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胜利日红场阅兵式#1918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的纪念日,苏维埃俄国的领袖列宁,举行了第一次阅兵仪式,不过这次阅兵不在红场,而是在莫斯科霍登。
那么第一次红场阅兵是什么时候呢?1923年5月1日,正值国际劳动节的日子,苏联第一次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从此以后,俄国的阅兵仪式,基本上都选择在红场举行。
不过在俄国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阅兵仪式,却要算是在1941年11月7日的那一次。为啥?因为这个时候苏德战争已经爆发了。
一、苏德之间为何撕破脸皮?
其实在这一年的5月1日国际劳动节,苏联也举行了一次红场阅兵,当时苏德之间还没有爆发战争,因此甚至还有德国军官受邀前来观礼。
在此之前,苏德之间曾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此苏联把德国当成了铁杆盟友,这就是为啥后来斯大林死活不肯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打算侵占波兰的领土,他甚至和希特勒商量了一番,打算平分波兰。
谁也没想到,德国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闪电战的威力巨大,眨眼之间就占了波兰大片地盘。苏联一看,这不对啊,说好的平分呢?再不下手可就晚了。因此苏联也派遣大军前来,与德国一同瓜分了波兰。
这事儿本来也没啥,毕竟大家是盟友关系,一起切个瓜吃吃也是常态。
可问题是,紧接着苏联就对芬兰发动了袭击。德国对芬兰当时没有领土要求,也就是说苏联要一个人吃独食了!希特勒看着眼红啊!
1939年到1940年,是苏联入侵芬兰的时间。冬季战争中,芬兰损失了10万人马,而苏军却损失了40万大军。这可把老脸给丢大了。
展开全文
希特勒看到这一点以后,意识到苏联的军事能力其实很差劲。这么不能打,还想占这么大的地盘?想啥呢?弄他!
因此1940年6月22日,德军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在18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向苏联发起了进攻。
很多人说,当时苏联也制定了打算进攻德国的计划,只不过是德国速度快了一点而已。其实这根本就是瞎扯,你想啊,如果真的有这份计划,那斯大林能不在边境上驻扎重兵吗?
而且,当德军进攻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斯大林居然连连摇头,压根就不相信这事儿。因此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你说这不是闹着玩嘛!
二、红场阅兵,彰显莫斯科勇气。
德军及其盟友合计出动了550万人的大军,而苏军这边也有430万大军投入战斗。可以说,这应该是当时陆地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由于苏联没有准备,因此德军的闪电战再次起到了作用,仅仅3个月时间,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已经推进到了莫斯科郊外。这期间,苏联的28个师全军覆没,70个师的官兵和装备损失过半。
再往前25公里,德军就抵达莫斯科城下了。这个时候希特勒就跟打了鸡血一样,非常兴奋,立马调集70个师,共计180万大军,以及14000多门大炮、1700多辆坦克、1390架飞机,猛攻莫斯科。
苏军这边只有120万大军,900多架飞机。与德军的实力差距太大,完全不足以抵挡德军的进攻。因此德军曾经放出话:10天内拿下莫斯科。
希特勒明白,只要打下莫斯科,就能消灭苏联人的斗志。这个时候为了保存国家实力,斯大林已经将核心机构和各种科研单位都转移到了西伯利亚,而他自己,愿意和百万苏军一同守护莫斯科。
毕竟,莫斯科如果没了,那斯大林也就没有任何威信可言了。
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开打。要知道11月7日,就是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还剩1个多月时间。
过去每一年,这个日子都会有红场阅兵,那么1941年11月7日会不会例外呢?其实当时没有任何人考虑过进行阅兵仪式。毕竟德军早已兵临城下,苏联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局面。
不过斯大林毕竟是个头脑冷静的领袖人物,他觉得,在这种危急关头,还能够搞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比任何宣传标语,都更加能够振奋人心。这预示着领导人的镇定自若,领导人都如此稳,那么平民百姓又何必乱成一团呢?
