会工程,只把四角和东西两侧中间盖成6座小型“大屋顶”楼。原先设计的中心主楼——国家计划委员会大楼是“大屋顶”,也被取消,楼顶都盖成了平顶楼,看起来十分不协调。然而经过时光的推移,如今“大屋顶”的建筑得到越来越多的赞许目光,成为时代的精品之作。
如果要对“大屋顶”建筑进行评比的话,那么力拔头筹的非哈军工莫属了。1953年成立的哈军工,有五座气势恢宏大气的教学楼,中西合璧、精雕细刻、独树一帜、雄浑壮丽。
从五栋大楼的总体布局来看,也是颇具匠心。在校园中心地区,11号楼与21号楼隔路对视,庄重而又平衡;31、41、51号楼与体育馆各霸一方,围绕着一个硕大操场组成一幅壮观图景。
展开全文
大楼的外形极具中国特色:一水儿宫殿式大屋顶,歇山飞檐,红柱门廊。屋脊上不设鸱吻龙头,而是在屋脊高处站立的是一个回头望月的上山虎。猛虎昂首翘尾,仰天长啸,十分威武别致。挑檐上也不摆神兽,装饰着由一个骑兵为前导的一溜儿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模型作为各系教学楼的识别标志:比如1系(11号楼)的教学楼就是五架飞机簇拥在骑兵后面;2系(21号楼)的教学楼是骑兵率领的五门大炮;3系(31号楼)教学楼是骑兵之后的五艘舰艇;4系(41号楼)教学楼是在骑兵引导下的五辆坦克;5系(51号楼)的教学楼则是骑兵带领的工程车。教学楼屋檐的饰物是根据哈军工建院时的各个专业而设计的,它们分别是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五个兵种。后来进行了专业调整,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从哈军工分离出去,单独成立独立的院校。而哈军工新成立的导弹工程系(五系)与空军工程系(一系)共同使用11号楼;新成立的原子工程系(二系)在21号楼;海军工程系(三系)仍然在31号楼;新组建的电子工程系(四系)在41号楼;新成立的电子计算机系(六系)在51号楼。
各个大楼地基深2.2米,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大楼的地下室兼作防空洞,钢筋水泥的墙壁厚达60厘米,可承受八、九级地震,配上30多厘米厚的防暴隔离门,顶住千磅炸弹的轰炸是不成为问题的。大楼的外立面砌的是水洗石,内部为砖石结构,所以承重的外墙更是厚到很难在窗户里用手摸到外沿。虽然当时没有空调,整个夏天楼里温度在20多度,凉气森森。进入教学大楼后的大厅,宽大明亮。楼层举架相当高,足有 3.5米以上,要摞起两个人才摸得着屋顶。门厅和走廊都是水磨石的地面,走廊宽达3米。教室沿走廊两侧排列,阶梯教室布置在大楼的两端。可惜当时为了压缩成本,陈赓院长没让用原设计方案中的琉璃瓦,而使用的是普通灰瓦。后来被哈军工的首任教育长徐立行戏称为“穿西装戴了顶瓜皮帽”。不过整体看来,巍巍雄姿中虽少了华贵之气,却更添质朴、凝重之美,算不上遗憾。
虽然都是大屋顶的建筑,但是样式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在五座教学大楼中,11号楼是最大的一座,光每层楼的走廊就有400米长,总面积达到4.7万平方米。11号楼整体高5层,加上顶楼为6层,总体布局为“日”字型。21号楼面积为3.3万平方米,整体高5层,加正中顶楼为7层,呈“山”字布局,是五栋楼中最高的。31号楼坐落在院区最北端,面积3.4万平方米,布局像一个压扁的“U”字型,整体高4层,算上正中顶楼有6层。顶楼上不单有柱廊,更有带大面积玻璃窗的回廊,富丽秀美,是五栋楼中最漂亮的。41号楼和51号楼面积都是1.6万平方米,整体高4层,加正中带柱廊的顶楼为5层。41号楼也是“日”字型的布局,而西面的51号楼,布局与31号楼相同。三栋楼东、西、北品字型围住边长千米的大操场,举目环顾,巍峨壮美、气魄非凡,令人一见难忘。
根据相关单位相对集中的规划原则,五栋教学大楼周边建起了许多的配属建筑,比如各系的实验室、陈列室、专修室、学员宿舍、食堂和操场等等围绕着各系的教学大楼,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错的建筑群。
哈军工的“大屋顶”建筑是谁设计的?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正式材料给以明示。但是,从设计建造的年代来看,从建筑风格来讲,符合梁思成的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是无可置疑的。
在中国古时候,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是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因此,古人在宫殿、庙宇、宅院等的屋脊上装饰“龙吻兽”的造型以避火灾,驱魑魅。
在屋脊正脊两端的饰物叫鸱吻,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造型通常为龙首鱼尾,双目怒睁,张口吞脊,形象威猛神异。身有鱼鳞,尾端分双叉似鱼尾,极富观赏价值。鸱吻口能够吞食烈火,尾能够激浪降水,是避火消灾、逢凶化吉的吉祥物。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走兽造型亦生动活泼、曲线优美、气质精秀、朴拙浑厚、神态各异其趣。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故宫中的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重脊前为什么用骑凤仙人?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成立哈军工时,从政治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大屋顶”的楼不可能延袭古时候的那些式样,必须破除老的规矩。既要保持中国的传统特色,又要有新的创举,可能就是在设计之初的指导理念吧。按照使用者的身份、进行有针对性设计的大屋顶建筑,在全国恐怕独此一份。哈军工“大屋顶”全部采用上等木材,精雕细刻、彩图绘制而成。不仅质量好,而且艺术品位高,实在是难得的一个优秀建筑物群。物以稀为贵,这些都确定了哈军工“大屋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保障。鸱吻——上山虎,骑凤仙人——骑兵,走兽——武器模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置换,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更是开拓了想象的空间。虎虎生威,风扫残云,一幕继承中华血脉、走强军之路的奋斗精神跃然而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在建筑领域有着丰富、独特、辉煌的成就,一些宫殿、庙宇、房舍成为全人类的隗宝,吸引了无数外国游客竞相游览。中国建筑的特色,不仅是展现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更是一本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她将社会的进展、变革的过程,凝聚在用建筑语言构画的美图之中。当你看到金碧辉煌的大殿,湮没在无数高耸的火柴盒般的大楼中时,是否感到压抑而失去观赏的兴趣?当你走在布局严谨的老胡同中时,参差不齐、新旧不一、高矮不等的残破景观,是否感到失望而牢骚满腹了呢?当凝聚着厚重历史的城墙、宫殿、庙宇、房舍逐渐消失在人们眼中的时候,只剩下感叹和惋惜。
时光荏苒,熟悉哈军工的那一代人,有的已经走了,有的已经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不仅会带走哈军工那段光辉历程的历史,而且会使对哈军工的记忆在一代一代的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然而,哈军工的“大屋顶”,成为时代的标志而屹立在松花江畔。她目睹了哈军工的跌宕起伏,她见证了哈军工的盛世顶峰,她记载了哈军工的风风雨雨,是史书!是丰碑!是灵魂!
在哈军工“大屋顶”的屋檐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在她的呵护下迈出了青春的步伐,为祖国为人民也为自己书写了骄傲的篇章!
☆作者简介:王民伟,男,1965年考入哈军工。1970年分配到海军长江舰任副枪炮长。1976年复员回北京先后在研究所、国家机关、公司工作。2007年退休后开始写作。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兴趣广泛,题材多样。愿意与同好交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