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屯之战,清军收复西双版纳,乾隆建立中南半岛新秩序_清军_缅甸_乾隆

1769年2月,清军新任征缅统帅傅恒从北京出发,临行前,乾隆将自己的甲胄赐予傅恒,并许以先斩后奏专权,第四次征缅战争正式打响。双方都知道这是最后的决战,仗打到这个份上,大家都已经是知根知底了,阴谋诡计已起不到多大作用,现在打的就是实力,而大清帝国的实力的缅甸无疑是碾压的。当时缅王孟驳的母亲就对孟驳说过“乾隆如虎,虎醒何御”这样的话,可想而知,缅甸上层对战争的胜利已经不抱多大期望。

乾隆还为傅恒准备了一个明星阵容,乾隆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协助傅恒,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原来跟随明瑞出征的满洲八旗兵归傅恒节制,并抽调京师八旗1500人以及3000贵州藤牌兵从征,后来又抽调索伦兵、锡伯兵、宁古塔披甲人各1000人以及2000台湾水师从征,总兵力30000余人。此外,乾隆还吸取前三次征缅受困于后勤的教训,为三万大军配置了15万民夫运送物资,并从内地抽调能工巧匠到缅甸前线就地打造火炮,以压制缅军的火力。

七月二十日,傅恒誓师出征。八月初二,傅恒率八千余兵自戛鸠渡大金沙江,深入缅属孟拱、孟养土司地带,傅恒以剽悍的索伦兵和锡伯兵打头阵,沿途缅军纷纷溃败,最终清军顺利进抵缅军最后的据点老官屯要塞。缅军在老官屯早已扎下两座坚固大营,主力在江东大寨,数千缅军在西岸扎营,营栅伸入江中,缅军水师停泊在两营之间江面,左右策应。

老官屯地形易守难攻,缅军水师在江中连接两岸,使得清军顾此失彼。傅恒遂以叶相德率台湾水师攻击缅军水师,缅军船大,清军船小,但江面狭小反而不利于缅军战船发挥优势,清军则利用船小灵活机动的优势,采用火攻策略摧毁了缅军水师,缅军水师全军覆没,老官屯大寨被一分为二,清军遂集中主力攻击缅军江东大营。缅军为了救援江东大营,出城与清军野战,结果被索伦兵斩杀数千人,最终清军顺利攻陷江东大营,老官屯大寨只剩下江西大营负隅顽抗。

展开全文

傅恒指挥清军对老官屯大寨再次发起进攻,阿桂督造的3000斤“神威大将军”重炮日夜轰击老官屯大寨内的缅军,缅军伤亡惨重,王连率藤牌兵再次蚁附先登,并攻上寨墙,差点又创造奇迹,但缅军殊死抵抗,使得王连无功而返。之后,阿桂督造的重炮越来越多,老官屯内的缅军被炮火压制的抬不起头,接连有缅军逃出大寨向清军投降,缅兵统帅诺尔塔知道再这样下去老官屯迟早不保,于是私下派遣使者到清军大营商谈议和事宜。

当时,清军也是精疲力尽,中南半岛的瘴气和疟疾让清军非战斗减员严重,清军战死不到1000人,病死的却过万,雨季又快到了,再打下去,清军也捞不到便宜。于是傅恒同意了诺尔塔的求和,但要求必须见到缅王的国书,诺尔塔遂伪造缅王国书对大清帝国称臣纳贡,并联合老官屯内所有的缅军高级将领与清军签到合约,傅恒还趁势收复明末以来被缅甸侵占的西双版纳等地27万平方公里故土。

四次征缅战争,严重打击了缅甸贡榜王朝的实力,特别是当时缅军已经占领了暹罗,但因为与清军的战争,缅甸不得不抽调暹罗占领军与清军作战,暹罗王郑信遂趁机复国,中南半岛重新回到了缅甸、暹罗、越南三强鼎立的均势状态,缅甸试图统一整合中南半岛的努力付之东流。而暹罗则有感清军复国(间接的)之恩,成为大清在东南亚忠实的藩属国,缅甸则因为在战争中见识到大清帝国的强大也正式对大清称臣纳贡,加上之前就已经对大清称臣的越南,中南半岛三大强国全部成为大清的藩属国,乾隆构建了属于他的东南亚新秩序,中南半岛也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

插句题外话,在清缅战争中清军俘获了大批缅军战俘,乾隆对他们的处理颇为有意思,他将这些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武士,流放到唐努乌梁海的冰天雪地里为大清戍边,不知道这些人见到大雪是什么反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