而且,胜利阅兵也可以标志着苏军上下,对赢得这场战争的信心。他们要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他们在和法西斯做顽强的斗争。纵然他们昔日的行为,也有令人不齿的一面,可如今他们完全站在了德军的对立面。
三、如何确保红场阅兵顺利进行?
说个不好听的,当时莫斯科民众的状态是:人在家中坐,炮弹天上来。
德军的飞机一直在莫斯科人的头顶上盘旋,时不时丢几颗炸弹下来,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安全,包括斯大林在内。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想要如约举行一场盛大的红场阅兵,何其难也!那么该如何保障这场阅兵仪式顺利进行呢?
首先,一定要保密。德军打了一个多月,其实早就疲惫不堪了。空袭虽然也有,不过已经是象征性的常态化工作了。所以只要能保守秘密,那么这一天的空袭,一定和往常一样,不会有太集中的火力。因此6日晚23点,军官们才得到消息,7日早上5点,百姓们才被通知前去观摩。其次,保证空中安全。德军的地面部队,一时半会儿,还真打不进来。唯一的威胁就是飞机。因此斯大林将高射炮部队和空军部队调来保卫莫斯科,尤其是确保红场的安全。他的要求是:不允许任何一架德军轰炸机,飞入红场上空。再者,转移注意力。11月7日是阅兵的日子,因此11月6日,朱可夫便派人对莫斯科周围的德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德军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前线,忽略红场上发生的事情。最后,为红场化妆!这主要是担心阅兵前红场就遭到了轰炸,等到阅兵之前,所有的装扮全部恢复了原样。
其实德军也已经做好了轰炸的准备,因为十月革命胜利日,这是苏联人的节日,德军就是不想让他们好好过节。
因此前一天的确有飞机前来轰炸,不过基本都被高射炮给打下来了。毕竟没想到斯大林居然还有勇气组织一场阅兵仪式,所以出动的飞机并不多。
四、红场阅兵对二战的意义如何?
一切都准备就绪以后,红场阅兵,如约在11月7日举行。莫斯科军区的林思渊阿尔及米耶夫中将,在此次阅兵中担任阅兵检阅总指挥,布琼尼元帅负责检阅部队。
巡视结束后,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战争的走向。
他向全世界宣布:德军的后勤已经跟不上了,可苏军的后勤才刚刚扩充起来。所以说再往后打下去,德军将越来越体力不支,而苏军将精力充沛!最关键的一点,德军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对此时的战场,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斯大林甚至高呼: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这可太震撼人心了,整个红场响起了阵阵“乌拉”,此后全场甚至高声唱起了《国际歌》,就问你感动不感动。
参加这次红场阅兵的士兵有28467人,其中包括了炮兵方阵、步兵方阵、骑兵方阵、坦克方阵以及民兵方阵。
这次红场阅兵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注入了一股精神力量。不少人认为,这次红场阅兵,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奇迹,是世界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次阅兵。
当时为了实行攻心战,德军这边总是造谣,说斯大林早已背弃苏联人民,偷偷溜走了。这次阅兵让这一谣言不攻自破。所以说辟谣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证据甩在造谣者的脸上。
士气,其实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红场阅兵大大助长了苏军保卫家国的士气,反倒是打压了德军的侵略士气。因此红场阅兵的意义,远胜一两场胜仗的影响力。
总结:红场阅兵后,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红场阅兵。这一天希特勒听到了广播里的现场直播后,暴跳如雷,立刻让人派飞机去轰炸,结果飞过去的飞机,都被苏军给击落了。
11月15日,德军再次对莫斯科发动猛攻,不过这个时候的气温已经降低到了零下40度左右,德国人哪见过这场面啊!冬衣也没有准备充分,因此大量士兵被冻伤甚至冻死,飞机坦克无法动弹,连枪栓都拉不出来。
到了12月4日,德军只好选择认怂,慢慢退出了战场。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那么容易吧?斯大林于1942年1月5日,派遣110万大军全面反攻,德军一败涂地,彻底退出了莫斯科战场。红场阅兵仅仅1个多月时间,苏军就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胜利,我认为这场阅兵仪式所起到的心理作用,是巨大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