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3劣势开战,90秒打爆35辆俄制坦克,获得压倒性胜利_伊拉克_科威特_两伊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虽然打了八年,但是除了将伊朗和伊拉克打得两败俱伤,千疮百孔以外,还真没打出个什么名堂。

尽管双方是因为领土冲突、宗教矛盾而掀起的战争,但是国土都被烧焦了,也没见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相反,原本是两个富庶有余的国家,却因为这场战争欠了大量的外债,其中伊拉克欠债达700多亿美元,经济发展停滞。

伊拉克的野心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发展变得极为缓慢,再加上此时世界上的原油价格又开始暴跌,致使国家不仅入不敷出,而且为了偿还债务利息,伊拉克还得借贷还钱。而与其糟糕的经济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伊拉克的军事力量。

两伊战争留下的唯一好处,估计就是让伊拉克拥有了强大的军队以及大量先进的武器,因此在囊中羞涩却手持利刃的情况下,伊拉克选择了“抢劫”自己的债主,并将科威特作为第一目标。

科威特战争

展开全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给世界都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不仅改变了世界战争的模式,也改变了各国军事发展的方向,可谓掀起了一场世界级的新军事革命。

不过对于伊拉克来说,这场战争可不是什么好的回忆。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向科威特发起全面进攻,并在十几个小时的战斗下,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美国下场

尽管科威特仅仅只是海湾地区的一个小国,但是却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土豪”,其国内的石油资源储存量占据全球第四,占比达10.8%,因此这样一块“肥肉”,美国怎么会让伊拉克吞下呢?

科威特战争爆发当天,美国就宣布为帮科威特恢复主权,冻结了伊拉克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且启动“沙漠盾牌”计划,派遣两支航母编队进入战斗区域,并在其内驻兵达50万人。

科威特机场之战

事实上,在海湾战争全面战争开启前,美国就派遣了一支部队前往科威特机场对伊拉克军队发起攻势,这场战役仅仅只是海湾战争众多战斗中存在感极小的一场,却依旧体现了美军极强的战斗能力。

在科威特机场之战中,跟随美军陆战二师作战的陆战四师第4坦克营B连在战斗中用1:3的数量劣势打出了压倒性的胜利,其部队的13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仅仅花了90秒便打爆了伊拉克35辆俄式坦克,且自身无一损失。

获得压倒性胜利

不仅如此,在战况环境模糊不清的天气下,B连在3750米处远距离打中伊拉克一辆装甲车,创下最远距离击伤的记录。

据统计,在这场战斗中,第4坦克营B连共摧毁敌方坦克和装甲车共计119辆,在自身无一阵亡的情况下,还俘虏了对方800余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